至圣先师他太稳重了 第22节

  可以相助儒家武者积累第一层五常之信的玄黄石。

  关于自己在八品期间第二层三才阁的修炼选择,徐永生结合这大半年来种种经历、见闻,亦有相关思考,令他改变自己原先对修行的一些规划。

  儒家修行,正面作战能力,“义”占比重极大,但“仁”与修行进步速度有最大关联。

  徐永生修行武道儒家路数,原先的规划主要有两点:

  其一,当有侧重,而反过来,或许不均衡,但杜绝单一某项严重瘸腿,可以让长板尽量长,但避免短板过短。

  其二,侧重点,主要在于“义”和“智”。

  但因为那神秘书册第二页的影响,现在他得文武双全叠加之效。

  儒家之“仁”叠加武夫意气,不仅胜过单修儒家之“义”,甚至胜过单独武夫之煞气。

  如此变化,保证了他同境界下,至少优于绝大多数对手的实战正面战斗力。

  考虑到这一点,徐永生现在倾向于改变原先主“义”辅“智”的三才阁修行路线。

  转为主“仁”辅“智”。

第33章后天升华天赋,灵性超凡

  更多的“仁”之玉璧,更快的修行进步速度。

  每次大境界的提升,都将带来周身上下内外全方位的共同提升。

  如此,即便以实战论,不只是面对同境界下的对手有优势,能更多境界压人,无疑有更多容错。

  以正合,以奇胜。

  自身依托神秘书册第二页的文武双全,更多是出奇制胜。

  而更快提高自身境界,方是以正合。

  更何况,随着徐永生在大乾皇朝生活时间越来越久,练武越来越深入,他渐渐也了解到,这里的武道修行,似是要提升到相当高深的境界,才可能延年益寿。

  在那之前,或许有种种玄妙或强大破坏力,但于自身而言,寿数仍属寻常。

  当然了,说到尽可能提升修为境界,超凡层次的灵性天赋,也大多只能助推武者臻至五品武魁的境界。

  想要继续向上登临宗师之境,想要有更高的上限,仍需继续拔升自己的灵性层次。

  眼下从寻常到超凡的第一次成功,只能说是个开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徐永生淡定。

  既然定下了主“仁”辅“智”的修行路线,那么徐永生关于自己八品境界的第二层三才阁,便也有了规划。

  第二块“仁”之玉璧。

  第二块“智”之龟甲。

  最后一个空位,徐永生没有选择

  一方面是因为当前手头已经有了加速

  另一方面是经历此前诸事尤其冷月湖一行后,徐永生判断一味加强其他三相而放任信、礼严重瘸腿,并不可取。

  虽然徐永生不是个叠甲爱好者,但实战中信除了增强体魄防御还涉及耐力与浩然之气总量,并且信提升防御不单纯体现在物理层面,还提升精神抗性。

  对这一点,徐永生不会忽视。

  否则说不定什么时候突然阴沟里翻船,那就未免太悲催了。

  至于礼除了疗伤自愈等方面外也涉及回气恢复,虽然不是徐郎君的心头好,但同样不至于完全扔了不管,只是三才阁毕竟位置有限,唯有留待将来。

  而眼下,八品期间的三才阁,徐永生头一个选择的并非

  理论上来说,先修“仁”后修“信”,则修持“信”会更快更省时间。

  但和先前九品期间一样,在完成三才阁积蓄后,还需要完成相应历练,儒家八品武者方可以尝试参加晋升七品的祭礼典仪。

  “信”的第一层历练未必就比“仁”和“智”的第二层历练困难,可需要消耗的时间则是实打实有明确规定的一年。

  相关历练都需要三才阁内五常相应的象征宝物完满成形后开始,才算有效。

  手头已经有玄黄石,再加上这方面的考虑,徐永生最终决定先修持“信”,尽快有所成,然后完成为人守密一年的历练,接下来在这一年时间里,再修炼第二层的“仁”与“智”。

  第一次温养五常之信,徐永生选择胸口人阁。

  于是,眼下胸口处二层的人阁中,第一层内存放已经成形完满的“义”之古剑,然后上方第二层内,则开始积蓄五常之信。

  故而接下来的日子里,徐永生日日诵《春秋》,以春秋养印,得《春秋》之实录不移。

  玄黄石被他细细研磨,石粉用以调墨,不断誊写《春秋》,受之影响,徐永生胸口人阁第二层中,当前虽还是空荡荡一片,但震动之下,仿佛多了某些无形的存在。

  时间日渐推移,很快来到十一月十五。

  这一日下午,徐永生便低调出了东都城。

  当晚,他将在城外过夜。

  冬日寒冷,好在已经八品境界的徐永生当前不惧。

  入夜后,至月正当空时分,他先认真检视周围环境,然后方才取出天启灵晶和锦绣泉心。

  没有日光照射,雪岩仙蜕这时也被他从锦囊内拿出,露出真面目,既像是蝉翼虫蜕,又似络在一起的细白雪花。

  明月当空,圆满如盘。

  此三宝在月光下聚首之后,果然生出奇妙变化。

  不止看似轻薄易碎的雪岩仙蜕,就连晶石、鹅卵石模样的天启灵晶和锦绣泉心,这时也竟开始变得酥脆。

  徐永生镇定而又小心地将这三样宝物陆续粉碎。

  全部化为齑粉后,这些粉末在月光下,竟然全都自动震荡颤抖起来,化作三团飞沫。

  这三团飞沫彼此吸引交汇,在这个过程中,竟离奇地传出鸣响声。

  三种不同的鸣响,但这一刻互相应和,令人难以言说的融洽,仿佛演绎自然之玄奇奥妙。

  此前只得谛听图上简单文字说明,徐永生不明其中根底究竟,所以即便有白翳绫,他考虑之后还是放弃在自家融合三宝,转而来东都城外偏僻无人烟之地。

  现在他的谨慎得到回报,三宝和鸣除了声响外,那合一的团团飞沫,此刻由实转虚,爆发出明亮光辉不说,更形成光柱,直冲上方夜空。

  若在城中,即便白翳绫可以遮挡和鸣之声,也会被这一下向上的光流穿透,导致泄密。

  而此刻,光流冲上半空,接着化作光雨原地小范围落下。

  徐永生沐浴光雨,就见一个个光点覆盖自身,然后没入他体内消失。

  他此刻最直观的感受,便是几天之前自己“抢跑”突破儒家八品修为后,那一阵阵精神匮乏之感,仿佛得到最好的良药,顷刻间治愈康复。

  早前采取相关法门抢升八品的后遗症,就此消失,不会耽搁他未来进步。

  徐永生长长呼出一口气,不过他没有停在原地继续仔细检查。

  此地虽然偏僻无人,但方才动静不小。

  因此待光雨全部落下再无后续,徐永生便即先动身离开此处。

  换个旁的隐蔽安稳地方后,徐永生方才仔细检查自身变化。

  暂未见有标志性的特征或者清晰的明确变化,徐永生只是主观感到自己此刻精神焕发。

  而他尝试默默温养自己浩然文华气,顿时感觉胸口人阁第二层中,五常之信积累速度较之先前明显加快,快了一倍不止。

  自身灵性天赋,果然经由后天手段,有所提升,这一刻超凡脱俗!

第34章 新书感言及武学第一波总结罗列

  之前在本章说里看见有读者建议,关于本书出现的武学,因为涉及不同的五相学习标准,所以希望隔一段时间就罗列总结一下,我也确实有这个打算。

  就着这个打算,今天顺便写个新书感言,跟大家乱侃两句,希望大家不要嫌弃哈,武学列表放在后面。

  说起来这本书能诞生也有点命运多舛,各方面设定推翻改变了好几次,最终成功定稿,我自己还是挺喜欢的一个故事。

  不过想着争取早日跟大家见面,结果到头来出了乌龙,关于书名和简介思虑不周,当然这也跟我起名废有关系。

  其实我特别想起一个叫做“神话之后”的书名,但已经有别人的书叫这个名了,后面再想其他书名,都不大合适,最终落了个《二郎至圣先师》,想着一语双关,但后来回头看,确实抽象。

  于是最终还是改成现在这样,平实一些但至少不用一个书名还要大家去猜。

  如上本书完本感言所提及,本书一些设定,由上本书一些没有写透写细的构思扩展延伸,但故事和世界本身以及人物、修炼体系等等都是独立的。

  故事已经渐渐展开,希望大家能喜欢。

  然后是截止当前33章已经出现过的武学,只要有明确名字,不管有没有细节,都罗列如下方便大家对照参考:

  明德刀(入门奠基无要求)

  志正刀(儒家义一)

  观火瞳(儒家智一)

  雕龙手(儒家智一)

  听风诀(儒家智一)

  执中掌(儒家仁一)

  省身诀(儒家礼一)

  麟趾步(儒家仁一义一礼一)

  秋毫明目(儒家智二)

  六艺连环缚(儒家礼四义三智二)

  疾风快刀(武夫煞气一)

  鹰眸(武夫念气一)

  顺风耳(武夫念气一)

  点金指(武夫念气一)

  奔雷掌(武夫意气一)

  裂风虎爪手(武夫意气一)

  风雷腿(武夫意气四煞气四)

  明确出名字的应该都列出来了,如有遗漏欢迎大家在章说提醒。

  故事刚开始,已出现武学大都比较基础,后续自然还有更多更全面的武学和相关设定出场。

  当然,本书想要有未来,离不开大家的帮助。

  新书期间追读是非常重要的数据,网站关于追读的要求是读到最后一个章节最后一页,还要再往后翻一下,翻出那个有“未完待续”字样的页面(哦对,这样的感言章节也是一样,也算数)。

  我知道有书友有养书的打算,这没关系,大家哪怕不看正文内容,但恳请稍微动动小手翻一下最后一章最后一页即可。

  当然,要是一直追读,那就更好了or2

  这里先谢过大家,万分感谢!

首节上一节22/7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