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被许博士邀请的那位高僧,像是禅宗北支渐悟派的,而非南支顿悟派。”谢初然猜测道:“佛门北宗在女帝临朝那段时间盛极一时,但自女帝退位身殒,当今天子登基后,佛门北宗地位便开始不稳,听说南宗已经有高僧提出要重判法脉了,也不知许博士当前邀请北宗高僧准备做些什么?”
因为那黄云观的缘故,徐永生更关注道门:“佛门北守南攻,道门这边则是刚好反了过来。”
谢初然、鹿婷都点头。
这一点上,道门北宗就要谢谢南宗的时玉河时长老了。
东都千秋大乱之后,道门南宗已经几乎没法在大江以北立足。
相反,北宗自西向东一路扩张,声势大振。
只不过,道门北宗如此声势大振,却给了徐永生一个惊喜。
五月里一晚,谛听外出后给他带回这样一条消息:
【道门北宗长老盛春芳邀约黄云观许文通往来东都议事。】
章三万三千字已更,求一下八月保底月票
正文十章三万三千字已更,求一下八月保底月票
如题,正文已更。
算整的三万三千字,算零的有三万四,咱们就还是按照三万三来算好了。
就像之前上架感言里说的,这十更是给大家的上架礼物,不计入加更和日常更新。
明天晚些时候还会有日常更新,不过应该不在中午了,有朋友建议我晚上十一点五十、十二点更新,看书的人多,看完了直接睡觉。
我写着看,视写作情况而定,能给大家多更还是尽量多更,虽然拆分章节,但考虑都写完后攒一起一次放出来,大家的意思呢?
无论如何,还是那句话,身体允许的前提下,能写还是尽量多写,争取给大家多更。
有些朋友们关心我的身体,我看到了,非常感谢这些朋友,谢谢!
聊完更新问题,说说剧情,剧情已经展开,之前的线头也在收拢,其实没什么可谈的。
就是有个事让我略微挠头,其实之前提示过,最早那个书名《二郎至圣先师》是一语双关,只不过当时想着留个悬念所以没有直接点破,如徐永生所言,有谛听,当然也可能有别的啥,但可能这个事确实有点抽象,叫老书名的时候很多读者以为是二郎显圣真君,进来看了没有,是不是觉得被骗了?改了新书名后,好像又有很多读者误会是肯定没有二郎显圣真君。
这个结果实在出乎我预料,不过当下也接盅了,向存在误会的书友道声歉,然后继续写书,把想要讲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最后,还是恳请大家支持一下正版订阅。
求一下八月的保底月票,这里先谢过大家!
第85章神兵图,对妖魔特攻
许文通的黄云观,即是当日徐永生循着脑海中神秘书册神兵图指示,找到的下一个关键位置。
不过,那里距离东都相对较远。
同时因为许媛的关系,当前他同许文通不好直接往来,误会他不在乎,更多是不希望暴露自身意图。
并且,按照谢今朝的介绍,那位黄云观主许文通,乃是一位道门武魁。
所以徐永生暂且按耐自身好奇,先专注于自身修行。
不过今晚忽然得谛听带回这样一条消息,则让徐永生心中微动。
他有心一探黄云观究竟,至少先弄清楚神兵图指引的事物究竟是什么。
当然,谛听带回的消息只说明一位道门北宗长老向许文通发出邀请,而并非许文通已经答应对方并确定离开黄云观赶来东都。
相关方面的消息,还需要再确认一番。
谛听带回的消息随机,指望就这么等着它来帮忙验证,显然不靠谱。
因此徐永生稍事准备后,待第二天一早东都城门开启,出一趟远门,一路向西。
跋涉百多里,他来到黄云观所在的那片山岭周围。
徐永生径自在黄云观外山野间,寻了一处隐蔽所在,临时安营扎寨。
跟谢今朝、谢初然兄妹出游几次,看着他们的仆从安营乃至于避免危险和清理痕迹,徐永生在这方面也渐渐上手。
然后,他便开始安心等待。
接下来的,很大程度上要交给运气。
这里除了黄云观,左右人烟稀少,谛听如果是带回和人相关的消息,范围便小了许多。
可这货每晚上班打卡,带回来的却也可能是今天这里下雨,明天那边小鸟做窝。
还不如家长里短,闲话八卦呢。
上次在黄云观运气好,谛听带回消息直接锁定在许文通本人身上,希望这次也不差。
等消息归等消息,徐永生不会干坐着发呆浪费时间。
虽是在野外,不影响他继续修行习武。
如今除了积累温养自己的第二层“义”之外,荒野无人,山间林地又广阔,正适合用来练习身法。
成功养成第一组“礼”之编钟后,任谁也不能再说徐郎君是个无礼之辈了。
而这意味着他终于可以开始修炼学宫嫡传的轻身步法,麟趾步。
“仁”之玉璧作为基础并周转变化,“义”之古剑提供爆发力和速度,“礼”之编钟提供回气,同时也令步法条理完善。
或许在直线冲刺速度上不算特别出彩,但这门儒家步法绝学麟趾步,于小范围内挪移,灵巧、变化兼备,并且还有很强的耐力,虽然是理论上九品武者就能修炼的身法,可品质相当优秀,仿麒麟落步之姿,以德斧人,不战而屈敌。
何况,就算麟趾步向来不以直线冲刺距离著称,徐永生也还有与之匹配的武夫绝学云雀纵。
这就是颇为强调直线冲刺速度乃至于腾身纵跃的本事了。
而且,既然以“云雀”为名,其灵巧性同样不差。
徐永生经过修行与练习,麟趾步迈出,“仁”之玉璧、“义”之古剑、“礼”之编钟震动之余,武夫意气枪、煞气刀和精气甲,同样为之震动,令他一门步法同时身兼两家之长。
再加上七品武者的底子,徐永生此刻在山林间挪腾,比真正的云雀都要更加灵巧迅捷。
另一方面,在修成儒家第三枚“仁”之玉璧之后,学宫罗毅、燕德那边也传给他一些七品武者才能接触和修习的儒家绝学。
当前他就满足修炼条件的是百川学海,典出《法言》“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一说,掌势颇为雄浑浩大,绵延如江河归海,攻守兼备,化解对手攻击的同时,仿佛澎湃巨浪一般给予反冲反击。
基础要求是儒家武者至少已经养成三枚“仁”之玉璧,一方“信”之印章,一组“礼”之编钟和一块“智”之龟甲。
除了五常之仁,其他要求看似都不高,但凑在一起同样不容小看,也因此这门掌法实战表现非常出众。
好在徐永生已经完全达标。
只不过路需要一步一步来走,徐永生这段时间主要练习射术和麟趾步、云雀纵,所以将百川学海的学习稍微押后。
或者应该说,他这段时间完全沉迷在游射之道里。
也就是一边配合步法移动,一边放箭,而非以前那般大多是定点张弓放箭。
黄云观下山里,第一晚谛听带回的消息没有多少价值。
好在第二晚,徐永生没有继续空等。
这一夜谛听带回的消息乍一看有些八卦。
消息倒是跟黄云观有关,却是提及里面一个烧火道童下山,往距离此地最近的集镇,去寻人鬼混了。
令人感慨许文通许道长教导有方的同时,这条八卦消息也提示徐永生可以行动了。
就算许文通也有相同爱好,上梁不正下梁歪,他也不至于放任道童偷偷离开道观去镇上逍遥快活。
想必许道长确实是应邀前往东都了。
并且这一去,日子还不会少。
否则那道童也不至于干脆住到镇子上去。
换了一身黑衣武夫劲装的徐永生,当即戴起自己的玄黑方相面具,携白翳绫上山。
从外观上看,黄云观如往常一样静谧。
徐永生没有大意,再静心观察一段时间后,方才悄然入内。
许文通不在,道童也偷跑,但不意味着这里就完全四门大开任人进出。
徐永生刚循着脑海中神兵图的指点,步入道观后堂,就立刻察觉不妥。
他脚下陡然一空!
原本看上去并无异样的青砖地面,居然直接塌陷下去,并且瞬间扩展,连同徐永生原本所立之处的坚实地面,都随之一同垮塌。
土石翻滚间,竟似是要把他本人生生卷下去。
徐永生脚下刚有异样,他便已经跃起。
可就在这时,竟然有淡淡花香传来。
徐永生第一时间闭住呼吸,但马上就发现这香气竟然像是可以从自身毛孔渗入。
不用多想便知有毒,好在徐永生有夜市买来的避毒之宝玉省身诀双保险,可以抵御毒力入侵。
否则中毒之下,绝对跃不出脚下塌陷的深坑。
视野所及之处,深坑底已经出现水潭,无风起浪,水面竟然自动旋转起来,形成漩涡。
如果落下去,除了周围土石掩埋,这漩涡想必也会如水牢一样禁锢来者。
而徐永生虽然没有落下,道观后堂顶部又有道道飞焰仿佛火箭,连串射来。
徐永生手掌一翻,儒家止戈为武在这时不是重点,重点是武夫殃云掌!
雄浑掌力席卷四方,顿时让飞射的道道火舌偏转方向。
而徐永生本人竟像是雀鸟般,在半空中生生转折方向,越过巨大陷坑水潭,落在后堂书架前。
木毒、水牢、飞焰、土陷,金木水火土基本齐了,金是万箭齐发么……徐永生不见箭雨飞射,又低头看去。
却隐约看见坑底水潭里水浪翻滚间,竟有丝丝电光闪烁。
徐永生见状一时间也不禁哑然。
好嘛,庚金雷,在这里等着呢。
这要是中了毒,落了水,再一通电,怕是真要躺底下等许道长回来了。
不愧是道门武魁的手段,哪怕只是预先布置,许文通本人压根不在。
虽然比不得武魁真正当面,但一套五行牢运转下来,绝大多数六品以下的武者都要吃不了兜着走。
最令徐永生在意的其实是这陷阱的隐蔽性。
他七品修为的底子加上两块“智”之龟甲,还有观火瞳叠加鹰眸,最开始都没能看出端倪来。
除了个别特殊手段,七、八、九品武者来一个怕是就要踩进去一个,踩进去就多半再出不来。
徐永生感慨的同时,不耽误他找到自己的目标。
不像学宫那边《蜀中圣水志》最初受到《文皇帝图谱》的干扰,在这里的书架上,他视线第一时间就落在一支画卷轴上。
看摆放模样,许文通并不知道其中异常,甚至已经有段时间不曾动过。
虽然有心速战速决,但徐永生以手中横刀带鞘向前伸出,将书架上大部分东西都动了动,然后又试了试画轴,没见有其他更多埋伏的情况下,方才将画卷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