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他话锋一转,脸上浮现出故作困惑的神情。
“莫非...贵国是在担忧萨尔斯这支新建的海军?
这倒是令人费解了
一个毫无海军传统的国家组建的防御力量,竟能让堂堂‘日不落帝国’如此忌惮?
难道说......”
穆特尔突然作恍然大悟状,语气中带着一丝意味深长。
“贵国对自己的海军实力,竟如此的缺乏信心,以至于需要通过外交霸凌来掩饰内心的胆怯?”
这番诛心之论让在场所有代表精神都为之一振。
一道道意味深长的目光齐刷刷投向布里塔尼亚专员,空气中弥漫着微妙的气氛,大家心中都不自觉的冒出了一个想法。
布里塔尼亚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国”,难道说已经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
而面对这些目光,布里塔尼亚专员顿时拍案而起,面红耳赤的怒吼道。
“混蛋!
帝国海军实力无敌于世,何来胆怯之说?
我这是为了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难道你们都忘了普尔思在数年前的全面战争中为世界所造成的创伤了吗?”
虽然表面上义正辞严、中气十足,但他内心却泛起了一阵阵寒意。
穆特尔这番诛心之言正中要害!
作为各国公认的世界头号强国,当外界开始质疑自己到底行不行的时候,就意味着某些迹象已经被人察觉了。
限免啦
4号下午两点开始限免,大家可以先存四天再看。
第392章 军备竞赛
“日不落帝国”的称号虽然彰显着无尚荣光,但布里塔尼亚本质上依然只是一个狭隘的岛国。
在旧大陆全面战争中,尽管取得了最终胜利,却也付出了惨重代价。
如今外有新兴列强虎视眈眈,内有战后经济萧条困扰,全赖战争赔款与对殖民地的残酷剥削才勉强维持经济不坠。
为了维系帝国体面,官方必须大肆宣扬“赢学”,营造“帝国大赢特赢”的假象。
一旦实力衰退的迹象败露,昔日的霸主当的有多爽,之后就会跌的有多惨。
当亚美利加联邦专员穆尔特首次在公开场合质疑帝国实力时,布里塔尼亚专员虽然内心惊惧,表面却仍保持着强硬姿态。
他厉声反驳后,竟当场宣布效仿亚美利加与查理曼的做法,将为殖民地和附庸国打造“防御型海军”。
而且一开口就是两支主力舰队的规模!
这一豪言壮举令在场各国专员无不惊叹,纷纷感慨“日不落帝国”果然底蕴深厚。
然而穆尔特与查理曼专员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
他们心知肚明,这不过是布里塔尼亚在打肿脸充胖子。
出于外交默契,两人并未继续发难,只是礼节性地称赞了一句“布里塔尼亚展现了大国担当”。
最终,这场会议就在这种微妙氛围中落下了帷幕。
会议结束后,与会的那些沿海国家专员们又在私下进行了一番交谈,达成了一系列战略合作意向。
那些有一定工业实力的国家均表示愿意向那些工业孱弱的沿海国家“出租”本国造船厂,并“欢迎”他国海军在本国港口“常驻协防海盗”。
这看上去有些抽象的合作方案,实则是为规避《圣乔治条约》海军军备限制而搞出来的骚操作。
其运作机制并不复杂。
A国将造船厂“租赁”给B国使用,B国海军在A国港口“常驻”,同时A国部分海军人员变更国籍加入B国海军,负责操作这些军舰。
通过这种安排,形式上实现了“他国海军协防”而非“本国海军扩军”,从而在规避《圣乔治条约》中规定的战舰吨位限制。
布里塔尼亚当局对此心知肚明,却不得不硬着头皮参与到这场“新式军备竞赛”中。
当前各国至少在表面上仍然愿意遵守《圣乔治条约》与《赛格纳条约》,这证明“日不落帝国”的威慑力尚存。
即便是查理曼与亚美利加联邦这样的新兴强国,也愿意按照现有框架的规则陪自己玩下去。
若在会议上公开反对,与这些强国针锋相对,对方可是完全有实力打破现有秩序的。
一旦局势失控,布里塔尼亚为维持帝国威严,将被迫采取强硬手段对待那些违反条约的国家包括实施制裁乃至军事干预。
若不能迅速镇压反对势力,帝国的威慑力将遭受重创,各国对“日不落帝国”的敬畏也将荡然无存,其后果不堪设想。
而这场会议的结果,也很快被穆尔特传回了白宫。
柯立文总统在听取汇报后,脸上浮现出满意的笑容,他转向布里茨顾问,语气中带着赞赏。
“布里茨,你这个计策实在是高明,布里塔尼亚明知这是我们针对其发起的新一轮军备竞赛,却不得不硬着头皮跟进。”
柯立文此刻的心情可谓愉悦至极。对于财大气粗的联邦而言,军备竞赛根本不足为惧。
他甚至带着几分恶趣味地揣测。
布里塔尼亚这次打肿脸充胖子宣布要建造两支主力舰队,恐怕会让国内本已陷入困境的经济雪上加霜,进而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我简直迫不及待想看看那群贵族老爷们此刻的表情了。”总统先生难掩兴奋的说道。
布里茨顾问则保持着谦逊的态度回应:“总统阁下过奖了。
这个为‘代管国’建设'防御型海军'的策略,实际上是沃格先生提出的建议。”
柯立文总统闻言略显惊讶:“哦?没想到你与沃格先生还有这般交情。”
布里茨笑着回应道:“总统先生,您难道忘了吗?
我也是棕榈镇‘真爱事件’的幸存者之一,自从告别沃格先生回到白宫后,我们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
“瞧我这记性,竟把这事给忘了。”柯立文总统轻拍额头,露出恍然的神情。
他随即流露出由衷的赞叹:“能构思出如此精妙的计策,沃格先生的政治智慧确实非同寻常。
他不仅是个商业奇才,若投身政界,必定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布里茨顾问意味深长地回应:“未来的事谁能预料呢?
以沃格先生的才能,加上保护伞公司的强大后盾,若他某日宣布从政,也绝非天方夜谭。想必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柯立文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确实如此,以沃格先生的才智和资源,若真有意从政,必将成为政坛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就在白宫两位政要讨论林恩的同时。
这位不经意间引发国际上新一轮海军军备竞赛的始作俑者,正与安娜斯塔西亚、埃葵斯围在一张战略地图前进行着深入讨论。
在他们身旁,红色女王这个小萝莉那半透明的身影若隐若现,不时为三人提供战略推演和数据支持。
埃葵斯盯着地图上,旧大陆东侧的科林西群岛,略带疑惑的开口问道。
“VV,你精心策划这一切,搅得旧大陆国际局势鸡飞狗跳,甚至引发了新一轮的海军军备竞赛。
难道就只是为了这个小小的科林西群岛?
真不是在故意针对布里塔尼亚?”
林恩露出无奈的表情:“什么叫精心策划?
发现灰烬城地块纯属偶然,遭遇亨利一世降临也是意外。
之后玛利亚与亨利一世的神战引发的一系列国际外交风波更不可能是我可以预料的。
我也不过是顺势而为罢了。”
他顿了顿,指着地图解释道:“至于科林西群岛,它可能成为未来安娜从东线进攻露西亚共和国后方的重要战略跳板!”
第393章 集体慕强的民族特性
听了林恩的话之后,埃葵斯目光若有所思的在科林西群岛与露西亚共和国之间来回游移。
三人面前展开的是一幅详尽的世界地图,清晰地展示着大陆与海洋的地理分布格局。
旧大陆居于地图中央,被浩瀚无垠的海洋所环绕。
而新大陆位于其北侧,两片大陆之间的海域上散布着星罗棋布的岛屿群。
在旧大陆南方约六千公里处,则是一片被称为远南大陆的新生陆地。
这块大陆其实是第六纪元末期才开始形成的。
在进入第七纪元之前,新大陆的空间规则尚未稳定,其土地持续经历着奇特的动态变化。
一方面土地不断凭空增长,另一方面沿海区域又持续剥离出大小不一的岛屿,维持着微妙的平衡。
这些岛屿被称为“屑岛”,因其如同皮肤碎屑般从新大陆中“脱落”而得名。
这些屑岛脱离新大陆后便在海洋上漂流,部分最终消失在未知海域,部分在大海中“碰撞合体”,还有少部分则是机缘巧合的漂至旧大陆并与之合并。
这一地质变迁过程极为缓慢,往往以十年为单位计算。
因此新大陆长期被视为不适合定居的区域,旧大陆没有任何势力将其作为根基来经营。
而第六纪元末期,远南大陆已初具规模,吸引了大量殖民者前往开拓。
直到第七纪元来临,新大陆的空间规则终于趋于稳定。
不仅本土停止了这种奇特的地质活动,那些长期漂浮在海上的屑岛也终于固定了下来。
与此同时,远南大陆正式锚定在旧大陆南方约六千公里处,成为各大列强竞相争夺的殖民目标。
时至今日,远南大陆的殖民格局早已尘埃落定。
这片新生的富饶土地早已被旧大陆的老牌列强瓜分殆尽,新兴强国如普尔思和亚美利加联邦只能分得些许残羹冷炙。
其中普尔思作为战败国,所有殖民地均被战胜国吞并。
而亚美利加联邦就只有科林西群岛这座孤悬大陆之外的海外飞地。
因其距离遥远且联邦本土资源本就富庶,也并未投入太多精力进行开发,仅将其作为原材料供应地和海外军事基地来经营。
科林西群岛坐落于远南大陆东北方向三千一百公里外的凛冬海域。
距离露西亚共和国东部那片广袤的“凛冬荒原”海岸线大概两千七百公里。
红色女王这时也向埃葵斯适时讲解道:“露西亚共和国国土面积达1772万平方公里。
虽然幅员辽阔,但其东部超过一半的领土都是极寒气候的凛冬荒原,国内大部分人口主要聚居在旧大陆中部的宜居区域。
从纯军事角度考量,若以科林西群岛为战略跳板,突袭露西亚东海岸,需面对的只是东海岸海蒂拉港的一支驻防海军。
由于露西亚长期忽视东部防务,只要投入足够兵力并出其不意的突袭,轻易就能拿下。
可之后要面对的凛冬荒原恶劣气候条件才是真正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