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朋克的超凡从暴食开始 第378节

  整个冲锋队形如潮水般汹涌而下,却又保持着惊人的战术纪律。

  尽管受限于狭窄的战场地形,冲锋正面宽度仅有百余米,每条攻击线上只能展开九人分成三个战斗小组。

  但战士们采用波浪式进攻战术,各战斗小组间保持二十米间距,一波接一波的发起冲击。

  这种精妙的战术配合,使得明明只有百余人冲锋,却营造出了千军万马般的磅礴气势。

  转瞬之间攻守易型,进攻方阵型被彻底冲散,双方陷入近身混战。

  后方指挥部的军官们急得团团转此刻敌我犬牙交错,炮兵阵地根本不敢贸然开火支援。

  但林恩看到这一幕也不由得叹息道:“可惜,也就只能在几处战场中取得初见杀的奇效,等进攻方反应过来调整战术后,还是要输。”

  而他身后的一众高级军官闻言,脸上纷纷浮现出苦涩的笑容。

  就算演习赢了又能怎么样?

  事后还是免不了要被斯林齐元帅给骂的狗血淋头。

第447章 空地一体

  五块战场监控光屏清晰的显示着战况变化。

  在防守方居高临下的猛烈冲锋下,进攻部队被迫实施“战术转进”。

  值得称道的是,即便在冲锋受挫的情况下,撤退过程依然保持着严密的战术纪律。

  每个三人战斗小组内部配合默契,相互掩护。

  各战斗小组之间也保持着紧密的战术协同。

  更关键的是,进攻方及时调遣空中支援,数架战斗机呼啸而至,用机炮火力压制敌人后排火力,为地面部队撤退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空地协同掩护下,进攻部队得以有序后撤两公里,而防守方也明智地选择停止追击,迅速撤回己方阵地。

  尽管这次“战术转进”展现了不错的组织能力,但进攻方仍付出了沉重代价。

  五条战线总计伤亡六百余人,而防守方仅损失两百多人。

  这个三比一的战损比让观战的高级军官们脸上火辣辣的,特别是考虑到防守方主要由新兵组成的事实。

  军官们都心知肚明,防守方兵力有限且缺乏重火力支援。

  要不是防守方兵力捉襟见肘,又缺乏重火力支援,面对这天赐良机,完全可以乘胜追击,一鼓作气端掉五公里外的敌军营地!

  在战场上错过这种战机,简直就是不可饶恕的失误。

  可现实就是这么无奈,防守方既没有像样的重火力,又完全丧失制空权,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个直捣黄龙的大好机会从指缝间溜走。

  五处阵地的首战告捷,确实极大地提振了防守方其他仍在与敌军僵持的阵地士气。

  但也只是一些零星的局部胜利。

  而且进攻方的指挥官也不真的是草包。

  正如林恩所预料的,这些局部战场的胜利并不能改变整体战局走向。

  进攻方在吃瘪后,指挥与参谋们便迅速反应了过来,开始调整自己的战术。

  很快五处战场遭遇挫折战场的具体情况立即便被全军各部得知纷纷开始谨慎防范。

  同时进攻方指挥部也迅速将新的战术调整方案传达至所有作战单位。

  各战线部队展现出惊人的战术执行力,无论当前进攻态势如何,所有前线部队都立即后撤至六百米安全距离。

  这个距离恰好是防守方掷弹筒武器的最大射程极限。

  后撤完成后,前线部队立即展开系统化的土工作业。

  士兵们以娴熟的动作挖掘堑壕,构筑掩体,整个推进过程井然有序。

  与此同时,后方炮兵阵地实施精密的梯次射击战术,通过错开各炮位射击时序,形成了绵密不断的火力压制网。

  装甲部队则采取纵深配置,坦克和自行防空车在步兵后方建立火力支援点,用精准的直瞄火力将防守方士兵死死压制在工事内。

  更致命的是空军部队的战术调整。

  进攻方采用“少量多批次”的出击模式。

  虽然单次空中支援的战机数量减少,但通过提高出击频率,确保了各战场上空始终有战机盘旋扫射敌方阵地。

  这种空地协同的立体火力体系产生了显著效果。

  防守方士兵不得不分散精力应对来自空中和地面的双重打击,根本无法有效干扰进攻方的土工作业进度。

  与此同时,进攻方还投入了由职业军官带领的特种突击队。

  这些精锐部队采取非常规战术,或从侧翼迂回包抄,或冒险攀爬悬崖峭壁,对防守方阵地实施多维度打击。

  防守方的战士们一下子被进攻方这套前所未见的组合拳给打蒙了,前线阵地接连失守。

  但大多数阵地的战士都顽强抵抗,坚守到最后一人全军覆没,只有少数阵地后撤到下一道防线。

  短短一日之内,战线就被迫后撤十五公里。

  目睹这一幕的林恩不禁叹息:“终究是经验不足啊,总指挥部被端掉一次后战术应变也变得死板了起来。

  虽然死战不退的精神可嘉,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主动放弃部分阵地,诱使敌军战线形成突出部,再集中优势兵力实施反包围。”

  虽然一团指挥层全军覆没后,二营长鲍里斯迅速接过指挥权在短时间内就重整部队稳住阵脚。

  但却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摆在眼前整个防守方部队已陷入指挥体系瘫痪的困境。

  鲍里斯虽能力出众,却也只能统辖自己所在的一团,其余三个团都完全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

  尽管各团指挥官都尽力保持战术协同,但由于缺乏统一调度,这种配合显得机械而僵化。

  前线部队死战不退的英勇精神固然可嘉,但从战略层面来看,说得难听一点,这种缺乏灵活性的固守无异于无谓的牺牲。

  若是班农这个临时总指挥还在的话,林恩相信以对方丰富的战场经验,面对敌军这套空地一体的凌厉攻势。

  必定会当机立断放弃部分前沿阵地,然后等敌军阵线形成突出部,再集中优势兵力实施反包围作战。

  这种灵活机动的战术,才能最大限度地迟滞敌军推进速度,为后续防御争取到宝贵时间。

  安娜斯塔西亚这时开口轻声宽慰道:“但他们还有机会,不是么?”

  林恩听后脸色顿时也舒缓了一些。

  确实,这只是一场模拟演习,即便部队全军覆没也并非真正的失败。

  在虚拟战场上的每一次牺牲,都将转化为宝贵的实战经验。

  只要战后认真复盘总结,部队的战斗力必将在短时间内获得质的飞跃。

  战事进入第二天,防守方局势进一步恶化。

  不仅前线节节败退,后方也出事了。

  进攻方在橡木村空降的那支精锐伞兵连于一天时间内已经成功集结,并夺取了一处关键制高点。

  面对一团主力和三个前线防区派出的三个侦察连的联合围剿,伞兵连仅付出二十人伤亡的代价就成功集结并守住了阵地,整体战斗力依然保持。

  更致命的是,这支装备精良的特种部队随时可能突破一团包围圈,对前线阵地实施背后突袭。

  这一突如其来的战术威胁,使得防守方本就艰难的处境更加岌岌可危。

第448章 临时接权

  前线三个防区的指挥官接到后方战报时,脸色瞬间变得煞白,立即下令严密封锁消息。

  他们深知,一旦这个消息在前线部队中传开,将对本已脆弱的士气造成毁灭性打击。

  防守方部队中超过一半的士兵都是新兵蛋子,第一次上战场就要面对如此凌厉的空地一体协同作战,这本就是超出他们能力范围的考验。

  能够坚持到现在仍未崩溃,已经实属不易。

  林恩暗自思忖,若非这是在榕树空间模拟的虚拟战场,换成真实战争,恐怕已经出现大规模逃兵现象了。

  即便如此,在经历了四个团指挥部接连被“多炮塔钢铁巨兽”空袭摧毁,以及一日之内战线后撤十五公里的双重打击下。

  防守方的士气已经跌至谷底,士兵们只是在凭借着最后一丝战斗意志在苦苦支撑。

  若此时再让士兵们得知后方还有一支精锐部队随时可能发动突袭让自己腹背受敌,恐怕这最后的一点士气也将彻底崩溃。

  导演部大厅内,一众军官望着战况显示屏纷纷摇头叹息。

  在他们看来战局发展至此已毫无悬念,进攻方最多只需三天就能完全控制高尔加索根据地的所有战略枢纽,从而奠定胜局。

  随后仅需两天时间,便可彻底肃清防守方的残余抵抗力量。

  而就在此时,林恩的目光突然被一块光屏吸引。

  画面中,二团团长怀尔斯接到后方噩耗后,苍白的脸上闪过一丝决然。

  他立即向通讯兵下达命令:“立即向各部发送指令,所有部队即刻起接受我的临时统一指挥!”

  通讯兵一时怔住,怀尔斯厉声催促道:“还愣着做什么?立即执行!”

  通讯兵这才回过神来,迅速用磁性笔在一台轻骑兵机魂的显示面板上快速书写着指令。

  三分钟后,随着一阵嗡鸣提示音,面板上浮现出新的回复信息。

  通讯兵见后精神顿时一振:“报告指挥官,各部均已确认服从临时指挥权交接!”

  怀尔斯闻言终于长舒了一口气。

  作为经历过全面战争的老兵,他当清楚部队现在缺乏统一指挥体系的致命弊端。

  此前他一直顾虑这种明目张胆的“夺权”行为可能会引发其他三个团的抵触情绪,只能将这份担忧深埋心底。

  但此刻战局已到生死存亡之际,怀尔斯明白必须当机立断,再也容不得半点犹豫。

  怀尔斯立即雷厉风行地发布了一连串作战指令。

  “命令三团、四团指挥部:立即放弃23、31、43、47、49、51六处前沿阵地,收缩防线集中兵力。

  同时各抽调一个炮兵连火速驰援后方,配合后方一团部队清剿敌方伞兵连!”

  “通知一团指挥部:立即放弃橡木村以西所有非核心区域,集中兵力固守东侧通往前线防区的战略通道。

  前线将在两个小时内增派两个炮兵连及两名职业阶战力支援清剿行动!”

  “特别强调:所有阵地放弃行动都是为了实施反包围作战做准备,各部必须从战略高度严格执行命令!”

  指令下达后,两名通讯兵立即在轻骑兵机魂的显示面板上快速书写作战命令。

  很快,命令迅速传达至一团、三团、四团指挥部。

  三位指挥官初阅指令时,看到要求放弃大片阵地的内容,脸上都不约而同地浮现出愠怒之色。

  可当他们继续看到怀尔斯特别强调的“为反包围作战做准备”的战略意图后,便立即转变态度。

  果然的下令前线部队按计划撤离阵地,开始全力配合怀尔斯的战术部署。

  而后方橡木村临时指挥部内,鲍里斯接到怀尔斯的命令后略作思索,便立即展开部署。

  他果断放弃橡木村以西全部区域,将原本包围伞兵连高地的西侧部队全部调往东侧通往三个防区的战略要道。

  高地上的进攻方伞兵部队见状也转为防御态势,双方陷入对峙僵局。

首节上一节378/44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