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将来解放露西亚,国力提升后,再推进各类高端武器装备过渡到正规化研发生产也不迟。
不过火炮与枪械却是用不着那么将就了。
借助亚美利加联邦那边的资源,这些常规武器的生产能够保持相对正规的制造标准。
无需像火箭炮等装备那样采取过渡性的土法工艺。
特别是单兵装备的设计,林恩充分借鉴了前世冷战时期的一些经典枪械设计方案。
针对当前战场仍以堑壕战为主、各国普遍使用栓动步枪的实际情况。
按照林恩的参考意见,军工研发人员们制定了一套兼顾成本效益与实战需求的装备体系。
在枪械设计上采取了务实创新的思路,直接摒弃了当代主流的7-8毫米全威力步枪弹设计。
转而采用5.8×42毫米和7.62×25毫米两种高速弹方案。
其中5.8毫米弹药体系直接抄袭了林恩老家的钢芯弹设计,而枪械则是基于冷战时期的两款经典中间威力弹武器进行改良。
倒不是林恩不想一步到位,直接采用穿越前那会儿的先进设计。
毕竟他前世是智能化时代,而这个世界仍是二战前后的科技层次。
尽管某些领域因超凡黑科技的存在而被强行拔高到冷战中期七十年代的水准,但整体仍受限于材料、工艺和制造能力的瓶颈。
只能而求其次选择两款来自他老家冷战时期的“历史文物”,在成熟设计基础上进行魔改。
他老家建国后冷战时期的那些经典款枪械,不能说性能参数是最好的,但胜在综合性价比极高,具备大规模生产的优势。
况且真要论性能参数,绝对能碾压二战时期的同类型枪械,放到冷战时代也是足够成熟优秀。
甚至到了信息化时代都还能勉强凑合着用,堪称是现阶段性价比最高的方案了。
并且有亚美利加那边的技术支持,萨尔斯公国直接摒弃传统的铣削工艺,采用现在还是“非主流”的冲压工艺。
冲压工艺的特点是造一万把血亏,造十万把保本,造一百万把大赚特赚的工艺,能够保证超大规模生产的成本压到最低。
但这一决策却在世界主流军工体系中显得尤为激进。
毕竟搞冲压枪需要大量的模具,需要水压机,前期投入是很大的。
而且其他人又不像林恩这个穿越的,有地球近代一百年完整的枪械设计发展演变历程参考。
冲压工艺对其他人来说前景不明,质量上也确实要逊色于精雕细琢的铣削工艺。
冒然转换生产线不仅会造成产能损失,并且一旦新工艺产线出现问题,重新恢复传统生产线又将耗费巨额资金。
因此全世界的军工行业都普遍对于一些新技术持保守态度。
而林恩有现成的作业可抄,当然不会让萨尔斯公国的工程师们去浪费脑细胞去自己重新从零开始设计枪械。
选择小口径路线,枪械、弹药生产线都能“一次设计,长期使用”,最多就是一些细节方面调整优化,也不用费多少力气。
既避免了未来频繁更换装备生产线的麻烦,又确保了在当前技术条件下的最佳性价比。
真要到了信息时代,萨尔斯肯定是会继续设计新的方案。
但现在距离信息时代还远,照抄他老家冷战成熟的设计思路就足够满足军队未来几十年内各种场景下的作战需求了。
5.8毫米弹的枪械,是参考他老家81式轻机枪与81-1式自动步枪的设计思路,进行本土化魔改出了两款02式自动步枪与02式班用机枪。
在现有技术基础上采取了务实路线,没有盲目的去求极致的性能。
以萨尔斯公国与亚美利加联邦现有的技术条件,还整不出穿越前的那些经典款。
只能对81式轻机枪和81式自动步枪这两款设计成熟的7.62X39毫米中间威力弹武器进行小口径改造。
这种设计思路既继承了原版枪械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成本低等优点,又通过改用5.8毫米弹药获得了更好的弹道性能。
虽然因枪体设计上的时代局限性,无法完全发挥小口径弹药的全部潜力。
但在当前以栓动步枪为主流的战场环境下,这两款魔改武器已经形成了代差优势,弹道与穿透、毁伤能力都大大增强,用上二十年都不会过时。
这两款武器完美适配400米内火力压制与精确射击的中远距离作战需求。
而另一套7.62×25毫米高速手枪弹枪的设计思路。
则是针对当前世界主流的堑壕战特殊环境所量身打造的“50米近战泼水体系”02式冲锋枪与02式全自动手枪。
林恩整出这两把枪的目的就是为了“近距离短时间”(简称CQB)的战场环境而设计的。
02冲借鉴了毛子二战的经典款波波沙41,充分继承了其皮实耐用、成本低廉以及近战泼水压制的核心优势。
在原有设计的基础上,过紧凑化改造直接缩短枪体、减轻重量,大幅提升堑壕和巷战中的机动性,配备71发大容量弹鼓维持压制火力。
尽管紧凑化改造对某些性能参数有所影响。
但通过“短行程活塞+枪口制退器”魔改方案不仅抵消了后坐力上跳问题,还优化了连发可控性。
由波波沙-41魔改后的02冲完全能满足50米近距冲锋作战需求。
而02式全自动手枪,则是借鉴了毛子的另一款经典设计TT-33手枪。
经过魔改后配备双排弹匣系统,可装载15发7.62×25毫米弹药。
允许射手在一秒内将15发子弹全部倾泻而出,也可切换为半自动模式进行短距精确射击。
不过02自动手枪更多的是作为堑壕CQB作战体系的补充,它主要承担副武器职能。
当遭遇突发情况来不及使用冲锋枪时,这款拔枪速度更快的自动手枪能够迅速抵近射击,为战士们争取先手。
这套由5.8毫米和7.62毫米两种弹药体系构建的班组战术系统,通过四款专业枪械实现了视距内火力覆盖。
02式班用轻机枪作为火力核心,既能在400米内实施压制射击,又能对400-800米范围内的目标进行精确点射干扰。
02式自动步枪则专注于400米内的中距离精确打击,必要时可更换大容量弹鼓去快乐的“泼水”。
02式冲锋枪与全自动手枪组成的近战组合,确保了50米内的绝对火力优势。
至于600米外的远距离交火中,02班与02式自动步枪配备5.8钢芯弹展现出惊人的弹道性能,其存能远超原版81式步枪的7.62毫米弹药。
800米外仍具备致命杀伤力,直到接近900米的距离,才会衰减至仅能穿透皮肤无法击碎骨骼的威力。
直接将小口径弹药的存能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
所以02式自动步枪在有需要的时候,还可以加装三倍镜客串业余狙击手。
但林恩更倾向于将远距离“中门对狙”的任务交给更加专业的武器。
掷弹筒可负责600米内的精确轰炸,04式107毫米火箭弹能精准狙击距离1000米的敌人。
斯卡文次元抬枪有效射程1200米,鼠特林六管重机枪能在1600米范围内形成恐怖的金属风暴。
37毫米防空机炮和毒风迫击炮分别将有效射程提升至2500米和3400米。
而各类正规火炮更是能实现2-15公里的超视距打击。
基于这种丧心病狂的火力配置,林恩暂时就没有设立专门的狙击手编制。
都是那些枪法精湛的超凡者战士在有需要的时候,带上次元抬枪就能客串一把狙击手。
为适配这一体系,单兵携行装备以林恩老家经典的56式胸挂为原型,针对不同作战距离细分为三类专业化设计。
火力型强化弹药携行能力,射手型优化弹匣取用效率,近战型则注重快速切换武器的便捷性。
再加上还有手榴弹、毒风迫击炮、无后坐力炮这类能够单兵携带的重火力武器与主战枪械作为互补。
这种梯次配置的火力体系,使作战班组能够在各种距离的复杂战场环境中都能保持火力优势。
经过四年半的发展建设,高尔加索根据地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显著成就,这让林恩对未来充满信心。
然而这种快速发展的态势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高尔加索与切尔尼基辅地区生产的优质低价商品在市场上大量流通,这种异常的经济活力已逐渐引起冬宫议会的注意。
虽然目前尚未暴露真实意图,但两地商品贸易的异常繁荣,正在为隐蔽发展的革命根据地带来潜在风险。
第487章 冬宫议会
莫尔斯科冬宫,这座宏伟的北地皇宫在九年前罗曼诺夫七世时期曾遭大火损毁大半。
共和国政府重建后仍作为露西亚最高权力中心冬宫议会所在地。
在宽敞明亮的会议厅内,二十余名来自军方、政界和资本集团的显要人物围坐在圆形会议桌前。
其中塔利娅谢诺多娃这位国土安全局局长赫然在列。
这位面容精致、身姿绰约的女性官员,以其蛛网般精密致命的政治手腕闻名。
尽管她外表出众,但在场诸位都深知其危险程度:就像剧毒蜘蛛般,能在猎物浑然不觉时将其拖入致命的罗网。
这种认知让其他人都保持着谨慎的距离感,无人对其美貌有特殊的想法。
而塔利娅面色平静无波,那对深蓝的眼眸不时扫过圆桌旁的同僚们。
内心却在盘算着如何为革命根据地争取更多发展时间。
就在她沉思之际,端坐主位的中年男子开口打破了沉默,他的嗓音醇厚却又透着一丝精心打磨的圆滑。
“据我所知,切尔尼基辅地区这些年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
不仅粮食产量连年刷新纪录,更令人瞩目的是,当地的轻工业集群发展势头也份外迅猛。”
他的目光在与会者间流转,最后停留在塔利娅身上,嘴角噙着意味深长的笑意。
“那些精致的纺织品、工艺品,如今在各大城市的精品店里可都是抢手货呢。”
话音少顿,他微微前倾身子,眼中的探究之意愈发明显。
“塔利娅局长,作为国土安全的掌舵人,您的消息恐怕要比我们更加的灵通,对这片‘经济新星’想必会有更独到的见解吧?”
刹那间,整个会议厅的目光如聚光灯般齐刷刷投向塔利娅,那些隐藏在礼貌注视下的贪婪几乎要凝成实质。
在冬宫议会其他人看来,切尔尼基辅这块突然冒出来的肥肉,估计早已被国土安全局圈进了自家后院。
他们虽然虽然对切尔尼基辅的真实情况知之甚少,但基本的情报还是清楚的。
四年半前,一个名叫阿缇纳斯沃康松的查理曼裔商人,带着神秘资金在利沃夫市郊建起了第一座钢铁厂。
这位精明的外来者有个不起眼的优势:她恰好是国土安全局某位实权处长的表亲。
有了这层暧昧的关系网,当地官员们仿佛突然患上了热病。
批文上的公章盖得比婚礼请柬还勤快,征地公告贴得比新年贺词还显眼。
当其他企业还在为环评报告跑断腿时,阿缇纳斯的卡车已经满载着钢材驶出了厂区大门。
但这却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钢铁厂的烟囱尚未冷却,化工厂的管道又沿着河岸蜿蜒生长。当人们还在议论这个外来暴发户何时会碰壁时。
印着“利沃夫钢铁集团”商标的搪瓷锅具已经摆上了莫尔斯科贵妇们的厨房灶台。
众人望向塔利娅的目光中期待中夹杂着贪婪。
此刻,他们心中盘算的已不仅仅是切尔尼基辅的轻工业崛起。
而是在思考这块曾被视作混乱之地的区域,为何能在短短数年间孕育出利沃夫钢铁集团这样的庞然大物。
过去,切尔尼基辅因历史遗留问题而饱受动荡困扰山贼横行、前沙皇残兵游荡、地方民兵武装割据。
使得这片土地在冬宫议会的眼中不过是一块勉强维持秩序的边陲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