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两人,陈墨招呼宁知禾坐下。
宁知禾打趣道:“哥,你刚才那样子,可真有点像个操心的老父亲。”
“是吗?”陈墨想了想,眼中浮现笑意,“可能是有了想结婚的人,自然就会提前进入一些角色准备吧。”
宁知禾啧啧道:“可惜昨天错过了,不然我真想见见能让哥你笑成这样的嫂子呢。”
陈墨笑了笑,“以后有机会带你见见。”
宁知禾笑道:“那我可等着了。”
陈墨点头,“今天也辛苦你了,刚开完签售会,又来这里开了个粉丝见面会。”
宁知禾摇了摇头,“其实我还挺喜欢这种能和粉丝交流的机会。签售会上人多,时间也有限,更多时候只是在走流程。”
“不过,我没想到,哥你也愿意听这些孩子的想法。”
宁知禾看得出来,刚才两个小朋友应该是和陈墨非亲非故的,陈墨在有正事要谈的情况下,还不嫌“麻烦”,愿意带两个孩子来这里。
一般大人哪有这种耐心去了解这些小女生心思。
陈墨摇头,“其实也没有,我只是刚好和那孩子处得来而已。”
有些人只要一见面,就会让人心生亲近,没有理由的。
宁知禾好奇道:“是那个假装是我粉丝的?有什么特别的吗?”
陈墨忍不住笑了,“你也看出来了?”
宁知禾白了一眼,“那当然了,大小粉丝我见多了好不好?是路人还是粉丝,我还是分得清的。”
刚才陈月熹耍了个小机灵,把方太初也说成粉丝,以此多要一份签名和专辑。
看到两人配合得倒还挺默契,宁知禾也就没揭破那点小心思。
陈墨摇头笑了笑,接着道:“其实倒也什么特别的,硬要说的话,可能是那小丫头刚好契合了我对女儿的幻想吧。”
宁知禾点头,“懂了,乖巧可爱的小棉袄,谁不想要呢。”
宁知禾倒不难理解这种想法,小时候她生得好看,家里的亲戚长辈见到她,除了夸她长得像洋娃娃外,有时也会感慨一句“也想生个女儿”。
而往往这个时候,她哥就会在旁边“耿实”地补一句“你生不出这么漂亮的”,戳破那人的幻想,搞得现场大人有些尴尬。
宁知禾回想了一下,“按网上的说法,这种叫.‘骗人生女儿’系列?”
“对我来说应该不算骗。”陈墨认真思索道,“那孩子长得像她妈,所以我觉得如果以后我有女儿,说不定也会长得有点像这样。”
“啊?”宁知禾愣住了。
这句话的信息量有点大,她感觉脑子有点绕不过来。
人孩子长得像她妈很正常,但什么叫你女儿也会像?
人家孩子跟你有什么关系?
你跟人孩子她妈是什么关系?
陈墨不知道宁知禾脑子里正经历着伦理道德的思考,他只是突发奇想,觉得黄亦玫和许红豆的外貌基因相像,而女儿又大多长得像妈妈,那有没有可能孩子也有一些相像的地方。
不过按父系基因的加成来看,陈墨还是觉得以后他和许红豆的孩子会更好看。
陈墨摇了摇头,拉回思绪,说道:“其实我和刚才两俩孩子相处,也不纯是在‘带孩子’。”
“娱乐经济,年轻群体才是消费的主力。和这些新生代聊天,可以了解到真实的客户心理需求。”
陈墨之前倒是也对饭圈文化有所了解,但今天和陈月熹这个“圈内人”交流下来,确实又有了一番新的认知。
宁知禾立马想到,“小卡?”
陈墨打了个响指,“没错,你能想象这一张小小的卡片背后,就是一个百亿级的市场。”
“有这么大体量?”宁知禾讶然,她对小卡的印象,就是一种被粉丝盲目炒高价格的小纸片,从来没想过这张小东西有着这么庞大的交易。
陈墨点点头,“当然了,不止女团卡,还有其他的明星卡、球星卡和各种动漫游戏的IP卡。”
“这些张精美设计和印刷的小卡,一张成本也就几分钱。但其交易价格,不说那些被炒制几千乃至上万的限定稀有卡,只说这些大量流通的普通卡,单张基本价格都在十五块钱以上。这毛利率,高得吓人。”
宁知禾不由摇头,“这些价格就不是实际价值。”
陈墨笑道:“你别觉得这只是一张轻飘飘的卡片,其实它是一种情感寄托。”
宁知禾清醒道:“一般说这种话,都是为了加价。”
陈墨笑了笑,没有否认,而是说道:“小卡市场的本质是娱乐工业对粉丝情感需求的精准收割,它是粉丝经济与盲盒经济的结合体,其成功在于随机性成瘾机制和社交价值捆绑。”
“其实你刚才让那小丫头自己去自印,就让小卡失去了最重要的社交价值。因为它得不到社会认可,没法流通。”
“没法流通,便没有价值。而人又怎么会因为拥有一件没有价值的东西而得到满足呢?”
宁知禾眉头轻皱,“哥你意思是说,那孩子还是会花钱去收集正版卡?”
陈墨耸了耸肩,“虽然卡上面印的是你照片,但它的价值却不取决于你本人的认可。”
“拥有稀有卡可以在这个群体中得到关注和认可,提升自己在粉丝圈内的社交地位,所以除了收藏纪念外,它更是一种身份认同的凭证。”
“而自己印刷的‘盗版卡’是得不到群体认同,它不带有这些附加价值,只能是关上门自娱自乐了。”
宁知禾沉思道:“其实自娱自乐也没什么不好,不用太在意这些外界的”
陈墨笑问道:“一个能自处融洽的人,还会追星吗?”
追星本质是在他人身上寻找自己的意义描点。
这个描点选择定在聚光灯下的偶像身上,那就已经说明了问题。
宁知禾哑然无言。
陈墨没再继续说,而是进入正题,“我们还是来聊聊你的合同吧。”
“要是人人不追星,你就该失业了。”
第167章 惊闻
“你对自己接下的发展是什么想法?”
陈墨询问道:“往演员方向跨一下?”
现在的娱乐圈,演员就是辆经过所有站点的公交车,谁都能上。
唱歌的、说相声的、讲脱口秀的、做模特的、当网红的.反正流量是通用车票,有得蹭就能上。
而偶像基本就是流量的代名词,所以偶像转演员算是一条比较常见的发展路径。
像宁知禾的队友中,早就有人涉足演员领域了。
而宁知禾因为外籍的身份,在南韩那边没有什么影视方面的资源。
宁知禾认真想了想,摇头道:“我对上大银幕并没有太大的执著,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也愿意去尝试一下,但我自己其实还是更偏向于音乐和舞台的。”
如果是在南韩发展,那偶像艺人基本都会想往演员方向转。
因为在南韩,偶像的圈内地位是不高的,甚至可以说是有点低。
由于特有文化观念的影响,南韩艺人的地位鄙视链是一个根深蒂固的现象。
之中排前的当属电影演员,其次是电视剧演员,然后是歌手和主持人,最后垫底的是偶像和搞笑艺人。
电影和电视剧演员因作品的文化影响力,更受主流社会尊重。
而爱豆更多被视为“商品”,依赖于公司包装和粉丝经济,可替代性强,其音乐和形象也被认为缺乏深度。
因此,此前南韩的颁奖典礼上曾出现过,爱豆在舞台上表演,而台下坐着的演员们全都面无表情地“冷眼”看着,明知现场有镜头在,他们也连礼貌性的捧场都懒得装。
不过近年来,随着流媒体平台的崛起,个别偶像和搞笑艺人借此跨界转型成功,一些电影演员也为了更高片酬愿意“自降身份”出演电视剧,这些上下位的“往来”倒开始让这一结构有所松动。
而我们内娱就没这么“阶级分明”了,我们主打一个“笑贫不笑娼”,一切以“钱”评判标准,钱多就是爷。
“那就是走歌手路线了。”
陈墨点点头,又想了想,委婉说道:“不过,歌手是要能全开麦的。”
偶像并不能等同于歌手。
虽然偶像看着是又要唱又要跳,好像还比歌手多一项技能,但事实上,那些男团女团的舞台表演大多数时候都是不开麦或者半开麦的。
稍微好一点的就“完形填空”,部分真唱部分垫音。
实在不行的就依靠预录,然后对对口型跳舞蹈动作。
至于为什么不全开麦?因为组合里不是所有成员都能唱。
成为偶像的主要条件还是看脸,只要脸过得去,五音不全也能在其中混水摸鱼。
如果你看到某个组合成员,一首歌里就分了一两句词,还是那种半念半喊的rap,这种基本就是不会唱的。
所以在陈墨看来,那些南韩的偶像团体中,除了少数几个大主唱的唱功确实可以外,其他的也就那么回事,大多都只是个及格水准,能不跑调就不错了,压根谈不上什么唱功。
也就是这些偶像团体的表演更偏重舞台效果,才敢明目张胆这样搞。
要是专业歌手敢这么做,都不说对口型,就算用“垫音”都很容易引发争议,分分钟被骂假唱,就像某六月天。
陈墨没听过宁知禾的现场,所以他也不知道宁知禾的真实实力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宁知禾自然也听出陈墨话里的意思,挑眉道:“我在我们组合中的定位是主唱,大主唱。”
听到话后面的着重强调,陈墨不由笑了笑,心里算是有点底了。
一个组合总不至于一个能唱的没有,既然能作为主唱,至少不会是录音棚歌手了。
陈墨想了一下,说道:“以你现在的位置,其实公司是应该给你成立个人工作室的,但你之前都是在海外发展,国内目前自己能对接的资源太少。”
“所以我的建议是,你先和公司签两到三年作为过渡,这个时间你可以完成转型,慢慢建立起自己的人脉网,之后公司再帮你成立个人工作室,你觉得怎么样?”
“当然,你要想直接成立个人工作室也没问题,公司也会给你提供一些渠道支持.”
陈墨没说完,宁知禾就毫不犹豫道:“我听哥你的,先签在公司。”
宁知禾相信陈墨,也知道陈墨是在为她考虑。
个人工作室固然自由度高,但相对的,很多事就要靠自己自力更生。
虽然她是回来发展,但地熟人却生,前期有公司帮她铺开路,那无疑会顺利省心很多。
陈墨笑道:“行,合同方面你不用担心,肯定给到你业内最高那一档。”
“有哥你在,我不担心这个。”宁知禾笑了笑,“但我的团约可能还是会现在的公司续签。”
“这个没问题。”陈墨点头道,“你们组合的粉丝基础还是很可观的,直接放弃确实有些可惜。”
韩团的个人合约和团体约是可以分开的。
一般来讲,偶像出道是和公司签七年。
七年到期后,因为组合这个“IP”是属于公司的,所以这时如果艺人觉得个人发展受限想离开,但又不想退出组合,就可以选择只续签团约。
之后团体成员会约好某段时间一起回归,继续以团体的形式活动。
这种“团体+个人并行”的模式,成员能在继续拥有团体的影响力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当然,这需要艺人在新公司和前公司之间,平衡好团体与个人利益,因为两个公司的利益立场不一定是一致的。
陈墨问道:“其他方面还有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