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哥,我和我女朋友在一起后,脸上总是染脚气,我有点想分手了,想听听你的建议。】
陈墨思索道:“嗯你们的感情问题,我没法置评,但医生建议,再干净的脚也不建议食用。”
旁边的宁知禾脸色古怪。
对话那头闻言变色,匆匆挂断了连线。
“下一个。”
【墨哥,我白天和我姐逛街,被我姐男朋友看到,他以为我姐出轨,上来就干了我一拳,我一只眼肿了,我现在都只能用一只眼在看你的直播,你说,我该同意他们俩的婚事吗?】
这次连线的声音,明显带有些气愤。
陈墨叹气道:“唉,老话说,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要不.这门亲事,你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
“下一个。”
【墨哥,我明天要去相亲,第一次相亲,有点紧张,不知到时候该说什么。】
陈墨说道:“你就先介绍一下你自己啊,说一下你平时有什么兴趣爱好。”
【我喜欢看美女。】
“美女大家都爱看,有没有小众一点的爱好。”
【看小众美女。】
“.”陈墨耐心道,“除了看美女之外呢,像喜欢什么的颜色、星座之类的?”
【我喜欢女色,处女座。】
“.”陈墨眼角抽了抽,“你最好只是在说星座。”
【当然,我对另一半还是有点要求。】
“哦,那你对这个择偶要求是什么样的?”
问完,陈墨怕又聊到奇怪的方向,连忙补了一句,“抛开长相和身材不谈。”
【抛不开。】
“让你说下去,待会直播间得封号。”
【墨哥,我正能量的。】
另一头的声音信誓旦旦。
陈墨揉了揉眉心,“那你说一说除此长相和身材之外的吧,比如性格或者气质上,你喜欢什么样的?”
【我喜欢像少女的少妇。】
“.”陈墨不置可否,“还有呢?”
【像少妇的少女。】
陈墨气笑了,“你倒还挺专一。”
【墨哥,你能懂我吗?】
陈墨呵呵道:“懂,不就是年轻又有韵味,有经验又不熟练,外表青涩内在可口,是不?”
【对对对,墨哥你总结得真好。】
陈墨微笑道:“这是你对别人的要求,那你对自己有没有一个认知呢?”
【有啊,我纯情男高。】
陈墨无语道:“你都要相亲了,你还男高?”
【我喜欢上高中。】
陈墨面无表情,“你觉得你很幽默?”
【我觉得我很纯情。】
陈墨心累了,挥挥手,抬走了这哥们。
“咱们这是音乐电台啊,不是爱情访谈,更不是相亲市场,能不能来个聊点音乐的?”
陈墨无奈道:“下一个找位女生吧。”
【你好。】
一道软糯甜美的声音响起。
“你好,姑娘。”
总于听到个不一样的声线,陈墨心情都舒缓了一些。
【那个,我自己改编了一下您那首《我记得》,不知道能不能唱几句?】
陈墨一听,来了精神,“当然可以,你直接来就行。”
【好的,我拿一下吉他。】
简单的几个调试音过后,女孩手轻轻拨动和弦。
陈墨听着熟悉的旋律,点点头。
女孩开口唱道:“我带着比命还长的简历,一家一家投递,不是视而不见,就是劈头盖脸,说我不适合这里。”
陈墨正满怀着期待,但听第一句词,人就愣住了。
“我看着几个人坐在一起,他们拿着算盘,打着我的主意,以为我没长脑袋,想骗个免费劳动力。”
女孩还在倾情地唱着,甚至还带上了“哭腔”:
“啊~~我是废物吗,我大学白念了,没有一个地方要我~~”
陈墨听完,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你管这叫改编?你这特么都改版了。
【我唱完了,不好意思。】
陈墨摇了摇头,倒也没介意,反而还饶有兴趣地问道:“听你这词,你是毕业生在找工作?”
女孩解释道:“我今年大四,最近正在秋招面试,所以突然有感而发,擅自改了下词,没有要冒犯的意思.”
陈墨不在意地摆了摆手,“那你找到合适工作了吗?”
“还没。”
女孩闻言有些沮丧,吐糟道:“现在到处都是预制菜,那怎么没有预制劳动力啊,把大学生放冷冻库里冻起来,需要的时候再解冻。”
陈墨闻言一乐,“那可就是真正的‘人才库’了。”
女孩点头道:“对啊,就像水库一样,洪涝储蓄,干旱放闸,这样能调节就业困难和劳动力短缺的汛期。”
直播间的观众听到这话,不少人有共鸣,参与进了讨论。
【我只关心一个问题,解冻了还是不是应届生?】
【那我解冻的时候,请给我多放料酒,因为我比较骚。】
陈墨笑着问道:“你是我的粉丝,还是小宁的粉丝啊?”
女孩小声尴尬道:“其实都不是,我之前是喜欢一个南韩的男团。”
宁知禾笑道:“不是也没关系,你喜欢谁呀,我以后见到可以帮你张要签名。”
女孩摇头道:“你应该见不到他了?”
宁知禾不由奇怪道:“退网了?”
女孩说道:“落网了。”
宁知禾:“.”
陈墨开口问道:“你学什么的?”
女孩回答道:“我是中传学播音主持的。”
陈墨闻言,邀请道:“我们公司最近也有在招人,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可以来试试。”
“真的吗?!”
“当然。”
陈墨听其声音条件挺好的,要是个人形象过得去的话,倒还真有不少合适的岗位。
不过,陈墨怎么觉得这女孩的声音好像隐隐有点熟悉,似乎曾在哪听过
第182章 饭票
最近,陈墨可谓名声雀跃。
在第二次直播,与宁知禾合作了舞台之后,陈墨的个人账号粉丝顺利突破了千万。
当天,宁知禾回国后的第一首个人单曲上线,在短短的一个小时内,便冲到了各大平台音乐榜的第一。
虽然以前凭宁知禾的人气,她也经常是榜单的常客,但不同于以往,可能更多只是粉丝在自吹自鼓,这次的《淋雨一直下》深受路人大众认可。
歌中,宁知禾所展现出的实力,让她开始更多以歌手的身份被人看到,而不单只是偶像。
而作为词曲创作者的陈墨,在其中受到的关注也不遑多让。
不过,真正引人瞩目的,还不是这件事。
而是另一件,陈墨差点忘了,或者说从没被他太放心上的“小事”。
“你说多少?”
陈墨听着裴落的汇报,有些怀疑自己听错了。
裴落微微一笑,道:“我们上个月投资的两部短剧,一部《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和一部《闪婚后,傅先生的马甲藏不住了》,上线首日的充值都超过了两千万。”
陈墨不确定地回想道:“我记得,每一部的制作成本好像都没过百万吧?”
裴落眼里再也掩饰不住的笑意,竖起食指道:“制作成本不到百万,制作周期不足一个月。”
“当然,短剧的生命周期很短,收益基本在一个星期就迎来尾声,但凭这两部剧,我们营收破亿应该是没问题的,预计实际分账至少也有五千万。”
饶是陈墨见惯了大制作项目,此时也不禁轻吸一口气。
如果只是五千万的收入,倒还不至于让陈墨太惊讶,因为一部成功的电影或者一档爆火的综艺,所带来的收益都要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可一对比这投资成本和回报周期就知道,那完全就不是一回事。
电影和综艺的制作成本太高了,其中单是明星片酬一项,都够拍几十部短剧了。
再加上制作时间,综艺还好,电影的前期筹备,再到后期制作,动辄两三年。
而且电影也不是上映就能赚钱,中国每年有五百多部电影,但真正能赚钱的,也就二十来部。
电影市场是真正的头部通吃,百分之五的电影拿走百分之九十五的票房。
这就意味着其余的电影,基本都是赔钱的,赔多赔少的区别而已。
所以才说,影视投资其实是高风险项目。
但现在,短剧就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