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金盆洗手,我又不是龙头大佬 第279节

  主权基金要是产生亏损,是会直接影响国家经济,乃至使政权颠覆。字头若成立主权基金,便等于把一切资本押上,收入好,蒸蒸日上,收入不好,再大的名声人望,都会毁于一旦,遭兄弟们追斩。

  做事前,要想好最坏后果,但尹照棠仍旧要放手一搏。

  “我断定港岛未来地价会涨,趁现在买下置地公司,未来靠出租置地的物业都有得挣。”

  “鬼佬抛售的土地都是好地,在核心地段,不出三年,一定大涨。所以,主权基金创立后,有三年封锁期,不允许赎回。”

  “红利照发,三年后,买卖自由。基金的运营开支,投资项目,则会按时公开,每月发报,供兄弟们查阅。”

  肥猫语气干脆:“我懂了,你是看涨地价,赌和平回归,经济还会上涨!”

  尹照棠面色淡然,解释道:“不是赌,是我的头发,皮肤,只给我一种选择。港岛未来,只有一条路。”

  肥猫握着龙头手杖,站起身朗声道:“阿棠带兄弟们,至少打出十几年太平。我们老忠往后不打外人,外人就要庆幸。”

  “主权基金,先要做的了主!今天,我们老忠在港岛能做主,就有本事办主权基金。社团公账上的银纸,全部充入基金,往后各堂口每月的交数,都统一纳入基金。”

  “有要掏私人账户认筹的,私下再跟阿棠聊,将来忠义堂主权基金,交给阿棠管,各位都没意见吧?”

  老摩张开右掌,起身喊道:“棠哥有心带兄弟们吃大茶饭,兄弟们开心都来不及,我个人先认筹五百万!”

  光仔拍腿,兴奋叫道:“问题,棠哥有多能挣钱,兄弟们心知肚明!”

  “我买三百万先。”

  高佬森摊开双手,嘿嘿发笑:“财运来了,发财啦,凑本钱,一起发财呀”

第426章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散会后,人去楼空,阁楼上,只余肥猫,阿棠,根生叔,高佬森四人。

  高佬森伏案写着账目,搁笔停墨,汇总道:“七大堂口,二十名正职,认筹一亿两千七百万港币。”

  “最高者蒋豪,认筹一千八百万,其次蛋挞,认筹一千三百万,余者都在千万以下。”

  “叔父辈们,共计认筹三千两百万,资金已达一亿五千万!”

  “仲有许多虚职大底,堂口兄弟还没收风,老忠的主权基金竟能凑足两三个亿,真系惊爆眼球。”

  四年前,把老忠的招牌卖掉,都不值一千万港币!

  现在仅堂口正职,便能掏出一亿,真是天翻地覆,乾坤倒转。

  混一辈子的老江湖,都惊叹连连,越算越不可思议。

  根生叔正擦拭着香案,忽然,双手合什,向二爷叩拜,敬香时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字头有今日,全赖阿棠一人。”

  肥猫眯着眼睛,笑脸吟吟,和蔼可亲,点头道:“是啊,有取错的名,没叫错的绰号。”

  “收阿棠入门,是老忠的运势。撑阿棠闯出来,是我一生最骄傲的事,光耀门楣,光耀门楣”

  “死都瞑目啦!”

  尹照棠端着茶杯,背靠排窗,看向墙上倒影:“阿公,多活两年,撑我再闯一闯呀,少说死字。”

  这把岁数的人,很少再忌讳生死,最希望的事,便是把屈指可数的人生,活得精彩,活出意义。

  肥猫笑道:“这几年,过得比我半辈子都舒心,只等哪一天把龙头棍传给你,便是人生大圆满啊。”

  “这几个月,开会饮茶都犯困,打瞌睡,没力气再撑得住你!”

  高佬森活动着手腕,缓解酸痛,咧嘴道:“阿棠是神仙,我们都系鸡犬?猫哥,我不服气。”

  肥猫带着笑意,看向兄弟:“不服气,找个地方去生闷气咯。”

  森叔拍桌:“挑,我也做过二路元帅,没我栽树,有后人乘凉?”

  尹照棠举起双手,抱拳行礼:“森叔言之有理,我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没前人努力,便无字头今日。”

  森叔扬起眉头:“那我是巨人咯?称不上,称不上,嘿嘿嘿.”

  肥猫长叹口气,再次庆幸当年没让高佬森拿到龙头棍,出声问道:“两三个亿,不够买下置地公司吧。”

  尹照棠缓缓摇头:“不够,但只要买下百分之三十的股份,成为置地最大股东,便能拿到经营权。”

  “再慢慢收购股份,几年时间,成为置地最大股东问题。要买下百分之三十的股份,至少要十亿港币!”

  置地公司在70年代,市值便超过百亿港币,核心资产分中环物业,半山住宅两大部分。

  中环物业部分,以自持的十二座摩天大厦为主,代表物业有“怡和大厦”,“太子大厦”,“历山大厦”,“文华酒店”等。

  半山住宅以梅苑和兰心阁较为出名,另在薄扶林还有一座20幢的商业小区。

  置地在中环康乐道仲有一块大地皮,占地14.4万方,地段奇佳,是在82年2月以47.55亿港币高价向港府投得。

  可该地块连立项都还没完成,中英谈判便已开始,继而出现铁娘子摔跤的世界名画。正是这幅地块拖死了置地公司,连母公司怡和都遭到连累。现在却一次又一次的打折,即将被连同整个置地一起甩卖。

  巅峰时期,置地市值应该超过五百亿,但除了自持的商业大厦,住宅区是会被陆续出售的。

  当利润被母公司拿走,市值就会下跌。怡和还把文华酒店单拆出去,又斩置地一刀,并且英资萎靡,策略收缩,华资谨慎,害怕战争,全世界都找不到几个适合的买家。

  要想寻求出售,只能一降再降,几番连斩后,置地市值只剩几十亿,拿十亿买百分之三十的股份,算是一个合理价位。

  港岛的资产,缺少外资托市时,都会被砸穿低价。当年号称寰球集团收购九龙仓时,包钰刚也只拿出22亿港币。后来疯涨到上百亿,挣的盆满钵满。市场上有一个特点,外资害怕持有港岛资产,当华人持有时,市值反而会上涨。

  肥猫不懂里头的弯弯绕绕,却很熟悉置地公司,矗立在市中心的摩天大厦,有些不相信的问道:“十个亿,够买下三分之一的置地?”

  尹照棠笑道:“出来混,不就是你抢我,我抢你吗?”

  肥猫恍然大悟,握着龙头仗,笑眯眯讲道:“合理,非常合理!字头账目上,还有一个多亿,加一倍杠杆,找华资银行应该没问题。”

  只要向银行承诺拿买下的置地股权做质押,主权基金轻松拿一倍杠杆,远东,恒生,永隆,东亚,乃至国内银行都会争着放贷。

  华资银行业在资本反攻中,承担杠杆作用,协助华商收购资产,攥取利息跟客户,是其作为金融工具的使命。

  不管是建立主权基金,还是筹措资金,洽谈收购事宜。每一项都得数月时间,同时进行,非常耗费人手。

  外界收到老忠成立基金,向怡和就置地股份收购,展开洽谈后,立刻明白老忠要一口吃掉置地。

  一个黑社会,要吃掉中环地王,着实叫李家城,郑裕同,李兆基等大老板另眼相看。不管能否成功,老忠已形成财团体制,还有武装力量,新界乡民支持。假以时日,有可能踩在四大地产商头上,主宰香江,建影子王朝。

  当年的四大家族是背靠鬼佬做买办,和老忠背靠国内,发展香江,手段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目标不同,一个外族殖民,买办吸血,一个港人治港,发展民族经济。众华商老板在得知神仙棠盯上置地后,都很默契的放弃置地,把这块肉让给老忠。

  这是老忠兄弟卖命流血,虎口夺回的肉,是抗击外资,跟鬼佬斗争的战利品,没有人敢碰,没有人敢抢。

  一个月后,基金募资结束,老忠四九仔与蓝灯笼,共一万七千人,募得三亿六千万,超过大底跟社团总和。

  连尹照棠都有些不敢相信,叫新招募的六十人投资团队去做投资调查,发现很多老兄弟真是拿出全部家当往里冲。

  和扎职大底和叔父辈的“资产配置”不同,越底层的兄弟,越敢孤掷一注。之前发给兄弟们的钱,以另一种方式回来了。

  尹照棠头一次见识到,什么叫信心比黄金更珍贵,在金融市场里,能给投资者带来多大信心,便等于有多少金钱!

第427章 太威啦,中环地王!

  上海街,街市大厦,旺角堂多租一整层办公室。划给忠义堂主权基金,供扩张到三百人的投资团队办公。

  经过三个月的忙碌,基金已正式成立,隶属“忠义投资”。下面除管理主权基金外,还帮忙管理警察基金,助学基金。

  老忠的银库搭建完成,掌握主权基金,便掌握字头财权,门下兄弟命脉,是名副其实的字头顶爷!

  想抓住枪杆子,不容易,想握紧钱票子,更不易。

  老忠崛起唯靠团结,阿公的全力支持,兄弟的齐心拼搏,短短几年时间,尹照棠单打独斗,挣不出七个亿的资金池。

  尹生获选基金会主席,阿公,森叔为叔父辈代表,与蒋豪,光仔等堂口话事人,共同获任基金会董事。

  叔父辈两席,一堂主一席位,社团权利格局,获得重塑。字头职位管兵马,基金会主席管银库。

  体制十分先进,领先全港社团十几年。其它字头,有样有样,竟都陆续筹办主权基金,展开改革。

  在很积极地洗白上岸,革新从商。

  九十年代初期,新记,水房,号码帮孝字堆,仁字堆等大字头,其实都办过主权基金,以新记,水房最成功。

  三合会学习能力是很强的,有社团被时代淘汰,便有社团跟上时代。

  尹照棠敢为人先,锐意进取,是有先进经验作参照。后世还活跃的社团,都不是循规蹈矩,一成不变的烂货。

  例如,水房就靠主权基金,在东南亚投资赌业,电诈园区,分食濠江利润,坑害同胞。

  新记则把主权基金,渗透进电影,地产,唱片等行业。

  忠义堂主权基金面世后,新记,水房,胜和等字头,如梦方醒,纷纷跟上。

  但各字头情况不同,能不能筹到钞票,办出基金都是个问题。

  凡事有本事,统一账目,平衡各方,创办基金的字头,话事人手腕都可称厉害,借中英谈判的风,把字头招牌做大,都轻轻松松,简单好办。

  未来,能不能跟上投资风口,会不会亏损则是另一回事。而在有钱后,收购置地项目,谈判进度很快。

  因为,怡和集团负债已过百亿,急需现金,用以偿还银行债务。港灯,港媒十二亿收来的股份,七个多亿,折价卖给霍氏。

  文华酒店集团被新世界收购,郑裕同手握丽晶,文华,凯悦,三座甲级酒店,已成港岛“酒店大王”。

  李家城跟郭德胜陷入“牛奶大战”,都想收购怡和旗下的牛奶公司。

  二战前,牛奶公司打着平价出售,提高儿童身体素质的幌子,在港府拿到多块廉价土地。

  这些土地带有福利性质,免交差饷,多在新界和薄扶林一带。本该用来畜牧养牛,生产牛奶。

  但港岛航运业发展,使市民可喝到便宜的进口牛奶。牛奶公司失去生产意义,旗下土地价值上涨。

  怡和买入牛奶公司时,便是冲着储地,李家城,郭德胜二人也是,竞争的十分激烈,最后李家城买下怡和在新加坡的物业,郭德胜购入牛奶公司。

  消息刚经发布,“新地”股票连涨三天,“长实”股票也迎来一次大涨。

  在英资大甩卖中,各大老板几乎都找到适合的目标,狼吞虎咽,吃饱喝足。小公司,小工厂,捡残羹剩饭,接华资订单,挣的不少。

  散户乡民,普通白领,都将在股市复苏,劳工待遇提升,福利上涨中获利。

  一鲸落万物生。

  一间吸血华人百年的洋行倒下,足以福泽全港四百多万人,几间洋行割肉止损,便可改变华人的生存环境。

  其实只要少掉鬼佬的吸血,以港岛的地理位置,贸易优势,华人只需独立自主,便可过上优渥的生活。

  最后,忠义堂跟怡和集团达成收购条款。用十亿港币买入百分之三十股份,并承诺连续五年,每年向怡和回购一千个丁权。

  虽然有附加条款,但是,当忠义堂入主置地后,市场上还是掀起惊涛骇浪,许多人头一次听说忠义集团大名。

  忠义堂便已接手中环地王,成为新的中环地主!

  收购协议,在怡和大厦顶层会议室举行,怡和洋行主席西门.凯瑟克,董事代表东尼.威尔逊和多位股东到场。

  尹照棠,肥猫,高佬森,光仔,等主权基金会董事,悉数到齐。再加财务,会计,律师,摄影师。

  在场接近四十几人,分席左右,不断签字,盖章。把十几分相关合同一一走完,待最后一份文件收好。

  怡和财务总监来到主席身边,俯身说道:“sir,钱到账了。”

  西门.凯瑟克整理西装,表情疲惫地握手说道:“恭喜你,尹先生,二十几岁,便已是中环最大地主。”

  尹照棠脖子上系着红色领带,身穿藏青色订制西装,戴着名表,起身跟他握手道:“先生,唔好意思,请不要用中环地主称呼我,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西门.凯瑟克竟点头承认:“你说的对。”

  “goodbye,sir!”尹照棠面带微笑,把钢笔交给左手。左手郑重地把笔收入盒子中,视若珍宝,将来大佬会用它创造很多历史。

  在尹照棠,肥猫,高佬森等人,踏出怡和大厦厅堂时,几名工人还戴着护目面罩,手持焊枪,站在楼顶栏杆旁。

首节上一节279/40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