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金盆洗手,我又不是龙头大佬 第354节

  能三个月就掏出来东西,十成十的库存货。但伊朗战事吃紧,就是要一个快!中方答应的速度,显然令阿里代伊非常满意,脸上已有几分欢喜,对梁漫平提出“结算方式”时的一点小不满也消弭殆尽。

  只是在座所有中方代表,心中都隐隐觉得有些不对。

  十台就定好了?

  不讲价?

  不要优惠?

  不是,他们为了今天,可是练就一身武艺,就等口绽莲花,疯狂表现。可伊方代表连机会都不给,用硬实力把他们废了啊。

  堂堂后勤部长,外购竟不讲价。

  不知多少中方人士,心中悠悠叹气:“有钱真好。”

  阿乐、大埔牛在旁笑开了花。

  尹照棠很会抓机会表现,立刻扮起黑脸,用英文说道:“黄总,五百万美金一台的价格,有些贵了。”

  黄哲心领神会,笑着用性能,战绩,各种理由,跟神仙棠唱起了双簧。最后以每台红旗4,赠送十发导弹,并承包五年维护,人员训练的优惠为结尾。

  阿里代伊很是惊喜,看着尹照棠的眼神有变化。程双福,梁漫平,何光标等人,终于知道大老板,点会是大老板啊!

  不过,也得益于上一套红旗4,很难推销,已说明是“骨折试用”,所以使伊朗方面心中有数,并不嫌贵。

  哪怕是翻了十倍,在他们看来都是非常划算。因为尖端武器,售价不就是要比出厂价贵三四十倍吗?

  上回白嫖了一套,已叫他们占到便宜。当然,防空系统的配置数有限,一到两台系统,便能保护一座核心城市的空域。哪怕空战,袭船战激烈,十套系统布置一二线区域,已满足伊朗目前防空需求。

  付出的金额,却还不够买两台美国的鹰击。

  可由于比预想中便宜,连十分之一的预算都没花到。

  阿里代伊有些自得,毫无心理负担地把图册翻到下一页:“歼7多久能交货,我军有意进口五十架,补充空军损耗。”

  来都来了,预算该花得花,该买则买。

  老中的东西嘛,又不贵!

第561章 油王?

  本场没有沈飞的代表,黄哲却仍激动:“五十架歼7,最快半年内,便能陆续下线,一年内可保证列装贵军。”

  八十年代,歼7是我军主力战机,并且出口最多。五十架歼7,照四百万美金一台,成交额高达两亿美金。

  阿里代伊陆续又订购两艘扫雷艇,五千枚水雷,和一些常规武器,经过计算,整个订单规模已推到三亿两千万美金。

  可距离最高预算,十亿美金,还是很遥远。

  不过,老伊适时的停手了。

  这次外购的军用物资,已初步满足伊朗需求,身为后勤部长,得把资金用在更重要的地方。

  省下来的钱可都是政绩!

  换而言之,伊方只用三亿两千万的价格,便已买十亿预算的货,赚麻了。

  散会后,黄哲,梁漫平,尹照棠和阿里代伊握手告别,合影留影。签完采购协议后,所有的货款,都会立即到账。

  军火采购没有分期付款一说,要么现金入账,要么资源协议,贷款协议,总有一套方案适合。

  当天傍晚,老伊便要启程回国。临走前,还不忘把大埔牛叫到跟前,念念不忘的想采购屏蔽雨伞。

  不过,特种装备,技术保密,已超过交易范畴。大埔牛再是心疼钱,也只能拒绝,弄得老伊颇为遗憾。

  中方商务组的人,则纷纷回到房间里,打电话给领导部门报喜。

  三亿两千万!

  足足三亿两千万美金啊!

  饶是以梁漫平,黄哲等人的等级,都没见过这么多钱。远超上头定的创汇指标十几倍,足够再研发一款新型武器了。

  套房里,左手翘着二郎腿,将吸管插进可乐瓶中,脸上残存着惊容,感叹道:“暴利啊,挑那星。”

  “卖什么东西,几个钟头,轻轻松松能挣几个亿?”

  尹照棠在旁,神色认真的道:“卖地!”

  “呃当官太好了。”左手徐徐叹气。

  大埔牛在旁摁着计算器:“成交额百分之二十抽佣,六千两百万,棠哥,你一单挣过半亿。”

  “威水喔,大佬!”

  尹照棠翻起个白眼:“六千两百万,分你五个点,扣掉航运,转口成本,七七八八,能剩十二三个点不错啦。”

  大埔牛嘴角挂笑,叫屈道:“我迎来送往,打点关系,送出去的,比挣到手的多。”

  “有的挣就行啦,一单赚一栋大厦,还管在中环的,还西九龙?”阿乐抽着雪茄,在旁话道。

  军火生意里,最挣钱的还是厂家,分出去的二十个抽佣,等于甩掉额外成本,剩下八十个点,扣掉材料,摊薄技术,全都净利润。

  反之,作为中间人,尹照棠要担的成本很大,但好在有东方海外,可节省成本,否则净利还更低。

  办法,史密斯专员不拿,霍梅尼专员得拿呀!

  中东客户资源,还是大埔牛挖掘出来的,层层分润下去,人人都吃到饱。

  要知道,货币可是美金,折算成港币,尹照棠单人就到手两三亿,顿时使忠义集团银根壮大,不再吃紧。

  下一步,不管是购入资产,还是给合作商结算,公司账面都资金充沛。

  尹照棠把玩着火机,靠着沙发,感慨道:“唯一遗憾的是,老伊这个人,该花花,该省也挺省。明明有五个亿美金的现金账户,却偏偏只肯掏两亿五千万,剩下七千万,用石油现货付款,要派船到波斯湾去拉货。”

  阿乐生怕大佬抹不开面子,给内地送钱,上前一步:“大佬,你佣金不能全收石油吧?”

  现金给别人,抽水收现货,石油还得冒着飞弹派船去拉,听起来就犯蠢。左手却有些意动,出声道:“收石油倒没什么不好,把油拉到深城,直接投入炼油厂,造出来的柴油,汽油,分销给加油站。”

  “能再多挣一手不提,还能养活兄弟,把炼油厂做大。”

  他觉得军火生意虽然大,但是不稳定,炼油厂则是长久买卖。拿石油的风险是高,但做得好就是粤省油王。将来直接到中东进口石油,都能安安稳稳的印钞票。

  想要省事,把大部分石油,批发给国内油企,依旧能多挣些钱。

  尹照棠脸色也浮现少见的犹疑,严肃道:“两个主意都不错,明天晚上有场庆功宴,我得同黄生好好聊聊。”

  第二日,国内的海外账户,便收到伊方转账。余下七千万的石油现货,还留在纸面协议上。

  其实黄哲,梁漫平等人,也对那批石油在做讨论。

  客观条件下,八十年代,国内缺少护航能力,确实希望尹照棠能拿石油。

  可人嘛,要什么便宜都占,就真没朋友了。在庆功宴上,黄哲主动提出美元付给佣金,并说明国内会派油轮把石油运回来。

  尹照棠沉吟一番,斟酌着道:“黄生,国内要系能租借两艘油轮到东方海外,我可以拿石油。”

  油轮是国际海运中,专门用来装运石油的大轮船。照国际邮轮标准来讲,运载能力得十万吨以上,才能称作大型油轮。

  这其实就是一个海上油仓,可通过油泵,自动抽送石油。省掉装载环节,比货柜轮船装载油桶更节约成本。

  上次的十万桶油,重量一万多吨,用东方海外的货柜船装运载,勉勉强强。七千万的石油可有十几万吨,用货柜船不仅要装载环节,还需要多跑几趟。

  而由于发展战略的问题,东方海外先前专注集装箱运输,并不采购油轮。向国内租借海外,其实就是要改变东方海外的运营结构。

  黄哲,梁漫平几人互相对视,已是看明白尹照棠开出的条件了。中港协力,改组东方海外集团,发展油轮运力,为长期石油运输做好准备。把一单短期内的生意放长远,那么神仙棠就可以用石油结算,帮国内省下一些功夫。

  同时叫国内替他完善石油运输能力,为未来长期的石油生意做好支撑点。看来神仙棠真是打算做油王啊!

  梁漫平笑着回复:“我看过报纸,大连造船厂,好像能造油轮,帮你打电话问问咯。能不能成,我都不敢保证。”

  尹照棠举杯酒杯,笑道:“尽力而为嘛,实在不行,我都还有美金收!”

  “哈哈哈。”

  众人大笑不已,几个亿的订单都携手拿下,三两艘邮轮,似乎也不算什么大事。

第562章 请神护航

  一个月后,深城湾码头,两架龙门吊正忙碌作业。嘈杂的环境里,工人们核对清单,检验货物,盯着一个个集装箱货柜,吊进货轮。

  几名海关同志,现场盯梢,生怕出一丝纰漏。

  黄哲头戴黄色安全帽,身穿白衬衫,双手叉腰,言语豪气:“尹生,这批货就交给你啦。”

  尹照棠接过下属递来的单据,确认无误,签字命货轮出发。

  “放心啦,黄生,一定安全送到。”

  东方海外的员工,拿走文件,用对讲机喊道:“启航!”

  “启航!”

  这艘装载有十套红旗4防空系统和一百枚导弹的大型货轮,鸣笛离港,驶入海洋。

  “我们的工作搞掂了,两位领导,再会。”一名海关科长上前敬礼。

  尹照棠缓缓颔首,出声答道:“同志,辛苦。”

  “职责所在。”海关科长笑了笑,挥手带人上车。

  黄哲收回目光,暗暗期盼,货物能交割成功。

  迄今为止,禁运令仍然有效,特别是军火交易,历来受欧美严格反对。每次有中式武器,列装他国,欧美国家都出来抗议。

  但仍然挡不住国内的发展,越来越过的中国制造将亮相世界。远不止在纺织业,手工业。

  军工行业,航天业,电子业,互联网

  各行各业,正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地迈向全球!

  国家早已用实力证明,不被中华认可的禁令,就是无稽之谈,不被华人认可的条例,更是废纸一张。

  当离港的汽笛声,消失在新兴的港口上空。黄哲在怀里掏出盒骆驼牌,递向身旁,笑着道:“你上回要求的事,有回信了。”

  尹照棠打开火机,要捂着烟,闻言便道:“油轮的事?”

  黄哲点头:“是,大连造船厂决定将两艘‘长城号’改装成油轮,租借给东方海外使用。每年租金十万港币,租期五年,有一个附加条件。若东方海外下一次需采购十万吨以下的国际邮轮,必须优先考虑大连造船厂的方案。”

  尹照棠吹出白雾,甩手答应:“没问题!”

  其实,中方出资盘活东方海外后,借机培养国内的造船工业是一件好事。将外购订单转回国内,只是很小的一步。

  只是国内造船业贫弱,黄哲底气不足,生怕大股东有反对意见,才拿出一年租金十万的油轮来示好。

  这价格同白送分别,大连造船厂真是舍得,不愧是日后能造航母的大厂!

  黄哲则再一次为神仙棠的豪爽惊讶,不过结果嘛,似乎早有预料,提了口气,肃声说道:“大连造船厂的技术,不一定有国外好,但主打一个便宜,绝不会叫尹生吃亏。”

  尹照棠眼神莫名,很是和善:“我看过大连造船厂的一些资料,工程能力上,已经能造五万吨的中型船只。”

  “只是技术薄弱,研发吃力,用小船培养技术,日积月累,肯定有机会造大船的。”

  黄哲叹道:“唉,借尹生吉言了。”

  五万吨的船只,照理来说不错了,世界能造的国家,不超过两个巴掌。但大连造船厂的柴油蒸汽机技术,落后两代,污染严重超标,违反海洋保护标准,被禁止驶入国际海域。

  一辆禁止出海的船,不存在出口市场。

  用作示范的两艘试验船,始终只能徘徊在沿海线负责国内运输。

首节上一节354/40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