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青葱岁月 第111节

  安茜的呢喃,充满了浓厚的睡意。

  华逸尘手上的力度渐缓,以免干扰她睡觉。

  “有点受寒的感觉,棚里很潮吗?”

  “封闭环境本就阴寒,加上前两天有几场戏需要开空调降温,就有点冷。”

  “睡吧,我帮你按按。”

  “嗯。”

  安茜很细地应了一声,感受着身体上的舒适,缓缓进入睡眠状态。

  她真的感觉好累,让她不禁回想起上辈子这个时候的自己。

  彼时的自己拍戏也累,也很拼。

  只是往后推移,不知不觉间就被网暴、排挤、打压,让她渐渐失去了这种奋斗的感觉和冲劲,使得自己随后一些年因心态调整而慢慢闲了下来。

  好似宿命般,今时今刻的感受仿佛又让她回到了彼时的状态,只不过这次是导演。

  这样的双重人生间的呼应很奇妙,好似再次让她站在了一个人生的节点。

  只是上辈子的前路是黑暗,这辈子的前路虽未知又充满了挑战,但路途是看得见的宽广,且又有一份爱情与她携手共进。

  所以这个累并不是负面情绪,而是一种澎湃的动力,让她充满了激情。

  慢慢的,思绪渐散,进入梦乡。

  华逸尘看安茜睡着,继续给她按摩了十来分钟。

  稍作停留休息几许,将她的身子轻轻翻转过来,为她盖上了被子。

  看了眼她熟睡中的困乏脸色,带着份疼惜地低身下去吻了吻她的额头。

  随后,下床出了卧室,来到门口换鞋,开门离去。

  “有什么驱寒的药吗,最好是那种日常生活中就能吃的,女的吃的,18岁。”

  华逸尘走了几家药房,买了合适的驱寒药回了家。

  洗了个澡,便上床睡觉。

  不知多久,卧室里的闹铃响起。

  外边的天色还是黑的,凌晨六点是剧组开工的时间点。

  安茜懵懵懂懂地醒转,看了眼睡梦中的枕边人,当即就拿起枕头下的手机把闹钟关了。

  看华逸尘没被吵醒,她微微展颜露出一丝惬意的情绪,而后下床着装洗漱,准备出发去剧组。

  行动很快速,五分钟不到就搞定了一切。

  什么都不打扮,简单的运动服和披肩的长发让她看起来依然靓丽,足以让那些化妆都要几个小时的女人情何以堪。

  只是安茜在沙发边驻足了些许时间,她手上拿着一张纸条。

  在手机屏幕照耀下,字迹可见:“红糖姜片,驱寒的,两个月的量,一天一次就好,吃多了上火,一次三小片就够。

  最好泡热水喝,硬嚼的效果不太好,味道不错,别怕苦,有点甜,对女人痛经期也有效,带着拿去棚里备用。

  如果没夜戏就中午吃,如果有夜戏就留到晚上吃,自己把握好度。

  你的男人,华制片留。”

  在清晨朦胧的光线下,安茜绽放绝美的笑颜。

  字里行间的废话很多,但每一个字都能打到她的心里。

  安茜把药塞进背包里,提起背包挂上肩头,在昏暗之中再次返回卧室。

  她在床边俯着身,美美地看了看华逸尘几许时间,低下头去吻了吻华逸尘的嘴唇。

  “亲爱的,早安。”

  华逸尘依然在梦中,而安茜自顾自地带着满满的情浓离去,脚步十分欢快。

第132章 与两校的交流1

  华逸尘在阳光的映照下醒来,枕边已然空荡荡的,不过还残留着些许余香,让他心底泛起一丝情意缱绻的感觉。

  他伸手拿过手机看了看时间,发现一条短信存在,备注显示是安导:“华制片,今天的红糖姜片我已经喝完了,超甜!”

  “这么早就喝了。”华逸尘有些哭笑不得,这才上午8点多,把药当糖吃?

  他回复短信道:“有那么甜吗,感觉没那么甜吧。”

  很快,安导回信道:“超甜,代表我的心情。”

  华逸尘一下子就明白了,脸上不自觉地露出笑意,看来安茜是被自己感动到了,那俏皮的话语里满是高兴的味道。

  “一切顺利。”

  “你也顺利。”

  两人互相回了条表达顺遂之意的短信后,华逸尘便起床洗漱,接着往公司而去。

  公司最近事务繁忙,财务忙着核对剧组账目,人事保障后勤工作。

  不仅要确保剧组能正常运转,人事那边还得招聘大量人员。

  华逸尘到公司的时候,搭乘的电梯里不少人都是来应聘各个部门岗位的。

  在电梯里彼此都不认识,到了应聘的时候,那些人发现他是老板,脸上露出的惊讶神情,让他觉得别有一番趣味。

  眼下只是应聘阶段,具体要招哪些人倒也不用太着急。

  手里有大把的简历,到时候百里挑一,这也算是HR理论中奉行的“走量取精”的小玩法。

  他也不用亲自面试所有人,各部门组长面试的时候,他去旁听一下就行。

  他找到钟诚和杨光,吩咐他们查找些资料,然后对照文旅方面的文件以及国家出台的“试行”文件,来制作影院经营规划文档。

  这两人已经调到规划部担任组长和副组长,之前答应过给他们升职加薪,如今工作起来那劲头十足,从他这拿了些资料后,立马充满干劲地忙活了起来。

  华逸尘在公司里待了一整天,与钟诚、杨光一同将影院经营规划的大致框架草拟了出来。

  等到第二天,他便带着这份草稿前往两所学校。

  “电影院!你小子玩这么大?”

  在中戏校园里,高雄看着身旁的华逸尘,着实吃了一惊。

  他原本还盘算着找个时间跟华逸尘好好聊聊,没成想华逸尘倒主动找上门来了。

  主动找来也就罢了,居然是为了电影院方面的合作事宜。

  华逸尘的公司不是一直在搞电视剧吗,靠着上一部短剧成功创业,眼下一部常规剧算是上岸了正轨,照理说沿着这条路继续发展下去,已是展现出不小的潜力了。

  可万万没料到,电视剧事业刚有成果,转头就想涉足电影院领域了。

  要说发展电影相关业务,那还能理解,毕竟影与视本就相通。

  但直接朝着电影院这样的“上层建筑”迈进,这跨度着实有点大。

  “国家正在推行数字影院发展,我觉得这是个机会,就想尝试一下。”

  听了这话,高雄不禁对自己这个学生高看了几分。

  同龄的毕业生,大多目光都局限在职业圈子里打转。

  有了足够的阅历后,眼光或许才能上升到关注整个行业。

  要是运气好积累了资本,格局顶多也就放大到整个市场层面。

  而在他看来,唯有具备企业家思维格局的人,才会把目光聚焦在国家政策层面。

  毕竟国家出台的任何一份文件或者公开的发言,都足以让整个行业以及市场发生重大改变。

  就像华逸尘提到的数字影院,估计行业里大部分人都还不清楚是怎么回事。

  就连学校里的一些领导,都不太知晓国家对行业做出的这一调整,导演系和摄影系的教学课本上,数字化相关理论也只是作为选修内容,实践课程更是少得可怜。

  在这样的情形下,华逸尘却能着眼于此,并打算付诸行动,这给他一种很有前瞻性的感觉。

  “大佬之姿。”

  高雄为人开明又幽默,跟自己的学生交流时也没摆什么架子,还打趣了一句华逸尘。

  华逸尘付之一笑,便跟着老师来到了副院长的办公室。

  要是没老师帮忙,想要见到中戏的副院长,不知道得费多少周折去疏通关系。

  有老师带着,就能直接上门见面,这也算是学院派的优势了。

  刘立滨,中戏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在经过高雄的介绍后,五十来岁的脸上也露出了惊讶的神情。

  别的暂且不说,单就一个毕业还不到一年、年仅23岁的年轻人,能把事业的着力点放在行业改革的风口浪尖上,这就显得很与众不同。

  让他仿佛看到了当初国家大力兴办各大艺术学院时,那群有着长远目光、在改革浪潮中拼搏奋进的“年轻”老知青所能拥有的长远目光的影子。

  对于这个有点特别的学生,刘立滨来了兴致,一边拿着那份草稿文件翻看,一边问道:“小华同学,你是怎么考虑这件事的?”

  高雄坐在一旁,翘着二郎腿,饶有兴味地看着华逸尘,想听听他怎么说。

  华逸尘缓缓开口道:“在副院长和老师面前,学生也不藏着掖着。之所以想跟学校合作,是希望我正在筹备的电影院事业,乃至我的整个公司,能有一份文化背景加持,这样往后跟官方打交道的时候能更顺畅些。”

  刘立滨和高雄听了,都点了点头,其实就算华逸尘不说,他们也能看透这层目的。

  就拿当下的数字影院和数字电影来说,资本市场才刚刚放开,大量的资源和渠道还掌握在国家或者国企、央企手中,正处于慢慢释放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想要发展这类新兴事业,必然要频繁地与官方沟通协作,找民间的资本市场没多大用处,资本市场目前还没掌握相应的资源和渠道。

  中戏也好,北电也罢,很多老一辈的校领导,如今都在文化相关部门任职。

  要是学校能和华逸尘达成合作,让华逸尘的公司具备了这样的文化背景,那在起跑线上就比其他资本领先了一步,起码办事效率会更高,官方的各类审批流程也不会故意为难、设置阻碍。

  华逸尘接着又说:“而我能回馈给学校的,就是会单独留出一块数字荧幕,拿出一个放映厅,专门供学校的学生、老师使用,也方便学校的人脉运转。”

  刘立滨听了,微微抬了抬眉,说道:“你展开说说。”

  高雄的兴致也更浓了几分,目光紧紧地落在华逸尘的脸上,等着他继续往下说。

  华逸尘继续说道:“虽然目前市场上的主流依旧是胶片电影,可数字电影很有可能会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是其一。

  其二,不管是欧洲三大奖,还是别的什么国际奖项,数字影片相较胶片影片,优势是比较明显的。

  就拿咱们学校导演系和摄影系的学生来说吧,他们即便有心去拍摄数字影片或者短片,可因为经验和技术方面有所欠缺,拍出来的成片质量肯定会欠佳。

  而我提供这么一个放映厅,能让学生们提前把自己的影片拿去放映,先在大荧幕上直观地发现影片存在的不足之处。

  然后他们就可以根据这些问题去重新剪辑或者重新拍摄,让影片质量得以提升,最后再送去参评各大奖项,我觉得这对学生们来说是很有好处的,对咱们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应该也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听完这番话,刘立滨和高雄都陷入了沉思之中,思索着这一合作提议的可行性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

第133章 与两校的交流2

  国家于千禧年引入数字技术,经由科学院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去后门式”改进,使其实现了完全的“华夏化”,随后便步入内部测试阶段。

首节上一节111/48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