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青葱岁月 第121节

  “年轻有为,以后怕不是位风云人物。”

  “已经算是风云人物了,至少在这条街出名了。”

  刘晓莉听闻各种言说,与有荣焉的同时又感到好笑,心里面给予华逸尘一个美评:这条街最靓的崽。

  “首先,感谢建筑方,从项目筹备到今天开工非常效率,也非常专业与严谨,展现了首都科技园建筑集团的品质化、效率化的积极性企业文化。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会及时沟通交流,提供力所能及的协助,确保影院的建设既能符合建筑规范,又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后续运营实际,共同打造出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质项目。

  对于文旅与电影局等相关部门,感谢各位领导对影院建设的关心、指导与支持,我们会主动配合部门工作,充分发挥电影院在文旅融合中的积极作用,以及在电影方面贡献积极力量。

  对于影院的协作单位,感谢两校提供的专业视角与技术支持,为这座影院注入了独特的活力与价值。

  非常期待你我双方共同探索电影技术的时刻,对于如何更好地服务于观众观影体验,如何在影院这个平台上实现艺术与技术的完美融合,我们一起为推动电影行业的进步添砖加瓦。”

  华逸尘说到这,往外头眺望着。

  “不知道外面来捧场的老板们,有没有是附近门店的经营者。

  影院施工的过程中,如有打扰,还望海涵,提前给各位说声抱歉。

  此外,站在运营角度来说,我们计划与周边的商业、文化、旅游等门店开展广泛的合作联动,共同推出一系列能够吸引更多人流的优惠活动、主题套餐等,以期形成良好的区域文化娱乐氛围,实现互利共赢。

  因此,希望能得到各位老板的支持,以及在施工中可能有所打扰到的谅解。”

  话音刚落,就有一个人起哄。

  “支持华三千!”

  在场的领导嘉宾们纷纷扭头望了一眼,随后好奇地交流打听着“华三千”是什么意思。

  刘晓莉看了眼故意起哄的女老板,经历了赞助会的她,能够猜到“华三千”的意思,但也忍不住地去打听。

  “华三千什么意思?”

  “这华老板拉赞助拉了3000万,那天来租门店的时候都传开了,还力压万达和大地拿下这门店,实在是牛人,都出名了。”

  听了这人的解释,附近的一圈老板们顿时又交头接耳起来。

  安茜用戏谑地目光看着华逸尘,她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外号,联想起赞助的事一下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看华逸尘在附近商圈好像出名的样子,她感受到了一份乐趣,又找到了一个可以笑话华逸尘的因素。

  华逸尘哭笑不得,自己这外号怕是甩不掉了,怕是也要在整栋楼的门店和附近街区传开了。

  他把话筒还给罗旭,带着几分尴尬回归座位。

  而后在罗旭的主持下,华逸尘、安茜、建筑方代表、两校副院长和几位部门领导,拿着把小锤子前去动土。

  在一方毛坯墙上象征性地敲了敲,寓意开工大吉,也代表影院进入实质性的施工阶段。

  安茜看到了妈妈,开心地向她招手,让妈妈也来动土。

  刘晓莉兴冲冲前去,参与两个崽事业的小小一环,也是能送去一份美好的祝愿的。

  她拿着锤子“铛铛”两声,说道:“小华,我代表你妈妈多敲一下。”

  听了,在场的人无不欢颜,这突然变得温馨的氛围感就很突兀,只能说两个老板太年轻,妈妈亲临现场的祝福就显得很特别且特殊。

  合影留念的时候,万达院线的叶宁,和大地院线的侯志平并排坐着、看着。

  华逸尘请他们来参加开工仪式,他们并不为此感到稀奇,在没确立竞争的情况下互相捧一捧,互相交流交流,在行业里头是常有的事。

  只是看到两个如此年轻的人,站在影院结构图的海报前的中心位,附近一群领导捧场作陪,几台摄影机在一群人前面定格拍照。

  如此画面,让两个人很感慨。

  “这文化背景上的资质拉满,说不定还真可能被两个白手起家的年轻人干出一条院线。”

  以前院线都是国营,去年开放资本市场,收购影院成立院线的也多是房地产这类资本在玩。

  在叶宁看来,两个年轻人,白手起家搞院线,这就有种行业奇迹的感觉。

  “白手起家搞院线,这难度太大了,没房地产给他们背书,就算在行业初期发展起来了,以后也会被打压下去。”

  电影院和房产业息息相关,就算靠文化背景在发展初期有所起势,以后房产的经济效应起来了,那多家商圈电影院的房产租金都会把这两个年轻人压死。

  若是要自己买地建影院搞发展,那又需要庞大的资金流,还要跟房产行业搞竞争,这就不是区区一家影视传媒公司能够撑得起来的盘子。

  在侯志平看来,这两个年轻人只搞几家品牌连锁影院的话,那他相信会获得成功,若是要发展成大规模影院集成起来的院线,无论怎么看难度都很大。

  “一个年轻人能在我们面前装逼成功。”叶宁说道,“那我认为,我们能想到的,这位华总也能想到,我只是好奇,他会怎么搞发展。”

  他起身,前去合影。

  侯志平抬了抬眉,稍作思虑后便摇头一笑,起身跟去合影。

  他们能明白院线的难,那这位华总肯定也明白。

  既然明白了还要搞,那想来是有全盘的规划。

  念此,他和叶宁同样好奇,很想看看这“安华电影院”,能不能变成“安华院线”。

  “感谢两位老总捧场,感谢杨姐捧场……”

  “祝二位的影院一切顺利,万事大吉。”

  华逸尘和安茜陆陆续续跟嘉宾们、朋友们合影,互相寒暄几句。

  合影事宜结束后,官方领导们很快离去,其余嘉宾则被请去吃饭。

  施工队的人开始立隔离墙、送材料进场,“安华”就此动土开工。

第143章 蓝图与规划

  商圈一家饭店里,一楼大厅里坐满了五桌,除官方领导外的嘉宾们共聚于此。

  在场的人不是老板,就是电视台这类事业单位的领导,谈来谈去都是圈子,攀上攀下都是人脉。

  对此,大家对这样的一餐中午便饭也不嫌弃,反而搞得像商圈会场似的,好些人端起酒杯在几桌之间来回敬酒与攀谈。

  “华老板和安老板真的是,不出手则罢,一出手便一鸣惊人。”

  “确实,我接到邀约的时候惊讶万分,这两个家伙突然搞电影院了。”

  王志友和杨红秋在惊叹,作为华逸尘和安茜的亲密合作伙伴,之前对于两人搞影院的事一无所知。

  前几天接到电话收到开工仪式的邀约,石破天惊般的方才知晓,这两个家伙竟悄悄摸摸搞起了一份大事业。

  就看到场的那些个人,无一不是有所来头的老板和老总,更别提院校和官方的领导了。

  这两个人,真的牛逼大发了。

  王志友再次庆幸当初对华逸尘有过帮助,就开工仪式上展现出来的这份能量,让他对他们的“广告创意”事业的启动,多了几分憧憬和做强做大的盼头,以及甘愿跟华老板混的念头。

  杨红秋感叹于这两口子的发展速度之快,简直让人望尘莫及;也欢庆于自己多次对这两口子的帮助,算是帮对人了;也惊喜于这两口子的人脉之强,或会他们共同的事业有所助力。

  “廖总的眼光就是刁钻,果然是两个‘天之骄子’。”

  “确实,这两个小年轻牛批了。”

  江西影视频道,派了有空的运营主任齐常树,和采购副主任杨永平前来捧场。

  两人都很赞叹总监廖伟看人的独到之处,先是在投资上助力了一把,后是在广告位上助力了一大把,虽然是为了合作双赢,但里头都存在投资一份潜力的心理预期。

  就《重见天日2》这个项目而言,华逸尘和安茜越强大,对他们的回馈也会越多。

  就今天这开工仪式的大场面,无不说明廖老大看人很准。

  “最开始看华总和安总太年轻,有点不靠谱。后来把电视台给拿下了,着实把我惊艳了一把。今天再次惊讶到我了,我觉得有必要加强下关系。”

  “同感,影院营业之后,看看华总办不办晚会之类的商业活动,到时候可以以赞助的形式去赞助一下,增强下合作关系。”

  崂山可乐的老总尚忠华,金羽杰服饰的老总林薇薇等人,都是《重见天日2》的赞助商,坐在一桌相互聊着。

  听林薇薇提了赞助影院商业活动的建议,在场老板们都在点头,很是认可这个建议。

  用钱就能拉拢关系的话,在他们眼里是最简单的交际方式。

  就看开工仪式上那些官方领导、院校领导和电视台领导,其中所隐藏的人脉渠道与资源渠道,那可不是用钱就能换来的。

  而维系这一切的核心点就一个,那就是华总和安总。

  经过这么个开工仪式,让他们这些老板对与“华和安”结交上的感观更上几层楼。

  除了他们外,从江西而来的《重见天日2》的投资商们,以及其余赞助商们,也都在围绕“华和安”不停地聊,感叹与感慨的言论不绝于耳。

  影院经理黄文魁,和石玉熙一行公司人事在招待,代替“华和安”两位老板和客人们打着交道。

  大厅里的气氛很活跃,而在楼上的一间包厢里,却呈现出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

  包厢里,餐桌上只有茶,还没上菜。

  除了华逸尘、安茜和刘晓莉外,在座的有中戏副院长刘立滨、导演系主任丁如如、摄影系主任高雄,有北电副院长王鸿海,导演系主任田壮壮,班导周新霞等。

  还有几位两校校委会主发展的人,反正都是两校的领导。

  所有领导手上都拿着一份文件,正在安静地翻阅着。

  华逸尘和安茜则在静坐等待,只有刘晓莉在嗑瓜子。

  文件上,标题很醒目《安华院线蓝图与规划》。

  是安华院线,不是安华影院。

  很显然,文件上的内容是蓝图,是发展大规划。

  【以中关村广场的安华影院为基点,以商圈模式为发展核心,带动商圈市场效应为目标。

  比如,和附近店铺联动,手持电影票去其余商铺购物有打折。

  利用这样的商圈发展模式,带动一片区域的店铺商业价值上限,扩大“安华”品牌影响力的同时,让商圈看重“安华”的价值。

  再以“安华”的驻场价值为筹码,与全国商圈有需求的房产公司谈判,以送门店或低价抛售门店为条件,换取“安华影院”的入驻。】

  看到这里,刘立滨有感而发:“好一个空手套白狼!”

  在场校领导嘴角微微上扬,看了眼华逸尘和安茜。

  华逸尘道:“如果我们的影院形成了品牌效应,商圈发展模式形成了成熟的运营机制,那对于任何商圈广场来说,有我们“安华”的存在,都是能提高一片区域的商业价值上限的。

  换句话说,我们“安华”入驻,就是在给房产商送钱,那房产商想要吸引我们入驻,那肯定要付出点代价,这怎么叫空手套白狼呢?

  这叫等价交换。”

  听了他的话,王鸿海感到很有意思,说道:“我们的文化就是博大精深,换一种解释就变了个样子。”

  说着,他又是说道:“要发展院线就要扩大规模,扩大规模那每年的租金就是个大问题,必须要搞到属于自己的门店房产才好发展成院线,这个规划是可行的。”

  【以两校技术支持,作为紧贴政策的内部发展模式,增加文化政治层面上的底蕴为目标。

  力图收获“先进文化影院”、“全国标杆影院”等国家级殊荣,届时在影院扩张的过程中,会得到各省当地政府的支持与青睐。】

  “能想到这个层面,非常不错。”北电校委领导赞道,“影院和其它商铺不同,国家对这个文化属性颇重的机构把控很严,若没有各地政府的支持,你有再多钱也白瞎,竞争对手若想搞你,一个消防问题就能让你关门倒闭。

  如果在文化政治层面上有所底蕴,影院在各地政府的文化建设版图中,就会被立为本地市区的重点文化项目,以及能收获其余有利于影院经营的政治资源。”

  安茜眉眼稍弯,说道:“我们也是在摸索中,才想到了这个层面,若是想达成这个目标,还是需要学校帮忙的。”

  中戏校委领导点了点头,“不说全国,就说首都吧,目前有我们两校支持的影院,就“安华”一家,这也是能请到文旅和电影局领导来参加今天开工仪式的原因,他们也非常重视这个项目。

  你们要做到的是,尽可能多放电影,24小时营业嘛,不说把电影排满,也要尽可能多排不同类型的影片,不要跟着票房市场走,不要连续几天都放几部票房好的电影,目前先不要考虑依靠电影票房来盈利。

首节上一节121/48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