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青葱岁月 第470节

  时间紧,任务重。

  在公司人资部的动员下,新闻发布会的邀请函、举办的场地等很快搞定。

  没有邀请行业内太多人,就两天的准备时间并不充足。

  但各大媒体、韩三坪和彭静等人,还有同行老总们都来了。

  对于媒体们来说,这发布会的筹备时间太急促了,在行业内难得一见,好多媒体都是连夜坐飞机赶到的首都。

  但是呢,越是急促,越是说明有大事发生。

  到场的媒体和嘉宾也看得清时间脉络,再不搞个发布会出来说明下什么,就看当下这场反转舆论情况,《阿凡达》方面恐怕要被群众喷死,那就别提什么合作了。

  同时,这也有个最令人好奇的点。

  先前的舆论中,安华压根没发声;

  中间时间段的舆论中,安华依旧没发声,卡特和卡梅隆方面倒是发声了,却是呈现出了双方好像闹掰的态势,不然面对舆论应该是双方联合声明才对,不可能单方面来发声的;

  而现在舆论反转几天了,原本看似闹掰的双方,却又搞起了联合新闻发布会。

  把这事件脉络一看,这就非常奇怪。

  这双方私底下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150元的票价上有怎样的争议?

  从舆论中看起来是《阿凡达》方面占主动权,一直是单方面发声,可华逸尘曝光票价后,没过几天就联合起来发表声明了,还达成了合作,这又是什么个情况?

  难道,是华逸尘占了主动权?《阿凡达》方面妥协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就等同于是面对好莱坞资本的谈判,我国电影人取得了最终胜利?

  我靠!要是这样的话,这就牛逼了!

  这场突如其来的发布会,有太多充满噱头性的疑问了。

  全国文娱相关的媒体记者们兴致勃勃,在发布会的会场里行走如风,抢占尽量靠前的位置。

  最前排的韩三坪、彭静还有几位领导也很有兴趣的样子,双方具体谈成了什么,他们并不知道,都很想看看最终的结果是什么。

  而刘荣、侯志平等同行老总们也是如此,最终的结果是利于安华?还是利于《阿凡达》方?这对于他们来说很重要。

  如果是利于安华,那以后的竞争压力就大了。

  可如果是利于《阿凡达》方,这就说明华逸尘即使有官方的支持,即使有舆论加持,也奈何不了西方资本,那这对于行业的发展形势来说,资源倾斜于国内还是国外就有一个判断依据了。

  而就在此刻,华逸尘和卡梅隆入场了。

第537章 全场轰动

  在主持人的流程下,全场两百之数的媒体和嘉宾们送上热烈的掌声。

  华逸尘和卡梅隆和和气气的礼让一番,一前一后扬着笑脸走上了礼台。

  在月初的新闻发布会上,华逸尘作为合作方压根就没有上台,在无形之中被贬低的氛围下,由跨洋而来的卡梅隆洋溢着自信和傲慢来宣示《阿凡达》的将临。

  前后不过一月,这形势就发生了逆转。

  华逸尘当头迈步上了台,卡梅隆自愿随后而行。

  大部份人不以为意,观察得没那么仔细,认知水平有限的人也不会多想。

  只有韩三坪他们和少许媒体记者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从这前后的走路顺序足以说明一些问题。

  “有意思了。”韩三坪泛起了兴致。

  对于卡梅隆来说,虽然结果是好的,但这段时间经历的事情可谓让他的心境波荡起伏。

  他的脸上依然友善满满,在艺术家的气质包裹下,一如月初现身的形象一样,显得很德高望重。

  唯一不同的是,比起当时的伪装性质,这会儿的他,眼神纯粹了不少,隐藏得很好的傲慢色泽缺失了几分尖锐。

  华逸尘的手段和呈现出来的格局,带给他的印象实在是深刻。

  再次身处以华国为主场的发布会,面对大批的华国人,那种从艺术角度上的睥睨之态随这份经历温和了下来。

  立麦前,他开口说道:“很高兴与华国的朋友们再次见面,也荣幸于有诸多华国电影行业的精英们能来到现场,见证我的作品《阿凡达》与华国优秀电影企业安华院线的合作达成。”

  一阵掌声过后,他继续说:“近日,在我和华先生的商谈过程中,引起了广大新闻媒体界人士以及华国观众们的议论。

  首先,感谢海内外的各界人士对我们的关注与关心。

  我想说的是,基于两国的文化差异,和两国国情的不同,造成我们双方都有所错误的认知,这才让彼此之间的磋商有所分歧与争议吗,这也导致新闻舆论对我们的商谈情况有所误会。

  但是,这在国际合作与交流中是很正常的事,并不妨碍我和华先生之间对于合作上,在华国这个市场共同让《阿凡达》发扬光大的一致共识。

  经过近一个月的磋商,如今合作上的事项终是达成,《阿凡达》的发行与上映也即将步入正轨,感谢大家的关注与支持。”

  轮到华逸尘说话,他调整了下立麦,说道:“大家好,我是华逸尘,感谢各界朋友前来发布会现场。

  行业内外,还有全国的观众,对安华与好莱坞二十世纪有关《阿凡达》这部电影上的合作,都表现出了十足的关心。

  对此,我感到万分荣幸,将尽可能以最好的放映服务和影院服务,让《阿凡达》的上映不让大家失望。

  而对于某些舆论情况,某些媒体拿起断章取义的采访片段去制造负面噱头,这并不意外。

  行业的环境就是如此,为了生存,为了吃口饭,不寒碜。

  卡梅隆表达的态度也是我的态度,这里就不多做赘述性的发言了。”

  轰鸣的掌声响起,现场的来客们尽皆发笑。

  为了生存,为了吃口饭,不寒碜?

  自己被网暴了,还能表示理解,这话就说得非常大气,但对一些无良媒体又有一种讽刺意味。

  不愧是能作为行业代表对话国际的华逸尘,这语言风格是一如既往的绵里藏针、颇具内涵。

  一些观众代表表现得很欣喜,只觉得《阿凡达》总算可以上映了。

  但大部分人都清楚,两个人的这番开场白是对舆论的解释,以达到消除当下反转舆论的目的,这也说明开场白肯定是双方商量好的戏码。

  掌声落下后,华逸尘继续说道:“按道理来讲,商业合作上的细节和双方需求,是具有保密性质的。

  但如今的舆论情况使然,整个行业和广大观众群体将这份需要保密的内容视作焦点,是为当下热烈讨论的话题。

  在我和卡梅隆导演的商量下,觉得有必要对此进行公开的说明。

  这也是电影作为服务方,对观众群体消费者的一个责任和义务,不让观众市场引发不必要的行业猜忌。”

  掌声再次响起,这番话也让全体媒体记者们打起了精神。

  重点要来了,嘉宾们亦是全神贯注。

  “第一项,关于议论纷纷的发行分成方面。经过我和卡梅隆导演的多次协商,决定转为买断发行的方式进行合作。”

  买断发行?……现场传来一片小小的惊呼。

  之所以惊呼声小,是因为只有小部分人懂买断发行是什么。

  刘荣和侯志平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透露出一丝惊讶。

  就连韩三坪、彭静与领导们也做出一副讶异的神色。

  他们都很吃惊。

  买断?若是一部垃圾电影,没表现出潜力的电影,买断那还行。

  可买断《阿凡达》?这得付出多大的代价?

  对于吸血恨不得吸死你的西方资本来说,你想要买断?那绝对是往死里要价的节奏。

  “安华院线经过研究与对市场的评估决定,包括《阿凡达》在华国市场放映、流媒体播出、音像传播等版权,进行永久买断,出资3亿人民币。”

  “哗”的一声,全场仿佛炸锅,轰动一时。

  很多人都坐不住了,竟是站了起来,脸上写满了大大的震撼。

  3亿买断,这是什么概念?

  细数国内电影,投资过3亿的有几部?

  一只手都数得过来,而其中还掺杂着各种疑似洗钱的猜疑,不然说不过去,投资3亿怎么赚回来?

  按最低2.5的比例来算,投资3亿要7.5亿的票房才能回本,这还只是回本。

  然而,就算开创历史的《喜羊羊》,在官方支持那种特殊环境下才达到6亿!

  所以说,陈凯歌等那些大导号称投资2亿、投资3亿的电影,大概率有问题。

  行情摆在明面上,掰着手指头做计算题,怎么算怎么亏!

  而发行只是一部电影生产销售环节的一环,仅这一环就付出3个亿的代价,华逸尘这是在干什么?!

  若是整个亚洲的版权,那还说得过去。

  可这只是国内的版权,3个亿?疯了?!

  这消息太爆炸了,也太震撼了。

  就算是韩三坪和彭静等领导们,再有政治智慧也一脸懵逼,搞不清华逸尘为什么会搞出这样的条款,为什么要付出这么大的血亏的代价去发行《阿凡达》。

  而华逸尘的下文,再次让全场轰动。

  “第二项,关于二十世纪拟定的150元票价的需求,是其团队按照全球行业环境制定的一个初步结果。

  经过双方根据两国国情和电影经济市场的探究与协商,最终的票价,做出了两个定价方向。

  胶片影院方面,票价为50元一张,全国统一。

  数字影院方面,票价为100元一张,全国统一。”

  全场很多人瞪大了眼睛,感到有些不可思议,又有联想到了一些事情的醒悟之态。

  不可思议的是,150的票价被谈到了100,这其中的利润可是少了30%啊!

  还不止,胶片影院那边少了60%!

  这也同意,这特么还是西方资本?

  一瞬,不可置信的嘉宾们又恍悟过来。

  华逸尘是发行买断,付出了3亿了。

  无论票价是多少,在买断的情况下,二十世纪都无法得到票房分账。

  所以说,《阿凡达》的票价定多少跟二十世纪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了。

  然后再深入联想,华逸尘为什么要付出血亏的代价去搞买断发行?

  只有一个原因,如果不这样做,如何把价格打下来?

  如果不把价格打下来,又如何顺应全国观众的心声?为全国观众谋福利?!

  我滴妈……在场的很多人感到头皮发麻,这一刻的华逸尘在他们眼里如同“圣人”,自己牺牲巨大的利益来给全国观众谋取更好的福利和观影体验。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这话好像在华逸尘身上失效了。

  韩三坪和彭静相视一眼,目光中充斥着惊色与疑惑,也有一份骇然。

  不管华逸尘的目的是什么,但凡把这个消息传播出去再加以引导一下,那华逸尘的光辉形象在这个行业里头要无敌了。

首节上一节470/48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