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很有可能会接手这两部电影中的一部,所以他反反复复的看了无数遍,甚至还在北电进行了拉片。
对于诺兰的《蝙蝠侠:侠影之谜》,曹阳觉得诺兰赋予了“蝙蝠侠”新的生命,不再是以前漫画和电影里的超级英雄,而是塑造成为了“人”。
甚至,曹阳认为蝙蝠侠从此不再是符号化,而是上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他完整地诠释了布鲁斯-韦恩为什么会成为蝙蝠侠克服内心的恐惧、武装自己、坚守道德底线以及无与伦比的自制力。
布鲁斯-韦恩可以是每个人的影子,是每个人都希望出现的“人”。
诺兰接手了一部续集电影,却能把续集电影拍出新意,这就是能力。
至于票房不算高,这可能是多种原因造成的。
首先是电影的时长,两个多小时的片长,再加上节奏不明快,很考验那些抱着看“爽”片的观众的耐心。
另外,这电影的剧情对于很多老美普通人来说,实在是太复杂了。
这可是“蝙蝠侠”,是哥谭市的“天”,是犯罪克星,是打击罪犯的无敌存在,你给我看的是个啥?
我需要看他是怎么成为蝙蝠侠的吗?我需要看他的心路历程吗?我是来看他如何打爆他妈的那些该死的罪犯的脑袋的!
所以,总结起来,诺兰的这一部《蝙蝠侠》,太有人性了。
但也正因为如此,“蝙蝠侠”活了,诺兰给“蝙蝠侠”赋予了新的生命。
所以事后慢慢回味,或者租一张碟片慢慢看,就会发现,“蝙蝠侠”原来也是人,也有情欲,而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超级英雄。
只要下一部电影能在此基础上,把节奏稍微加快一点,场面再大一些,打斗再精彩一些,票房就非常有可能大爆。
《加勒比海盗》,这部电影有点出乎曹阳的预料。
他以前就听说过,德普在加入了这部电影后,不仅把角色的行为和台词改了很多,就连不少电影的剧情都被他改了。
当然,这些话都是后来迪士尼想换掉德普而爆出来的。
那时候很多人都认为德普是怪咖,对于他改角色和改剧情,反而很多人认为这才符合德普的人设。
曹阳不知道谁是谁非,具体是怎么样的。
但这一次,在没有德普的情况下,《加勒比海盗》确实拍的不一样了。
甚至可以说,跟曹阳记忆里的《加勒比海盗》就是两部电影。
这一部《加勒比海盗》,完全成了小铁匠威尔-特纳与未婚妻伊丽莎白-斯旺的爱情和冒险故事。
至于伟大的杰克-斯帕罗船长,对不起,他只是个大配角而已,甚至连双主角都不是。
并且,杰克-斯帕罗船长也不是“妖艳货色”,没有任何记忆点,很正常的一个角色。
这部电影的主要卖点就是特效,弱化了剧情。
或者可以说,当时制片人以及导演想的是,我把钱用在刀刃上,把特效做好,然后开启一场俊男靓女的海上奇幻旅程。
女主凯拉-奈特莉这个时候正是颜值的巅峰,又敢脱,在这部电影中的造型也很亮眼,两个球被挤得恨不得完全脱离衣服的限制。
那是比老谋子的满城尽是大波妹都亮眼的存在。
男主奥兰多-布鲁姆也是颜值巅峰期,精灵王子一角让他名声大噪,确实算得上是俊男。
但这部1.5亿美元制片成本的电影,全球票房没卖到1亿美元,确实算是扑街了,怪不得迪士尼想把这个系列封存。
别看电影扑了,但很可能存在着先入为主的观念,要是重启后拍成另类的电影,说不定人们就更加不会接受,真有可能再次扑街。
“这几天你怎么一直都在重复观看这部电影?哦,对了,还有一部很冗长的《蝙蝠侠》。”
俞妃红走进小放映室,这是她专门在家里改造出来的,方便曹阳在这里拉片,也方便两个人一起看电影。
曹阳这几天都是在她这里住的,晚上吃完饭,帮着俞妃红把碗刷了后,就会来到小放映室,仔细的看片。
俞妃红进来的时候,曹阳已经把电影停了,正在做着笔记,等写好最后几个字,他才对俞妃红说道:
“我很有可能接手这两部电影中的一部,这两部电影都不是我主导的电影,所以我要做好准备工作。”
俞妃红从后面搂住曹阳的肩膀,把头贴在他头的一侧。
瞬间,一股淡淡的清香味飘进曹阳的鼻孔,有点清淡的奶香味。
“这两部拍起来风险很大吗?我以前还没见过你这么认真的拉片做笔记呢。”
曹阳用头摩挲了下俞妃红的头,脸和脸贴在了一起。
“《蝙蝠侠》的风险不大,并且我只要遵循第一部的设定,有很大把握能再次大爆。”
“你要接手《蝙蝠侠》?”俞妃红问道。
“很大概率不会。”
曹阳笑着解释道:“如果是重启或者拍摄一部出现过的电影,我们都叫续集吧,如果是普通导演,按照前作的脉络拍无所谓,但如果是知名导演,就不行了。
你必须要拍出新意,不然无论是媒体还是影评人,都会大加批评,所以有名气的导演,一般不会接手这样的电影,太容易翻车了。
就比如这部《蝙蝠侠》,我知道怎么样会票房大爆,但很难拍出新意,即便是票房大爆,电影公司肯定高兴,但对我的名声说不定还会造成负面影响。”
俞妃红看了一眼荧幕上的画面,开口道:“所以你想接手《加勒比海盗》,你觉得能拍出新意?”
曹阳把她拉过来,让她坐在自己腿上。
在她脸上亲了一下,道:“对比原作,肯定算是新意,但风险很大,我没有把握。”
“我相信你。”
俞妃红坐在曹阳腿上,认真的说道。
“那就给我点动力?”
曹阳看了一眼,低下头隔着睡衣用牙轻轻咬了一下。
俞妃红轻哼一声,随后白了曹阳一眼,低下了头。
有时候,低头不是示弱,也有可能是在寻找对方的把柄。
第317章 迪士尼的选择
九月底的时候,贝尔曼打来电话,说跟迪士尼那边谈的差不多了,他们原则上同意了阶梯分账模式。
并且说,迪士尼的CEO罗伯特-艾格想跟曹阳当面谈谈。
曹阳想了一下,便同意了。
在洛杉矶下了飞机,贝尔曼已经在等着他了。
“华纳兄弟那边是怎么回事?”
曹阳坐上贝尔曼的车,没有先询问迪士尼的事,而是问起了华纳兄弟。
倒不是曹阳想要跟华纳兄弟合作,而只是单纯的对华纳兄弟好奇。
最初看起来华纳兄弟是诚意十足,他们对于制片成本上亿美元的《地心引力》很感兴趣,甚至还建议把制片成本提升到1.5亿美元。
另外,他们对于《地心引力》,一开口就是总票房分成的10%,这算是很有诚意的。
只不过曹阳奇怪的是,贝尔曼谈了这么久,华纳兄弟的《蝙蝠侠》倒是有点进展,反而是《地心引力》却没多大进展。
“我通过华纳的内部人员得知,想要投拍《地心引力》的是他们的副总裁伊恩-霍华德,他还管着华纳的制片工作,权力非常大。
支持拍摄《蝙蝠侠》的是杰夫-罗宾诺夫,他主导者华纳的发行工作和一部分制片工作,是华纳兄弟的二号人物。”
贝尔曼简单的把华纳兄弟的情况说了一下,再次说道:“据说时代华纳对于《超人归来》的制片成本有疑问,正在调查此事。
伊恩-霍华德作为主管制片部门的副总裁,首当其冲,他这段时间忙的焦头烂额,所以对《地心引力》也就没那么上心了。”
原来如此。
曹阳点点头,怪不得之前最有希望达成合作的《地心引力》没动静了。
伊恩-霍华德也确实牛逼,2.7亿美元制片成本的《超人归来》,这他妈是个人看了这电影后,都会有疑问好不好。
曹阳之前还有点小期待1.5亿美元的《地心引力》,能拍成什么样呢,看起来并不怎么靠谱。
老美有时候手黑起来是真他妈黑。
“伊恩-霍华德会出事吗?”
曹阳好奇的问了一句。
“怎么可能。”
贝尔曼边开车边笑着说道:
“华纳兄弟又不是伊恩-霍华德一个人说了算,他上面还有巴里-梅耶这个CEO呢,说不定杰夫-罗宾诺夫在这件事上都会帮着伊恩-霍华德的。
调查的结果,肯定是一切都合理合法,每笔钱都有出处。不过,这算是一次警告,华纳兄弟的这些领导层在一段时间内,不会这么毫无顾忌了。”
“哦。”
曹阳点点头,原来是“团伙”作案。
也是,在公司里,一个人就算拥有再大的权力,也肯定做不到这么明目张胆,说穿了这些人都只是高级雇员而已,哪怕是CEO,手里的权力也不是无限的。
但只要这些上层的管理者串通起来就不一样了,能“合理合法”的做的事情就太多了。
行吧,曹阳也不知道华纳兄弟高层这样做的目的,也许人家是为了公司的更好发展呢。
从洛杉矶国际机场出发,经过四十多分钟,贝尔曼开车把曹阳送到位于洛杉矶以东阿卡迪亚山庄的房子。
曹阳歇息了一天,第二天,在约定的地点,曹阳见到了迪士尼的CEO罗伯特-艾格。
根据贝尔曼给出的消息,罗伯特-艾格算是“土生土长”的迪士尼人。
他大学毕业后,就加入了华特迪士尼旗下的美国广播公司ABC,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直到去年也就是2005年,迪士尼的CEO迈克尔-艾斯纳被赶走,罗伯特-艾格接替了他的位置,成为了新的CEO。
罗伯特-艾格上任后就是大动作,就在今年1月份,他主持收购了好莱坞著名的皮克斯动画工作室,花费了大约70亿美元。
不过,迪士尼目前还不是今后好莱坞的巨无霸,他们并没有那么多现金流,收购皮克斯动画工作室采用的股权交换的方式。
迪士尼用了13%的股份,收购了皮克斯动画。
这也让皮克斯动画的实控人史蒂夫-乔布斯,这位苹果的创始人,一举成为迪士尼最大的个人股东,拥有了6%多一点的迪士尼股份。
迪士尼在收购漫威之前,真人电影一直比较拉胯,他们比较出名的就是动画电影。
所以收购皮克斯动画这个在动画电影领域崛起的新贵,算是强强联合。
不过,在罗伯特-艾格的规划中,真人电影也是发展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具有迪士尼鲜明特征的电影,就更具有象征意义。
这也是罗伯特-艾格在看到如今漫改电影有爆发的趋势,他觉得迪士尼有那么多经典的动画和游玩项目,是不是也可以改编成真人电影呢?
在深思熟虑之后,他觉得前任迈克尔-艾斯纳联合金牌制作人布鲁克海默,启动的加勒比海盗这个项目就比较具有代表性。
加勒比海盗这个冒险游戏项目,非常适合改编成真人电影,能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迪士尼。
可惜的是,这个项目搞砸了。
既然金牌制作人布鲁克海默都不行,那就找更成功的电影人。
罗伯特-艾格决定重启这个项目,就把目光盯上了好莱坞“更”成功的电影人。
经过层层筛选,他甚至淘汰掉了斯皮尔伯格这样的好莱坞顶尖大佬。
原因是斯皮尔伯格以前是很成功,但最近几年,他的电影质量有点不尽如人意,质量下滑的有点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