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斯-莱杰成了悲情式的人物。
他的死亡,不仅让《蝙蝠侠:黑暗骑士》成功出圈,票房大爆,更让人们对“小丑”有了不小的好奇心。
结果十年后,《小丑》拍出来,人们一看,哎呀,小丑果然是悲情式的人物,共鸣感更强了。
今天是2007年的2月26日,曹阳估计,就算华纳同意立项《小丑》,等他把《新加勒比海盗》后期做完,最快也要六月份才能开始筹备。
不过,《小丑》的拍摄不急,只要能赶在明年九月后上映就好。
为什么是九月?
一是要等《蝙蝠侠:黑暗骑士》上映后,再上映《小丑》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第二点就特别重要了,明年9月15日这一天,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宣布破产,标志着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
这是一次全球性质的金融危机。
《小丑》能票房大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度映射,通过主角的困境,尖锐呈现了底层群体在社会不公中的挣扎。
尤其是阶层矛盾和心理压抑问题,这种对现实问题的刻画引发广泛共鸣,尤其是经济下行期观众的情感投射……
金融危机下,全世界的人都会对《小丑》产生更广泛的共鸣和情感投射,这是最适合《小丑》的舞台!
没有比金融危机更适合《小丑》上映的时期了,十年后《小丑》票房大爆的那个时期也不能比。
不要说金融危机会对电影票房产生影响,真实情况是,08年的金融危机,反而让全球的电影票房都增长了不少。
比如好莱坞,在08年的海外票房就创造了有史以来的记录。
根据新华网和美国电影协会的数据,2008年好莱坞的海外票房收入达到了99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了4%。
这一增长表明,尽管经济危机对整体经济造成了冲击,但好莱坞电影在全球范围内的受欢迎程度和市场需求并未受到显著影响。
而国内这边更是牛逼,总票房不仅没有受到影响,还一举同比增长了30%多,全年总票房也创造了历史记录。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其实很简单。
在经济不景气时,电影成为一种相对廉价的娱乐方式,属于低弹性消费品,当人们减少餐饮、旅游等中高消费时,更倾向于选择电影等低成本娱乐活动。
另外,经济衰退带来的焦虑和迷茫情绪,促使人们通过电影来逃避现实和宣泄情绪。
所以,明年的金融危机爆发后,无论从哪方面看,都适合《小丑》的上映。
听着杰夫-罗宾诺夫唠唠叨叨一大堆有的没的,总结起来无非还是想让曹阳接手《蝙蝠侠》。
“杰夫,你有没有想过,拍摄一部《蝙蝠侠》延伸出来的与众不同的电影?”
曹阳在杰夫-罗宾诺夫说完一大段话后,问道。
杰夫-罗宾诺夫稍微愣了一下,有点不明白曹阳的意思。
《蝙蝠侠》的看点不是全在蝙蝠侠身上吗?这是美国最受欢迎也是影响力最大的超级英雄,这样的漫改电影还能延伸什么特别有意思的故事吗?
杰夫-罗宾诺夫一时没有头绪,干脆直接问道:“我有点不明白你的意思,你能说的具体一点吗?”
“杰夫,你有没有想过把蝙蝠侠最大的宿敌拍成电影,搬上大荧幕?”
曹阳笑着问道。
“你是说……小丑?”
杰夫-罗宾诺夫不假思索的摇摇头,开口道:
“这不可能!曹,小丑是个反派,反派你知道吗?反派怎么能成为主角呢?反派成为主角的电影怎么能让市场接受呢?怎么能卖出票房呢?”
杰夫-罗宾诺夫一连串的疑问,估计后面的这句话才是杰夫-罗宾诺夫真正想说的。
不是为了票房或奖项,谁会吃饱撑的没事干,请曹阳这么贵的导演呢?
“《沉默的羔羊》、《教父》、《猫鼠游戏》,还有后期碟片卖的不错的《落水狗》、《这个杀手不太冷》。”
曹阳笑着数道。
“那不一样……”杰夫-罗宾诺夫说了一句,随后沉默了下来。
有什么不一样的呢?
这几部电影主角都是好莱坞非典型主角,现阶段看来,都算是成功的电影,并且像《教父》和《沉默的羔羊》,都是拿奖拿到手软……
拿奖?
杰夫-罗宾诺夫心中一动,随后恍然大悟,觉得自己明白了曹阳的意思这是奔着拿大奖去的。
《小丑》这样的漫改电影可以拿奖吗?
说实话,很难。
漫改电影不同于小说改编或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来的电影。
后两者是非常容易拿奖的类型,而漫改电影,人们天然对这样的电影有一种“歧视”,认为漫改电影在艺术上就上不了台面,只能拍成爆米花电影。
换成其他导演,哪怕是很有名气的那种,杰夫-罗宾诺夫也肯定会啐他一脸瞎他妈想什么呢?漫改电影要是能拿有份量的大奖,老子他妈敢脱光了衣服,绕着比弗利山庄跑一圈!
但是,提出想要拍摄的是曹阳,那就不同了。
这就是说话的份量,哪怕是再离谱的想法,听的人也会仔细考虑,认真琢磨。
杰夫-罗宾诺夫毕竟是能当上华纳兄弟影业总裁的人,对于电影还是非常了解的。
《小丑》如果想要获奖,无非就是拍摄出大环境下小人物的无力感对边缘人物的探讨和对社会的批判。
很多人都知道,想要获奖,电影该怎么拍。
但是,知道怎么拍,和拍出后所呈现的效果,是两码事!
这就能很明显的凸显出导演的功力了。
杰夫-罗宾诺夫当然相信,曹阳在这方面是最顶尖的。
第350章 最优解
自以为明白了曹阳的想法,杰夫-罗宾诺夫也很高兴。
若是曹阳做到了,《小丑》能在欧洲三大甚至奥斯卡上拿大奖的话,对于华纳和DC来说,都是值得大肆庆祝的事情。
这无形中会增加人们对《蝙蝠侠》的固有认知,又能让《蝙蝠侠》多出一个卖点只要能拿奖,到时候就可以出《小丑》的新的漫画了。
谁说只有漫画才能改编成电影?电影一样可以改编成漫画,只要能赚钱,谁改谁都一样。
“曹,你有多大的把握能拿奖?我说的是在欧洲三大或奥斯卡。”
杰夫-罗宾诺夫明显来了兴趣,且不说对《蝙蝠侠》和能出新漫画的正向影响,但凡能在欧洲三大或奥斯卡拿奖的电影,几乎就没有赔钱的。
即使票房不一定理想,后续周边和碟片的租赁,又或者卖播放版权,都能让电影赚的盆满钵满。
更何况至今为止,曹阳还没有票房很低的电影。
听了杰夫-罗宾诺夫的话,曹阳也愣了一瞬间,随后反应过来,对方可能误会了自己的意思,以为自己想要拍摄拿奖的文艺电影。
曹阳要是说这部电影能票房大爆的话,杰夫-罗宾诺夫也不一定相信,还要费尽口舌的解释,没必要。
另外,让杰夫-罗宾诺夫误会还有一个好处。
那就是曹阳拍摄以票房为主的偏商业电影,分成会少点,如果不像《新加勒比海盗》那样加入对赌协议的话,总票房分成的13%几乎是明面上的一个坎了。
曹阳至少还需要再爆两部电影才有可能突破这个坎。
但文艺片就不同了。
文艺片的投资少,又是奔着奖项去的,票房也不可能太高,曹阳的分成比例就会多不少。
像是之前的《朱诺》和正在制作的《星运里的错》,曹阳在没有亲自执导的情况下,改编权加制片人和编剧,就让他拿到了全球票房的20%的分成了。
所以,如果杰夫-罗宾诺夫觉得《小丑》是奔着奖项去的,是一部纯文艺片的话,那就是了。
曹阳仔细考虑了一下,对杰夫-罗宾诺夫说道:“拿奖的话,如果是威尼斯电影节,我大概有七成把握,戛纳电影节也有五成吧,奥斯卡的话……”
看了杰夫-罗宾诺夫一眼,曹阳接着说道:“如果华纳全力配合冲奖,如果电影在大规模上映前冲奖,应该也能有个六成左右的把握多拿几个奖吧。”
欧洲三大那边冲奖,威尼斯电影节是曹阳最有把握的,戛纳电影节次之。
至于为什么他没提柏林电影节……《小丑》这部电影若是正常情况下,再加上金融危机这样的大环境,在柏林电影节拿到金熊的概率是不低的。
无奈这是曹阳的电影,哪怕是柏林电影节想给曹阳金熊,欧洲佬也会给柏林施加压力的。
威尼斯和戛纳你可以随便刷奖,但欧洲佬没人会想看到一个华人拿到欧洲三大大满贯,成为全球第四人的。
所以,想要刷下柏林金熊,需要合适的时机和正确的电影才有把握,这也是曹阳跟柏林电影节主席迪特-考斯里克的默契。
《小丑》……艺术性是有了,还差一些政治正确。
奥斯卡这边,曹阳特意强调要在电影大规模上映前冲奖,要不然票房如果大爆后再冲奖,因为票房太高,就会被“歧视”了,获奖的难度自动加10086.
就像原来的时空,《小丑》拿到了第92届奥斯卡九项提名。
但因为是在上映后票房大爆特爆的情况下冲奖的,仅仅只拿到了一个最佳男主角和一个最佳原创配乐,其他的全都旁落了。
这次杰夫-罗宾诺夫是真愣住了。
妈的,这是人话吗?
动不动就是五成、六成、七成的把握,你当欧洲三大和奥斯卡是你家开的呀?
“曹,你说的是认真的?”
杰夫-罗宾诺夫这次问的特别认真。
曹阳点点头,“我从不在奖项上开玩笑。”
干了!
要不是杰夫-罗宾诺夫是见惯了大场面的人,这两个字他都要脱口而出了。
“曹,你预估这部电影要投资多少?”
杰夫-罗宾诺夫压住内心的蠢蠢欲动,问道。
作为华纳兄弟影业的总裁,他的业务能力还是不错的,至少能通过电影的预算,试探一下曹阳是否真心想做这部电影。
曹阳仔细考虑了一阵,这电影没有大场面,又不需要多少特效,还不用请大明星,就是一普通的叙事电影。
唯一花费比较多的,大概就是自己的导演和编剧薪酬了。
另外,还要算上去参加欧洲三大的某个电影节的所有开支和营销费用。
“6000万应该足够了。”
6000万?
我他妈给你加到8000万,你只要能保证拍出一部高质量的冲奖片即可!
当然,这是杰夫-罗宾诺夫的内心活动,电影的预算以及曹阳的待遇和分成,这些是需要核算和团队对接的。
“曹,你还有什么想法,都展开说说。”
杰夫-罗宾诺夫迫不及待的说道。
曹阳其实在遇到杰夫-罗宾诺夫之前的这段时间,并没有考虑过要拍《蝙蝠侠》或《小丑》的电影。
这些想法,还是去年华纳和迪士尼同时邀请他时,当初的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没想到反而这时候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