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水月洞天》服化道质量和集数摆在这了,主要演员多数还都是他们公司的艺人,片酬可控,诸如蔡少芬、陈法蓉在内地人气略逊,也可以压压价。
要不是动用了不少特效,以精打细算著称的周易可以把成本控制在1000万以内。
说实话,当时颜礼从情报知道《水月洞天》的成本都懵了。
太TM能省钱了!
他在《欢天喜地七仙女》剧组被称为颜扒皮,本以为自己够不是东西了。
结果一对比这帮影视圈老前辈,发现还是有点嫩。
不过感慨归感慨,颜礼没有模仿学习的意思,周易这种极致压缩成本做法在他看来并不可取。
钱是省了,但牺牲了质量!
说实话,《水月洞天》的服化道烂到他这个发行方都想跟着吐槽。
电视台的人看片刚开始时就没有不皱眉头的,起身直接走的他都遇见过,后来是颜礼找人剪了几集以剧情为主的精简版,才得以让电视台的人开始对这部剧感兴趣。
因为《水月洞天》这倒霉的服化道,增加了不少发行的难度,同时也给了电视台压价空间。
颜礼对自己还是有些职业操守的,投资的项目看情况,主控的项目对美感和质量都有一定追求。
像《欢天喜地七仙女》的服化道景,不敢说多么优秀,绝对在水准之上。
2000万的投资,虽然颜礼一分没掏,但也没黑一毛。
包括从演员片酬抠的钱,都体现在服化道景和特效上了。
剧情演员先不讨论,就《欢天喜地七仙女》呈现出来的精美用心,吊打《水月洞天》这种“粗制滥造”。
前者领电视台看片,颜礼都带着点骄傲,可以玩命了吹,抬价也有底气。
后者颜礼有时都被人家电视台的嫌弃的眼神看的不好意思,圆都不好圆,翻来覆去就是剧情新颖精彩。
就这种情况下,颜礼还克服重重困难,不但短期上星,还直接一口气回本小赚。
后面如果再谈下一家上星卫视,加上地面频道、DVD版权、二三轮播映权都是纯收益,预计在1000~2000万。
说实话,颜礼都看着有点眼馋。
周易的名头其实好使,电视台也认,愿意给价,乃至比颜礼卖《欢天喜地七仙女》都痛快。
只不过蒋雪柔和周易自己找不到对路的买家,找到了也摸不到实底,争取不到最大利益。
周易的剧和招牌+加上颜礼的发行,如虎添翼、如鱼得水、如颜礼和双兵一被窝,就是两个字。
猛和美!
颜礼顺便算了一下自己的收益,周易不比《雪花女神龙》,人家有底气,所以给的分成偏低,仅有12%,如果顺利的话,分红应该在300~450万。
收益其实还是挺可观的,多劳多得。
一年多弄一些业务,顶的上运作几个影视项目了,关键是没风险。
正琢磨的时候,手机响了,蒋雪柔发过来的短信,透露她正在京城开会,可以帮忙推荐宣传一下易安。
“……”
颜礼沉默片刻,给蒋雪柔发了一条短信。
【蒋姐,我想了一下,价格还能再争取一下,我对咱们的剧有信心,可以跟他们签一下保底的收视率合同,把单集价格推到60万】
京城,酒店
蒋雪柔直接把短信递给唐人的蔡衣侬,掩饰着喝了口咖啡,眼皮不住的轻颤。
《水月洞天》竟然可以卖到单集60万?!
颜礼这家伙是不是给电视台的人弄仙人跳,拍到人家裸照了。
蔡衣侬看了短信足足半分钟,直接开始掏手机记电话号码。
“易安的颜总是吧,回头我找他聊聊。”
李小婉对发行合作需求不高,不过想了想蒋雪柔口中的数字,还是轻咳一声。
“给我也记一个。”
这时,一直注意到这边的几个老总也过来打听,蒋雪柔和颜礼心照不宣做了交易,自然帮忙大肆吹捧。
听得不少像唐人、周易这种受困于发行的公司动心不已。
最后连海润老板刘燕明都过来记了颜礼的电话号码。
这几年海润以【海言剧】为核心,拿出《永不瞑目》《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玉观音》等爆款,又辅以《重案六组》《三少爷的剑》等热播剧。
剧多且剧红,强势无匹,隐隐有电视剧领域龙头老大的意思。
海润的剧是肯定不愁发行,但不愁卖归不愁卖,卖的高卖的少是另一回事。
对周易、唐人这种缺乏发行能力的公司,颜礼是雪中送炭。
像荣信达、海润这种本身可以发行的公司,颜礼主打锦上添花。
现在,大家还只是观望阶段,想瞧瞧蒋雪柔和颜礼是吹牛逼还是真有本事。
等《水月洞天》真的高价卖出,估计就会有一些公司找上门了,如果接连都发行利好,说不定下次开会,颜礼就是他们其中一员了………
第138章 发财了,2005年收视率Top50强
颜礼的动作比蒋雪柔想的还要迅速,不到四天时间,就谈好了合同。
《水月洞天》被川省卫视和贵省卫视,共同以单集60万,合计1800万的价格拿下首轮播映权。
当然,这里面有一个附加条约,就是《水月洞天》的收视率要达到一定标准线。
也就是说,算是一个小对赌。
成绩达标,拿到1800万,成绩不达标,价格比原定的单集55万会低一些,大概约1500万左右。
一来一去300万,电视台播低省钱播高赚钱,自无不可。
周易那边比较犹豫,他们还倾向于落袋为安,却被颜礼说服。
颜礼和电视台签的这个对赌合同,要求没那么高,而且涉及到重播等诸多条款,达成几率还是不小的。
周易也不是初出茅庐的公司,多部剧热播,对自家项目的还是有信心的,最终愿意赌一赌。
这也是和现在的行业风向有关。
电视剧价格越来越贵,良莠不齐,各家电视台又竞争激烈,买剧赔了的情况时有发生。
更不用说除了市场,还有人为因素。
去年,央视的一个负责人因受贿喜提十年缝纫机。
今年年初,曾担任《雍正王朝》制片人也是央视购片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也紧随其后,据说是多次拿了制片方的孝敬。
这种丑闻,加上市场环境,进一步促使电视台对购剧更为慎重和“功利”。
不少电视台都在有意将购剧价格和收视率挂钩。
特别是深陷漩涡的央视,据说已经明确开始相关改革,打算推出【以点购剧】。
说白了,就是先播剧,然后按成绩算钱。
比如,播出收视率1%及以下,每集30万,播出收视率3%,每集40万,X%及以上(封顶),每集50万。
这么做可以极大保护电视台的利益,同时也能提升黄金档的质量。
但这样一来,制作方可就麻烦了。
没有人保证自己的剧就一定火,而且好剧成绩低迷,烂剧收视火爆,还有靠重播火的都比比皆是,这种玩法风险太大了。
但现在是买方市场,电视台,尤其是央视极为强势,你不卖有的是人卖。
央视一旦带头,后面的一些电视台估摸着也会有学有样,联合压制制作方的利益。
颜礼之前发行《水月洞天》的时候,还和川省卫视的人聊了聊。
对方半开玩笑的表示,下次再签类似的对赌,条约可能会苛刻的多。
颜礼倒是很淡定,因为他不相信电视台可以保持一致。
电视台各家的竞争,其实比制作方竞争还要激烈。
央视带头,或许有的电视台跟着学,但也有的电视台会背刺央视,抢优质项目。
如果央视【以点购剧】,别的电视台还是按照之前的路数来,制作方愿意选哪个不必多说。
凡事都有两面性!
以前央视平台最牛,好剧都是它挑完了,然后才是地方卫视挑。
现在【以点购剧】一出,剧组们用脚投票,说不定变成了地方卫视瓜分好剧,然后剩下的才去找央视。
购剧赔钱+内部贪腐,与优质项目大幅减少直接导致电视台整体收入受影响,孰轻孰重?
颜礼原先也紧张过,后来通过系统搜集情报分析后,就淡定多了。
虽然情况不会那么极端恶化,但各家电视台购剧时要求收视率成绩,乃至相应对赌,未来可能成为常态。
说不定以后还会倒逼制片方去“购买收视率”,满足电视台和达成对赌。
很多老朋友见到颜礼,都说颜礼变了,而且变化很快。
每次颜礼表面笑笑,心里都忍不住叹气,天天在社会这个染缸里泡,天天和吃人不吐骨头的老油条打交道。
不变,哪怕有系统助力,也逃脱不了被算计啃食。
所以就得变,变得更油更黑更狠,再借助系统,才能保住自己的利益,乃至从那帮老油条手里抢肉吃。
…
虽说有些附加条件,但《水月洞天》单集60万的合同是实打实的。
颜礼展现出自己抢肉的本事,自然有合作者闻讯赶来。
不但有求合作的,还有想把他招入麾下的。
比如海润的刘燕明,想让他带着易安加盟海润,单独成立一个公司,负责海润的发行业务。
不单单是海润,华谊那边也通过人传话,表示可以聊一聊。
这也是影视圈或者说商业的经典操作。
华谊、海润都这么玩过,他们之前想发展艺人经纪,就直接挖王晶花和常继红,连人带团队和资源打包拿下。
一方出平台和资金,一方出技术和人脉,互惠互利,做大做强。
对待颜礼也是如此,他擅长发行,手握电视台人脉,海润、华谊都需要这种人才,而颜礼背靠大公司,各方面有保证,上升空间也大。
当然,这是他们以为的,颜礼并不觉得自己干上升空间会低于加入海润或华谊。
他自己小老板当的有滋有味,干劲十足,不想给别人打工。
就算是打工,颜礼也不去华谊和海润这种私企,去央视或者中影这种巨无霸好不好。
说不定若干年后,他就进部了………
对待海润和华谊的招揽,颜礼表示婉拒,但对于其他公司的合作,颜礼却热情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