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印度当老爷 第77节

  “好的,老板。”阿希什呆呆的答应。

  论设计,他在行。论省钱妙招,罗恩甩他几条街。

  “扇叶、电机马达你有什么想法?”这是水空调中的“大件”,罗恩得搞清楚。

  “扇叶可以从废弃的风扇上拆,后期注塑机可以直接生产。至于马达,只能买或者进口了。”

  这玩意儿,印度自己甚至造不出来,太高科技了。市场上所谓的国产台扇,很多都是国外贴牌产品。

  东南亚那里提供廉价配件,印度厂商买过来,再贴个自家品牌,那就是所谓的国产之光了。

  接着找一堆媒体尬吹,再高价卖给民众。这套自欺欺人的手法,个个玩的贼溜。

  罗恩叹了口气,看来,还是得从进口的路子想想办法。

  “我们先做几台试试,工厂就是上次去的那里,我会找人配合你。好好干,你的工资从今天开始算。”

  “没问题,最多一周,我们的水空调就能问世。”阿希什打了鸡血般的答应。

  甭管这款产品的前景怎么样,他至少找到了工作。混黑帮、加入湿婆军,那是走投无路之下的选择。

  给阿希什画完饼,罗恩又开始联系哈里。进口设备这件事,还得落在他身上。

第105章 鸡犬升天

  罗恩在孟买港找到了身穿白色制服的哈里,他正带人检查一辆进港的货船。

  “老兄,你不应该是在机场当值吗?”

  “临时调岗,”哈里摆摆手对货船放行,“上面收到消息,有一批管风琴会被运到孟买。”

  “管风琴?”罗恩一愣。

  “就是军火,”哈里见怪不怪,“那些黑帮为了掩人耳目,特地发明了一套暗语。”

  管风琴一般指机关枪,手枪被称为阿嬷,子弹是阿嬷的孩子,或者药片、胶囊、米粒。手雷则被称为土豆、石头、石榴.

  罗恩听的大开眼界,同时又有些恍然,这就是印度版的黑帮行话嘛。

  “来找我是有要申报的物品过海关?”哈里问。

  “不,我想进口一批设备和零件。你知道的,我搞了块地,准备生产一些廉价电器。”

  “你认真的,你真打算做实业家?”哈里有些惊奇。

  “我想试试,最近旅游业的生意不好做。”

  “也是,不过实业来钱没那么快。”哈里好意的规劝他。

  在哈里看来罗恩之前的生意就很好,比如外汇黑市、走私药品,来钱嘎嘎快。

  罗恩现在突然从良,他竟然为此感到遗憾、惋惜。

  “以前的生意照做,不过要等这阵风波过去。”

  “这很好,就应该这样!”哈里高兴了,罗恩从操旧业,他才有抽水拿。

  “但我不能白等,得找点事做。如果进口设备和零件,你有什么建议?”

  “具体一点儿。”哈里带着他来到港口没人的地方。

  “注塑机,还有马达,用在风扇上的那种。”

  “这种设备你最好从欧美找路子,实在不行,霓虹货也凑合。至于马达,当然要从李家坡搞。”

  “李家坡?”罗恩眼睛一亮,他想到了孟买黑帮以前的利润来源之一,走私。

  在91年之前,因为政府执行“进口替代”政策,外国货基本进不来印度。黑帮利用从李家坡走私来的手表、电子产品,大发其财。

  罗恩在去年也做过这种生意的掮客,不过随着进口政策放开,走私带来的利润已经大幅下降。

  但不管怎么说,李家坡园区飞速发展。那里有物美价廉的电子产品,来来往往的货轮一刻不停的把它们送往世界各地。

  “从李家坡发来的货,只要三四天就能到孟买,没有比这更合适的地方了。”哈里对这些门清。

  “除了电子配件,李家坡有设备出口吗?”罗恩眼睛闪亮,三四天就能提货,这太合适了。

  “没有,”哈里摇摇头,“即使有,也是三手甚至四手设备。出了问题,没人能修。”

  “那就先从李家坡进口配件吧,哈里,你有人介绍给我吗?”

  “谢基.拉南特,一个来自马德拉斯的进口商人,他在李家坡很有门路,说不定在欧美也有关系。”哈里几乎不假思索的报出了一个人名。

  “我会联系他的,到时候从新加坡来的货”

  “我会按照废品处理。”哈里秒懂。

  只要把进口的东西定为废品,那就可以免征一大笔税。甚至哈里操作得当的话,罗恩一分钱的税都不用交,就能收到货。

  这就是是他来找哈里的原因,要不然只是进口点零配件,孟买有大把的中间商抢着做。

  至于从欧美进口设备,罗恩突然间想起了一个人。

  回到家里,罗恩在书房翻翻找找,妮娅在边上看的莫名其妙。

  “巴巴,你在找什么?”

  “一张名片。”

  “我都收在柜子里了。”妮娅弯腰,打开罗恩脚边的柜门。

  哎呀,这个屯型,两瓣就像开了花似的。

  罗恩忍不住伸手把玩,他有挺身向前的冲动。

  妮娅小声惊叫,她手脚发软,差点摔倒在地。

  罗恩连忙在身后扶住她,一双手牢牢的把住方向盘。

  “巴巴.”妮娅头发被扯,只能昂起头。

  “找到了吗?”罗恩面不改色。

  “找找到了.”

  “这么快?”罗恩有点遗憾。

  妮娅把一个小木盒端给他,那里面放满了他收集来的名片。

  轻柔的把她扶起来,又理了理裤子上的褶皱,罗恩才在盒子挑挑拣拣。

  很快他眼睛一亮,拿起名片,开始拨打电话。

  罗恩没抱什么信心,他不知道对方有没有离开印度,但电话接通了。

  “莱昂吗?”

  “是我,你是?”

  “罗恩。”

  “噢,我想起来了!”莱昂眼皮子一跳,“维多利亚火车站!”

  “哈哈,你还记得。”罗恩大笑,看来那次人肉火车给对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莱昂的语气也带着笑意。

  “没想到你还在印度,那真是太好了。”

  “我正准备回欧洲,所以你有什么需要帮助?”莱昂快言快语,他知道对方既然拨打了电话,那必定有所求。

  “我想从欧洲进口几台注塑机,但找不到渠道。你在西门子工作,或许有这样的门路?”

  “稍等一会儿,我需要资讯工程部的同事。”莱昂直接用身边的另一部电话,拨起了内线。

  罗恩没等多久,大概两分钟,对方的声音就再次出现。

  “主流的阿博格、德马格,全新设备,报价大概10万美元左右。如果你不介意用二手,3万美元就能搞定。”

  “当然不介意!我大概需要两到三台,越快越好。”罗恩兴奋的挥了挥手。

  他喜欢和西方人打交道,简单高效。如果换作印度人,他不知道要打多少个电话,走多少弯路才能搞定这批设备。

  “我回去之后会帮你联系卖家,具体的事情你们自己谈。只不过从欧洲到孟买,走海路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没关系,时间我能接受。总之,谢谢你,莱昂。”

  “只要你下次,不再让我坐印度的火车就行。”

  罗恩大笑着挂断电话,瞧,最难的两件事差多都已经搞定。

  在孟买,想做成一件事,钱和关系缺一不可。它比世界上任何一座城市,都更依赖这两者。

  大到做生意,小到买生活用水,钱和人脉的重要性处处体现。

  阿希什家里最近宾客不断,邻居街坊、亲戚好友纷至沓来。有时候前一个人还没离开,后面的人已经上门。

  见有新的客人来访,已在屋里的人赶忙起身让出座位,好似周而复始进行着“抢椅子”的游戏。

  这么多人到他家里做客,其实就为了打听一件事。阿希什在哪找到了这份好工作?那里是不是还招人?

  乔格什瓦里贫民窟的大多数人已经听说了,阿希什的新工作月薪高达两千卢比,据说在一家工厂担任工程师。

  “两千卢比”、“工程师”,这两个词仿佛有魔力一般,吸引着贫民窟的居民为此议论纷纷。

  而每当有人问起这件事时,阿希什总是要在工程师前面加上“首席”这个词。他强调过不止一次,并乐此不疲。

  贫民窟的人不懂“首席”的含金量,也下意识的忽略它,他们更关心的是月薪两千卢比是否属实。

  无它,这个数字对贫民窟的人来说太过科幻。他们在附近的鞋厂一天工作14小时,月收入也才500卢比左右。

  那是种悲惨的生活,他们在昏暗闷热的车间埋头干活,甚至不敢站直身体,怕悬在天花板的简陋电扇削掉他们的脑袋。

  若有紧急订单,他们还得不眠不休地赶工,连续三天不出车间都是常事。

  他们原本以为阿希什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他虽然有本科毕业证书,但他住贫民窟,没有人脉。

  只不过事实正相反,阿希什不仅拿高薪,甚至每天傍晚六点钟就能回家。

  在经过了震惊、质疑、确认后,汹涌而来的就是浓浓的羡慕,接着大家纷纷前来拜访。

  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渴望阿希什能拉一把。哪怕没有两千卢比的高薪,脱离苦海也总是好的。

  在鞋厂他们看不到希望,跟着阿希什,至少他“身居高位”后,身边的人也能捞些好处。

  这没什么好丢人的,在印度就是这样,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被团团围住的阿希什,感觉自己就像是掉进蚂蚁堆的一大块方糖。

  认识的、不认识的、见过的、没见过的,都来攀交情,他还不能冷落别人,因为来者是客。

  没办法,阿希什只能答应他们会尽快问问工厂招不招人。如果可能的话,他会帮忙。

  阿希什没有感到为难,他也觉得应该这样做。不管在任何地方,身边有自己人才好办事。

  就像他之前去小公司应聘一样,那地方根本进不去,因为现有员工的亲属占据了公司大部分岗位。

  只要罗恩有招人的打算,阿希什必定也要优先推荐自己的亲朋好友,这就是印度啊。

  而机会或许马上就要来了,阿希什从罗恩那里的得到了确切的消息。一批从李家坡运来的马达,即将在孟买港靠岸。

  欧洲那里也有两台注塑机正在发运过来,零件和设备接二连三的上马,那后面可不就要招人扩产么。

首节上一节77/9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