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无双从哈工大开始 第104节

  “刘校长,你也知道我在中科院数学所担任实习研究员,拿的是十二级工资,如果我现在又拿七级工资,应该是不允许的吧?”

  “现在已经不讲究这些了,而且你这是不同单位,这个不需要你来操心了。”

  刘德本一句话,让王多鱼果断选择沉默。

  既然这样,那就由他们自己来安排好了。

  虽然这样一来,他可能会让很多知道内情的人不爽,但只需要做好保密工作,那么这一切都不是问题。

  哈工大史上最快的教授聘请书,几乎是光速出现在王多鱼面前,而哈工大史上最年轻的教授,就在七月九日这一天诞生了。

  成为哈工大的副教授,王多鱼的任务也不多,每年可以讲课也可以不讲课,看他自己的喜欢,但科研项目是一定要有的。

  只不过,考虑到王多鱼现在刚完成三维空间庞加莱猜想,所以刘德本他们直接表示今年的科研任务暂时不需要完成。

  如果有讲课的安排,王多鱼还是需要提前跟吴从这边申请,毕竟这需要提前进行安排。

  现在是暑假,期末考试成绩也刚出来。

  有很多学生并没有离开学校,所以同学们很多都已经知道结果了。

  所以现在王多鱼想要开课讲四维空间庞加莱猜想,有些已经离校的同学,那就非常遗憾了。

  简香兰已经看到了自己的期末考试成绩,她在全系排名第一,已经可以说是非常稳地拿下了一个留学美国的名额。

  祝汉廷排名第三,第二的则是代义安。

  然而代义安却不是很高兴,因为他即便排名第二,也未必能够拿到名额。

  排名第五的是荣光夏,他嘴角苦涩,这一次肯定没戏了。

  即便荣光夏他也发表了一篇论文,可没用啊。

  薛晓玲排名仅仅只是第九,那就更加不可能了,而她也已经不去想留学美国的事情了,因为她早已经想好了要‘曲线救国’,并且坚定无比地要走这条路。

  寝室内,薛晓玲刚回来,就听到她们室友的最新通知:王多鱼即将开课,会在这个暑假内讲关于四维空间庞加莱猜想这篇论文。

  具体开课时间已经定下来了,就是明天上午。

  每天上午讲两个小时,其他时间自由活动。

  听到这个消息的薛晓玲,顿时尖叫了起来。

  而简香兰得知这个消息之后,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了。

  因为她没记错的话,七月十三号,他们留学美国的学生将会离开哈工大,前往BJ集合,然后再前往港岛。

  跟她一样,心情复杂的还有祝汉廷。

  他知道了自己的成绩,一个名额绝对跑不了。

  既然如此,那么他就无法听王多鱼的课程了。

  所以是留学美国好一点,还是留在哈工大好一点呢?

  至于说埋怨王多鱼不提前开课?

  呵呵,不管是简香兰还是祝汉廷,他们两人都不敢有这样的想法。

  因为如果王多鱼没有完成三维空间庞加莱猜想的相关证明,或许他也不会开课。

  303寝室,荣光夏本来还挺失落的,这会儿看到脸上没有笑容的祝汉廷,不由安慰道:

  “老祝,你都要去美国留学了,以后回来肯定比我们牛逼,去那边可要多学习,把老美的那些技术都学回来.”

  袁吉刚却是嘿嘿直乐:

  “老祝你看到了没有?多鱼明天开课,而且他现在可是副教授了,嘿嘿以后我们可不能这么没有礼貌,不能喊他多鱼了,得叫王教授!”

  瞅他这瑟样,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才是教授呢。

  楼建国、余新耀、田茂华、莫若高等人也都纷纷附和了几句,祝汉廷闻言,摇头苦笑。

  虽然他坚信自己去美国留学,一定能够混出一个人样来。

  但是现在,他却突然没有了这个自信,内心深处总有一个声音告诉他,让他别去美国,而是应该留在国内。

  只是这个声音,很快就淹没在余新耀他们等人羡慕嫉妒的夸赞之中,消失不见了。

  隔天,七月十日上午九点半,计算数学系教学楼,阶梯大教室,人满为患。

  这才九点半而已,阶梯教室就已经坐满了人,现场来的人最少有三百人了吧?

  因为挤得很满,上一届的学生跟这一届的学生全都来了,还有其他系的学生,都慕名而来,专门想要旁听。

  毕竟王多鱼可是哈工大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现场不少同学的年龄都比王多鱼还要大,可王多鱼的名气却是比大家所有人的年龄加起来都还要大得多。

  很快,门口还来了不少人,有学生认为不应该在阶梯教室,而是改其他地方。

  闻讯赶来的吴从,跟着苏正淮他们刚走进阶梯教室,就被眼前的一幕给吓了一跳。

  于是,十分钟之后,紧急通知:授课地点改为大礼堂!

万万没想到

  各位大佬们,现在923张月票,还差77张,求求大家投一张吧,谢谢!

第148章 ,旁听资格和陆家羲

  一九七九年七月十日,哈工大校园内,今天的大礼堂来了很多学生。

  因为不少人慕名而来,导致更多外系的留校学生都来了。

  原定十点的授课时间,已经推迟了十分钟。

  王多鱼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人想来听自己讲课,说实话,他觉得十分意外,也非常无语。

  讲台上,他看着台下乌央乌央的一群人,忍不住道:

  “今天来听课的人很多,这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虽然你们抱着满腔热情而来,我应该高兴才对,但实际上,我今天主讲的是四维空间庞加莱猜想,这是数学专业的问题”

  “别说是外系的同学,就算是我们计算数学系的同学,超过百分之七十的人可能都听不懂.”

  “所以今天第一节课,我也不浪费大家的时间,一会儿谁要是听不懂,可以小声,最好是不要发出任何声音,自己偷偷离开就好了,不要打扰课题纪律”

  “我讲课是前面四十五分钟由我自己来讲,后面十五分钟是提问时间”

  “好了,废话到此为止,我们现在开始正式讲课.”

  他并没有再废话之前已经讲过的一些话,而是直接进入论文第一页第一段开始。

  现场大部分计算数学系的同学,肯定都阅读过他那篇论文,所以不需要赘述。

  讲台下的众人,大部分人都严肃认真地听课,只有少部分人认为王多鱼太装了。

  不少非计算数学系的同学,一开始还挺傲气的,结果王多鱼讲了不到十分钟,他们就彻底懵圈了:

  王教授讲的是什么?

  我到底在哪里?

  这跟天书有什么区别?

  然而,即便是听不懂,他们也留下来,并没有急着离开。

  过了没多久,计算数学系的部分学生,也纷纷眼神迷离了起来,他们同样听不懂。

  很正常,真的有人听不懂,因为这触及到了他们的知识盲区。

  比如部分还在基础班的同学,他们是很努力地想要跟上,奈何天资受限,不会就是不会,根本勉强不了。

  楼建国也开始听得有点吃力了,但他还是认真地听着。

  之前在清华园那一次的讲座,以及在北大的学术报告会,楼建国都没有听过,还好他没去,要不然去了也是浪费时间。

  这次,王多鱼讲得非常细致,论文第一页就花了四十五分钟来讲解。

  然后就是提问时间了。

  到了提问时间,部分外系同学开始撤退了,因为他们确实听不懂,留下来也没用。

  说是提问,可实际上,大家提问的问题都非常简单,让王多鱼很想放弃。

  因为庞加莱猜想真的不适合所有人,只因为它真的太难了。

  于是,十五分钟提问结束之后,王多鱼便再次提醒大家:

  “部分听不懂的同学,我劝你们可以先离开,四维空间庞加莱猜想的论文对你们来说,还是太难了”

  “这样,明天上午我们不讲课,我给大家出一份试卷,到时候只要考试合格,那就可以来听我的课,否则的话,太浪费大家的时间了.”

  嘶!

  大礼堂内,不少人倒吸了一口凉气,也有同学面面相觑:这世界也太颠了,听课居然还需要具备一定资格?

  颠不颠的先不说,反正能够筛掉一部分学生,那么王多鱼才适合继续往下讲。

  而且就算是能够来听他的课了,他相信,后续能够坚持到最后,并且还能够听懂的人,肯定不会有很多。

  吴从、刘桃顺、苏正淮、杨秀华、邵宗健等老师闻言则是反应不一,在吴从和刘桃顺他们看来,王多鱼此举怕是有些过于草率了。

  孔子说,有教无类!

  完全没有必要通过设置门槛来剔除那些对数学极度热爱的学生吧?

  万一这其中就有数学天赋绝佳却是大器晚成的学生呢?

  丘成桐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么?

  在求证卡拉比猜想之前,丘成桐的数学天赋并不是非常突出的那种,只能算是所有数学博士当中,还算是佼佼者,但根本不是天赋绝伦,远超所有人的那种。

  对于苏正淮、杨秀华他们来说,如果能够剔除更多其他学生,那自然是更好的。

  为什么?

  上过大学的同学都知道,在阶梯教室上课,基本上都是开小差多一些,因为人数太多了,只有专业课才是在教室里上课。

  一对一培训和一对多的教学,区别当然很大。

  薛晓玲、荣光夏等人也都十分开心,因为他们也很自信能够通过王多鱼的测试。

  特别是他们还知道王多鱼之前提及过的拓扑学相关基础教材,他们可是进行自学过拓扑相关的知识,四维空间庞加莱猜想这篇论文也已经读懂了前面几页,通过听课考核,应该没有多大问题。

  简香兰、祝汉廷他们这些已经拿到了留学美国资格的学生,此时的心情最为复杂。

  国外学者都要来国内这边听王多鱼的报告,他们明明有这样的机会,可却是在这关键的时间点跑去美国留学了。

  这算不算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勉强算是吧!

  不过美国那边也是有很多机会的,希望在美国那边能够学到更多。

  翌日上午,王多鱼却是没有拿试卷来,而是直接在黑板上写了十道题,然后放下粉笔,让大家自行做题。

  祝汉廷的眼睛顿时瞪直了:太难了吧?

  荣光夏、薛晓玲、袁吉刚等其他同学,看到题目之后,同样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全都是大题,根本没有一道选择题或者填空题之类的简单题目。

首节上一节104/42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