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多鱼当场就把剩下的糕点全分了,除了糕点之外,还有每家各一只烤鸭和一瓶二锅头,烤鸭都是放在冷藏箱里保存带回来的,因为这个时候还没有真空包装技术。
第33章 ,填报志愿
一九七八年七月十二日,京城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办公室内,陶方起微笑着打开了王多鱼寄过来的回信,原本他以为后者是会欣喜若狂地接受这份邀请。
但他万万没想到,王多鱼竟然拒绝了,虽然写得十分委婉,但字里行间的拒绝十分明显。
什么才疏学浅,什么不敢高攀,这特么都是理由,毕竟不管是谁,只要接到了京城这边相关单位的工作邀请,肯定都会喜出望外吧?
要知道现在大量知青都想回城,就算回了城的知青也不是人人都能够有工作的,还有一部分就是努力复习,准备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这条路。
而王多鱼明明就在双河县青山乡的大红沟村,这就是农民!
作为《中国科学数学》的数学审稿编辑,陶方起发现了王多鱼的数学天赋,爱惜人才的他主动给对方写信,邀请对方来京城这边工作。
尽管是需要考核,但这只不过是走个形式而已,毕竟以王多鱼在《中国科学数学》期刊上面投稿的论文,实力是完全可以没有问题的。
陶方起很遗憾,拿起笔再给王多鱼写了一封信,陈述利害关系,并且还附带送过去三道数学题目。
大红沟村,王多鱼已经进入闭关当中,因为距离高考就只剩下不到十天了,他肯定不能再继续浪了,得拿起书本复习一下了。
虽然他自信能够考450分以上的分数,但这毕竟是高考,熟悉一下题型和讲义,再巩固一下知识点,那绝对没有问题了。
接下来一段时间,王多鱼就几乎不跟外界接触了,除了填报志愿那天,去了一趟县城的中学。
这时代的高考志愿都是考前就需要填写了,而不是等分数出来之后再填写。
杜建平、李东武、梁康民三人聚一起,看到王多鱼之后,便询问他填报哪所大学?
“王多鱼,你去过京城,是不是要填报京城那边的大学啊?”
王多鱼看了梁康民一眼,又看了看杜建平和李东武两人,直接将自己填报好的志愿表格递给他们看,三人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
“你疯了?哈工大去年的录取分数线是理科250,文科230分,你一个文科生转理科生也就算了,你居然还敢报考哈工大?而且还是计算数学专业?”
梁康民惊呼不已,他也从李东武和杜建平他们这边听说了王多鱼之前喜欢写一些数学论文的事情,但他并不认为后者真的懂数学,肯定是在装逼。
大半年前王多鱼还是一名文科生,参加了去年的高考,今年他竟然要转理科,文理本来就是不同的专业,如果他继续考文科,或许还有机会考上大学。
要知道,之前陈清婉留下来的那些学习资料,全都是关于文科的教科书,王多鱼现在这么搞,这不是自废武功嘛。
“多鱼,你要不再考虑一下?”杜建平也不由开口建议道,不过王多鱼却是摇头道,“不用考虑了,我已经考虑好了。”
看到王多鱼义无反顾地提交了志愿表格,然后转身离开了,杜建平、梁康民等人顿时摇头不已:这下他是真没救了!
没等王多鱼离开一中校园,谢振彪这个小老头追了出来,拦住了他,苦口婆心地劝说他改变想法。
“你现在已经是一名作家了,就算是选择北大中文系也不是没有被录取的可能,但你怎么就选择了哈工大的计算数学专业呢?”
“谢老师,您知道北大的录取分数线可是270分啊,我怎么可能考得上呢?”王多鱼知道对方的好意,但他有自己的规划。
谢振彪最后还是没能够说服王多鱼,所以他回到教室的时候,将后者的志愿表格拿了出来,思考良久,在志愿表格的第二栏填报了北大,专业也是计算数学。
因为王多鱼的志愿只填报了一个,就只是哈工大计算数学专业,其他第二第三志愿都没有写。
李东武碰巧看到了这一幕,他只是嘿嘿一笑,没有多嘴,但他当下能够忍得住,回到华西村的时候,就忍不住对杜建平说了这件事。
后者听说之后,并不以为然,没有觉得这件事是多大的事情,毕竟他们都是将志愿填报表格写满的。
除了第一志愿,他们慎之又慎之外,其他志愿都是随便乱填的,要知道,如果不能被第一志愿录取的话,也意味着他们的分数够不上,那就甭想读大学了。
大红沟村,当王多鱼继续闭关时,梁康民已经将消息散播了出去,刘桂花等人已经知道了王多鱼报考哈工大的事情。
“王美凤,你还是去劝一劝你九弟吧,他现在不读文科,要读理科了,而且还要报哈工大的计算数学专业,虽然按照去年的录取分数线来说,理科录取分数比文科要低二十分,但大家都不傻,今年理科的录取分数线肯定更高.”
“你九弟不是作家么,他考文科更加得心应手,不是么?考理科的话,这大学,怕是悬咯”
村口情报组织站,刘桂花没有忍住,假意提醒王美凤,表情还十分可惜,可她这纯属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要你管?”
王美凤才不中计呢,“我和我哥哥姐姐们都不懂这些填报志愿的事情,我九弟自己会做主,我们给他意见那就是乱指挥,他能够成为作家肯定不傻.”
“哼,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在想什么,你不就是想让我去打扰我弟,好让他没法安心复习,切,雕虫小技”
刘桂花心有不甘,但王美凤已经识破了她的计谋,她能怎么办?
看来王多鱼是真的要挡不住了啊。
尽管老王家没人去打扰王多鱼,刘桂花等人总是想办法影响王多鱼复习,不过老王家人多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没等刘桂花他们在王多鱼家附近吵闹,就被王多石、王美丽他们给驱赶跑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七月二十号高考日如约而至,王多鱼已经提前一天来到了县城一中,住进了学校宿舍,领取准考证,熟悉考场,等待考试的到来。
第34章 ,稿费风波
一九七八年七月二十日,这一天总共考两科,上午政治,下午物理。
隔天上午考数学,下午考化学,最后一天则是考语文和外语,外语这一门科目是自我选择,并且不会计入总分。
换句话说,高考就只是五科,每科各一百分,总分500。
王多鱼在二十二日上午考完语文之后就解放了,他没有考下午的外语,因为哈工大并没有要求考生必须考这一门科目。
考试结束之后,他并没有第一时间回大红沟村,而是来到了邮政大厅,因为他在上次回来之后就通知了孙守义,让对方不要帮他拿信件,等他高考结束之后他会亲自来取。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做到真正的‘闭关’。
“大作家不需要参加下午的考试了?好好好,祝你金榜题名,对了,这些就是你的信件,足足十二封呢.”
邮政工作人员碰巧就在门口站着,隔着老远就看到了王多鱼,顿时满脸欣喜地套近乎,而那些信件他也早已经准备好了,因为整个双河县,还真没有几人会收到这么多信件呢。
“这么多?”王多鱼也很吃惊,毕竟这可是十二封信件,真不少呢。
谢过邮政工作人员,王多鱼拿着信件就走出了邮政大厅,简单扫了一眼,朱玲写了两封信件,刘晓俪也有两封,中科院那边则是一封,还剩下的七封都是杂志社寄过来的。
七封信件当中有两封是《京城文艺》寄过来的,一封是周雁如亲自给他写的信,告知他之前在京城改好的那篇小说已经发表了,并且询问他最近如果有其他想法可以把稿子寄过来,另一封则是稿费汇款单。
剩下的五封信件,三封都是稿费汇款单,还剩下一封则是邀稿的信,最后一封则是数学期刊的拒稿信件。
王多鱼看到拒稿通知,瞬间瞪大了眼睛,他根本没有想到自己会被拒稿,因为他不认为自己的数学论文不行,他当然很有自信。
“证明过程从略,所以拒绝了?”
等看到拒稿理由之后,王多鱼瞬间沉默了,他高估了这家期刊的编辑,不会是水货吧?
事实上,他猜测的没有错,他这一次投稿的另外一家数学期刊,负责审核他稿件的编辑是工农兵大学毕业的学生,根本不懂这些微分方程,更不可能理解那些计算方法了。
而王多鱼不想让人认为他在水论文,所以一般很简单的证明过程都是直接从略了,如果真的要深入展开来写这些过程的话,那么别说是三页纸,就算是六页纸也放不下啊。
虽然被拒稿了很郁闷,但他也只能够重新再寄另外一家数学期刊了,可是一想到寄给《中国科学数学》后,又要被陶方起打扰,顿时让他郁闷迟疑了起来。
拿出四张稿费汇款单,王多鱼径直走进银行,等他拿出所有稿费,让工作人员帮忙存进存折之后,转身时却看到了目瞪口呆的杜建平、李东武和梁康民三人。
他们三人都是华西村的,又一起参加高考,当然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的状态,刚才就是因为李东武看到了王多鱼,所以他们三人才鬼鬼祟祟地跟了进来。
“多鱼,这是你半个月的稿费收入?总共三百二十元?”
杜建平的声音有些嘶哑,难以置信的表情已经能够说明他内心极不平静,那可是三百二十元啊,城里很多职工家庭一年的收入也就是三百多左右吧?
然而这仅仅只是王多鱼半个月的收入罢了,杜建平他们如何能不破防?
李东武和梁康民两人都没有说话,因为刚才王多鱼跟银行工作人员的对话已经清晰地传到他们耳朵里了,一字不差,半个月的收入就是这么多。
并且这还是王多鱼在参加高考过程中,顺便写的文稿,现在高考已经结束了,那么他能够赚多少?
“额,你们都在啊,呵呵,我刚才就是说笑的,这不是我半个月的收入,是我过去大半年的收入,因为有些文稿是早之前就已经写好了,然后我修改之后才发表的.”
王多鱼心里有点郁闷,竭力解释道。
财不露白是必须要贯彻的大道理,虽然他人高马大,虽然老王家是村里,乃至是青山乡第一大家族,但真架不住有人心狠手辣啊。
下次就算再麻烦都好,他也不会一次性将所有稿费汇款单取出来了,而且还会留心自己身后到底有没有熟人。
只不过这一次是藏不住了,如果只是杜建平知道的话,那么王多鱼还能够让对方帮忙隐瞒一下,但李东武和梁康民这两人肯定不行。
他跟后者两者的关系很一般,甚至是很僵硬,让他们帮忙隐瞒?他知道自己就算求对方也没用,所以还是大大方方地从其他地方找补一下,至于他们信不信,那就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了。
“那你也很厉害啊,其实你都不需要参考高考了,你现在不仅能够养活自己,而且还能够活得很好呢,比我们大家都要好.”
作家的社会地位是非常高的,特别是到了一定年龄,有了一定资历之后,还能够被邀请加入什么作家协会之类的,甚至是直接进入体制内。
关键现在是王多鱼的稿费非常高啊,那可不仅仅只是养活自己那么简单呢。
稿费的暴露让王多鱼有些小郁闷,不过他也没有太放在心上,跟杜建平他们闲聊了几句,他就去买了点冰糖葫芦、长白糕等带回大红沟村,因为他相信要不了多久,估计大家都知道他稿费的事情了。
果不其然,在他回到村里的时候,消息就已经传回来了,速度是真的快,原因就是李东武他们回去的时候碰见了大红沟村村民,以李东武的大喇叭,当然很快就被大家知道了。
薛雨晴他们这些小屁孩一个个都围了上来,很是替他高兴,特别是他带回来的长白糕等零嘴,让他们这些小屁孩的欢呼声更大了。
不过这个时候,他大哥家的侄子王向东这个时候却是戴着纱布朝他走了过来,看样子受伤不轻。
PS:本月二十六号之前满三百月票加更一章,求月票!
第35章 ,六三式自动步枪
“向东,你怎么受伤了?什么情况?”
王多鱼关心了一下自己的侄子,但不等王晓东说话,薛雨晴他们这些孩子就当起了嘴替,七嘴八舌地把前因后果给说了出来。
原来是因为王向东这位民兵队副队长在前段时间拿到了一把六三式自动步枪来试射了一会儿,结果因为不熟悉这款自动步枪,所以一不小心就被其强大的后坐力给弄伤了。
“六三式自动步枪?这不是传说中非常牛逼的一款神枪么?怎么这么拉胯?不会是你倒霉遇到了一把制作不精良的枪吧?”
对于六三式这款自动步枪,王多鱼也听说过它的名号,上辈子他在京城理工大学读本科的时候就听人说起过我们的步枪制造历史,从最开始被寄予厚望的‘步冲合一’再到成为粗制滥造的代名词,整整经历了将近二十年的历史。
在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这段时间里,全球局势风云变幻,我们自己也处在内忧外患的复杂环境当中,而当时我们的军工产业主要依赖于北极熊帝国的技术援助。
特别是在武器装备领域,比如大名鼎鼎的五六全家桶,全都是基于北极熊帝国的装备仿制而来的。
但部队领导对五六全家桶里的五六半自动步枪和五六冲锋枪并不是非常满意,原因是后者尽管火力猛但射击精度差,并且由于枪身较短不适合拼刺。
此外,五六半在射击精度上面是非常高,但它只能单发射击,严重影响了火力的持续性。
有句话在部队非常流行,穷则战术穿插,富则火力覆盖。
以前在半岛战场上,穿插连是非常多的,我们也习惯使用这样的战术,但是在早些年的高原战场上,我们也体验了一把什么叫火力覆盖。
虽然我们不缺战术指导,但如果能够靠火力覆盖,干嘛还费那个脑细胞呢?
而且我们向来都是喜欢主张鱼和熊掌全都要,也就是既能够做到战术穿插,也可以进行火力覆盖,而不是只能够单出一张牌。
于是,上面领导要求装备一把既要有五六冲锋枪的凶猛火力,同时又拥有五六半射击精度的自动步枪,也就是一把步冲合一的步兵枪械。
当然还需要让这把枪械能够体现我们战时大无畏精神、特别是刺刀见红的勇猛顽强的作战风格,也就是枪械长度必须足够长。
六三式自动步枪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了,其实就是五六半的自动化,用一只20发供弹具,取代了五六半机匣上方10发桥夹供弹。
步冲合一的自动步枪嘛,在当时来说自然是被称之为神枪了。
“不是,这款枪,唉,一言难尽”王向东急着想要解释,但话到嘴边却又咽了回去。
“一言难尽就不说了呗,你赶紧回家休养去吧,都受伤了还出来晃荡,瞧给你能的.”
王多鱼关心了一句,不过他侄子却说要来沾沾才气,被他一个大脚丫子踹了过去,王向东已经大笑着提前后退闪开了。
玩闹了一会儿,王多鱼这才回到家里,不过薛雨晴这些孩子全都跟着回来了,毕竟现在他已经结束高考了,之前的禁令全部解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