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无双从哈工大开始 第142节

  “王教授,你怎么看?”

  见王多鱼一直坐着不吭声,李瑞顿时开口,想听听前者的意见。

  众人闻言,全都看向王多鱼。

  “书记,我是这样想的,为什么加拿大公司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呢?他们无非就是害怕他们的竞争对手,所以才提出这样不合理的要求。”

  王多鱼笑着说道:

  “这样的合同,我们完全不予理会就是了,虽然一百万台蓄电池订单很有诱惑力,但我们的工厂,根本没有这样的产能,即便我们加快培训工人,最迟也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才有可能完成这个产能”

  “我们又不是专门生产蓄电池的公司,我们还有电动自行车,而且蓄电池还可以应用在其他领域.”

  “此外,据我所知,国外有很多品牌的蓄电池价格应该不便宜吧?”

  “我们产品的价格是八十五美金一台,但国外好像是一百多美金一台,比我们贵多了所以加拿大公司到底在打什么主意,谁知道呢?”

  话都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会议室内的众人,如果还不能理解,那就是真的蠢了。

  韩绝他们刚才支持签合同的这群人,此时已经涨红了脸,尴尬地低头不语。

  范宝江等人则是松了一口气,他们是搞技术研发的,虽然不是很懂商业竞争,但他们本能地觉得这样的条款不是很好。

  如果是换做其他公司,大概率就会被每年一百万台蓄电池的订单给砸晕了,直接答应下来。

  实际上,王多鱼也知道,就算答应下来,也不会出事。

  但他就是不想让老外当大爷,韩绝他们这些人或许不知道,加拿大公司这是要让雕牌公司跪下来,可王多鱼能够看得出来。

  有钱并不是就牛逼了,就目前来说,雕牌公司生产的蓄电池,足以吊打国外很多公司,因为完全可以跟那些资本平起平坐。

  “非常棒的想法,不错,我也认为就应该这么办.”

  李瑞第一个开口表示赞同,刘德本也跟着附和,会议室内顿时响起一片掌声。

  于是,章纪川提出来的第二个问题就这么解决了。

  可是第一个问题却还没解决呢。

  大家伙又提出了很多不同建议,比如继续招人,扩大产能,再比如去京城或者上海建设分厂,因为这两座大城市有很多没有工作的知青,完全可以合理利用这些人力资源。

  冰城的知青虽然也多,但是技术人才可以说是没有,混日子的知青反倒是有不少。

  对于这样的建议,王多鱼没有发表意见。

  就算是李瑞书记喊他,他也只表示看领导的,他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实际上,提高生产效率这件事,哈工大的教授们真的想不出来么?

  要知道哈工大可是理工科大学,这方面的能人简直不要太多。

  哈工大想要发展,李瑞和刘德本他们两人都知道,人才是最不能缺少的。

  现如今雕牌公司那么强势,直接在冰城这边拿地,然后面向全国招聘工人就可以了。

  犯不着跑去京城或者上海这些地方建设分厂,这纯粹就是自找苦吃。

  然而反对去京城上海建设分厂的人,却是被支持在上海京城建设分厂的人给反驳了:成本问题。

  因为在冰城这边建设更大的工厂,把京城和上海那边的工人招聘过来,住宿问题怎么解决?

  还有这些车马交通费用等,那都是成本啊。

  另外一方面,雕牌公司去京城或者上海那边招聘,万一没多少人愿意来呢?

  冰城毕竟是地处我国北方,冬季非常寒冷,跟古代流放宁古塔一样,很多南方人还是非常不愿意背井离乡的。

  所以综合来看,还是在上海等地建设分厂会更好。

  会议室内,双方各执一词,吵得很大声,十分热闹。

  王多鱼就在看戏吃瓜,完全没有当一回事儿。

  最后还是李瑞给刘德本一个眼神,后者站出来让大家安静下来。

  建设分厂肯定是不行的,眼下最需要的就是再多安排几个可以用得上的厂房,加快引进生产设备,先应付眼前的生产难关再说。

  此事在刘德本的最终‘宣判’之后,落下帷幕。

  会议结束了,王多鱼便起身离开。

  刘德本却是起身叫住了他,把他带去了隔壁办公室里详谈事情。

  “多鱼,你之前说快速推进分布式计算机项目,不知道现在推进到哪一步了?”

  现在已经四月下旬了,马上就是五月了。

  七月份,王多鱼即将前往美国做报告,但过去这段时间里,王多鱼几乎没怎么准备,而且他每天的工作安排还是很满的。

  加上他每天晚上又要给同学们讲课,虽然讲的是三维庞加莱猜想,可跟他做报告完全是两码事啊。

  因此刘德本还是很担心王多鱼现在的工作太多,到时候影响了他在美国那边的报告会,甚至是出丑,那就丢脸丢大了。

  “已经到百分之六十七了,五月中上旬之前,应该是能够结束的。”

  王多鱼应了一下,刘德本接着便说道:

  “你之前说的光盘存储器项目,我听牛组长说过了,现在推进得比较缓慢”

  光盘存储器项目是上个月成立的,京城那边火速通过了这个项目,目前是由牛瑞山等人负责。

  跟这个项目一起的还有雷达和指挥仪等三个项目,四个项目总研发资金高达两千五百万人民币。

  刘德本还是很操心这些事情的,因为上面虽然没有给压力,但作为哈工大的家长,他如果不跟进一下,谁会关心?

  哈工大想要跟清华北大这些顶级高校扳扳手腕,那就必须要在各方面大力推进,在很多方面都要处在领先位置才行。

  “嗯,确实会慢一点,这个没办法,我现在需要先把分布式计算机项目完成,才有时间和精力推进下一个项目.”

  王多鱼十分干脆地点头:

  “光盘存储器如果能够在分布式计算机项目结束之前研制出来,那是最好的,但如果做不到,那也没关系,后续再更新就算了”

  见王多鱼已经聊到这里了,刘德本便又再提醒了一下关于七月美国报告会的事情,他便放王多鱼回去了。

  转眼时间,四月底到来,明天就是五月一号了。

  这一天已经临近放假,但这一天,又传来了几个好消息。

  薛晓玲居然又收到了美国数学专业期刊《数学学报》的信件通知,她写的第二篇论文即将代表在新一期的杂志上面。

  此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哈工大,一时间全校师生都被震惊到了。

  很多人后悔不迭,早知道就算旁听也应该认真坚持下去。

  下午的时候,李瑞和刘德本两人专门来到计算数学系教学楼,找吴从、王多鱼、刘桃顺等人咨询意见:是否让薛晓玲提前毕业?

  两位大家长更看重王多鱼的意见,吴从和刘桃顺两人也明白这一点,所以就让王多鱼来发表意见。

  毕竟薛晓玲之所以能够在去年十一月份和今年四月份分别发表一篇论文,全靠王多鱼的指导。

  不管是吴从还是计算数学系的其他老师,对薛晓玲的帮助,几乎是微乎其微的。

  “可以!”

  王多鱼点点头,表示没有问题,完全可以让薛晓玲提前毕业。

  紧接着,李瑞他们就再次提出一个问题:毕业之后,薛晓玲应该读谁的硕士?

  吴从张了张嘴巴,他很想要这个学生,但他争不过王多鱼。

  后者虽然没有拿到过硕士和博士学位,但他现在已经是哈工大计算数学系副教授啊,当然有资格收学生了。

  如果吴从想要跟王多鱼争薛晓玲这个学生的话,必输无疑。

  刘桃顺面带微笑地坐着看戏,吴主任那个不停转动的眼神,已经出卖了他内心的想法。

  只有王多鱼稳坐钓鱼台,一声不吭地坐着,似乎对薛晓玲这个优秀毕业生,没有一点想法。

  看了吴从一眼,王多鱼很想笑,但他必须得忍住,不管多好笑都不能笑。

第162章 ,掌上什么?数学天赋如华罗庚一样的学生

  一九八零年五月一日,大红沟村,木屋。

  朱玲跟着一起回来老家这边,她是出来散心的,因为她前些日子已经快要被孕吐反应给折腾坏了。

  趁着五一假期,趁着她现在还能出行,所以毫不犹豫地跑了出来。

  如果继续待在京城的话,说不定她会疯掉的。

  大红沟村这边的风景确实很美,五月初这个时间点,大家都很忙,忙着干农活呢。

  但薛雨晴他们这些小屁孩,在帮忙干农活之余,也会跑来王多鱼家玩耍。

  已经读高一的王舒婷,更是获得了不需要干农活的特许权利,但她需要保证自己的成绩才行。

  王多鱼回家之后,王舒婷被她九叔喊去陪她九婶,美其名曰:劳逸结合!

  而王多鱼则是在一号下午就端着枪进了大山深处。

  今年这个五一,楼建国、余新耀和荣光夏三人就没有跟着来打猎,前者回了一趟川府之国的老家,余新耀和荣光夏两人则是留在哈工大,埋头苦干。

  为什么余新耀和荣光夏两人会这样呢?

  这就不得不提薛晓玲了。

  在昨天,也就是四月最后一天,薛晓玲成功在美国《数学学报》上面发表了一篇论文,李瑞和刘德本两人跟王多鱼他们商量过后,准备安排薛晓玲在五一过后便大学毕业。

  并且她还会马上就读吴从主任的硕士。

  是的,王多鱼并没有收她作为自己的硕士学生。

  除了他自己不太想之外,更多是他自己都没有拿到博士学位,说不过去。

  但就这件事,深深刺激到了余新耀和荣光夏两人。

  余新耀已经在《中国科学数学》和国内的《数学学报》上面发表过论文,共计三篇之多。

  但是这样三篇论文的质量,根本不足以让他提前从哈工大毕业。

  因此余新耀忍住了来大红沟村这边打猎的诱惑,留在了哈工大校园内,奋发努力。

  荣光夏也一样,他不想落后薛晓玲,甚至他还想一步到位,到时候直接读王多鱼的博士呢。

  他们两人没有来,但袁吉刚、莫若高和田茂华他们三人却是跟着来了,因为春天是最不能辜负的季节。

  万物复苏呢,当然应该出来踏春游玩,散散心嘛。

  “老荣他们就是叛徒,说好的一起来打猎呢,就知道卷”

  进了大山深处,袁吉刚还在碎碎念:

  “如果靠努力就能够飞黄腾达,那建国早就超越多鱼了”

  “天赋不够,努力来凑,老袁你忘记这句话了么?”

  听到田茂华的话,袁吉刚翻了个白眼,“关键是天赋到底差多少,谁知道呢?我也很努力啊,但我追得上多鱼么?”

  这下轮到莫若高无语地插嘴:

  “老袁你是真的不怕风大闪了舌头,你敢跟多鱼比么?你拿什么比?”

首节上一节142/42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