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无双从哈工大开始 第166节

  另一边,薛雨晴等其他小屁孩也都围了过来,似乎也想尝试着听明白。

  等王多鱼讲完之后,王舒婷听明白了,然后才看向薛雨晴他们:

  “你们也听明白了吗?”

  “明白了!”

  大家都摇头,就只有四姐家的小儿子郑宝东说听懂了。

  郑宝东是王多鱼四姐家最小的儿子,今年已经十五岁,跟王舒婷一样都是高一。

  不过郑宝东平日里沉默寡言,不喜欢说话。

  学习成绩是中等偏上,不过是偏科严重,理科还不错,特别是数学,一直都是班上第一名,不过英语就比较差了。

  其实郑家几个孩子也都不是学习的料,比如他二哥郑宝印,平时就很喜欢进山狩猎,以前小时候读书也是成绩倒数的存在。

  “嚯,阿东你很不错哦,居然说听懂了,来来来,我给你再出一道题,你们两人一起做。”

  王多鱼闻言,不由来了兴致,笑眯眯地说道。

  他没有给王舒婷和郑宝东两人拒绝的机会,三下五除二,很快就重新出了一道题。

  两人都是高中生,虽然都是高一,但他们两人的成绩,还是有明显不同的。

  郑宝东的数学比较厉害一些,就是太偏科了。

  很快两人就开始进行做题,王多鱼瞥了一眼墙壁上的大钟,然后低头做自己的事情。

  最近这段时间,他没有继续攀登数学高峰,去证明其他数学难题,反而是学习居多。

  杨米尔斯理论是相对复杂的,他想要了解更多,读懂更多,才更方便动手。

  后世千禧七大难题之一,王多鱼现在已经攻克了其中的庞加莱猜想。

  利用费马猜想作为过渡,下一步就开始对其他问题下手。

  其实这个时候,他应该继续朝着朗兰兹构想发起冲锋,但没必要,因为必须的给其他人喘息的空间嘛。

  更何况,现在老一辈的数学家们都要老去了,新一代数学家,却是还没成长起来。

  别到时候他求证了,却是没人能够帮忙审核,那就难搞了。

  因为不是所有人都那么熟悉那么多顶尖领域的,比如说黎曼假设,这绝对是非常尖端的数学难题了。

  以及大名鼎鼎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这玩意儿王多鱼也很想破解,但他还没动手。

  原因也很简单,他的积累还不够。

  不是他在数学方面的积累还不够,而是他在飞行器设计等方面的知识积累,还不够。

  之前他就跟钱学森教授交流过力学方面的知识,确实非常困难。

  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是描述粘性流体运动的偏微分方程,其在数学上描述了牛顿流体的动量守恒和质量守恒,并且考虑了压强、温度、密度等相关的状态方程。

  而王多鱼的积累还不够的话,贸然朝着这个领域进行研究,很有可能会撞得头破血流。

  万事还是循序渐进的好,就好像他现在从哈工大跑回来老家一样,不就是为了散散心嘛。

  松弛有度才是人生,不能因为工作就把生活全给丢掉了。

  “舅舅,我做完了。”

  郑宝东停了下来,主动开口。

  王多鱼有点惊讶,这小子有两下子呀,居然只是十分钟就做出来了?

  这道题的难度有多大,王多鱼非常清楚。

  别说普通高中生了,就算是大学生,那最少也需要二十分钟才能做完。

  看了一眼郑宝东的答案,王多鱼更加惊讶了,这不是一个解法,而是两个解法呀。

  “你还会其他解法么?”

  听到舅舅好奇的提问,郑宝东老实地表示他就会这两种解法。

  “行,那你先看看其他书,等下我给你们一起讲解.”

  半天之后,王多鱼给郑宝东列出一套书单,叮嘱道:

  “从现在到过年这段时间,你就给我好好地看这些书,有什么不懂的随时给我写信,或者给你们的荣老师他们写信也可以.”

  王多鱼可以确认,郑宝东的数学天赋确实还不错,如果好好培养的话,那么说不准还真有可能在数学这一条道路上走得更远。

  具体能走到哪里,此时的王多鱼并不知道,但他已经为小家伙铺好了路子,就看对方能不能跟上脚步了。

  “好的,舅舅,我知道了。”

  郑宝东激动地说道,他不傻,知道这些书对自己有用,而他舅舅也很看重他,所以他肯定不会让他舅舅失望。

  一旁的王舒婷,却是心里不舒服。

  明明是她的九叔,而且也是她以前先被她九叔亲近夸赞的,怎么现在九叔变了呢?

  “九叔,我能不能看到这些书?”

  王多鱼闻言,错愕半晌,旋即开口道:

  “小婷,这些书你当然可以看,但是我需要跟你说明白一点,如果你的成绩因为这些而下降的话,到时候你父母揍你的时候,我肯定不会站在你这边”

  啊?

  这下子,王舒婷傻眼了。

  此时,祝汉廷他们已经回来了,听他们爽朗的笑声,就知道他们在隔壁村过得还不错。

  十月七日,王多鱼他们终于返回哈工大了。

  回到学校之后,王多鱼忙碌了两天,就被吴从喊来办公室,让那个他帮忙审核一下其他人的论文。

  “多鱼,这些都是已经经过前面两轮审核的论文,总共三篇,你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从外面收回来的论文本来就不多,加上薛晓玲、荣光夏、祝汉廷他们等人的论文,算起来就更少了。

  结果因为王多鱼的论文进行首发,于是其他几篇论文都被剔除掉了。

  最后还剩下三篇质量最好的论文,如果能够通过,自然是最好的,如果不能,那也没办法了。

  “好,我看看。”

  王多鱼没有推辞,一天之后,三篇论文就已经被审核结束了,其中一篇有一个小问题没有求证清楚,需要解释一遍。

  剩余两篇都十分完美,不需要修改。

  “多鱼,这篇需要修改的论文,是不是有瑕疵?无法通过?”

  吴从看到王多鱼的点评之后,顿时马上紧张地问道。

  他就没有看到这些细节,或者他认为无伤大雅,然后他通过了这篇论文的审稿,却是没有想到王多鱼居然不让这篇论文通过。

  看来情况有点严重啊。

  难道是自己的数学能力,真的下降了?

  “不是没办法通过,而是它的证明不够充分,如果能够修改的话,那么可以发表,只不过肯定是赶不上首发了.”

  等王多鱼解释过后,吴从这才恍然大悟。

  《哈工大数学期刊》的三篇论文都已经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各项审核工作当中。

  伴随着时间进入到十月下旬,哈工大这边收到了美国那边的电话通知:论文通过了审核,证明是非常完美的。

  这个消息让吴从等人十分高兴。

  虽然他们对王多鱼非常有信心,但费马猜想可是几百年都没有被证明的猜想,所以谁也不敢确定王多鱼是否比欧拉这些人还要厉害。

  如今看来,或许王多鱼没有欧拉这些人那么出名,但能力绝对不比这些人差多少。

  北极熊帝国,国家科学院斯捷克洛夫数学研究所。

  谢尔盖诺维科夫也收到了哈工大的审稿信件,同时还附带了王多鱼的信。

  打开来查看之后,谢尔盖诺维科夫顿时惊了一下。

  此前七月份在普林斯顿大学的时候,谢尔盖诺维科夫就已经接受了王多鱼的邀请,同意会帮《哈工大数学期刊》的顶级论文的审稿工作。

  这就是人情,而且还是让谢尔盖诺维科夫非常想要的人情。

  王多鱼在去年的北大报告会之后,就已经顺利登顶全球数学界,成为顶级数学家之一。

  今年又直接将庞加莱猜想盖棺定论,直接让这个猜想变成了定理,实力和名气都更进一步。

  所以大家都很想要王多鱼的人情,希望能够跟他多多来往。

  花了一周多的时间,谢尔盖诺维科夫总算是验证完了王多鱼的这篇论文。

  但他感觉后者绝对隐藏了什么,因为论文明显不够酣畅淋漓,就好像看小说看到最精彩的时候,作者突然断章了。

  把后续内容给断在章节末尾,让人不上不下,非常难受。

  于是谢尔盖诺维科夫拿起笔,先是给哈工大这边回信,表示论文没有问题,然后又给王多鱼写了一封回信,威胁后者马上把后续的证明论文寄过来,否则的话,他会去哈工大当面讨要。

  跟谢尔盖诺维科夫一样,同时把信件寄出去的还有希策布鲁赫。

  在德国麦克斯普朗克数学所,作为首任所长的希策布鲁赫,他也同样接到了哈工大的信件。

  对于王多鱼这位顶级数学天才,希策布鲁赫也是非常欣赏。

  虽然大家都在不同的国家,但在数学领域内,特别是纯粹数学理论领域,大家都是志同道合的人。

  所以他非常乐意地答应了王多鱼的请求,愿意给《哈工大数学期刊》进行审稿。

  从美国到北极熊帝国,再到德国、大不列颠、日本等国家,王多鱼总共找了六名数学教授帮忙审核他的论文。

  无一例外,这些人的答复都惊人一致。

  如果不是一致的话,那么王多鱼都要怀疑这些人的智商水平了,或者是这些人都是假冒的。

  因为王多鱼寄出去的论文,有非常详尽的证明过程,他们不可能看不懂。

  在进入十月二十七日这一天,当哈工大这边收到了所有审核通过的通知之后,吴从就迫不及待地通知印刷厂开始印刷了。

  《哈工大数学期刊》分为国内版和国际版,目前订购的机构和个人并不多,国内的有两百三十份,国外的仅有五十七份。

  就这,还是因为王多鱼的关系,所以才有这么多人订购了。

  换句话说,他们都是看在王多鱼的份上,友情订购。

  但王多鱼相信,其他人很快就会后悔了。

  毕竟他已经在费马猜想这道题上面有了阶段性的科研成果。

  如果有人去采访丘成桐、谢尔盖诺维科夫、希策布鲁赫等人,那么必然会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那就是王多鱼很有可能已经完成了后续的证明。

  虽然这个结论十分惊人,并且也还没有被证实,但毫无疑问,这一切都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京城,燕园内。

  “他没有创作瓶颈的么?这可是费马猜想啊,全世界最顶级的数学问题之一,他是怎么能够在如此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就证明完成呢?”

  数学系教学楼,一群数学教授、讲师们聚在一起,面面相觑。

  听到周易良教授的话,冯新德马上说道:

首节上一节166/42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