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伙也已经习惯乘坐飞机了,隔音耳罩一带,谁也不爱。
相比之前几次乘坐飞机在经历失重等情况时,他还嚎啕大哭,现在他已经没有什么感觉了。
这就是经验了。
王多鱼现在是经常带着他到处跑,十分宠溺他。
因为他妈妈已经不要他了,所以王多鱼尽可能地多陪伴他。
今天是八号,科学大会第一天,王多鱼听了一天,屁股都坐疼了。
会议结束之后,他准备回中关村西大街的家,没想到有人过来邀请他,是吕彦规。
但半路上,方礼和也出现了。
两人就又争锋相对了起来。
王多鱼趁机溜之大吉,没有管他们是不是吵架,更不担心事后会不会被他们责骂。
隔天,王多鱼去了一趟五院,应钱学森的邀请,到他办公室坐一坐。
已经七十二岁的钱学森,身体还十分健朗,唯一的一点,就是头发日渐稀疏且发白。
上了年龄的人,都会这样,何况他已经七十二岁了,有道是人生七十古来稀,已经到古稀之年,还能有这么健康的身体,已经是国之大幸。
“我听说最近一段时间,你们哈工大来了不少外国教授专家啊,听说他们都是冲着你来”
“钱教授,你也太夸张了,都是那些报纸胡乱吹嘘的.”
“呵呵,我还没眼瞎,我自己能够看得清楚.”钱学森翻了一个白眼,接着又好奇地问道:“你现在还没接到国际数学家大会执行委员会的邀请信么?今年应该可以举办大会了吧?”
看得出来,他是非常关心王多鱼,毕竟他是物理学教授,而且他年龄还那么大,最近又是忙着洲际导弹、潜艇水下发射导弹、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等试验任务,还是很忙的。
忙碌当中,他都还关心王多鱼去不去参加一个大会的事情,总不能说他是闲的吧?
王多鱼点点头,道:
“嗯,应该还没那么快,大概是四五月份才会收到邀请函吧,反正不急,该来的总会来的”
“那你去参加么?”
钱学森追问道。
这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波兰华沙那边举办,去年是因为当地的局势不稳定,所以取消并延迟了。
今年还是华沙这个地方,但能否顺利举办,真不知道。
不过看情况,肯定是大会执行委员会那些数学家们在背后出力了,奔走呼吁,应该是能够顺利举办的。
前几年,七九、八零、八一这三年,每年都有一次报告会,全都是因为王多鱼,因此勉强也算是举办过大会了。
毕竟国际数学家大会举办的原因,就是希望能够给全世界数学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罢了。
只是现如今的大会,已经多了菲尔兹奖,并且这个大会的含金量已经非常高了,所以它已经不仅仅只是一个交流平台那么简单了。
“嗯,大概率会去参加的吧?”王多鱼也不确定,所以给了一个模棱两可的回答。
正如六号那天晚上,他跟查尔斯费夫曼等人吃饭聊天时的回答一样,他也含糊其辞,并没有给一个准确的答案。
内心深处,他还是希望能够去一趟华沙,参加这个大会的。
但这一切还需要看林德洪他们这边,能否提供更为安全的保护。
仅凭他目前在国际上面的名声,王多鱼自认为还是不够的。
因为有些人是根本没有底线的。
如果他真的出事了,约翰米尔诺他们这些人或许非常愤怒,甚至是掀起各种大事儿,但就算惩罚了凶手,王多鱼他自己也活不过来了呀。
所以,在没有相对稳妥的方案之前,他依然不敢百分之百确定。
“行,那就不提这件事了,我们来聊一聊吧”
钱学森笑了笑,他并没有给王多鱼任何建议,因为后者很聪明,怎么做,王多鱼自己会考虑清楚。
今天他邀请王多鱼过来办公室这边,自然不是为了闲聊这些,而是为了讨论此前王多鱼给他写的信件。
在那封信上面,有聊到一些物理学层面的题目,针对这些题目,钱学森已经思考过了,也有了结果,所以趁着王多鱼来京城了,趁着他今天还算有空,便坐下来聊一聊。
两人都是大忙人,平时还是很少有机会能够坐下来面对面地聊天。
一个上午的时间,两人都没有离开过办公室,聊完之后,依然意犹未尽。
钱学森感慨不已,王多鱼的大脑比超算还要厉害,也就是物理学层面的天赋差了一些,否则的话,哪里需要跟他讨论这些问题呀?
“或许你是对的,五马赫战斗机还真有可能被你研发出来.”
王多鱼闻言,摇头道:
“钱教授,你太乐观了,我虽然也很看好这个项目,但能否研制出来,还看我们国家的航空制造业、材料创新等方面的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齐头并进,才有那个可能”
五马赫战斗机的研发是非常困难的,仅仅只是一个冲压发动机所需要面临的困难就非常大。
在王多鱼的计划书当中,关于冲压发动机的技术难点,便已经提及了触发难度高、可靠性差、机理掌握和认知不充分等,以及发动机点火、宽当量宽流量调节、自主可控等关键问题。
除了这些困难之外,还需要解决机理研究、数值计算、结构设计、实验方法等层面的技术问题。
按照之前王多鱼设计的方案,十年内将战斗机的各零部件研制出来,然后进行组装试验。
可即便如此,王多鱼也不敢保证十年时间就能够制造出来呀。
从理论层面和设计图纸层面来说,大部分相对基础的技术,王多鱼是已经能够解决的,然而材料这一关就是最难的。
它可不像晶体炸弹一样,王多鱼只需要记住了化学式,然后就交给那些材料学、化学等方面的专家来研制就可以了。
在材料的研究过程中,其复杂程度不亚于数学层面的相关研究。
“但是现在,我们国家的情况,钱教授你也知道,所以,唉.”
钱学森面色沉重地点点头,“所以这就是你为什么要大力推动华顺公司那几家企业发展的原因么?”
“对!”
王多鱼没有否认,而是点头道:
“我们本来就是一穷二白,当年我们还能够靠农业反哺工业,但是现在已经改革开放了,所以我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创收来解决科研经费的问题,而不是跟上面伸手”
跟上面伸手要钱,就要看人脸色,而且还得等。
可如果是自己有钱,那就不需要看别人脸色了,想怎么办就怎么办。
这就是为什么王多鱼能够在已经启动了五马赫战斗机项目的情况下,还能够让哈工大掏出五亿人民币来推动星云超算项目的发展。
又聊了一会儿,钱学森的膀胱实在顶不住了,起身去卫生间。
王多鱼也紧随其后,虽然他还能够忍得住,但也差不多到临界点了。
中午,王多鱼在五院食堂吃饭,饭后又继续跟钱学森聊天。
直到下午六点半,王多鱼这才离开五院。
坐上车,王多鱼回头看向大院门口上面的牌子:中国科学院第五研究院!
接下来一周时间,王多鱼依然待在京城,主要跟京城航天航空大学等各单位进行技术交流。
五马赫战斗机项目有很大一部分细分小项目都由京城各科研机构承担,所以王多鱼必须得跟他们聊这些事儿才行。
“各位可以看看我这篇论文,或许你们会有新的发现.”
在京城某大院,一家航空相关的科研机构办公室内,王多鱼拿出了自己的论文。
这是一篇仅在内部传阅的论文,是保密等级非常高的研究论文,不允许对外公示发布。
只见论文上面有几个大字:《几何结构可调的亚燃冲压发动机性能研究》!
一群研究员瞪大眼睛看着,只是看了摘要之后,他们就惊讶不已。
液体亚燃冲压发动机结构简单,推重比高,是高动态临近空间飞行器的最佳动力装置,临近空间飞行器的飞行速度范围宽、距离远,亟需采用几何结构可调技术来提高冲压发动机的性能。
本论文研究对具有固定、连续可调进气道和尾喷管的冲压发动机性能进行了计算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连续可调喷管的冲压发动机的性能大大优于固定几何结构的冲压发动机。
进气道可调带来的冲压发动机性能增加远小于喷管连续可调带来的发动机性能增加。
从这个结论不难看出来,王多鱼对所谓的冲压发动机性能,有较为深入的研究。
连论文都早已经准备好了,足可见他对此的信心还是非常足的。
按理说,哈工大负责五马赫战斗机项目的发动机这个部分,王多鱼并不需要跟这家科研机构聊这些发动机相关的事情。
但是,冲压发动机又不仅仅只是用在战斗机这样的飞行器上面,依然可以用在导弹等其他飞行器上面。
更何况,在六十年代的时候,国内这边就已经有导弹是使用冲压发动机技术了。
只不过,不同飞行速度,不同飞行器对冲压发动机的性能要求,完全不一样。
王多鱼也需要了解目前国内在这一块的研究情况,特别是技术制造环节。
可不是说哈工大把技术研究出来了,然后就万事大吉了。
并不是!
更何况,哈工大也不负责制造生产呀,且闭门造车可不是什么好习惯。
过去这一周时间里,王多鱼陆陆续续拿出来了好几篇论文,除了刚才这一篇之外,还有《凹腔型亚燃冲压发动机燃烧效率研究》、《亚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数值仿真与试验研究》、《气氢亚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氢和空气增混技术及稳焰方案》等等。
这些都是之前王多鱼在哈工大时,跟其他研究员研究出来的成果,理论指导和试验相结合,加上仿真软件的辅助,以及王多鱼这个最强大脑。
只不过目前的推进速度依然很慢,还有很多技术层面需要一一攻克。
就拿《亚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数值仿真与试验研究》这篇论文来说,哈工大拿出了最先进的计算机,先建立了用于亚燃冲压发动机仿真的数学模型。
这个数学模型到底行不行,还需要先通过多重计算,最后再经过王多鱼的验收,通过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试验。
因为王多鱼是数学层面的权威,而且这个项目本来就是他发起的,他还在推导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强解,所以这些研究都得让他过一遍才行。
通过之后,该数学模型才能够被用于数值仿真的研究。
亚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是发动机的关键部件,对整个发动机系统性能的发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火焰稳定一直是燃烧室设计和试验中的关键问题。
所以王多鱼领导的哈工大研究团队,便以仿真和试验为主要手段,针对王多鱼提出来的采用突扩、凹腔、V形槽三种火焰稳定方式的亚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方案进行研究。
主要分析它们的冷流和燃烧流场结构、沿流向的总压变化趋势以及燃烧效率的高低。
如此种种研究计算,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且还需要进行多方面进行的核算和复盘。
比如这份论文研究结果之一:对凹腔火焰稳定器,其凹腔长度和后壁倾角的变化对燃烧效率和总压损失的影响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凹腔长度的增大有利于提高整体性能,但存在一个最佳的凹腔长度。
也就是后壁倾角=45°时的构型具有较高的综合性能。
“嘶!”
京城航天航空大学的吴寿通猛吸了一口气,对王多鱼说道:
“王教授,您这篇研究也太前卫了,你们哈工大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其他几位教授专家也是连连点头,他们也看完了论文,第一反应是不敢相信,因为这篇论文所陈述的结果,确实太前卫了,属实过于夸张了一些。
然而站在他们面前的可是王多鱼,人的名树的影,尽管大家可以在提前方面提出疑问,但绝对不会对王多鱼在计算层面提出疑问。
几何结构可调的亚燃冲压发动机,其性能如何,王多鱼和他的研究团队已经给出了结果,还有什么好质疑的呢?
就算是要质疑,那也是私底下重新试验过,如果有问题,那再说呗。
这个时候都还没有进行试验,便因为论文结果太过于夸张,而贸然给出自己的推断,这不是聪明,而是傻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