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无双从哈工大开始 第320节

  特别是对于王多鱼而言,证明二元性定理会难一点,推广到一般情况则是很简单。

  当然,对于其他数学家来说,证明二元性定理,绝对不是那么容易的,或许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都未必能够证明得了。

  朗兰兹纲领作为数学界大统一理论,它被提出来之后,到现在其实也不过是短短十几二十年的时间。

  但王多鱼只想尽可能地推导得更加深入一些,以此来奠定自己的地位,塑造更多的金身。

  只有他的金身足够强大,才能够吸引更多人来哈工大,来到冰城。

  也只有这样,冰城高等研究院才能够成为新的世界数学中心。

  十点十分,王多鱼暂停了工作,起身活动一下,也算给大脑放松。

  有些时候,他还是挺羡慕陆家羲那种孜孜不倦的精神。

  过了一会儿,王多鱼打电话给隔壁办公室的苏正淮,让后者通知一下,这个月的月度数学分享定在六月七号。

  “好的,教授,我知道了,我这就通知。”

  苏正淮闻言,当即点头说道。

  挂断电话之后,王多鱼正准备继续工作,这个时候,电话再次响了起来。

  一整个上午,他的电话都没有响过,这个时候才响?

  那是因为王多鱼把电话线给拔掉了,他不想有人打扰自己。

  如果是紧急事情,绝对会第一时间通知苏正淮。

  至于说刘晓俪和王君宏,他们两人是王多鱼最关心的人,没有之一,他们要是有什么事情,这么近,而且他们也知道苏正淮的电话。

  大部时间,苏正淮都会待在他自己的办公室里,很少会离开的。

  毕竟王多鱼本身也就是一个宅男,要么宅在办公室,要么在实验室。

  接起电话,王多鱼这才知道是李康民打过来的。

  “王教授,我要跟你汇报一个好消息,经过我们的测试,我们终于顺利研制出了你想要的浸没式光刻机.”

  王多鱼闻言,顿时错愕不已。

  前些日子,他在六号实验楼的星云超算项目念叨过光刻机呢,没想到今天居然就接到了好消息。

  “好好好,我马上过来!”王多鱼欣喜若狂,连说三个好字。

  挂断电话之后,他就直奔光刻机项目组。

  苏正淮正好在走廊处,看到王多鱼如此急匆匆的样子,还以为是出了什么大事儿,跟着急了起来。

  得知后者要去光刻机项目组,苏正淮这才说道:“好的,教授,那我等下也过去那边”

  光刻机实验室内,王多鱼见到了李康民、薛宇恒、姚文荣等人,顿时满脸错愕。

  因为他们一个个都是熊猫脸,真不知道他们到底是几天没睡觉了。

  难怪会在上午十点多的时间给他打电话呢,看来,他们都通宵达旦啊。

  实验室内还有一股较为难闻的气味,王多鱼赶紧让他们打开窗户通风,同时说道:

  “老李,你们到底是几天没休息了?这样吧,你们先回去休息,我明天再过来.”

  “不不不,我们休息得很好,你帮忙看看,如果没什么问题的话,我们就先休息两天了.”

  李康民拉住了王多鱼,非要让后者留下来。

  既然犟不过对方,王多鱼只好同意下来。

  因为他也知道,这个时候的李康民他们肯定是没办法睡得着觉的,除非他亲自检验过他们研制出来的浸没式光刻机,否则的话,绝对不行。

  于是,接下来王多鱼也按照流程,跟他们一起穿戴好防护服,然后进入了无尘车间。

  是的,光刻机可不是在普通实验室就进行试验的,只能够在无尘车间才行。

  任何一丁点可能的灰尘,都有可能导致意外。

  所以细节决定成败,这话可不是说说而已。

  随着走进无尘车间,王多鱼终于见到了所谓的浸没式光刻机。

  整个车间内,看似杂乱无章,实际上井然有序得很。

  就好像,很多人看到他王多鱼写的数学论文,东一榔头西一榔头,完全没有任何顺序可言,但在王多鱼自己看来,那就是最好的顺序了。

  “王教授你看,我们现在采用的是最新的光刻机光学系统,在于系统数值孔径的增大,提升了步进扫描式光刻机的成像分辨能力.”

  “现在我们这一款浸没式步进扫描光刻机,可以满足85纳米以下成像分辨率的工艺要求”

  听到李康民的汇报,王多鱼的表情满是笑容。

  他能够理解对方语气中的激动和欣喜,因为他在一年半之前指导过对方关于浸没式光刻机的技术,而现如今,李康民他们这支技术团队已经将他吹过的牛逼,一一实现了。

  李康民他们研制出来的浸没式步进扫描光刻机,让中国实现了纳米级别的光刻机技术,完全处在了国际领先水平。

  要知道,现如今的全球光刻机市场,仅仅只是亚微米级别,也就是195纳米这样的技术水平。

  亚微米的区间范围就是100纳米到1000纳米之间,1000纳米就是1微米。

  纳米级别就是小于100纳米。

  怎么说呢,李康民他们是真的牛逼。

  尽管只是85纳米这个级数,距离45纳米、20纳米、10纳米,甚至是个位数纳米,依然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但那也是国际领先水平啊。

  一个字:牛逼!

  “好好好,真不错,老李,你们辛苦了!”

  等他们彻底测试完毕之后,王多鱼顿时大喜地说道。

  “这样的技术,你们制造芯片的成品率是多少?有没有到百分之七十?”

  此话一出,李康民他们的脸上,顿时没了笑容,甚至脸上还带着羞愧与不安,因为成品率不到百分之二十。

  技术是很牛逼,但因为不够成熟,所以成品率很低。

  光刻机制造芯片的时候,并不是一枚一枚芯片来制造的,而是在一块晶圆上面进行制造。

  整个流程就是先选用单晶硅晶圆,经过化学清洗与平坦度测试,合格之后才可以使用。

  紧接着是在晶圆表面旋涂光致抗蚀剂,通过旋转与固化使其均匀涂布晶圆表面,然后是将设计图样加载到光刻机的曝光机中,通过光刻机的重复曝光将图样投影在晶圆上。

  后续步骤是显影、腐蚀、氧化等步骤,最后才到半导体装配。

  所谓的半导体装配,其实就是将晶圆划分为多个芯片,测试合格之后进行装配封装。

  而这个时候的晶圆,并不是每一个芯片都是同样的产品。

  按照李康民他们的说辞,百分之二十的成品率,也就是说,使用浸没式步进扫描光刻机制造生产出来的一片晶圆,其上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纳米级别芯片。

  根据晶圆尺寸的不同,以及芯片面积大小的不同,一片晶圆大概能够制造出两百到五百个芯片。

  假设一片晶圆能够生产出两百个芯片,那么百分之二十的成品率,那就是四十个芯片。

  还有其他一百六十个芯片,有些应该是亚微米级别芯片,也有部分是完全不能够使用的废芯片。

  王多鱼听完之后,沉默半晌,道:

  “没事,百分之二十就百分之二十,我们也是世界领先水平,你们就是最牛逼的”

  “这样,你们先好好休息,等休息好之后,我们再重新调整技术,提高这个成品率.”

  李康民、姚文荣等人备受鼓舞,只要王教授没有责怪他们,就已经很高兴了,没想到他还鼓励大家。

  “我看你们也已经很困了,还是早点回去休息吧,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啊”

  在王多鱼再三催促下,李康民他们这才终于点头,离开了实验楼这边。

  刘德本、吕恭良、韩绝等人这才终于姗姗来迟,毕竟这可是国际领先水平的光刻机,他们当然也想来看看。

  前几年,他们在光刻机上面吃过的亏,现在终于能够报复回去了吧?

  四十五万美金一台光刻机?

  呵呵,劳资现在要加价,一百万美金一台,谁赞成?谁反对?

第229章 ,需求旺盛

  一九八三年六月七日,哈工大校园内,有不少学生已经在排队前往大礼堂。

  今天是月度数学分享,也是在王多鱼前往华沙之前,最后一次的月度分享了,下个月可就没有了呢。

  所以不少学生都慕名而来。

  连隔壁好几所学校的大学生,也都跑过来凑热闹。

  按理说,这些隔壁学校的学生,是不能够随便进出哈工大校园的,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大学生们也都不傻,自然能够凭借自身优势,找到老师,然后让老师带队。

  亦或者是通过其他途径来到哈工大,总之,只要能够顺利通过安检,进入哈工大校园内,那就没有问题了。

  于是,能够容纳三千人的大礼堂,直接就挤满了人。

  王多鱼不知道这些人到底来凑什么热闹,有这样的时间,还不如去图书馆多看一会儿书本呢。

  毕竟这种高端的月度数学分享,并不适合所有人。

  反正王多鱼绝对不相信冰城已经有三千多人的数学水平都已经达到了数学专业大二以上水平。

  对于大部分数学系学生来说,在大一的时候,他们就会学习高数。

  而高数这门课,如果是高数上,那么挂科率应该是百分之十五左右,但如果是高数下,那就是百分之九十以上。

  可想而知,高数这门课,确实很难。

  可这仅仅只是针对普通大学生而言,在王多鱼主持的月度数学分享,难度最低肯定不会低于高数下,但上限的话,那就只有他王多鱼才知道了。

  “各位下午好,今天我们又是在大礼堂进行分享,来的人很多,这本来应该是一件好事儿,但我觉得应该要立一个规矩了”

  大礼堂讲台上,王多鱼双手扶着讲台,微笑说道:

  “现场坐满了的人,肯定已经超过三千人了,但我相信你们当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数学应该都很一般.”

  “为了尽可能地不让你们浪费时间,从今年九月份开始,所有来参加数学分享的学生,都需要进行考试”

  “不管是哈工大本校,还是外校的学生,只要你们能够通过哈工大数学系大三期末考试,那么都有资格报名数学分享.”

  啊?

  台下的众人,顿时一片哗然。

  即便是约翰米尔诺他们也是挺吃惊的,王多鱼居然又开始搞特殊化了。

  不过他们倒是能够理解王多鱼的用心,因为大部分人来听课,其实就是浪费时间。

  并不是说他们不值得听这样的高端课程,而是这些人应该都听不懂。

  既然听不懂,那还跑来听什么课呢?

  其他外系的同学和外校的学生,一个个都傻眼了。

首节上一节320/42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