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说吧,国外已经出现的雷达数字信号处理、声呐信号处理、石油勘探地震资料处理、图像处理、实时飞行模拟、热核反应模拟、天体物理计算、结构分析等领域,都能够看到数组处理机的身影。
当然,国外在这方面也不是很先进,因为他们的数字处理技术也是刚刚起步没多久。
图书馆内,王多鱼把稿纸对折好,等下中午吃饭的时候就将这封信拿去校外的邮政局寄出去。
这个时候,唐凤珍过来了。
“学弟你好,这是戴教授让我带回来的题目,戴教授说这一次会更加麻烦,因为实验数据比较多,而且要的比较急,他希望你能够在一周之内计算完成.”
唐凤珍皱眉担忧地跟王多鱼说道。
她看过戴教授给的实验数据,确实很繁杂,反正她是很难能够计算完成的,就算是项目组里的另外两位原本负责计算的老师,他们也十分庆幸呢。
同时又有些幸灾乐祸,毕竟这一次确实遇到了硬茬,将近五十页纸的数据组,光是其中一组数据的运算就得耗费不知道多少时间,更别说是五十页纸的数据了。
“好,我知道了,你明天下午过来吧。”
王多鱼简单翻看了一下,冲唐凤珍笑了笑,并没有放在心上。
拿人钱财替人消灾。
戴文越从项目里拿出六十块钱的补贴给到他,当然不是请他来当门神的,而是让他来解决问题的。
“明天真的能行么?”唐凤珍瞪大眼睛,不敢置信地问道。
“嗯,明天下午还是这个时间过来就可以了。”王多鱼点点头,然后就低头看书了。
他每天都过得很充实,要不就是看书,要不就是回复夏培肃他们的信。
《雪城
除非是兴致来了,写个几千一万字什么的,否则的话,就不会再去碰了。
唐凤珍带着担忧回到了物理系项目组办公室,洪一堂老师便迫不及待地问道:“小唐,你把数据组拿过去之后,王大天才怎么说啊?一周能搞掂么?”
“这还用问嘛,肯定是完成不了呀。”另一位同样排斥王多鱼的老师叶向东同样幸灾乐祸地附和道。
“才不是哩,学弟说了,明天就可以算出来了。”唐凤珍气鼓鼓地应道,洪一堂和叶向东两人顿时瞠目结舌地看着她。
“你说什么?明天就能够算出来了?”
叶向东旋即哈哈大笑,道:
“这绝对不可能,他以为他是神仙么?还明天就算出来?切,他能够在一周内算出来,我把这张桌子给吃咯。”
第105章 ,送礼物,一面墙的书,漂洋过海的信件,这篇论文必须要联合审阅
十月二十三日,今天的气温又比昨天降低了一些。
王多鱼已经不在图书馆看书了,因为图书馆有点冷,没有大锅炉供应暖气的话,还真是扛不住哩。
计算数学系办公室内,他就坐在刘桃顺教授对面的办公桌看书,十分悠闲自得。
下午三点半左右的时间,办公室的电话响了,杨秀华接起来之后,很快又放下电话,看向王多鱼道:
“王同学,是找你的。”
“找我的?搞错了吧?这里可是你们的办公室。”王多鱼错愕地抬头,将信将疑地过来接起电话,然后还真是找他的。
因为是林德洪打过来的电话。
老林已经到冰城了,说是要见见他。
这当然没有问题了。
电话挂断不到半个小时,林德洪就走进了办公室,身后还跟着小方。
“喏,给你带的东西。”
小方提着两个大包裹,王多鱼好奇地询问是什么东西。
打开之后,才知道是一件军大衣,还有就是一些糕点、腊肠、腊肉之类的吃食。
窝草,真是有心了!
请林德洪在办公室内坐着聊天,虽然这不是王多鱼的地盘,但现在外面天寒地冻,也不适合外出,能有一个暖和的地方坐着聊会儿天,就非常不错了。
林德洪这次过来是告知他,七八式自动步枪的量产计划已经启动了,就是用他那一版,不过量产数量并不多,只有十万支。
为什么这么少?
因为这一批次的枪支仅仅只是供应特殊部队,具体是什么特殊部队,王多鱼没问。
但其实也可以猜得到,那就是特种部队呗。
现在已经临近十二月份了,很多事情已经差不多可以开始了。
年中他在六二六工厂设计枪械的时候,林德洪就跟他讨论过关于特种部队的事情。
现在是十月下旬,七八式自动步枪的优异性能在之前的演习当中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只不过他设计的这款枪械,各方面用料都是最顶尖的,所以只供应给特种部队也很正常。
十万支枪械已经不算少了,更何况后续还有狙击步枪,以及高倍镜瞄准镜,到时候优中选优,具体如何分配,自然是由上面领导来决定。
除了这个消息之外,暂时就没有其他消息了。
林德洪倒是希望王多鱼可以去部队那边转转,训练枪法什么的。
但后者委婉拒绝了,现在外面太冷了,不适合练习枪法。
“很近的,冰城附近就有地方给你练习枪法,实在不行,你要是想打猎的话,我可以陪你去”
“领导,你就是想我去你们部队嘛,肯定有什么项目吧?不过我最近真的走不开,月底或者是月初,我还得去一趟京城,而且我最近还参加了我们学校物理系的一个项目,还有你身后这面墙的书籍期刊,我都还没看完呢.”
听到王多鱼的话,林德洪下意识地往后看了一眼墙壁上的书籍,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
“你是说你要看完这一整面墙的书?”
他的语气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眼神里满是惊恐。
虽然他是参谋,但他也不过是初小文化学历而已,也就是初等小学毕业,高等小学都没读完就辍学了。
所以涉及到太过高深的文化,他都是拒绝接触的。
当然,关于兵法、枪支等方面的技术、书籍等之类的,他就非常乐意去了解,因为这是他的工作。
那一整面墙的书籍,少说也有几百本吧?甚至都不止,可能是上千本。
“嗯,有一小半已经看完了,还剩下不少,我要在十一月结束之前看完,所以我的任务也是很重的”
王多鱼轻描淡写地说道,似乎在说一件无足轻重的事情。
事实上,他来哈工大上学,更多就是求一个安稳平静的环境,可以让他能够随心所欲地学习,而不是周旋在那些无意义,乃至于让他身心俱疲的人际关系之中。
物理系的那个双轴陀螺漂移测试台样机项目里,有洪一堂和叶向东这两个十分排斥他的老师,但王多鱼并不需要理会他们。
因为他自身的数学能力很强,只要他按时按质完成项目分配的计算任务,那么戴文越教授就不会说什么。
毕竟戴文越可是花了每月六十元的补贴,这个成本,让他不得不重视王多鱼。
所以洪一堂和叶向东两人即便想要做什么坏事,也得问戴文越肯不肯干才行。
也因此,王多鱼不需要理会这些人。
至于夏培肃教授的项目,现在都还没开始呢,并且这个项目在京城,王多鱼不可能一直常待京城,所以即便有什么肮脏的水,他也是片叶不沾身。
“根据今年人民报的相关消息,我们现在不是要跟外国做生意嘛,而且北大校长已经前往斯坦福大学进行参观了这些书都是吴主任托人从国外购买回来的专业期刊、著作等”
林德洪眨了眨眼睛,脑子里还在想十一月底之前看完这几百上千本书,到底要怎么做才能够完成?
难道是囫囵吞枣地随便翻一翻?
不过王多鱼肯定不是这样的人,定然是仔细研读,而不是随随便便翻阅,应付了事。
就在这个时候,门口出现了唐凤珍的身影。
“学弟你是不是忘了什么呀?我去图书馆找过你,但你不在那边”
唐凤珍的语气十分幽怨,因为今天天气确实很冷,她还在外面跑来跑去,冷风吹得她直发抖。
王多鱼并没有觉得尴尬,他解释了一下,已经跟图书馆一楼前台管理员说过这件事了,要不然唐凤珍现在也不会找到这里呀。
不过对方这么说,为表歉意,王多鱼只好借花献佛,从林德洪带过来的礼物当中,拿出一盒糕点递给了对方。
她却没有接,而是拿着计算结果离开了。
物理系项目组办公室内,唐凤珍将结果放到戴文越教授面前,“教授,学弟已经把结果计算出来了,你检查一下。”
另一边靠窗位置的洪一堂和叶向东两人顿时瞪大了双眼,表情精彩无比。
昨天叶向东还放下狠话,说王多鱼不可能在一周内完成,否则吃桌子,现在他要吃么?
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小城,高等研究院,《数学年刊》编辑部。
温斯顿奥尔特加端着一杯咖啡走进办公室,跟同事们热情地打过招呼,坐下来之后,准备开始今天的工作。
编辑工作是十分烦闷的,特别是数学工作,更是如此。
今天早上的邮差已经送来了两百多份信件,这些信件都是投稿给《数学年刊》的信件。
“法克,今天又是这么多信件,我得看到什么时候啊?”
不满地嘟囔了一句,温斯顿奥尔特加还是拆开了第一封信件,上面的内容让他没什么感觉,看了一遍之后,就直接扔一旁了。
因为这是垃圾!
二战前后,全世界数学中心已经转移到了美国和北极熊帝国,而普林斯顿大学则是美国数学圣地。
高等研究院虽然也在普林斯顿小城,但独立在普林斯顿大学之外,是各领域的顶级学者进行最纯粹尖端研究的研究机构,不接受任何教学任务、科研资金或者赞助商的压力。
《数学年刊》则是高等研究院跟普林斯顿大学合作的刊物,在美国享有盛名,是全美,乃至是全世界数学家、数学爱好者最喜欢投稿的刊物之一。
所以每年都有很多人给《数学年刊》投稿,而温斯顿奥尔特加的工作,就是进行第一步筛选,将那些浑水摸鱼之辈踢出去。
一个上午的工作,温斯顿完成了一大半,还剩下一小半,他准备下午再进行。
但这个时候,他的目光还是不由自主地落在了最上面的那封信上面。
只因为这封信上面居然有其他字体,看了一眼,辨认了一下,这是中文字体。
“Chinese?”
自语了一句,温斯顿便好奇地将这封信给拆开了,稿纸有不少,上面的文字十分清晰,在他看来,就好像是手写的印刷文字一样,看着就很赏心悦目。
“写得那么漂亮有什么用?如果论文太辣鸡了,我也不会让你通过的.”
“题目是《四维庞加莱猜想证明-四维球体的紧致四维流形在拓扑上实际等同于这个四维球体》,嘶,居然要挑战这个高难度?”
“咦,论文格式还挺规整的,符号、公式居然都没出错?奇怪的中国人,他们那么厉害的么?”
温斯顿奥尔特加接触过的中国人并不多,只认识陈省身、周炜良、吴健雄等人,但是这些人都是特例。
因为这些要么是顶级数学家,要么是顶级物理学家,都是智商超高的一群人,并不代表广大普通人。
据他所知的普通中国人,愚昧无知,而且还留着辫子一样的发型,这就是他的刻板印象。
所以他现在看到王多鱼从冰城寄过来的信件,居然没有出错,确实挺意外的。
花了十多分钟,简单扫了一遍这篇论文的所有文稿,温斯顿必须得承认,这或许是一篇非常棒的论文。
于是,吃过午饭之后,他就把这篇论文放在最上面,提前先交给主编查看这篇论文。
“维克多,这里有一篇关于证明庞加莱猜想四维空间的论文,我感觉挺像那么一回事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