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农:我真不想种田的 第221节

  爷爷有行医资格证,开个诊所自然没问题。

  至于徐老?

  别逗了,人家在燕京门生都不知道多少,而且不乏身居高位的,那就更不用说了。

  “准备开在哪儿?”许岳开口问道,“诊所修成什么样?”

  “我们今儿才决定,这些都还没想好呢!”许城阳说道,“明儿我跟老徐去村里转转再决定。”

  许岳点了点头,然后看向了田逸之和黄亮。

  “野生猴头菇十倍价格。”黄亮先开口道,“不管规模多大,我有信心卖出去。”

  有蜀香阁和悦来酒店兜底,黄亮底气十足。

  如今桃源农场的东西,不都被两家给吃下了。

  哪怕每天上万颗鸡蛋都被他们给全吃下了。

  鸭子估计也快生蛋了吧?

  如今,找上他的高档餐饮老板都不知道多少,根本就不愁销路。

  “要不再来五百亩?”田逸之看向许岳说道,“村里的地还很多。”

  “猴头菇亩产千斤左右。”许岳说道,“五百亩,那就是五十万斤!会不会太多?”

  如今野生猴头菇多少钱一斤?

  三百到五百!

  十倍价格,那就是三千到五千。

  猴头菇一年能种三茬。

  哪怕是两茬,那就是一百万斤。

  多少钱?

  三十到五十亿。

  支出或许也不小,但真不会太多。

  这也太挣了啊!

  当然,如此挣关键还是在于价格是野生猴头菇的十倍。

  若是卖出的只是人工种植猴头菇的价格,那就赚不了多少,加上成本风险,恐怕也赚得不多。

  人工种植的,新鲜的也不过十多二十块钱一斤。

  干的猴头菇也不过五十到一百不等,还得看品质。

  用农家之术种植,如今竟然如此挣钱?

  “不是还有羊肚菌么?”田逸之开口说道,“一样一半如何?”

  羊肚菌的价格无疑更高。

  新鲜的野生羊肚菌六十到一百二。

  干的话,那就是六百到一千二。

  十倍价格的话,哪怕取最低值,那也是六千一斤。

  不过,亩产比之猴头菇要低上不少。

  可整体下来,恐怕也差不多。

  “行!”许岳说道,“那就种!明日去问问,村里有多少人要回来,若是人不够,那就去其他村招。”

  技术上,许岳已经摸头,没什么难度。

  他真不介意多种一些。

  成本又不高,他也赔得起。

  他也不认为会陪。

  租五百亩地种药材,村里人都不够了。

  更被说如今又搞五百亩大棚种猴头菇和羊肚菌。

  肯定是要缺人的。

  把外出打工的人都给招回来。

  不过,许岳不用操心。

  这些事儿由田逸之搞定。

  可许岳一样很忙的。

第189章 实验室?

  许岳的事儿未必就比田逸之少。

  五百亩药地,需要布置灵阵,也需要布置灵雨阵。

  这都是一个大工程。

  猴头菇和羊肚菌的种植,显然与种植药材以及种植蔬菜有些不同。

  关键在“注灵”。

  虽然也需要布置灵阵和灵雨水浇灌。

  药地的事儿,还没搞定。

  大棚的事儿,那就更需要时间了。

  当然,钱到位了,修起来也快。

  “给种植作物注灵,可以用阵法代替么?”

  回到竹屋,张若汐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灵雨水都可以搞个灵雨阵,那么注灵为何就不行呢?

  “研究研究!”

  许岳点了点头。

  “注灵阵”还真有,只是相对于灵雨阵那些要复杂一些。

  不仅仅需要用到灵雨水,还需要用到灵阵等。

  “你说,我修一个实验室如何?”许岳忽然开口说道,“等以后种植什么,先放实验室注灵。”

  如此还可以掩人耳目。

  关键是不用许岳再悄悄咪咪的跑去注灵。

  “可以啊!”张若汐点了点头,说道,“不过,你这实验室和农科学的实验室有很大不同啊,会不会反而引人注目?”

  “实验室嘛,闲人免进咯。”许岳笑着说道,“不然,我怎么提高种植、养殖的成本啊!”

  张若汐一听,顿时点了点头。

  利润太大,若不提高一下成本,眼红的人会太多。

  “你准备修在哪儿?”张若汐说道,“或者说修在村里哪里?我觉得你应该再弄一个农业科技公司。”

  “我先设计设计,明儿再四处看看。”许岳点了点头,说道,“你觉得修多大可行?”

  至于什么农业科技公司也是有必要的。

  那实验室总不能挂在农场旗下吧。

  农场的成本提高一些还是很有必要的。

  “那得看你养殖和种植的规模了。”张若汐说道,“不过,可以往大了修。”

  许岳点了点头。

  随即开始琢磨“实验室”的布局了。

  种植区、养殖区,以及像猴头菇和羊肚菌那种栽培区。

  这些注灵阵法是不同的。

  而且养殖的也有不同。

  毕竟养殖也分很多种的。

  比如家禽家畜养殖,那跟水产养殖,显然是不同的。

  种植的如何注灵,养殖的如何注灵,人工栽培的又如何注灵?

  阵法如何布置?

  规模需要多大?

  许岳在纸上画来画去,感觉头都大了。

  “慢慢来嘛,这事儿又不急于一时。”张若汐说道,“不过,你还应该考虑一下周期!”

  种植周期?

  养殖周期?

  栽培周期?

  若是周期长,那规模就可以适当小一些。

  “你还嫌我不够头疼啊!”许岳笑着说道,“不过,你这提议不错,还有没有?”

  “想到在跟你说咯。”张若汐笑道。

  一夜无话。

  许岳虽然熬夜设计“实验室”,但第二天一早起来依旧是精神奕奕。

  摘菜!

  这是习惯。

  虽然这对于许岳如今的修炼来说,已经没太大作用了。

  别说,许岳和张若汐保持着这个习惯,连李秀蓉和许江铭都是如此。

  摘完菜回去吃早饭,徐老早已经来了。

  吃完饭,张若汐和李秀蓉依旧去摘菜了。

  许江铭一如既往的跑去看蚯蚓了。

  如今蚯蚓,主要是他在负责。

  平均每天两三百盒,多的时候七八百盒的量,那都是许江铭开车送过去的。

  许城阳和徐老去村里转悠,准备给他们的诊所选址。

首节上一节221/41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