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农:我真不想种田的 第224节

  许岳点了点头,也没打算劝。

  他之前就已经猜到了。

  “弄不弄个乔迁宴什么的?”许岳问道,“热闹热闹?”

  “大办就没必要了吧?”许江铭说道,“把你二姑家叫来就成了。”

  “也好!”

  许岳点了点头,他们家确实没必要大操大办。

  聊了几句,许岳和张若汐回了竹屋。

  “住了这么久,还真有些不舍呢!”

  许岳笑着打量了一下竹屋,忍不住道了一句。

  张若汐笑着点了点头。

  这里毕竟承载了两人许多记忆。

  两人情定此屋。

  “不过,那边住着比住这儿好。”许岳说道,“过年若真把你爸妈他们请来,看到你住这儿,那对我还有好印象?”

  “你想请他们来么?”张若汐看向许岳,道,“阿姨提及,我也不好拒绝啊!”

  “为何要拒绝?”许岳说道,“若是你爸妈他们能来,那最好不过。或许,咱们明年就能把婚结了。”

  “我爸妈他们未必会来。”张若汐摇头,说道,“尤其是我爸,平时很忙的。”

  “那你把你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给忽悠来啊。”许岳说道,“到时候你爸妈还能拒绝?你就说,我家过年不仅杀猪,还杀羊.”

  “说的我爸妈吃不起猪肉似的。”张若汐打断许岳的说道,“不过,试试吧!来看看,或许没问题,可来过年,这个真不好说。”

  聊了聊,许岳在竹屋研究起阵法来。

  张若汐看了会儿书,坐不住又跑地里去了。

  至于邀请张若汐父母他们来过年,这事儿不急。

  晚饭,许岳一下依旧是过去吃的。

  至于徐老?

  那么大的人了,自然不需要他们管。

  垂钓中心那边有吃的,他也不缺钱。

  诊所选址已定,靠近垂钓中心那边,说方便停车,也能促进那边的人流量。

  一些需要长期治疗的,或许还能提高民宿的入住率。

  婚宴,晚饭的菜自然不可能像中午那么丰盛。

  荤素皆有,但没什么大菜。

  吃了饭,许岳和张若汐倒没立马回去,而是在垂钓中心这边散起了步。

  “这边如今是真火了。”张若汐说道,“网上说这儿是贡安市不得不来打卡的地方。”

  “确实有不少外地游客前来。”许岳说道,“周朝胜都想着扩大民宿呢。”

  “不够么?”张若汐说道,“录节目的那房子不也做成民宿了么?”

  “人多的时候不够,人少的时候住不满。”许岳说道,“等爷爷他们那诊所修好,恐怕也少不了外地慕名而来之人。”

  许城阳自然没什么名气,可徐子旭就不一样了。

  关键是有许岳种植的那些药材做底,再加上许城阳的内气,恐怕未必就不能攻克一些疑难杂症。

  甚至癌症都未必没希望。

  这也是许城阳和徐老两人开诊所的一个原因。

  许岳对此也是支持的。

  真让他们俩把癌症给治愈了,那他也与有荣焉。

  “徐老跑这小山村开诊所,这事儿传出去,不知道多少人会是懵的。”张若汐说道,“我之前跟外婆提及这事儿,她还不相信呢。”

  “她不信,可以自己来看看嘛。”许岳笑着说道,“今年过年,村里应该挺热闹的。”

  “那也有你的功劳。”张若汐说道,“听说许多人都准备回来了。”

  “家里能挣钱,那为何要背井离乡呢?”许岳说道,“你爸妈他们不来这边过年,那你回燕京过年么?”

  张若汐却是沉默了。

  “再说吧!”

  半晌之后,张若汐开口说道。

  许岳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

  如今离过年还早呢,何况她父母未必就不会来村里过年。

  晚饭吃得有些早,许岳和张若汐转悠了一圈,夜色才逐渐降临,而人却是越来越多了。

  这边晚上,的确热闹。

  两人漫步回去,路过老屋的时候被李秀蓉给叫住了。

  “晚上没吃多少,要不要再吃点?”李秀蓉说道,“正准备做点蛋炒饭呢?”

  “好啊!”

  许岳看了张若汐一眼,随即点了点头。

  晚上还真没吃饱。

  中午其实也没吃饱。

  第二天,生活如旧。

  大棚还在修建,虽然简单,但一时半会儿修不好。

  公司驻地已经出了几分模样,不过人员入驻什么的,估计要明年去了。

  中医诊所也在修了。

  不过,修的不是什么楼房,有几分农家小院儿的意思。

  不挂个牌什么的,估计都没人会认为是个诊所。

  以后,徐老吃住都会在这边。

  如此修,许岳一定都不惊讶。

  指不定自己爷爷都会搬过来。

  两个老头子如今已经快形影不离了。

  徐老来之前,许城阳研究医书就已经有些着迷,如今来了一个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老中医。

  那还不如饥似渴的吸取医学知识?

  徐老呢?

  显然想研究内气配上中医针灸,以及药性十足的中药,那又会是什么效果。

  所以,他留了下来。

  另外,新租的地需要修路。

  新租的水田,显然也会修。

  村里面的工程可不少。

  许岳家搬了新房,老房子也会推倒重修。

  村里人挣了钱,也准备修房子的不少。

  比如李觉民一家就准备修房子,而且准备修个大的。

  只是春节将至,准备放在明年。

  而明年准备修新房的村民,肯定不止他们一家。

  “搬了新房,老屋也准备修?”许诚民笑着问及许岳,道,“也修那么大的?”

  “那得看三叔的意见。”许岳说道,“四爷爷,村里是不是有许多人明年准备修新房了?”

  “嗯!”许诚民说道,“修起头了,怕是都会修。”

  人都有攀比心的。

  若是人家房子修得漂漂亮亮,你的却还是土瓦房,面子过不去。

  若是修不起,那没什么可说的。

  可有那经济条件,那为何不让自己住得舒服一些呢?

  “那挺好。”许岳说道,“若是哪家钱差点,可以到公司预支一些工资,以后每月扣一些。”

  替村民修房子?

  许岳显然不会干。

  不是舍不得,而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且亲疏有别。

  吃力不讨好。

  可借钱给他们修房子,许岳还真不介意。

  整个桃源村,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人给许岳打工。

  直接扣工资,还怕他们还不了?

  当然也有没给许岳家打工的。

  比如许江瑜那四家。

  “七奶奶家会修么?”许岳忽然问道。

  之前,许诚民带着七奶奶来,让租其地。

  如今,许岳安排她在垂钓中心看店。

  身体不好,下不了地,守个店还是没问题的。

  “恐怕不会。”许诚民说道,“她孙子如今高三了,明年就高考。以他的成绩,考个重本应该没问题,以后还回不回来都不好说。若不是你,她家能不能凑齐学费都不好说。”

  外出打工的人会回来许多人。

  可也不是全部。

  而那些读了大学的人,那就更没一个回来的。

  回来的,要么有孩子羁绊,要么在外混得也不如意。

  基本上都是下苦力的。

  “七奶奶在这儿,他还能不回来?”许岳说道,“暑假的时候,我见过那小子,是一个孝顺的人。”

首节上一节224/41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