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规蹈矩能叫重生吗? 第208节

  “黎芝跟你说了具体情况没有?”

  韩秋兰笑眯眯地摊开手,示意周明远坐下。

  “还没有呢。”

  周明远摇摇头,和黎芝交换眼神,找了个位置并肩坐在一起。

  “请你们过来呢,是想邀请二位一起合作。”

  韩秋兰开门见山。

  “您说。”

  周明远客客气气。

  “小周,我站在学术角度,能帮明理系统梳理和提炼这套模式的理论依据、操作规范、核心优势,甚至找到优化空间。”

  “研究成果可以成为明理模式最有力的说明书和背书,无论是争取政府更大支持、吸引人才,还是未来模式复制推广,都有价值。”

  “而且,如果可以挂靠在江城财大的国家级课题项目下,本身就是一种权威认证。”

  韩秋兰抱起胳膊,扭过头望向短发少女,语重心长道。

  “黎芝你呢,跟这个课题,这次是绝佳的深度参与实证研究的机会。”

  “不光能接触到最鲜活的一手案例,访谈一线民警、律师、受害人,理解法律在基层运行的复杂生态。”

  “还能强化你在学术上面的能力,包括论文选题等一系列流程。”

  “真要是能上期刊,你妈妈那边我也好交代。”

  “怎么样?”

  “.”

  黎芝没开口,只是微微侧过小脑袋,对着周明远用力眨着眼睛。

  傻子,快点答应!

  好事儿啊!

  这当然是双赢!

  别看黎芝平日里没有顾采薇那么思维敏捷,但大方向上从来不会出错。

  她只是听韩秋兰说了几分钟,就判断出这事绝对能行。

  不仅能行,而且还得拉着周明远一块干。

  就像韩阿姨口中说的那样,这个研究能填补空白!

  探索在现有法律框架和资源条件下,如何通过机制创新,有效应对新型犯罪,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韩秋兰本人就是法学会的重要成员,对于业内的研究成果,对于这件事的可行性,教授她自然心知肚明。

  要不是妈妈跟她情同姐妹的铁关系,韩秋兰当然不会把这份荣誉白白让给自己。

  恐怕无论给博士生或者硕士生,这都是一份天大的人情。

  说到底,整件事最让人值得期待的.

  当然是和周明远一起。

第191章安静的美好

  “这个世界也太不公平了吧!”

  “某些人明明刚上大一,就早早被塞进律所实习,平时课都不用怎么上,还有教授级别的人物亲自帮忙规划学术路径.”

  一男一女并着肩,走出法学院综合楼,漫步在江城财大的校园里。

  天色已是一片灰蒙蒙的铅青,空气沉甸甸地压在皮肤上,夏天的尾巴悄然过去,不再有那种扑面而来的暖意。

  “所以,韩教授那么照顾你,因为她是你阿姨?”

  周明远挑了挑眉毛,偏过头,似笑非笑地望着身边的短发少女。

  “不是啦!不是你想的那样!”

  黎芝下意识地裹紧了身上的米白色针织衫,吐了吐舌头,连忙解释道。

  “她和我妈妈是法大的本科同学,关系比较好。”

  “哈?”

  “你妈妈是法大的?”

  周明远一怔,不由得肃然起敬。

  众所周知,父母那一辈人受教育程度有限。

  能有个专升本的文凭,在那个年代也已经算得上是妥妥的高知分子了。

  更何况位于京城的法大法律人的最高学府,法学专业分类无可争议的Top1。

  自从相识以来,周明远早就知道黎芝家境优渥,绝对不是普通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

  可直到这一刻,他发现自己还是低估了对方的底蕴和背景。

  母亲是正儿八经的京城法大毕业

  这意味着什么?

  在八九十年代,这样的学历在任何一个行业里都能平步青云。

  更何况羊城是妥妥的一线城市,机会遍地,黄金也遍地。

  “对啊~”

  黎芝轻轻耸了耸肩,一脸平静。

  “阿姨也是法学专业?”

  周明远悄悄换了个称呼。

  “没错。”

  短发少女点点头。

  “法律世家啊这是”

  周明远忍不住感叹道。

  “怪不得某些人说去法院就去法院,想进律所就进律所!”

  “家里校友和人脉遍地,可恶的关系户。”

  男人走在黎芝身侧半步之遥,卫衣是和她同款的米白色,不仅衬得身形愈发挺拔,离远了看去,竟然有几分情侣撞色的般配感觉。

  “诶~”

  黎芝眨了眨眼睛,侧过头看他。

  “别人这么说也就算了,你不是也进了法院嘛?”

  “我跟你能一样吗?我是自力更生的!”

  周明远咧嘴一笑。

  “自己投简历,自己打电话,自己联系政治部,绞尽脑汁才能和你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那你还真是够聪明。”

  黎芝梳了梳被风吹乱的鬓角,莞尔一笑。

  她和那种明知家庭托举却又不肯承认的嘴硬二代不一样。

  她虽然不是100%听话懂事无条件服从家人的传统乖乖女,但她最大的优势就是明事理。

  懂得什么是好,什么是正确的事情。

  比如妈妈的决策明显更加合理,那就听妈妈的也没关系。

  大多数时间,黎芝也乐于承认家人的优秀,乐于肯定家人无微不至的托举。

  “要不要去操场走走?”

  走着走着,面前出现了两条熟悉的分叉路。

  黎芝指了指操场方向,扭头看向周明远。

  “好啊。”

  “你说我才大一,又不着急拿加分保研,韩教授非要拉着我做课题干嘛啊?”

  课题的框架、分工、时间节点.

  方才办公室里密集的脑力激荡,还在黎芝脑海中盘旋。

  这会操场没什么人,她和周明远挨在一起,坐在草坪附近的观众台上,望着头顶灰蒙蒙的乌云。

  “笨蛋。”

  周明远用胳膊肘顶了顶短发少女,嘴角几不可察地向上弯了一下。

  “照顾你只是一方面,她自己也要获利的啊!”

  “这才是重点。”

  “韩教授这个年纪,职称晋升先放在一边不说,如果有在本领域顶级期刊上发表的学术成果,那么再申请省级甚至国家级课题的命中率是非常高的。”

  “资金,声誉,招生,乃至律所的知名度都会有立竿见影的提升。”

  “这样啊”

  有些事情一定要点明了,当事人才能跳出思维定势。

  黎芝望向周明远,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有道理!”

  “确实有道理!”

  “你看她连论文题目都帮我们想好了”

  “这明显是思考很久,拿着答案来找我们聊的吧?”

  短发少女连珠炮也似地说着,亮晶晶的眸子忽闪忽闪,颀长的睫毛像是剪影。

  刚刚在办公室的对话里,韩秋兰何止是开门见山。

  她把课题的初步构想,甚至标题都直接分享给了两位年轻人,试图抛砖引玉。

  《基层治理现代化视野下“大数据犯罪预防”机制实证研究以江城市“杀猪盘”诈骗协同防治为切入点》

  与此同时,韩秋兰站在学术视角方面,就事论事,直接给周明远和黎芝把框架搭了出来。

  第一部分是背景与问题。

  讨论新型犯罪(以“杀猪盘”为代表),对传统模式和基层法律服务的挑战。

  以及反应滞后、定性困难、专业壁垒和资源不足的问题。

首节上一节208/21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