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2001:叫我导演! 第306节

  “我?我就算了。”

  眼见小贾笑得有点勉强,高媛媛握住她的手道。

  “雯雯,你怎么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没有。”

  小贾同学微微摇头。

  她最近心情确实不太好,此刻,她不由想起离开戛纳的前一夜。

  ‘豪门’的日子,不好过啊。

  还有那个孙智昊,老娘真是错看他了!

  臭男人!

  老娘为你守身如玉,踏马的,你竟然趁着老娘怀孕期间出去乱搞?

  还有那个准婆婆。

  真以为她不知道对方什么意思?

  迟迟不松口,不让他们结婚,无非是疑神疑鬼,怀疑孩子不是老孙家的。

  因为她老公有弱精症。

  对这种怀疑,小贾是欲哭无泪。

  不是你儿子的种,难不成还能是沈良的?

  且不说沈良每次都戴T,就这怀孕时间也对不上,怎么算,都算不到沈良头上。

  要真是沈良的,她踏马偷着乐!

  狗男人,原来那么有钱!

  就这一年多的时间,深光影视已经上马、即将上马的项目十几个,累计投资一个多亿。

  一旁。

  眼见小贾不愿多说,高媛媛没有追着不问。

  跟沈良那么久,除了芝士学了不少,知识也学了很多。

  成年人应该有边界感。

  别人真想说的,哪怕不问,人家也会说。

  “雯雯,要不我们下午去购物吧?”

  小贾同学低头看了眼孕肚,她倒是想,但怀孕的消息要是被记者拍了去,她的脸就丢光了。

  都怀孕了,还没结婚,曝光出去,外人指不定怎么埋汰。

  “算了吧,我不想被狗仔拍到。”

  “没事的。”

  小高同学笑着道:“我是古驰的VIP,回头我给国金中心那边打了个电话,让他们预留一个小时。”

  嗯?

  此话一出,贾静文心底又酸了。

  VIP和VIP之间亦有差距,虽然古驰和爱马仕、香奈儿有差距,但像高媛媛这样能‘清场’的VIP,那得消费多少钱?

  狗男人!

  够舍得的。

  贾静文知道高媛媛和沈良之间的猫腻,在她看来,高媛媛那么有消费能力,多半是沈良包的。

  事实上,还真不是。

  小高同学虽然也有一张副卡,每个月有十万的零用额度,但她基本没用那张副卡。

  她花的都是自己的钱。

  人嘛,总得找个填补空虚的爱好,沈良不在身边,小高同学就疯狂消费。

  挣多少,花多少。

  以她现在的吸金能力,一年随随便便挣个大几百万,这还是去除公司抽成后的钱。

  几百万砸进去,她本人也是古驰香水线的代言人,清个场算什么?

  下午,看见闺蜜疯狂消费的场景,小贾同学心里更加酸涩。

  虽然沈良也是个花心大萝卜,但他长得好看啊,年少多金,又有才。

  还是白手起家的富一代,国际知名大导演。

  想着,她趁着小高同学换衣服的间隙给沈良发了一条短信。

  嗡!

  嗡!

  看到手机里的那条短信,沈良愣了。

  【想不想来一次特别的体验?今晚八点之前回复,过时不候哦】

  想了想,沈良虽然懂小贾的意思,但他没回消息。

  小贾还怀着孕呢。

  虽然孕期偶尔也可以尝试,但这种事,沈良干不出来。

  他还是个人。

  转头,沈良就把小贾的特别邀请给忘了。

  因为有一件事更重要。

  李泽祥团队出成果了!

  多旋翼无人机的样机,有了!

  当然。

  1号机用的全是采购方案,是一台组装机,几乎没有什么自研成分。

  但。

  这才多久?

  一个月而已!

  一个月整出一台炸机率20%以下的样品,速度已经很快了。

  出发柏林之前,沈良准备去一趟香江,亲自体验一下【1号机】。

  一周后,处理完燕京的琐事,沈良先回了一趟老家,提前过个年,然后便转道飞往香江。

  切身体会了一番【1号机】,虽然各方面都很原始,但沈良还是大手一挥,又追加了一笔200万的经费。

  当天打款,当天到账!

  给我研!

第226章 沈良来了,热度就有了

  好莱坞不止在全球票房市场攻城略地,它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影迷的观影习惯,以及认知模式。

  懒惰是人的天性。

  塔喵的。

  大部分人去电影院,都是娱乐,是消遣,是社交,是找乐子。

  只想爽一爽,乐一乐。

  谁踏马看电影还想接受教育?

  谁踏马在看电影之前,会去专门啃一啃什么镜头语言,什么这个那个理论,什么电影史,什么叙事结构,什么隐喻……

  不可否认,有这样的人。

  但这一批人属于少数群体。

  对于大部分普通影迷而言,文艺片往往可以和枯燥、乏味划上等号。

  认知成本太高。

  相比于云里雾里的文艺片,公式化、可复制的爆米花电影,观影体验更好,更爽。

  也更加契合人性。

  市场的变化,自然会影响到电影节。

  近些年,欧洲三大电影节,除了最早积极拥抱好莱坞的戛纳,柏林、威尼斯电影节的影响力都在衰弱。

  像今年的柏林电影节,几乎没有什么热度太高的影片。

  那些关注度比较高的电影,大部分都去了戛纳,或者威尼斯。

  值此之际,金棕榈导演沈良携《寄生虫》登陆柏林。

  踏马的。

  这简直是及时雨啊!

  看过样片的组委会成员,对沈良的好感度那是UP!UP!UP!

  直线攀升!

  题材好!

  立意高!

  拍摄佳!

  好片子!

  好品味!

  是以,电影节开幕前,柏林电影节主席迪特考斯里克多次在媒体面前公开谈及沈良,谈及《寄生虫》。

  先吹起来!

  “当《寄生虫》选择柏林而非戛纳时,我们看到了沈良导演超越功利性的艺术追求!”

  “……”

  “沈良的镜头依旧犀利,他展现出了新一代导演对人性,对社会阶层的思考,这种跨越文化壁垒的价值表达,正是柏林电影节一直以来推崇的核心精神!”

  ……

  “商业与艺术并不冲突,《寄生虫》就是一部艺术性与商业性兼备的类型片。”

  ……

首节上一节306/45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