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也是如此。
一个好的剧本如同精密的齿轮,每个场景、台词都是为主题,为人物服务。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一版剧本初稿,沈良只对曹操的刻画比较满意,周瑜、孙权、诸葛亮的细节刻画,仍需雕琢。
此外,还有一些剧情,他暂时还没摸准。
随便举个例子,他对孙刘联盟,刘备娶孙尚香的那场戏就有点纠结。
到底是拍?还是不拍?
历史上孙尚香是赤壁之战后嫁给刘备,到底要不要把它加到赤壁之战里?
如果加入,孙尚香的戏份就多了一些。
不过。
那都是细枝末节,整体主线已经确定。
《赤壁之战》分为上、下两集,上集结尾是大战一触即发。
毕竟。
下集要有噱头。
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钩子,观众怎么会去看下集?
上集有发兵南下、长坂坡、当阳桥、舌战群儒、孙刘联盟等等戏份,爆点已经足够多。
群英会、蒋干盗书、黄盖诈降、横槊赋诗、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剧情,那都是下集的剧情点。
影片以曹操败走华容道为末尾。
不过。
沈良拍的版本,后面虽然有追兵,但前方却没有敌军设伏。
曹操大军走得更从容,没有什么丢盔卸甲,狼狈逃窜。
设伏什么的,那不太符合常理。
赤壁之战开打前,孙刘联军是弱的一方,且曹操兵败赤壁,损失的是水军、降军。
主力嫡系未损,孙刘哪有那么多的兵力设伏?
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是,面对铺天盖地的溃军,曹操平静的望着江面。
身为主心骨,不能乱!
少顷,曹操收回目光,当机立断,下令烧掉所有的船只。
不留一船一帆!
点火之际,曹操还借着军士的背,抽空写了一封留给孙权的信。
信上只有两句话。
第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
第二句:周郎功大,剩下的船,我替他烧了。
两句话看似都是夸赞,却有离间之意,不失枭雄本色。
留书之后,曹操带领主力骑兵、步卒往江陵撤退。
途径华容古道时,大军遇到了一个人。
一个敌人。
关云长一人立于华容古道,面对敌方数万大军,关羽毫无惧色。
他不是伏击曹操,而是诸葛亮料定曹操必走华容道,此行只是单纯的送信。
曹操看信之时,诸葛亮写信的画面半隐半现,画外音同时响起。
【汉室气数,兴衰有定,孙刘互为犄角,非丞相一战可平,况河北初降,人心未服,马腾马超,虎踞西凉,此诚腹背之患也!
是故,丞相不宜久留荆州。
愿丞相卷甲北还,息兵养民,若各守疆土,以俟天时,则天下幸甚!】
看罢,曹操大笑。
“孔明所讲,正是我之所忧,孔明,真英雄也,周瑜也是大英雄……还有孙权、刘备、鲁肃、赵云、黄盖,都是英雄。”
“败在这么多英雄豪杰手中,我不愧!”
“我!也是英雄!”
言罢,曹操挥手扬鞭。
“云长,让路吧,你我之战,不在今朝!”
辞别关羽,走过华容道,曹操却是一叹,面露不甘神色复杂道。
“不应有今日之败啊!”
“丞相,我们没有败。”
一旁的曹仁力谏。
“我们带来的大军仍在,我们仍可在陆上与孙刘一决雌雄!”
“丞相,末将请战!”
“不,子孝,我只是回想,回想这一路,先是酷暑远征,瘟疫不断,然后千里转进,粮草不继。
水军又非我之所长,以己之短,攻敌之长,兵家大忌,能犯的,我都犯了。”
“如此,焉能不败?”
“丞相!”
“子孝,不必再劝,再用几十万生灵孤注一掷,全我丞相名节,我不愿为,这败将之名,战败之罪,我领了!”
然后。
画面一转。
漫天的大雪之中,五百虎士依旧紧紧地护卫在曹操的驷车周围,但跟来时比,行进的大军多了几分萧索,少了几分气吞山河之势。
最后一个镜头落于驷车在雪地上留下的那长长的辙痕。
想了想。
沈良在最后一行字上打了一个问号。
风雪之中北归作为最后一个镜头,似乎更好一点,没必要加一个车辙的印迹。
少顷,沈良合上剧本。
“几位老师辛苦了,本子写得很精彩。”
“不过……”
此话一出,卢苇几人对视一眼。
不过都出来了。
肯定有不满意的地方。
这也正常,当编剧的,谁踏马没改过十遍八遍。
有些剧本改个十几遍,甚至二三十遍,改到面目全非,那也不是没有。
好在沈良不是那种挑剔至极的甲方。
再者说。
主线是他自己定的,如果大改,打得那是他自己的脸。
接下来半天,沈良哪也没去,几位编剧也没挪窝,一群人热火朝天的讨论着哪里该删,哪里该添。
讨论饿了,电话让酒店送餐。
一边吃,一边讨论。
直到月上中天,关于剧本的讨论才暂时终止,接着,沈良话锋一转。
“各位老师,曹操这个角色,写的都很有魅力,很有张力,演得好,能拿影帝,演差了,电影得垮一半。”
“所以,关于曹操这个角色的选角,我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周闰发怎么样?”
卢苇推荐了一个人,在他原本的剧本里,周瑜是第一主角,沈良版本的是双男主,曹操甚至更有魅力一点,所以,他还是推荐周闰发。
“感觉不太好。”
刘河平开口道:“他少了一点枭雄气概。”
“那,刘老师觉得谁更合适?”卢苇反问道。
“江文吧。”
刘河平直言道:“他是北方的糙汉子,外形粗犷,相貌没那么正派,适合演这一版的枭雄曹操。”
“不行,不行,江文太糙了,曹操还是一个大诗人。”
盛和煜连连摇头。
“我觉得张丰益不错,他比较适合演这种城府比较深的角色,威严,还能带点诗人气质。”
“唐果强呢?”
兰小龙摸了摸下巴,提了一个建议。
此话一出,现场的人皆是一愣。
唐果强?
他的演技肯定没问题,一般人把诸葛亮演成那样,恐怕很难摆脱诸葛亮的影子。
但唐果强却能让观众打破固有印象。
不过,演同样的题材,从诸葛亮跳成曹操,还是容易勾起观众的回忆。
同理。
这也是没人提议鲍国桉的原因。
容易让观众代入剧版《三国演义》,不是说剧版不好,而是故事内核不一样。
“唐果强不合适,其实,还有一个人也合适,濮存西。”
卢苇摇了摇头:“不过,濮存西的票房号召力要比周闰发、江文差一点。”
投资六亿的电影,除了演员形象、演技之外,号召力也是关键。
特别是海外号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