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已经在想着解约。
塔喵的。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解约金?
赔!
赔就是!
他又不是赔不起!
大不了学一学李彬彬,或者张垭东之类的前辈们,自己开一个工作室,然后自己干自己的。
有了这个承诺,徽省电视台就不再卡着人选。
很快。
徽省那边也提出一个人选,他们的当家主持人李宾也加入跑男大军,担任现场控场。
至此。
跑男只剩下最后一个人选,这个是留给赞助商的。
赞助商是谁?
现在都还没影。
程好和徽省电视台在沈良回国之前才刚刚签下意向协议,后面的事,还需要慢慢协调。
再怎么样,也要等到奥运之后。
眼下,全国最重要的事就是即将到来的奥运会,没有什么比它更重要。
8月1号。
沈良飞回来之后就不准备走了。
等奥运结束之后再走。
“沈导,早。”
“沈总,早。”
回国第二天,沈良一大早就来了公司,今天需要确认《人在途》、《剑雨》两部电影的宣传案。
什么?
你要问《魔盗团》?
那需要确认吗?
凭借沈良的号召力,哪怕《魔盗团》的宣传方案烂成一坨,票房也不会差。
今天参会的人员并没有主演,全都是深光的自己人。
《人在途》的主演徐铮、王保强,《剑雨》的主演王芝、古田乐等人,也没有必要出席。
这也是徐铮为什么想要跨界当导演的缘由之一。
演员的地位太低了。
前期的筹备跟他们无关,后期的宣传,他们无法介入,他们更像是‘工具’、‘商品’。
当然。
那些强势的大咖,又是另外一回事,但即使是一线演员,也要受到导演、出品方的钳制。
真正具备话语权的,还得是导演。
只有成为导演才算跳出棋盘,成为棋手。
“沈导,以上就是《人在途》的营销方案。”
“嗯,还不错。”
张文博的营销方案虽然很常规,但电影宣传哪有那么多的花活?
不能总想着出奇制胜。
那是小成本,以小博大的方式,深光影视又不是没有预算,该花钱的地方,平面广告、电影院、炮台、互联网广告,一样不落。
“继续。”
“好。”
到了《剑雨》的介绍环节,连PPT都不一样了,各种花里胡哨的东西都塞了进去,一看就不是标准模板,而是精心制作的PPT。
更精良!
这两部电影,一部宣发预算只有1000万,另外一部是3000万。
三倍以上。
规模不可同日而语。
像北上广深主要票仓的地铁站、公交站台、报纸、电视台、影院等等地方,《剑雨》是全部拉满。
豆瓣、天涯等新兴社区,水军大法,启动!
给我烧!
烧起来!
不过,两个营销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暂时还没有启动,如今,两部电影只是放了一些物料、预告片。
都是那种省钱的玩法,这时候不能花钱。
花不起!
连《功夫之王》都扑了!
再看看今年的暑期档,都是些什么片子?
《破冰》、《八号地块》、《极限救援》、《荒村客栈》,有一部算一部都是炮灰。
这些电影很多都不是奔着赚钱去的。
要么是任务片,要么是‘目的片’,唯二比较有知名度的都是好莱坞电影。
一部《无敌浩克》,一部《全民超人汉考克》。
这两部电影其实也是炮灰,没有人能在7月、8月抢过奥运的热度!
没有人!
第372章 开幕式无人机!
2008年8月8号。
燕京奥运会,开幕!
这一天,全国的目光都聚焦在燕京,聚集在鸟巢。
全国上下至少有一大半的人想要现场观看奥运,但鸟巢的设计座位只有9.1万个。
再去除记者席、电视转播席位,面向公众出售的开幕式门票只有六万张左右。
再扣除部分海外票,国内能抢的门票只有三万多张。
当初沈良的面子果实分到的门票,一半是国内票,一半是海外票,临近奥运,谁能有一张门票,甭管是什么A类,还是B、C、D、E类票。
那都是牛皮克拉斯。
奥运会开幕前几天,微博到处都是晒门票的大军,名人、大V、明星、普通用户、天龙人等等,全在晒。
期间还闹出不少啼笑皆非的故事。
但。
8号这一天,那些人和事都不是重点。
微博热搜全是奥运相关的内容,很多单位甚至组织集体观影。
看什么?
看奥运开幕式!
一些正在补课的高三学生,也迎来一个短暂的假期,或是放假,或是班级集体观看奥运开幕式。
这一天,沈良也难得的更新了一下微博。
【一起看开幕式,激动ING】
配图是他和程好的自拍照片,都是8002年了,谁家的旗舰型机器还没有拍照功能?
上传的问题也不需要担心。
围脖跟三大运营商有框架合作协议,围脖用户可以通过短信的方式发微博,如果要带图片,那就用彩信。
办法总比困难多。
没过多久,沈良的微博下方就多了一大堆评论。
【羡慕ING】
【好想去现场看啊,那一定很震撼吧?】
【沈导,你现在能透露一下奥运开幕式内容吗?】
【透露啥?一会不就能看到了,对了,前几天多亏了沈导,不然,开幕式内容就要被棒子提前曝光了】
【是那家SBS电视台吧?居心不良!】
【SBS,真SB,以后我要再看它家的剧,我就是狗!!!】
【哈哈,他们一定是羡慕嫉妒恨,故意搞那些鬼东西,就是想坏事】
【话说奥组委有没有给他们惩罚,禁止转播什么的?】
【那肯定没有,首先,SBS电视台没有成功,其次,事先已经签好了转播协议,如果不给它播,要赔钱的,再次,真禁播不是显得我们太小气?】
【……】
此时的沈良,自然看不到网上的那些评论。
现场的人太多,别说上网,打电话都一卡一卡的。
而且。
他也没空关注那些。
奥运会现场也是一个社交场所,他这张脸的辨识度很高,周围座位的人,要么是熟人,要么是熟悉他的人。
来来回回,社交都没停过。
很快。
他连社交都没时间了,因为他被叫到了后台。
大老板要来后台视察,作为开幕式团队的成员之一,且是主要创意人,大老板还专门点了他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