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哥听完一阵兴奋,又能参加国际大赛,还有钱拿,自然是好的。
“上次比赛失利没关系,国际邀请赛是在太湖那边,野钓环境更加公平一点。”
“我知道的,争取进入决赛。”
“呵呵,只要进入决赛就有奖金,不止是举办方的奖金,我这也有。”他乐呵的说道,“好好干,多拿点儿比赛的名次好评级,钓王杯也能参加一下。”
钓王杯不是谁都能参加的,大刘那边肯定没问题,有钱有闲的。
付哥这边还没脱产,虽然是小有身价,但不一定能抗住家里的压力到处比赛,他得刺激一下。
现在养不起专职钓手,只能如此。
一个职业钓手,每年工资最少两万,到处比赛的花销、渔具等等,这些加一起最少五万块,大河渔具利润才多少呢。
还不如他多发发有趣的鱼获照片,在论坛上曝光来的实际一些。
等厂子赚钱了,再去签几个有实力的钓手。
到时候这些都让大刘管,自己只要做好饵料的质量管控就行。
车子一路飞驰,过了通江大道就是长江大桥了。
下午的银湖路热闹依旧,哪怕太阳这么酷烈,都有人往宝文大市场里面跑,去逛街买衣服。
走直线又开了半个小时,这才到了冰冻街。
第492章 购买小青鱼
“强哥。”
“哈哈,大忙人哦。”
鱼档里面,两人见面又是一番寒暄,加上伙计,三个人一起开始抬鱼下来。
“皮毛还算可以。”
“活水养的,也就那样吧。”秦大河笑呵呵的说着,没有自吹自擂。
“三四五给你两块二的批发价啊,今年鱼涨价了,半斤以上两块八。”
三四五就是三两到五两的鲫鱼,养殖鲫鱼三两以下不收,在家分拣的时候已经分好了。
“行,过磅吧。”
两千多斤高背鲫,相对于大市场而言不算多少。
三四五规格405斤,半斤以上则是两千三百三十斤,高蛋白养殖的好处这会儿就显露出来了。
大鲫鱼一个个鼓囊囊的,看着就喜人,也就是农村人眼中的shi肚子。
总共货款是七千四百多,通过饵料计算,三个鱼塘里面大概还剩两千斤样子。
一年卖个两三万的鱼问题不大,下次抬网估摸着在过年,价格能更高一些。
按照2:1的饵比,一年下来两万斤饵料,最少能出一万斤鲫鱼。
饵料价格可是便宜的很,综合成本三毛,起码能赚一万多呢。
干完活,两人找个角落坐着抽烟。
“大河,等这批龙虾到了请你喝酒。”
“互相帮忙嘛,年底我五爷出鱼,可得给个好价。”
“好说。”强哥笑着点了点头。
现在龙虾已经有了流行的趋势,很多大排档过来订货一订就是几百斤。
湖北的龙虾已经很多人问了,特别是红杉树这些热闹的夜市大排档,都在等着这批货呢。
一旦在市场上畅销赚到钱了,他准备亲自跑一趟,搞个稳定的供应链出来。
到时候少不得万老板这些本地人帮忙,秦大河居功甚伟。
聊了一会儿养殖鱼的价格,秦大河心里也有数,今年低价鱼开始上涨了。
鲫鱼、鳊鱼、草鱼等等都在涨价,野生的则是更贵。
这是经济上行的表现,老百姓的消费能力更强,自然更愿意花钱买鱼肉回去吃。
“我去疤爷那边坐坐啊。”
“行。”
开着车子往前,中间因为有护栏的原因,天主教堂前面掉了个头,停到疤爷鱼档的门口。
刚到就发现有人在搬青鱼进去,就是规格太小了,大部分都是十来斤的。
“疤爷,这批货是野生的啊?”他好奇的问道,这么多野生青鱼可不好抓,钓也钓不到这么多条。
“嗯,从漳河那边搞迷魂阵搞到的,遇到鱼群了,就是规格不咋地。”接过秦大河递来的香烟,他继续说道,“我先过秤啊。”
“行。”
看了一下,小部分青鱼的皮毛已经受损,没有钓上来的好看。
等那边结完账,点上香烟,他凑了过去。
“十斤左右的青鱼卖我呗?”
“呵呵,你小子不是卖鱼嘛,怎么还买上了?”疤爷有点摸不着头脑。
“我搞的天然养殖塘,现在太空了,浪费湖里的螺蛳,先买点儿养着。”
“行,我十三收的,原价给你,你看着挑选。”倒手的功夫才十分钟,他也不好意思收钱。
“十四吧,交情归交情,生意归生意,我卖你鱼也不少挣钱。”
从车上拿了两个大转运盒出来,正好这次送鲫鱼带氧泵了。
挑选了十五条皮毛完好的青鱼,过秤有一百八十三斤。
也就是说,这十分钟疤爷就挣了一百八,面子上好看多了。
疤爷也没拒绝差价,开个鱼档水电都要钱的,还要承担死鱼的风险。
“阿虎那船到金陵了吧?”收好鱼,他就这船的事儿聊了一下。
现在江上信号差,特别是长江这一段,太宽了,只能打卫星电话。
“算时间差不多了,到了伙计会给我电话。”说到儿子,疤爷脸上露出笑容。
跑船挣钱不说,还给儿子找了个正经营生,不用天天在擂台上和人拼命了。
“行,我那边的人已经等着了。”秦大河点了点头,
本来还准备聊一会儿的,但鱼搬到车子上,只能马不停蹄的送回去。
现在的温度差不多有个三十四五度,进去聊了没一会儿,出来之后车子都烫屁股。
打开空调吹了十分钟才凉快些。
车子快速的行驶在长江大桥上,下面各种大小货轮在江面上如同蚂蚁一般。
恢弘的长江不止带来大量的鱼获,更是东西部交流的黄金水道。
对面的无为大堤此时就像一条黑线,但这条黑线却是高达十几米的江边长城。
大桥上车辆不多,大部分都是客车、私家车,还有那些个挂着皖Q的黑车。
把过路费一交,下了大桥就到了二坝这里。
现在还穷的一批,楼房都少见。
低矮的瓦房、土房子随处可见,再过个十来年并入皖B,这里摇身一变成了拆迁区域。
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各种工业园迁移过来,靠着黄金水道带来大量的投资。
秦大河琢磨着,自己的饵料厂要不要也建在这里。
不过想到现在还没进行开发,只能作罢。
建厂首先要考虑的是安全事宜,他在二坝这种乡下地方可没有依仗,有点小摩擦都很难解决。
伍总那个场地倒是挺好的,就在镇子对面,离县城也不远。
周边就一个小村子,父子俩去年收粮食的时候还跑过几趟,民风还算淳朴。
想到这里,便直接一脚油门,直奔饲料厂。
去年来的时候,周边还是用铁皮围起来,现在已经变成了砖头矮墙。
看门的大爷还记得他,开着车子的电焊师傅可不多见。
“阿爷,抽烟。”
走到保安室里,笑呵呵的递出香烟,他自己也点上深吸一口。
“伢子,干么事哦?”
“我来看看,昨天刚从沪市回来,还在伍总那下了二十万的订单呢。”
“哦哦,你是我家小子的朋友啊,进来坐。”老头儿闻言态度发生变化。
还特意拿个板凳过来,让秦大河坐下。
“我就过来看看,厂里没人啊?”他好奇的问道。
这个点儿居然都没看到人?
“小东西浪费钱,花几百万搞了这么一大片地方,也不知道怎么想的。”老头儿怒骂一句。
“现在更是安排夏天停工,说什么原材料容易变质。”
“厂里多少员工啊?”深吸一口香烟,这么大片厂区,几百万能拿下真是走运啊。
别看是贫困县,这一片水陆通行,再往后可是值大钱的。
“十几个人,两个大师傅从沪市调过来什么都没干,这个月又给人喊回去了。”阿爷抽着烟,心里老大意见了,这不是浪费钱嘛。
“我进去看看行吗?”
“那不照,除非你打电话给我儿子。”
“行。”
直接一个电话拨到伍总那边,先是寒暄了两句,问了下钓箱的生产。
“伍总,我可以到饲料厂里看看吗?”
“老弟,你这是?”电话另一边的伍总有点摸不着头脑,一个破厂房有什么看的。
“呵呵,就是参观一下厂房建设,接下来生意做的好,明年可能也要找个地方建厂。”
“行,我这厂子也没认真弄,到时候咱们谈谈。”
“再说,先把生意做好嘛,哈哈。”
都是老狐狸,话里话外也明白对方是什么意思。
对于伍总来说,三年免税政策不重要,垃圾厂房被拆了也无所谓,只要这片土地能安稳的在手里拿着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