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港岛电影人 第1177节

  决不能阴小事大啊!

  不和陌生人睡觉。

  就是这么为人正派洁身自好。

  至于说秘书在房间……老板和秘书挨着近一点那不是理所应当?

  工作上、生活上、沙发上、阳台上……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咳咳。

  请不要用有色眼镜看人。

  吴导坚决反三俗。

  …

  帝都。

  成厂长从广播电影电视部某私下的茶话座谈会结束回来,召开了北影厂内部的相关座谈会。

  “老方,上边传达了一些指示。

  北边现在出现情况可能也在所难免,所以上边也给了我们北影厂下达了任务。

  领导们希望我们可以制作出一些反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性的现实题材的文艺作品。

  再说,今年是建党七十周年,年底前还是希望我们有优秀的作品能够与广大群众见面的……”成厂长语重心长的对面前的老伙计说。

  “献礼片?”

  “倒也不能这样说,毕竟上边没有大办特办。不过现在各方议论声确实比较大,领导们还是希望我们能够制作出符合时代特点的文艺作品的……”成厂长拐着弯遛着话。

  “哎,老成,你觉得老谢怎么样?”

  “老谢?他恐怕不行,时间来不及。他正在拍摄《启明星》呢。”

  “张一呢?”

  “也在拍戏。”

  “凯歌?”

  “他正在和老一起拍《霸王别姬》,还是我们和港岛一起合作的。时间也来不及。”

  “你这么一说。”

  成厂长吧嗒一口烟,慢慢吐出,道:“我心中倒是有个现成的人选。”

  “谁?”

  “《女排》。”

  众人微微抬头,纷纷陷入思考。

  辣个男人?

  你别说……貌似在争论路线严重以及北边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刻,对方的身份真有一种别开生面破开迷雾的感觉……

  就是,人家愿不愿意?

  他们敢不敢让其执导呢??

  不好意思,来晚了。

第1307章 主旋律献礼片,新题材多样化

  PS:求推荐票!求月票!

  1991年11月的北平,秋风的萧瑟让城市好似蒙上了一层黄色的纱布,卷着未黄透的树叶,渲着一股悲凉。

  马路上,密密麻麻的自行车大军等候着红灯。

  11月16日,俄国那位喜欢抽皮带的叶利钦宣布了10项总统令,这股压抑的风潮好似西伯利亚寒流一样,从外蒙席卷而来,塞罕坝的人工林抵挡了风沙,但挡不住红色棕熊痛嚎的风潮。

  北面庞然大物曾经的钢铁洪流不再继续他们的传说,

  这个时候的国际国内形势用风云变幻来形容在合适不过了。

  年初的海湾战争的结果和展现出来的现代化军队开展的战争模式让中国震惊。

  而我们呢?

  “叮铃铃”

  几个衣着光鲜骑着很洋气公路赛的男女吸引了不少街坊邻居的注意力。

  端着碗炖吊子的门房大爷一边秃噜吊子一边发出啧啧的感叹声。

  “嘿卧槽,这年轻人。”

  “这几个港岛人真特么行哎,有汽车不特么开,偏要骑什么自行车,还真入乡随俗。”

  “刚刚我和那个小伙子打招呼,一口北平话倍儿地道。”

  从后海骑出鼓楼,吴孝祖戴着印有‘南华’字样的棒球帽,穿着IT旗下安德玛运动给‘南华足球’订制的训练运动服,身下骑着一台黑色的‘来礼’自行车穿梭在马路上。

  来礼就是美利达的前身。

  相信后世骑友没有人没骑过美利达的车子。

  “老板,北平好酷噢。”

  新罗婢李英爱穿着同款运动服蹬着自行车,好奇的举目张望,连连感叹,“感觉人特别的多。”

  蒙嘉惠梳着马尾辫也骑着自行车跟在旁边。

  身后,四五个保镖也一起骑着自行车跟着锻炼。

  “现在全市加起来,人口数量大约有近千万的数字。”根据1991年人口普查数据,全市常驻人口1086万。

  “大发”李英爱惊讶不已。这年代,高丽人口差不多4300万左右。

  吴孝祖一行人到了北平几日了。

  原本他想要休息两日就转机离开,奔赴哈密、克拉玛依进组,正式开始西域拍戏之旅。

  却没想到,刚到地儿就被北影厂的一个电话给稳了下来。

  “领导想要与你进行会面,洽谈关于主旋律献礼片的合作可能。”

  然后,吴孝祖就滞留了下来。

  ‘献礼片’三个字让他有点恍惚。

  现在哥们儿都已经朝着御用文人方向发展了么?这条‘国师’之路会不会早点??

  可转念一想。

  自己这ZZ加成实在是太恐怖了。

  一位港岛导演。

  一位爱国的港岛导演。

  一位爱国且具有巨大国际影响力的港岛身份的导演。

  不是吴孝祖在这套娃,而是这些标签加在一起确实让他有一种独树一帜的‘位置’。

  尤其是《女排》的成绩成为了近年来‘献礼片’的典型。

  不单单在大陆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且在老百姓中间取得了不小的影响力。

  最重要,这部电影在外埠市场成绩也不差。

  湾湾、高丽、东瀛乃至东南亚,都取得了很好的票房,尤其是小日子过得不错的日本人……

  这可不像后世男足和人家踢…

  《女排》当初登顶是踩着东瀛女排上位的然后东瀛国内出现了不少中国女排的‘自来水’。这部电影在东瀛也收获了不小的成绩和口碑。

  这给国家带来了不少的正面文化宣传好处。甚至,还因此增加了中日之间的经济往来。

  虽然说山川异域,不共戴天。

  但是在90年代,东瀛的投资以及摸着东瀛过河的套路相对还是很香……我们牢记历史,但是我们也要把握现在。

  这也是这一次吴孝祖第一时间就能够脱颖而出的原因。

  再说,吴孝祖与北影厂也是老朋友。

  所以说这种事情落在他头上也无可厚非。

  至于说献礼片?

  其实这个概念其实不算新鲜。

  从1959开始,“献礼片”就成为一种中国特色的电影创作类型片。

  这种类型片其实虽然国外没有提出概念,但是比如说北美,独立日前后或者为了某些事情,也会出现一些带有‘献礼片’性质的电影,只不过没有形成真正的定义而已。

  至于说‘主旋律’嘛。

  这个其实也很有说法。

  实际上,“主旋律”一词原指音乐中的术语,是一个声部锁场或所奏的主要曲调。

  后来,这种观点被引入到电影行业,最早出现在1979年,‘老人家’在第四次文坛的演讲当中。至此也成为了文艺会谈上常出现的词汇。

  再然后,1987年全国故事片创作会上,‘主旋律’第一次以概念形式被提出来,并且予以了相对明确的定义。

  这个时期,主旋律题材还相对单一。

  《女排》的横空出世让电影局关于‘要坚持突出主题,坚持突出多元化。’的口号得以落实。

  这一次,

  拦下吴孝祖,自然不单单是为了献礼片。

  70周年的党的生日,《大决战》三部曲、《开天辟地》等“献礼片”早就蓄势待发了。

  主要还是‘稳定人心’。

  并且,这时候有这样的一部电影,对于明年的许多事也很有好的铺垫。这是文宣部门的安排,并没有明说,但是很多事情都早有定论。

  “哐当~~”

  绕了一大圈,吴孝祖一行人骑行了回来,推着自行车进入了四合院。

  呃……查资料的时候就一点一点写了一些,所以今天突然就又更了,你说气人不。

第1308章 老倌儿与1991年的电影业

  PS:求推荐票!求月票!求月票!

  “吴导演我老成来。”

  吴孝祖自行车前轮刚跨进大门门槛,一双手就掐住了车把和车座,主动帮其推车。

  成志古卷着自行车搬进了四合院。。。。

  吓得跟在后边的保镖扔了一地的自行车,个个表情错愕的拎着一根根准备砸头的钛合金伸缩甩棍。

首节上一节1177/1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