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港岛电影人 第1286节

  电影中,他的名字叫志祥。

  很呆湾的一个名字对吧。

  算是对小谢的一项祝福吧,男人嘛……宁愿我绿千万人,不要千万人绿我。

  小谢点点头,犹如袁华一样的走路姿势,走到海边去玩耍。

  “那群北影交流生来这边可不是很方便。”徐递过一支烟。

  黄、姜鹉、俞飞虹他们并不容易来呆湾。不过因为吴孝祖电影需求,他们也在与呆湾当局进行沟通,正好赶上这样一个时机,成功几率很大。

  万一没成功……

  也没事。

  这边的戏份只占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放在了海峡对面的鹭岛市。

  那边很多地方与垦丁也很像。

  补拍一些镜头也不算难事。

  “你不会是这么闲得无聊吧?”吴孝祖接过烟叼在嘴上,伸手帮着挡风,点了点对方手背,缓缓吐出一口烟圈,“这可不是你的性格。”

  徐晃了晃,熄灭火柴棍,邪魅一笑。

  “施楠生想要同你聊一聊好莱坞的相关事宜,所以我就过来打个前站。

  阿东的新戏《侠盗高飞》在北美票房好像还可以?那个大脑袋也在筹备《辣手神探》吧?我听说剧组里,也有不少高丽人也参与了。”

  一提起脑袋大脖子粗的吴白鸽,徐难免的撇撇嘴。

  后世两人玩什么相逢一笑泯恩仇,那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港片早就一蹶不振,再加上年龄到了,面上过得去也就是过得去了。

  现在可不一样。

  要不然也不会结怨三十年了。

  “电影上还是发哥和他的合作,不过确实采用了不少高丽人。毕竟相比起如今我们的片酬,高丽演员的片酬太划算了。”

  吴孝祖没太纠结那两个人的冰点关系。

  当然,要论亲疏远近,他肯定是站在老徐这边的…

  “如果你拍戏,我建议可以考虑考虑内地的演员或者高丽的演员。他们便宜太多了……”

  “我倒是有把第三部《黄飞鸿3》放到内地拍摄的想法。到时候我会采用一些内地演员。”徐点点头,算是接受了吴孝祖的建议。

  这一世不像前世。

  吴孝祖多部戏都选用了内地的演员,而且因为两岸关系的融洽,也没有发生禁片的做法,所以也让许多港岛导演看到了内地演员的性价比。

  “至于说楠生关心的北美市场,其实一步一步来,如果你感兴趣,我也可以帮你。”吴孝祖倒也希望更多华语电影人进入北美。

  不单单是武术指导。

  那是去扶贫了。

  他想要更多的华人演员、导演能够在那边站住脚……尽管无法改变一些……但潜移默化纠正审美还是能做到的……

  “我考虑考虑。”徐颇为动心。

  这个年代,因为亚洲市场还可以恰烂钱,所以一些进取心不足的导演和电影人反而不那么热心。

  他们这些顶级导演来说,好莱坞其实是非常具有诱惑力的选择……毕竟在亚洲他们基本上也就是这样的成绩了。

  尤其是有吴孝祖这个例子摆在前面。

  激发了不少人的野心。

  至于说徐会不会适应北美……只要有合适的剧本和契合的机会,徐是能够交出好的答卷的那一类商业片导演。

  在他没有把《智取威虎山》这样主旋律电影商业化拍摄出来的时候,谁能想到主旋律还能这么赚钱?

  甚至,后世主旋律成票房灵药了。

  资本一反常态的去拍摄主旋律电影……

  ……

  港岛,中环。

  几个中年人在一行人的陪同下走进了新宝戏院,买了十几张《大佬》的电影票,进入影厅观影。

  这些人都是海协会的成员。

  1987年两岸关系破冰之后,呆湾那边促成了一个民间性组织海峡交流基金会,而为了对接这个组织,内地相关部门也授权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今年,敲定在10月下旬,两会将在港岛进行会谈协商。

  在此之前,协会成员就已经来到了港岛。

  正在这个时候,他们看到了《大佬》这部戏……发现之后,觉得很适合引进内地。

  这一下子,推动了电影法案的前进以及在院线改革的这个契机上,出现了一抹曙光!

  谁都没想到。

  在暑期档top5依旧霸榜持续不断吸金的《大佬》竟然迎来了这样一个机遇。

  这就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这样的消息自然第一时间汇报到了吴孝祖那里……

第1406章 票房分账,F4来了!

  PS:求推荐票!求月票!

  『恭喜张emo导演收获银狮奖最佳导演,《大红灯笼高高挂》定档10月档期!』《东方日报》。

  『暑期档之后,《大佬》连续13周票房位居前三甲,8周荣获票房冠军,创造本港票房连映记录,总票房成绩突破5100万港币!摘得年度票房冠军!』《星岛日报》。

  『演艺学院作品《那个男人的夏天》杀青,吴导与演员醉酒狂欢展现真性情。俞飞虹:他就是电影的主人,他教会我演戏!』《天天日报》。

  时间步入1992年9月份。

  鹭岛市当地的酒店套房内,一地凌乱。

  昨晚《那个男人的夏天》剧组杀青,主创人员也是开启了趴体节奏。

  眼看着自己亲自参与的作品拍摄完成,年轻人自然会发自肺腹油然而生的从盆底产生一种极大的成就感、充足感和满溢感。

  房间里已经没了男人的身影,俞飞虹撩起秀发。

  《那个男人的夏天》拍摄了一个月,她充分体会到了快乐。

  每一日,都是不同的体……体会。

  就很全能。

  鹭岛,鼓浪屿。

  这个时间点,这里还没有成为许多游客和伪文艺青年打卡的地点。

  远处还能看到渔船。

  冈峦起伏山峭花岗岩石上,两个人拿着鱼竿坐在马扎上钓着鱼。

  两人身后,一个消瘦黝黑双腮内陷的男人伏在空空如也的鱼箱上埋头干饭。

  “我说一,你少吃点,四碗沙茶面,不撑?”

  海风吹拂着飘荡在空中的地中海发丝,穿着白短袖黑裤子系着牛皮腰带踩着布鞋,老干部模样的成志古忍不住对身后的张一说,“我和老吴这钓上鱼,一会儿有烤鱼吃你可别怪我没提醒你。”

  “嗝~~~你们俩钓鱼?”

  张emo看着空空如也的鱼箱,以及毫无反应的鱼竿,咧着嘴笑,“你俩要说做进货来了,我一百个信。钓鱼就算了…”

  瞥了一眼旁边钓上了的乱七八糟的东西。

  破鞋、渔网、烂草、破塑料袋、布娃娃……除了没有鱼,啥都有,就差钓上来水猴子了。

  “在国外我实在是吃不惯洋鬼子的食物,那披萨还不如韭菜盒子香呢……那个什么意大利面,照我们的油泼面差远了…嗝…”

  张emo打了个饱嗝,满脸的满足感,然后扎刀说:“你们两个与其在这里白耽误功夫,不如早点收摊~”

  “……”吴孝祖黑着脸。

  “主要是老成耽误了我,平常我钓鱼水准堪比邓刚。”

  “邓刚是谁?”张emo好奇问。

  吴孝祖没解释,只是往旁边挪了挪屁股。

  这次成志古特意从燕京来到鹭岛,名义上自然是为了督促吴孝祖尽快拍摄主旋律电影。另一方面则是对于上面的意见进行传达。

  电影改革推进了好长时间了,但是雷声大雨点小,基本上各方态度都模棱两可。

  但是,谁也没想到。

  趁着这样一个机会,忽然就破局了!

  《大佬》这部电影平地惊雷的如约成为了成志古推动电影分成改革的一个契机。

  历史上,在1994年之前,影片全都是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以固定价格买断电影后统一向各个省的发行单位发放拷贝,并收获影片票房的70%。

  正如这年代中央与地方的税务财政微妙关系一样,票房多寡关系也是各方推诿。

  隐瞒票房更是常有之事。

  最主要是,电影质量下降,观众不愿意进电影院。

  用小品里的台词:‘现在哪有时间看电影?都在家看电视!不管演得多差,先混个脸熟!电影明星明显干不过电视明星!’

  这就是这个时间段的现状。

  所以成志古才会推动电影改革,可惜一直阻力较大…却没想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前一世,1994年开始进行分账改革。

  制片厂可以直接向国内各级发行、放映单位和国外发行影片,并实行收入分成,这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吃吃饭,换了一张桌子夹菜。

  绕过了‘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中影前身)’以及各个省级发行公司的垄断。

  你觉得砸了多少人饭碗?

  这种事情不好做。

  这是一种角力,伴随的将会是一系列的斗争。可以预想,这里面的勾心斗角的廖糟事情不会少。

  原本大家是吃大锅饭。

  现在突如的开始市场化,换谁也会有小心思。

  阴奉阳违?

  那是好的。

  你要明白一件事,中国封建王朝更替的历史就是官场斗争艺术的发展史。

  山头主义也是事实存在的…

  老吴不是老许,他没有必要的闲心去操心那些腌事情。身份决定了他在一些事情上就比较超然。

首节上一节1286/1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