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港岛电影人 第257节

  “对了,阿祖。我记得你曾经哼过一首《友谊之光》吧?这次在去参观的时候,还真的有不少人会哼这首歌。林导都准备用这首歌做插曲。”梁镓辉笑着道。

  吴孝祖蔫蔫的笑笑不语,你,林岭栋乱用试一试!?

  我不讹你个半身不遂,我就不是港岛之光!

  记得,前一世,这首歌在片中多次出现,甚至穿插了故事情节。

  吴孝祖这首歌当时创作的时候在狱中已经申请了版权。福利署、警署那里都有备案。

  就问你操作犀利不?

  如果没有变化的话

  我,主创者,打钱!

  两只手全是针眼……躺在那成了咸鱼,想翻身。翻完还是咸鱼。脚疼……手输液。我和老婆说:他们都说我是起点最奇葩请假的作者。人送外号起点甲沟炎!凸凸!!!!!这个名字什么鬼????我再重申一遍,我叫起点吴彦祖!

第311章 第三百二十一 电影开场, 拼凑与后现代美学

  PS:求推荐票,求月票!

  洪金笑容豪气的与吴孝祖打了招呼,旁边还有元飙、林正瑛等人作陪,一一说笑。娱乐记者、狗仔甚至跑社会新闻的都在凑上来狂按闪光灯。

  不远处的高丽红脸色略婊。

  周闰发、梁镓辉、洪金、梅艳妨、元飙、林正瑛、麦加、杨紫穹等明星让点映场显得格外星光璀璨。更不用提周慧、罗伊健公司嫡系。如果不是张国为了培养角色气质,不方便出戏这种场合,一定也来捧场了。

  除此外,项胜合作的艺能电影公司的张国忠拎着小嫩肉刘德桦也过来蹭热度。

  华仔同后世的流量小鲜肉一样,热度不用讲,但地位、资历和实力却差了不止一丢丢。乖乖挂着笑,不断与圈内前辈们打招呼。

  “马上开始了。”

  工作人员主动上前提醒花蝴蝶一样穿梭在“人脉”中开垦的项十三。纵是项胜的精明沉稳,今天也难掩开心。

  《恐惧斗室》正式开场,让他第一次感受到镁光灯的美妙。这部电影成功,他自然而然在圈内站住脚。项家也就真正意义上开始了洗白之路。

  影迷呼啦啦拥挤推嚷的朝着影厅里面挤。

  “这部电影一定特别吴孝祖!看看充满了宿命感的海报,整个人就全身战栗。吴式电影风格!”

  “支持发哥、吴导!”

  “周闰发与梁镓辉合作的第二部电影,两位影帝就值票价啦!快点…快点,挤一挤。”

  新宝院线旺角最大的一间影厅,大约310个座位。这是此时港岛多影厅电影院中最大影厅。后世,全港最大的一个戏厅大约在400多个座位,已经算是特大型影厅了。

  这间影厅的座位比得上嘉禾、德宝的一间戏院的总座位数量。可见新宝戏院对院线冲击多大!新宝戏院多位大中型戏院,影响力和覆盖面都很大。

  融合了安泰也就是后来的安乐好莱坞连锁戏院,新宝院线这一世的容量比前世更大。

  戏厅内,明星云集,媒体人、影评人和电影从业人员也非常密集。

  吴孝祖这部《恐惧斗室》吸引了无数业内人士的目光。

  1024火车头的小火车比之以前精致许多,污污的鸣笛声让原本杂乱的影厅慢慢安静下来。

  随着,永胜的标志出现,项胜也露出一抹笑意。

  电影开始。

  “唰!”

  破败的木质铭牌挂着生锈的链条突然掉在荧幕中间,攀着枯黄的藤蔓和生锈的齿轮。既有点诡异,又有点朋克哥特的另类。

  片名漏出来

  《恐惧斗室》!

  略显冷冽的画面映在屏幕上,闪现出的字幕都略显摇晃,让底下看戏的观众瞬间就吸引上去。

  这一幕。

  影评人眼前一亮。

  电影正片还未开始,片头序幕就营造出了诡秘气氛。

  “好诡异。”

  几位港岛名声在外的大影评人都睁大眼睛,这部电影同吴孝祖以往的风格似乎有很大差别。虽然同是恐怖片,但与《雨夜屠夫》写实类的变态熔炉般的惊悚绝对不一样,这部电影一开头就露出独特的朋克诡秘风。

  没错!

  这部电影吴孝祖掺杂了朋克诡秘的元素。前世,很流行“跑团”游戏。

  吴导演本人很喜欢跑团之后的“团战”,也就研究过“克苏鲁元素”,“克总”的游戏、小说中,总会掺杂些蒸汽朋克类的风格

  吴孝祖一直觉得《电锯惊魂》是一部很适合引入这种元素的电影。

  当然,吴孝祖不会无聊到胡乱的去引入克苏鲁。导演除了放飞思想,还要学会克制思想。他只需要营造出这类型的气氛。

  前一世,《电锯惊魂1》可以说是电影史上最经典的一部恐怖电影之一,更是完好的兼具了影片深度与商业性。你很难想象这部电影出自一个菜鸟的20天仓促拍摄。

  但。

  这恰好就是这部电影的魅力,新鲜、脑洞到让你怀疑人生。

  吴孝祖照搬这部电影,他不确定自己有没有温子仁的恐怖天赋。他懂得拍摄,也懂得电影。所以他深知一部同样的故事,不同的人接手,也许就拍摄出南辕北辙的效果。

  如果可以,他又不傻,省时省力的照搬电影不就可以了?

  况且,他不认为那部纯西式的电影真的适合这阶段的港岛。当时联合徐,除了坑他,也是看中徐天马行空的能力。

  克总,迷人的是朋克风的那种对诡秘的探索。

  《电锯惊魂1》完全可以融入这股诡秘风。

  甚至。

  吴孝祖在前一世,都想要拍摄一部诡秘风格的电影,但是……国家说:你先歇会。

  “有股英伦腔调?”

  徐换了个腿,捅了捅旁边的吴孝祖,毕竟他名义上是监制之一嘛。

  “??”吴孝祖一本正经,面带微笑的看向徐,另一边则收回了黑暗里的手,紧挨着他的高丽红低着头拢拢头发,挪挪屁股。

  “英伦腔调?”

  “十九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古典风格与现代机械的混合。正若殖民地时代的港岛。

  你很难寻找到如港岛这种地方一样的东方城市,现代与古典,先进与愚昧,守旧与奔放相互矛盾有统一的融合在一起。九龙城寨天空中飞着全世界最先进的飞机。大致就是这种吧。

  爱因斯坦不是说过想象力是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嘛。既然港岛赋予了我们这么多财富,我就简单的来了一种拼凑美学。”吴孝祖想了想还是给两眼直勾勾盯着自己的徐解释一句,他也绝不会想到这段话对徐的震惊。

  如果不是脑子还足够清醒,在徐眼中,吴孝祖简直就是港岛乃至华语电影探索先驱,脑后生光环那种人物。

  他知道,凭着这股“后现代美学”的论调,眼前这部电影绝对会成为港岛电影又一部经典之作。

  黑色幽默、暴力美学、电影结构、后现代美学……吴孝祖言语中流露出的才华和前景让徐全身兴奋的颤抖。

  吴孝祖绝对不会想到身旁的徐这一瞬间引申出如此多的东西。

  当初这部电影合作的时候,两个人对于分镜头稿本做了全方面的分析。徐一个能够在《新蜀山剑侠》中引申出外星人概念的家伙,拍摄这部戏的时候更是脑洞大开。

  吴孝祖也算是受到徐的启发。

  这才完成了《恐惧斗室》拼凑美学的风格。

  或者说,这部戏天然就拥有后现代美学风格,因为拼凑美学本就是后现代最重要的标致之一。

  明天……换药,等待裁决。《电锯惊魂》世界上添加一点伪克苏鲁风格我觉得并不违和。或者说,仔细分析这部电影,它本身应该也具备朋克美感(没觉得刑具很有股摧残的美感?)。拼凑美学代表的后现代风格嘛……后世烂大街。但在当时,应该算是新鲜东西吧?

第312章 诡秘 苍白 颤抖 宿命

  PS:求推荐票,求月票!

  缓缓的水滴,滴答声。

  嗒。

  嗒嗒。

  荧幕略暗,一团浮游在水中游荡。光源的映射下,一张苍白的脸闭目躺在水中。

  猛然,双眼睁开。

  “哗咳咳,呕咳咳啊”男人呕吐挣扎,不断胡乱摸索,伴随着铁链声,慌乱中破声的惊慌大喊:“救命!有有人!我在哪……”

  空荡荡的回声让梁镓辉忍不住的佝偻身子,充满了恐惧。

  他微弯着腰,肩膀往里缩,惊慌失措的来回乱看,一双眼睛内全然充满了对未知的恐惧。喉结吞咽显得十分艰难,让人看到忍不住和他一起陷入这种慌张情绪之中。

  “浦你阿姆!这是十八层地狱?!!”梁镓辉恐惧的不得不让自己发出声音来壮胆。

  “不,你没死。”突然,一个低沉有突兀的声音传来。

  忽然。

  头顶的白炽灯猛然跳动,连续闪烁,浴室内一暗一明,“滋滋滋”的电流声在安静的封闭空间内,好似小孩子得意的笑声。

  镜头随着灯光慢慢笼络出大全景。

  破旧肮脏的白瓷砖浴室,工业顶棚和吊灯,身后一个挂满污迹的水池。

  锈迹斑斑的水管,垂在墙壁上的铁索,墙角,喷着蒸汽的管道。整个场景肮脏又混乱,萧索中透着诡异。大全景很好的让人看清楚周围环境。

  主观镜头的运用,也就是梁镓辉与周闰发两人的第一视觉。

  梁镓辉望向对角。

  周闰发狼狈的被锁在那里,汗迹湿透了衬衣,双眸藏着警惕。他旁边,挂满粉尘蛛网。

  主观镜头模糊,两个人对视,镜头快速回拉,一片暗红色的血泊,镜头螺旋上升旋转,一具尸体呈现在观众面前。瞬间就让很多观众的心一下子就提了起来。

  一手握着左轮手枪,一只手握着录音机,脑部血肉模糊的光头男子趴在血泊中。黑色的血液已经凝固,血腥味从屏幕都能够感受得到。

  旋转的镜头下,带给观众略显慌乱的心理暗示。

  这部戏,旋转的镜头会很多。

  俯视的旋转镜头,中心点是一滩血迹,一开始就会给观众种下吊诡般的提心吊胆。

  这部戏的推理与《嫌疑人》不同。嫌疑人是人物推动故事发展。这部戏则用各种镜头就足以引人入胜。

  看着血淋淋爆出的镜头。

  有人忍不住微微抬起屁股,聚精会神的盯着屏幕。谁都没想到一开场就营造出这样一个大悬念。

  无数人脑子里都冒出:什么情况?这样的疑问。

  当然,也有很多不喜欢如此血淋淋的观众,纷纷皱眉。

  电影中两名主演也都形色各异。

  准确的说是符合各自角色的表演逻辑。梁镓辉片中人物设定是狗仔,周闰发则是医生。这种表演逻辑会贯穿影片始末。也会让两个人做出不同选择的时候,更有说服力。

  电影的世界框架很多时候也是基于人物和事件逻辑的前提下。

  梁镓辉急忙转身呕吐,周闰发则拖着被铁链紧锁的腿脸色沉重的凑上前。两人一左一右,互相拉扯电影空间。

首节上一节257/1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