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个首富,亲自给顾客开车门? 第191节

口罩娘娘是谁。

和苏白的八斗之才不同,这个口罩娘娘,当年在四中则是以神秘着称。

由于对方一直戴着口罩,从不以真面目示人,导致整个高中三年下来,看过口罩娘娘真容的人,屈指可数。

苏白还清晰的记得,当时学校里,对口罩娘娘的神秘长相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男生群体,超过百分之八十都一致认为,口罩娘娘应该是长得太漂亮了,美若天仙,害怕外貌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才戴着口罩。

另一种自然就是女生群体,据说是某个口罩娘娘邻居传出来的可靠消息,说的是口罩娘娘小时候脸被开水烫过,脸上有一大块伤疤,所以才一直戴着口罩不敢示人。

这种争论,一直持续了整整三年,正当所有人都以为等不到真相大白的那一天时。

高考拍证件照的时候,终于有一个男生,在看到口罩娘娘真容的时候,忍着偷偷带进学校的手机被老师没收的风险,大庭广众之下掏出手机,以极快的速度拍到了一张口罩娘娘的侧颜照。

三分之一张脸,仅仅只有三分之一张脸的侧颜照。

就是靠着这张像素模糊到发指的侧颜照,口罩娘娘打败了当年四中三千多名女生,让无数看过照片的男生夜不能寐,食不知味。

而那个冒死拍下照片的男生,面对着老师要手机的手,居然硬生生扛住了压力,顶住了老师刀人的眼神,以最快的速度把那张照片发送到了室友的QQ号上。

自此,那名男生成了四中的英雄,出现在食堂打饭,排队的男生看了都得全部让开,集体行注目礼的那种。

这些事也是苏白事后才知道的,当年这件事发生的时候,苏白早就通过竞赛,获得了诸多大学投来的橄榄枝。拿到保送名额的苏白,正和家人一起在魔都参观复大学。

后来苏白不想辜负三年来的努力,再加上四中拿现金奖励来诱惑苏白,苏白最终还是回宜城参加了高考。

苏白最后一次得知口罩娘娘的消息,是在高考结束后,有几名考生家长找到教育口举报。

说是他们的孩子和口罩娘娘分到了一个考场,结果几个孩子一半的时间用来考试,一半的时间用来盯着口罩娘娘看。

没错,高考那天,口罩娘娘没戴口罩。

这场闹剧,最后怎么处理的,苏白并不知道。

他隐约记得。

口罩娘娘之所以有这个外号,前面两个字,是因为她一直戴口罩。

而后面的“娘娘”两个字,则是因为她的名字。

陈长妃。

放在名字里读Chang,音通常。

但在古代,君王的诸多老婆里,又有长(音通掌)妃,次妃之分。

长妃娘娘,娘娘两个字,便是打这儿出来的。

第228章正所谓人生有三苦,打铁撑船磨豆腐

如何像讲故事一样,把陈长妃的故事娓娓道来呢。

好赌的爸,生病的妈,上学的弟弟,破碎的家,我不帮她谁帮她?

不不不,故事...

要从一个叫陈大的艄公讲起。

那是60年,了解那个年份的人都知道,想吃一顿饱饭,有多难。

那一年,渡口镇已经连续遭遇三年干旱,地里收成少得可怜,大家都勒紧了裤腰带过日子。

那年腊月,有一个叫陈大的年轻人来渡口镇投靠亲戚,靠着一封介绍信和两个窝窝头,硬是光着脚走了半个月,从山城走到了渡口镇。

可来了渡口镇,陈大才知道,亲戚一家早就没了。

饿晕的陈大,倒在渡口镇的石磨场上,被几个路过的社员用一碗高粱糊糊救了下来。

醒过来的陈大无家可归,跪在地上抓着公社大队长的手。

“给口吃的,只要给口吃的,一辈子当牛做马都行...”

当时的渡口镇,大锅饭里的粥,稀到能把脸照出来,多一个人,大家就要少分一份口粮,这哪儿是大队长做得了主的啊。

有社员看不下去了,支了个主意。

镇上渡河的老艄公干不动了,要不打发陈大一口吃的,让陈大去撑船?

正所谓人生有三苦,打铁撑船磨豆腐。

在那个天天饿肚子的年代,撑船可是个苦差事,没几个人愿意干。

苦归苦,好歹有口吃的啊。

于是,陈大留在了渡口镇,跟着老艄公学了三天撑船摇桨,便正式接过了渡口镇艄公的差事。

一开始,大家只是好心,不愿意看到这个落难的外乡人活活饿死。

可后来,大家便发现,事情并不是这样的。

当年陆上交通不发达,从渡口镇走陆路去宜城市里,兜兜转转起码要六七个小时。

而渡口镇在长江上游,乘船顺流而下去宜城,只要两个多小时。

宜城的江水急,通常情况下,除了县里的两艘机动船,是很少有艄公愿意去宜城的,因为顺流而下容易,逆流回来难如登天。

来回跑一趟,胳膊肿两圈,床上躺三天。

64年,几个孩子上山拾柴,饿急眼的孩子看到一棵树上的野果,摘下来就吃。

这一吃可就坏了,全都回家上吐下泻翻着白眼直抽抽。

镇上卫生所的医生见状立刻麻爪了。

“食物中毒,赶紧送市里医院去洗胃...”

可马车都还没套好,几个孩子相继昏迷,眼见着就要不行了,一堆家长哭得声嘶力竭。

正在这时,得知消息的陈大赶了过来,二话不说,背上一个孩子就跑。

“坐船去。”

那一趟,陈大救了五个孩子的命,可也在渡口的窝棚里足足躺了两天两夜。

佛家有云,渡人向善,功德无量。

这撑船苦虽苦,却是一件大功德。

当初的陈大一语成谶,渡口镇给了他一口吃的,他当真就给渡口镇当牛做马了一辈子。

这一辈子,陈大也靠着一双船桨,风里来雨里去,救活了渡口镇无数人。

镇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后来大家条件好了,你出两斗米,我出几天工,一起帮着陈大修了新房子。

没过多久,踏实肯干的陈大被本镇姑娘看中了,这才成了家。

06年,年近七旬的老艄公陈大,倒在了他撑了一辈子的船上,得到消息后,几个邻居拆了门板把他抬回了家。

只记得当时去灵堂吊唁的镇民,从早上排队排到大中午。

记帛金的簿子足足用了二十多本。

下葬的时候,几个镇上的老人说。

陈大积了一辈子的德,没报到他自己身上,老天有眼,终究会报到他子孙后代身上。

96年的夏天清晨,长江江面上响起了一声女婴清脆的啼哭声。

陈长妃听母亲讲过无数次,她是龙王爷爷送来的。

当时生陈长妃的时候接生婆拿不稳,眼见着要难产了,叫嚷着赶紧送医院。

这一次,撑船的还是陈大,只不过送的不再是镇民,而是自己的儿媳妇。

当时陈长妃的爷爷和父亲把船桨摇得飞起,可到半路上,陈长妃就出生了。

按字辈,陈长妃是长字辈。

爷爷的好友,一个算命先生掰着手指头算了半天。

说陈长妃是九天凤凰命格,贵,贵不可言,名字取小了压不住。同级别的命格,他这一辈子,之前就遇到过一次。

足足收了陈家八十块,算命先生才在陈父的手心写下一个妃字。

自此,降生在艄公人家的陈长妃,便开始了她的一生。

第229章渡口镇要是没了陈长妃,全镇都得乱

陈长妃知道自己和其他人不一样,是从上幼儿园时开始。

每次一玩过家家,男生们全都哭着抢着要她当老婆,争到打架。

打上小学开始,班上女生就开始孤立她了,说什么的都有,狐狸精、妖精...

直到0203那两年,由于预防肺炎,学校要求所有学生戴口罩。

而自那以后,陈长妃便再也没有摘下过口罩。

她再清楚不过,口罩一旦摘下来,自己的脸,就会给自己带来源源不断的麻烦。

后来,考进四中的陈长妃,在几个校领导和老师见到过陈长妃的脸后,一致同意让陈长妃戴着口罩上学,学校方面,也给予一定的关照和保护。

至于陈长妃脸被烫伤的谣言,始作俑者不是别人,正是陈长妃自己。

这样做的好处是,为她减少了很多麻烦。

如果人生有四季,那17岁之后的陈长妃,便迎来了自己的冬天...

自从爷爷去世后,看着镇上渡口迟迟找不到合适的艄公,陈父陈母毅然决然地接过了爷爷手里的担子。

用当年爷爷去世镇民们送来的帛金,购买了一艘二手的渡轮,做起了船运买卖。

由于是机械动力,渡轮也开通了宜城沿岸的渡口业务,每天早晚两趟,在渡口镇和宜城市码头之间来回跑。

很多卖菜进货的镇民,就是靠着这一艘渡轮往返宜城。

早期都是五毛钱的起步价,遇到很多家里困难的,陈父陈母都是能免则免。

两人都再清楚不过,如果当年不是渡口镇的镇民们给了父亲一碗高粱糊糊,陈家早就没了。

13年的夏天,一个下江游泳的半大孩子卷进了暗流,眼看着就要被湍急的江水冲到下游。

刚刚靠岸熄火的陈父听到呼救声后,拿上救生圈就跳下水去救人。

那孩子被套上救生圈推了上来,可陈父却迟迟不见踪影,陈母见状,也一个猛子扎进水里找人。

陈长妃得到消息,从学校赶往县医院的时候,陈父陈母安安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已经盖上了白布。

据打捞的救援队说,在下游找到两人的时候,两人的手紧紧拉在一起,掰都掰不开。

当时那被救孩子的父母,一家老小跪在陈长妃面前,掏出全部家底八万块,想要感谢陈父陈母的救命之恩。

可陈长妃终究还是一分钱没要,用她当时的话说。

“我们陈家打来渡口镇那一天起,就没有帮人还要收钱的先例...”

陈父陈母的葬礼,是渡口镇上,几个大姓家族的族老一起帮着操办的,下葬那天,全镇子的老老少少都来了。

据说镇上几个纸钱铺的香烛纸钱,全部被买光。

首节上一节191/37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