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唯一太阳 第21节

  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了?

  还是自己认识的那个世界吗?

第20章 共同版权

  沈善登打算先以个人名义,把剧本授权善登文化,套一层“著作人权”,版权会牢牢掌握在他手里。

  然后沈善登通过“善登文化”投入300万人民币,作为项目投资款,再之后中影加入并签订《投资合作协议》。

  关键条款包括,中影投资400万人民币,明确“善登文化”为第一出品方和著作权人。

  沈善登也尊重了中影的利益。

  中影作为联合出品方和主要投资方,享有,影片的署名权,联合出品方之一。

  影片在中国大陆地区的优先发行权,保证中影的核心诉求,也是其价值所在,利用其强大发行网络。

  按照投资比例获得40%的收益分成权,包括票房分账、后产品开发、电视播映、音像版权等。

  在重大决策上有一定的参与权,如超支、主创变更,但不能动摇“善登文化”的版权所有权和最终决策权。

  “中影难道还要谢谢你给我们发行权?”

  廖云听完之后,感觉十分荒谬。

  又恍然大悟。

  “怪不得你先花自己的钱,不急着让我方进场,原来早打着这个主意。”

  想到这,廖云望向沈善登的眼神微变。

  谁要是把沈善登当做心思稚嫩的大学生,或者刚入行的电影圈后辈,恐怕会被坑死。

  这绝对是只小狐狸。

  廖云直白道:“你的要求很过分,做事也不讲究,借着中影的名义各种拉人,又套来吴京,有了吴京加入的基础上,转手又来和我们谈判。”

  沈善登连忙解释:“我的要求很合理,我本身就是项目发起人。这有助于我完全掌握项目,也有助于让项目在精神上和厂长战略对齐。”

  廖云那叫一个无语:“那你如何说服其他投资人?这个项目,有吴京的一百万,还有两百万缺口,其他投资人不理解为什么版权要归一个新成立的小公司,而不是更有保障的中影。”

  沈善登不觉得有影响:“这并不影响中影提供协调拍摄场地、政策支持、部分后期资源等支持。”

  “而且吴京全方位投入,加上他的四份职务薪酬,相当于两百万,我已经对《督公》项目重新估值,如今是两千万的项目。”

  “中影投入四百万,获得四成份额,电影还未制作,便先实现价值翻倍,直接就是大赚。”

  廖云倒吸一口凉气!

  他不理解,沈善登怎么能一本正经的说出这些话来。

  合着中影不做第一出品人,但依然要出第一出品人的力。

  而且出这份力,还要说一声谢谢,因为这个项目,加入就是大赚。

  廖云抿了抿嘴:“那也很难说服集团内的人,为何我们占了最大投资额,却没有第一出品的位置。”

  沈善登笑道:“赚钱就行了,中影已经收益翻倍。”

  廖云心累了:“依然不行,《督公》这个项目是厂长拍板的大片战略试点,版权必须在中影手里。最多你以著作人进行授权,和我们共享版权。”

  沈善登:“成交!”

  让中影让出第一出品人不现实,沈善登纯新人,但是谈到共同版权,也在接受范围之内。

  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嘛。

  廖云心更累了:“.”

  下午。

  韩三平给沈善登打了个电话,这个项目排在他优先事项之内,仅在几部大项目之下。

  “你怎么还重新谈判了?”韩三平直接问。

  沈善登道:“我必须百分百掌握项目,最近这段时间我都不敢去中影,不少人想着从我这个项目分一杯。”

  “好,我知道了。”韩三平无奈。

  好消息是,他最担心的学生气沈善登身上没有,也能抗住利益团体的围猎。

  坏消息是,沈善登太狡猾了。

  韩三平总体还是挺满意的:“《督公》项目如何了,听说吴京也加入了?”

  沈善登谈了谈吴京的电影人本色,介绍吴京零酬劳加入,给了韩三平一个惊喜。

  不到一个星期,项目已经有了个框架。

  沈善登行动力确实可以,而且传递的信号也很好。

  吴京转战港岛,如今转回大陆,说明中国电影环境在变好。

  周一厂务会上。

  韩三平突然点名表扬:“小沈的那个《督公》项目,干的很专业,架子自己搭起来了。”

  转头对副手道:“听说厂里最近很热闹,还是要注意下,春节快到了,要安全生产。”

  下午。

  沈善登和中影正式签订了协议。

  还是挂靠在中影名下,但是沈善登会先将《督公》版权授权给善登文化他的个人公司,然后善登文化授权给中影,双方共同持有版权。

  续集制作上,双方一致同意才能启动。

  宣发也做了细化,善登文化负责线上营销,在宣发上占据一个位置。

  和中影这边敲定合作,背靠中影,沈善登也不用申请单片许可了,中影自己就有制片资质。

  中影代表张能手正式入组。

  《督公》项目算是正式启动。

  张能手是北影厂制片部的副科长,也是一位老制片主任。

  “叫我老张就行,我就是帮你协助管理生活杂物,再有就是厂长交代好好配合你。”

  老张不藏着掖着,明说自己是受命而来,也不会和沈善登争什么。

  陈辉那小子撞上了枪眼,背了个处分,要不是家世显赫,有人求情,下场会更惨。

  韩三平对这个项目的重视程度,对沈善登的看重,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看架势,还是公事,否则不会这么露骨。

  沈善登笑着道:“张哥,剧组正需要像张哥这样老成持重的前辈帮忙,你加入我们这个项目,厂长的要求一定能达到。”

  张能手只是一交流,内心便涌现荒谬之感,沈善登给他的感觉,像是和他一样,有种在国营公司泡了二三十年的味道。

  沈善登没有耽误时间,开了第一次正式的制片会议。

  一共四人参加,沈善登、周奇峰、吴京,中影代表张能手。

  沈善登开门见山:“《督公》是中影挂号的古装大片、大片战略产业升级的一次试点尝试,是为了破除原有的桎梏,敢于向难点开刀。”

  “我这个人,非常崇尚民主精神,以后我们采取举手表决。当然,只有民主影响效率,还是要集中,所以我在重大事项上有一票否决权。”

  张能手数了数在场人数,这还表决个屁。

  张能手觉得,陈辉也许没掺和是幸运,对上沈善登,这种子弟只能被玩死。

  “接下来,我们要全面推进,内容创作,文学剧本、拍摄剧本、演员剧本,服化道团队,动作设计团队,取景,演员选角筹备等等,筹备工作全面启动。”

  散会后。

  张能手主动道:“还缺点投资,沈导,你叫我一声老哥,有什么要求直接开口,给你介绍一些投资人。”

  沈善登道:“正有事和老哥沟通,我打算先办一场启动仪式,需要中影帮忙协调线下媒体。既是为了电影宣传,也是要介绍《督公》背负的使命,让公众意识到厂长为中国电影的付出。厂长不说,我们不能不做。”

  张能手一听,连连点头:“我会和宣传处沟通,全力配合!”

  启动仪式之前。

  沈善登把马有德叫来,电影方面,他并不想犯音乐上的错误。

第21章 这是谁的男人?

  音乐之路,是沈善登永远的痛。

  这个年代歌手比演员赚的多,最早的最早,05年考入北电之前,沈善登打算,先做到顶级歌手,然后等粉丝电影兴起,跨界做导演。

  只可惜出身未捷身先死。

  03年重生之初,自持有大爆曲在手,打爆周王林陶不在话下。

  事实不是并非如此,而是截然相反。

  “网络歌手”“非主流的”帽子扣了上来。

  听歌的歌迷都要被嘲笑。

  明明利用互联网进行歌曲创作,比传统渠道更潮流,但就是被塑造成了low。

  明明歌曲听众上千万,却依然是非主流。

  现在回想,还是利益使然。

  网络歌手最可怕的是踢开了唱片公司的渠道,歌曲走红凭借互联网传播。

  如果网络歌手还能获得同等地位,特别是通过商业走穴赚钱,不输唱片公司歌手的收入,唱片公司就完蛋了。

  而在眼下,流行歌手方面,又有地域之分,在超女之前,偶像歌手,吸引年轻歌迷的流行歌手,是港台圈子的天下。

  沈善登被打懵逼后,才后知后觉,他是被“防爆”了。

  后世,粉圈有“防爆”行为,通过恶意手段打压自家偶像的竞争对手。

  而行业竞争,圈子竞争,也会通过种种手段,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和护城河。

  大陆三大导熄火,古装大片成了港台导演盘中餐,连商业片也是对方在掌握。

  更早城市化的港台,营销手段远远领先于如今的大陆。

  娱乐圈港台如今力量很大,流行歌手如此,电影领域也是如此。

  沈善登吃了亏,自然要长记性:“这一次一定不能再掉坑了,中影在传统渠道的实力不用怀疑,但炒作、营销,就不是中影擅长的。我们要补上这块。”

  马有德说出自己的想法。

  “老板,你看这样可不可以,以公司为骨干,再动员你的歌迷粉丝,组织歌友会,引导评论,宣传电影。你迈入导演领域,对于歌迷来说,是很提气的。”

  “可以。”沈善登表示同意,又补充道:“今时不同往日,《督公》项目是中影的重点项目,有韩厂长支持,现在我也算北电的优秀学生代表,我们这边的媒体,多多少少会给面子。”

  沈善登吸取教训不假,但也不会妄自菲薄。

  “堂堂正正,围绕电影宣传这个中心,让大家知道有一部《督公》电影拍摄了,要让人知道我们这部电影存在,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我们不是为了打败谁,那也没有意义。不急于争一时,也不要盲目的进行舆论反击。”

首节上一节21/10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