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唯一太阳 第29节

  以学院派、部分导演、影评人为主的反对派,不乏沈善登现实中的老师,理论上的权威,毫不留情的强烈抨击沈善登言论“狭隘”、“功利”、“亵渎艺术”、“历史虚无主义”。

  驳斥他将艺术追求与商业成功完全对立,赞许欧洲三大是电影艺术的重要标杆,认为中国电影不能放弃艺术探索和人文关怀。

  将“弃艺从商”定位是向市场投降。

  更有反串的,断章取义沈善登的言论,抨击他自比“弱国”,给他扣了不爱国的标签。

  周奇峰陷入了迷茫:“师兄,难道我们错了吗?”

  批判他们的,有一些是权威媒体,还有一些他之前很尊敬、仰望的老师。

  “不要盯着舆论,要不然很容易抑郁。”

  沈善登提醒道:“你要是看基本面,我们是充满希望,你要是看舆论,我们马上要完。”

  看基本面,《督公》启动会,不是一般的成功,而是大成功。

  沈善登迅速在业内打开了视野,成功建立了“天才导演”“新锐力量”的初步形象,然后过去的标签,“网络歌手”、“非主流”的负面标签,统统被洗掉。

  这是意外之喜。

  之前沈善登打算等电影上映才会完成身份转变,现在直接扭转了。

  纵使是批评者,也都是把沈善登聚焦于导演身份。

  然后就是《督公》项目,和他预料的不错,之前不好打交道的合作方,有些直接答应了合作,哪怕没有答应的,也表现出了心动。

  最最重要的,大陆这边影视公司,纷纷询问是否还有份额,想要加入,并且愿意接受溢价。

  说明他们看好这个项目,哪怕是看中影的面子,依然是看好这个项目。

  也不是没有问题,没有困难,但都是想要做事普遍要经历的,或者受限于制作成本,以及国内电影产业的现状,需要做出取舍。

  但不管如何,都没有舆论上展示的那么撕裂。

  总的来说,基本面和舆论完全相反。

  沈善登不想周奇峰瞎想,赶紧派了活:“华易、博纳、光线、星美都想要投一笔,而且接受一倍溢价,我比较主张华易和光线,你去通知中影代表,我们约个时间,把份额定下来,也好解除资金上的后顾之虑。”

  周奇峰关心这些虚的,说明这两天闲了,否则不会胡思乱想。

  像吴京,天天忙的脚不沾地,忙的不可开交,就没这么多想法。

  回到家。

  沈善登享受皇帝般的服务。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坐下有腰靠,躺着有按摩,水果随时准备

  电视遥控器他说要看这个台,那就是这个台。

  一言九鼎!

  沈善登躺在大蜜蜜的大腿上,觉得奖励一下:“该死的蜜!看在你如此优秀的份上,有什么要求说吧!”

  大蜜蜜终于等到这句话了:“是,长官!为您服务是我的荣幸!让您感觉快乐是我的使命!也不是我有问题,而是我想要帮您解决问题.”

  沈善登不耐烦:“有屁快放,说话如此油腻,有点恶心心。”

  大蜜蜜咬了咬牙,但是还是忍气吞声了。

  没办法,荣鑫达那边,这几天,对待她的姿态几乎可以说谄媚了。

  平时她问个《红楼梦》项目,就不耐烦的李绍红,这两天难得和她说了许多软话,解释了自己也有苦衷,小婉姐更是大打感情牌。

  公司那边带来的爽感,让大蜜蜜舔一舔沈善登,也不是没法忍的。

  毕竟,该舔的也都

  大蜜蜜细声细语道:“是长官!是小杨的公司那边,想要了解选角的事。”

  沈善登挥了挥手:“多大点事,我把角色清单给你一份。不过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

  荣鑫达有他想要用的人,男一,陈坤就很合适,《督公》作为中等制作的商业片,选角方面肯定要找有知名度的,至少让观众在影院里看到演员不感觉陌生。

  陈坤要用,但沈善登希望可以便宜点。

  最好还能让荣鑫达以及对方说谢谢。

  “谢谢!”大蜜蜜感谢。

  眼神亮的放光,变得激动起来,蹭啊蹭的,让沈善登烦不胜烦。

  今晚又要累了!

  翌日。

  沈善登神清气爽开启一天工作,北电放假了,可以招一批想实习的大三学生。

  BJ当地的大一、大二学生,也会招一些,没有业务能力,但可以做跑跑腿的活。

  《督公》剧组为了更好的进行筹备工作,转入了北影厂。

  剧组框架已经建立起来了,沈善登也有了自己班底,不怕有前辈、老师想帮忙,他反而希望对方来帮忙。

  上午。

  沈善登接到通知,韩三平要视察工作。

  同在北影厂,韩三平这边刚通知,很快就来到了《督公》剧组。

  目前《督公》最重要事项就是最后两成投资份额,沈善登的意思是接受华易和光线的投资。

  韩三平给出指导意见:“华易水太深,你把握不住。”

  沈善登心头一怒,老登你在教我做事?

第29章 新生代

  “没问题。”

  沈善登一口答应了下来。

  不是原则性问题,还是要尊重一下老同志的。

  引入华易和光线的资金都是有目的的。

  光线能进一步完善《督公》的发行结构。

  中影的发行优势在院线渠道整合,大的方面。

  光线则是有着发行矩阵,在影院点对点上,能和中影形成互补。

  再结合沈善登个人公司的互联网营销,《督公》仅在宣发这一项算当下行业最顶尖配置。

  而华易行业资源更胜于光线。

  华易在当下,是电影产业民营公司中的代表。

  特别是王晶花出走澄天之后,澄天背后是日资,华易和其决裂,一定程度上扛起了电影行业民营领域的大旗。

  沈善登重生而来,很清楚,华易再有两三年就能成为华娱第一股,然后股价上升,华易大小王一跃成为娱乐圈资本大佬。

  不过眼下华易上市很不明朗,影视公司上市没有先例,创业板也看不到影子。

  沈善登想要先和华易结个善缘,再看看能不能买点原始股。

  而且华易明星资源方面,即使王晶花走出带走了一批人,但底子还在。

  营销能力也是不俗,港台营销手段,华易学了不少。

  既然韩三平不希望他和华易走的过近,沈善登就要考虑次优的了。

  “伯纳和光线?”沈善登询问。

  其他投资方,行业外的根本不考虑。

  《督公》现在是热门项目,行业外的资金,仅能提供钱的支持,没有行业资源方面的加持,纯投钱,不具备任何吸引力。

  行业内的,伯纳在行业资源上和中影有重合,星美也可以,但星美情况复杂,比华易还要复杂,不缺资金的情况下,没必要浑水。

  “按你的意思来。”韩三平这次没说什么。

  其实,韩三平是很尊重导演的剧组权力。

  只是他视察完《投名状》剧组,又了解了《赤壁》项目,心都凉了。

  这两个项目的情况基本被沈善登说中了。

  相对应,沈善登这边项目搞的如火如荼,展现了远超自身年龄的成熟。

  这简单一对比,沈善登在韩三平心里的地位,大大提高。

  而且韩三平也感觉到了,《无极》之后陈凯歌身败名裂,短时间不会碰古装大片。

  使得他手下可用之人,不能说大大减少,也是几无可用之人。

  这也是韩三平看出来了《赤壁》和《投名状》项目存在问题,只能按住不发,有点无可奈何的原因。

  因为他没有牌。

  要是大陆这边有几个可以拍古装大片,有能力又有意愿拍商业片的导演,他也不会怎么被动。

  相应的,沈善登作用和价值越发凸显出来。

  哪怕不考虑古装大片的升级,大片战略的未来等远期目标,只是眼下来说,《督公》项目成功,他面对港岛导演,也会多一份底气。

  韩三平也是有点卑微了:“小沈啊,不是我管得多,我也是为了你好,华易风气不适合你,你这个年龄,玩不过他们的。”

  当年他要搞商业片,力排众议让冯小刚来做导演,影片成功后不顾杂音给足了奖励。

  而等到《没完没了》冯小刚和华易搭上了线,民营公司的优势就展现出来了,糖衣炮弹,是国营公司所不能给的。

  韩三平担心沈善登把握不住,被人用金钱、女人给腐蚀了,甚至沾染了更不好的东西。

  冯小刚那是苦过的,摸爬滚打过来的,和华易算是棋逢对手。

  沈善登略显无奈:“我这个人主张共赢,不过厂长的教诲,我也会牢记。”

  他对自己有信心,愿意接受考验,让自己的软肋迎接挑战!

  可惜了。

  沈善登没多纠结,给韩三平介绍《督公》项目进度。

  《督公》筹备初期的核心工作是案头工作、人员组建、设计规划、预算细化、场地堪景、技术测试等。

  转入北影厂之后,租的是北影厂的一间大办公室,有两百多平,按照工作特点,分割成了几个大块。

  “我们现在已经建立起来了跨部门协作的框架,每周都会进行模拟报告,进行动态调整。”

  “基于实际进度预测项目重要节点,选角、开机、杀青日期,及时干预偏差。”

  韩三平暗暗点头:“说说具体工作。”

  沈善登回道:“目前是前期筹备会议,以导演、第一副导演,制片主任、摄影指导、美术指导,共同确认计划。”

  “剧本基本确定了下来,截取了从武宗末年到嘉靖最锐利改革的时间段,把后面的南巡失火、宫变去掉了,让剧情情绪从始至终往上走。”

  “吴京负责剧本拆解与拍摄计划的直接执行,以及日常管理。”

  “主导剧本分解,使用Movie Magic Scheduling将剧本拆解细化,梳理场景清单,内景外景、日戏夜戏,角色出场表精确到每个场景的演员需求,建立道具、服装、特效、特殊器材需求清单,制定拍摄日程。”

首节上一节29/10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