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之塌房系大导演 第2节

  心理剧是啥玩意?都没听说过,pass。

  2002年金棕榈电影《钢琴家》,改编自犹太钢琴家瓦迪斯瓦夫斯皮尔曼的二战回忆录。

  二战回忆录?题材不行,pass。

  2003年金棕榈奖《大象》,以冷峻视角还原校园枪击事件,灵感来自科伦拜恩案。

  校园枪击?开什么玩笑!这也是国内能碰的?pass!

  陈卿就好像古代的皇帝翻牌子一样,一部部获奖影片看过去,一直看到2012年戛纳最佳男演员奖电影《狩猎》时,他忍不住从床上坐了起来。

  这是一部丹麦电影,讲的是一个关于“集体偏见”与“社会性谋杀”的残酷故事。

  主角卢卡斯在一家托儿所工作,和同事关系很好,也很受孩子喜爱。

  其中一个叫卡拉的女孩比较早熟,对卢卡斯有了好感,偷偷给卢卡斯送礼物,向其示好。

  卢卡斯可是正人君子,当时便拒绝了卡拉的礼物,婉拒了其示好。

  本以为此事到此为止,没想到卡拉却感觉自尊心受损,想要报复,便撒谎说卢卡斯xq她。

  卢卡斯从此便背负上xq的罪名,遭受万人唾骂,成为被排挤和压迫的对象。

  他工作丢了,朋友没了,呆在家里会被人丢砖头,出门会被人打,就连爱犬也被人杀死。

  更可怕的是,卡拉看见卢卡斯的遭遇后后悔自己说谎,主动承认xq一事是编的,但是根本没有人相信。

  即便警察将卢卡斯无罪释放,依旧没有人相信他是无辜的。

  大家更愿意相信心中的成见和眼前的偏见,也不愿意相信真相。

  “这部电影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陈卿眼睛亮了。

  卢卡斯的处境,跟他现在的处境非常像,都是被人污蔑x骚扰,他们也都是被万人唾骂、有口莫辩。

  “如果我拍了这部电影,他们会不会认为这是我根据自己的经历改编的?”陈卿忍不住一拍大腿,“如果这部电影在戛纳拿了奖,这算不算是最有力的辩驳?”

  有挂在,陈卿的目标一开始就是金棕榈,他最想抄的也是金棕榈电影,虽然《狩猎》只拿下了最佳男演员,没有拿下最高大奖金棕榈,陈卿还是决定,就这一部了!

  这部电影太适合现在的他了。

  而且他可以说这片子是根据自己的经历改编的,欧洲那边就喜欢这种调调。

第3章 我要自己拍!

  啪啪啪!

  房间内,激情的声音响个不停。

  陈卿双手十指在一台东芝笔记本的键盘上飞舞个不停,敲起《狩猎》的剧本来。

  从系统那儿买的剧本,并不会给实物,而是直接投放到其脑海内。

  他自己看当然无所谓,不过想要将其拍出来,那还是得有实物剧本的。

  这个时代笔记本远没有二十年后普及,多是企业和一些高端个人使用,价格还死贵,没有一两万根本拿不下来。

  要知道当时燕京一个双职工家庭一年的收入也不过两三万。

  笔记本绝对是奢侈品了,用的起的人很少。

  不过陈卿不在此列,好歹也是红过的歌手,一台笔记本还能买得起的。

  不光笔记本,就连他现在住的这位于北电附近的天盛花园小区的房子,也不是租的,而是买的。

  用了整整一天,终于将《狩猎》的剧本敲了出来。

  活动了下筋骨,陈卿肚子已经饿得咕咕叫,不过他根本不想吃,马不停蹄的跑到打印店将其打印出来。

  “金棕榈,等着我!”看着手中沉甸甸的剧本,陈卿嘴角露出了笑容来。

  虽然这是抄的,但是这个世界并没有《狩猎》,这就相当于他创作的。

  而且他也并不是完全照抄,《狩猎》还是有一些会被审核的内容,所以他需要进行改编。

  比如拔叔的屁股,那是留不得的。

  比如故事背景肯定不能是丹麦了,但也绝对不能是内地,思考一番,将背景放在了香江。

  因为不信任自己的编剧能力,他还专门用声望值购买了“金棕榈获奖编剧经验”+“金棕榈评委审片滤镜”。

  “狩猎”这个片名,真的是太妙了。

  表面上,前身的塌房是因为一个靓妹的指控,但事实真这么简单吗?

  为何明明没有证据,他却迅速被万人唾骂,沦为过街老鼠?

  这背后没有人搞鬼,怎么可能?

  细心的人会发现,那几个发声推波助澜的歌手,要么是同一唱片公司的,要么是业务有密切往来的。

  前身,这是成为了“猎物”了!

  “狩猎”这个名字,不仅仅贴合影片,也贴合现实!

  匆匆吃点东西,陈卿一个电话便打给了他的老师王流。

  这也是一个大佬,乃是北电文学系奠基人之一,也是华夏电影编剧理论体系的重要构建者,其著作的《电影剧作概论》被称为“北电编剧圣经”。

  爆款爱情电影《京城爱上西雅图》的导演薛小鹿便是王流的学生。

  现在正是暑假时间,王流在家里见的陈卿,见面就问,“陈卿,你是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我就不能单纯的想来看看自己的老师吗?”陈卿嘿嘿笑道。

  “我还不知道你?你向来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主。”王流一屁股坐沙发上,“有屁快放!”

  “王老师,我写了一个剧本。”陈卿双手将剧本递过去。

  “你小子,以前就经常缺课,基本功学扎实了吗,就开始写本子?”王流随手拿起桌上一个双光镜片的眼镜戴上,随手一翻,眉头就是微不可察的一皱。

  陈卿这才想起来,王流老师有个怪癖,那就是要求他的学生手写稿子,禁用电脑。

  他之前确实太忙了,经常请假,课上的少,作业也交得少,一时之间居然忘了这事儿。

  “王老师,我回去重新手写一份。”陈卿立即说道。

  王流摆摆手,示意陈卿不需要,便开始认真的阅读起剧本来。

  因为之前是当红歌手,陈卿跟一些混得好的演员一样,经常请假外出,所以学习这块其实很一般,考试也就勉强及格。

  所以王流对这剧本并没有抱什么期望。

  其实他一开始的打算是先看两页剧本,从专业角度挑挑毛病,敲打敲打一下陈卿,让其把精力放到学习上来。

  但是他这么一看,竟然沉浸了进去,整个心神完全被剧情所吸引,再也想不起其他。

  一直到雪白纸页上最后一行漆黑的铅字从视网膜滑过,他才意犹未尽地抬起头,语带震撼地问道,“这本子真是你写的?”

  “每一个字都是我自己写出来的。”陈卿毫不脸红地承认了。

  “是我门缝里看人了。”王流将眼镜摘下来随手放桌上,“没想到你整天请假,本子居然写的这么好。你极有天赋,我带过那么多学生,恐怕只有小鹿能跟你一较高下了。”

  “没给老师丢脸就好。”陈卿其实想八卦下薛小鹿的消息来着,印象中这位大佬2000年就回北电任教了。

  不过他最终还是没开口,薛小鹿日后或许会声名大噪,但现在,她能给予的帮助远不如王流。

  “这本子是你根据自身经历写的吧?”王流又翻了翻剧本,沉吟着问道。

  “王老师火眼金睛,一下就发现了真相,这的确是我根据我这段时间的经历改编的。”陈卿再次脸不红地点头。

  “我看剧本的时候,的确感觉是在看你。”王流轻轻将剧本放在桌上,还用手将有些皱巴巴的封面扯平,“陈卿,祸兮福之所倚,如果你不是经历了大起大落,应该也写不出如此惊艳的本子。”

  “这是我第一次这么全身心、呕心沥血地写剧本,不知道还有没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陈卿问道。

  “本子方方面面都很成熟,水平极高,一个字都不需要改。”王流拉开抽屉,将剧本放进去,“本子先放我这里,我亲自拿着它去导演系,挑一个好导演。等到上映的那天,你身上背负的骂名应该就能洗清了。”

  “王老师,其实,这本子我是打算自己导的。”这可是戛纳获奖剧本,陈卿怎么可能会便宜别人。

  “你自己导?”王流万没想到陈卿居然有这种想法,他还以为自己这个学生是专门让自己来看本子的呢,没想到对方居然想执导。

  “文学系的学生不让拍电影吗?”陈卿问道。

  “倒是可以拍,不过陈卿,文学系学生拍电影和导演系学生拍电影,待遇是完全不一样的。”王流说道。

  “都是北电学子,区别很大吗?”陈卿问道。

第4章 北电四剑客

  “大了去了。导演系学生拍电影,学校会给予全方位支持,谢非教授都会亲自跟组指导。但是文学系呢,只有一到两次剧本研讨会,有什么技术问题,也不要指望有人帮忙,自己研究。至于拍摄器材、剪辑室这些,你们只能挑导演系剩下的用。要是人家一直用,你们就得一直等。片子拍出来后,导演系的作品,学校会往各电影节推。但是文学系呢,《大众电影》的文字专栏就是归宿了。”王流说道。

  “文学系是不是亲学生了?”陈卿听得直吐槽,这区别确实大了点儿。

  “陈卿,你要拍电影,我是绝对支持的。”王流先是对陈卿拍电影的想法予以肯定,顿了顿又补充道,“不过从拍好电影的角度来讲,我提个小小的建议。我觉得专业的事情,还是交给专业的人来做。你写出来这么一个好本子,你也想让它以最好的状态问世吧?所以我建议,电影的执导,就交给导演系吧。放心,我会盯着,不让他们辜负了你的心血。”

  倒不是王流看不起人,只是从他的角度去看,陈卿只是一个大二学生,还是文学系的,还经常旷课,怎么看都不像会执导电影的人。

  这本子他非常看好,如果交给一个门外汉去执导,简直是暴殄天物。

  “王老师,你说的有道理。”陈卿话语中透发出一股强大的自信来,“但是,我要自己拍。我有信心能比导演系拍的要好。”

  “呦呵,都敢如此‘口出狂言’了。那你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了,你的自信从何而来呢?你一个文学系的学生,竟然敢说比导演系拍的好。那你告诉我,跟导演系比,你有什么优势吗?”

  “我还真有一个优势。”

  “哦?”王流端起桌上一个搪瓷缸子,滋溜滋溜喝了两口已经快凉透的茶,“你且说说,在执导电影这一块儿,你的优势是什么?”

  “我有钱。”陈卿笑道。

  “噗!!”王流刚喝进嘴里的一口茶直接喷了,万没想到陈卿居然会给出这么一个答案来。

  “这部电影要拍出来,再怎么节省,也得花个四五百万吧。交给导演系,他们可能连投资都拉不到。”陈卿接着说道,“但如果让我来拍,这些钱我一个人就能拿出来。”

  “陈卿呀陈卿,你小子,我都差点忘了你是个小富豪了。”王流不禁笑了起来,“你如果有钱,那就都不一样了。什么导演不导演的,资方才是老大哥。”

  “那我拍电影的事,学校会给予支持吧?”陈卿问道。

  “咱们的谢厂长,你只要不问他要钱,其他的都好说。”王流说道,“你把最棘手的问题解决了,他没理由不支持你的。”

  王流口中的谢厂长,名叫谢小晶,是北电导演系的教授,同时还是北电青年电影制片厂,也即是青影厂的厂长。

  青影厂成立的初衷便是作为教学实践基地,为北电师生提供拍电影的支持,但它毕竟不是中影那种大厂,经费有限,每年也就批个一二百万,基本以短片为主,长片能拍个一两部撑死了。

  具体到各系学生,导演系的学生能申请1530万,同时免费使用阿莱2C摄影机+2万英尺胶片。

  表演系的就只能申请下来815万,提供柯达Vision 200T库存胶片,还是16mm的,不像导演系,用35mm。

  而文学系呢,就更可怜了,只能申请下来35万,给的还是Betacam SP胶片。

  所以如果陈卿不是自己有拍片资金,指望青影厂拍长片电影,那简直痴心妄想。

  兜里有钱,手里有剧本,腰里还别着一个挂,为啥不自己干,一定要找青影厂呢?

  因为这年头拍电影光有钱还不行,还得有厂标,相当于电影的“出生证”,有了厂标电影才能去申请《电影片公映许可证》,也即是龙标的前身。

  要是没这个,他连电影节都没法去,什么刷逼格塑金身卖版权,全是空话。

  但现在个人根本没有拿厂标的资格,要等到2002年新的《电影管理条例》颁发,国内电影制作发行放映才开始向民营资本全方位开放。

  所以说现在的土壤,是真的不适合商业片。

首节上一节2/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