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猎》已经上映一周了,票房多少?”陈诗人这段时间心情不好,闭门不出,消息略闭塞,他问妻子陈虹,“有没有过2000万?”
“2000万?”陈虹听见这个数字直接笑了,“你预估的也太不准了吧,《狩猎》周票房3900万。”
“多少?”陈诗人刷一下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你没听错,3900万。”陈虹又说了一遍。
“怎么那么高?”陈诗人一脸的难以置信,“当初《霸王别姬》第一周,差临门一脚没有过2000万。就算《狩猎》因为陈卿本身的事情很受关注,可3900万,未免太夸张了吧?”
“确实太夸张了。”陈虹也不禁咋舌,“多少电影的总票房都没有他一周的票房高。”
“看他这开局,《狩猎》的总票房多半会超过《霸王别姬》。”陈诗人感觉浑身无力,烂泥一样软在椅子。
如果说整个影坛谁最不希望陈卿拿金棕榈,非陈诗人莫数,原本只有他一个金棕榈,华娱的唯一,这直接造就了他的超然地位,让他可以跟张易某并驾齐驱。
可现在,他不再是唯一了。
不光不是唯一,票房还被人比了下去。
一周之后,市面上开始出现盗版,《狩猎》的票房受其影响不可避免的大幅下跌,几乎被腰斩,但每日依旧有350万的进账……
“可惜了。”对此陈卿也只是暗暗惋惜一下,并没有在这上面太过纠结。
这个时代就是这样,基本上一周左右,盗版就满天飞了。
他来到这个时代,时代的红利吃的很爽,时代的弊端一样也要吃。
只要好处不要坏处,哪有这种好事了。
更何况,他还有更要紧的事情要做准备新电影。
柏林电影节就在2001年2月,确实也不能再磨蹭了。
事实上早在6月21日,电影上映的第二天,他便一头扎进了殡仪馆、火葬场等地,为的就是对殡葬行业有所了解。
《入殓师》毕竟是日本的小说,殡葬方面的习俗跟国内还是不一样的。
6月27日,《狩猎》上映一周之际,对殡葬行业有了一定了解的陈卿从系统那购买了《入殓师》剧本。
这个故事其实很简单,主角小林大悟原本是乐团的一名大提琴手,为了心中的梦想,瞒着妻子花天价买了一把名贵的大提琴,本以为会赢得一个美好的未来,结果转头乐团便解散了。
小林大悟音乐梦想破灭不说,积蓄也没了,城市里混不下去,就只能带着妻子回老家。
在这里,他误打误撞的进入了殡葬行业,成为一名入殓师,整日跟死人打交道,音乐理想破灭,心爱的大提琴也只能放在角落里吃灰。
当然,丢掉大提琴丢掉音乐梦还不最残酷的,更加严峻的是他的处境:入殓师是一个不被人理解和接受的职业,小林大悟虽说还不至于像之前的陈卿那样人人喊打,但也是人人厌弃。
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兄弟平田正吉知道小林大悟是入殓师后,直接当众告诫儿子以后不用和这人打招呼。
妻子知道后,更是感觉天都塌了,哭着跑回了娘家。
就因为这份入殓师的工作,小林大悟几乎是众叛亲离。
人人都畏惧死亡、躲避死亡,甚至是讨厌死亡。
然而,每个人却逃不过死亡。
最终,平田正吉的母亲去世,不得不求到小林大悟的头上。
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亲眼见证了小林大悟以庄重、温柔的方式为母亲入殓,深受触动,最终向大悟鞠躬致谢,并改变了对此职业的看法。
妻子这边也是一样,从一开始的偏见,到最终的理解、支持。
事情似乎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然而此刻却传来小林大悟父亲去世的消息。
小林大悟从小被父亲抛弃,心中一直对父亲存在怨恨,在为父亲的入殓过程中,终于得知了父亲对自己的爱,最终完成了父子和解。
为他人入殓的同时,也得到了自我救赎。
第44章 《入殓师》男主角人选
《纳棺夫日记》小说也早就看完了,对比一下《入殓师》剧本,陈卿最大的感受便是,小说买亏了。
因为《入殓师》剧本和《纳棺夫日记》小说差别极大,几乎可以说是完全两个故事了。
他完全可以说自己原创。
不过买就买了,也不可能再回去退货。
“金熊奖获奖编剧经验”+“金熊奖评委审片滤镜”的套餐安排上,开始对剧本进行改编。
其实日本华夏两国文化背景差不多,《入殓师》的故事不需要大的改动,只需在细节上稍加调整即可。
原版小林大悟是乐团的一名大提琴手,其实大提琴这个乐器没有问题,大提琴手只是代表一份高雅的职业,用于跟日后被人厌弃的入殓师形成强烈的对比,入殓的过程中并没有使用到大提琴。
不过陈卿还是改了,将大提琴改成了古琴。
大提琴是舶来品,是老外的文化,而华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那么多的乐器可以替代,为何不宣扬一下华夏文化呢?
古琴多好了,这可是华夏传统乐器,有着三千年的历史,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好吧,现在有点早,古琴还不能算非遗,要等到2006年,国务院才会将其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古琴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则是要等到2008年。
但不管有没有非遗这个名头,古琴都是在华夏大地上演奏传承了3000年的文化瑰宝,这一点是不会变的。
乐器之外,其实电影里还有一个重要道具一块鹅卵石石头。
小林大悟因为从小被父亲抛弃,对父亲一直怨恨不已,一开始得知父亲死亡,根本不愿意为其入殓,后来被人劝说去为父亲入殓,他父亲的尸体上发现了一块石头,从而理解了父亲其实一直爱着他。
“在很久以前,人们不会用语言表达爱,而是用石头传递心意光滑的石头代表平静的心,粗糙的石头代表焦虑的心。”
电影里,有对石头的来历进行过说明。
在日本文化中,这种传统被称为石の手,翻译过来叫“石文”,类似于一种原始的情感交流方式。
但在华夏,是没有这种文化根基的,如果直接生搬硬套,只会让人感觉莫名其妙。
陈卿将其改为更符合华夏文化的“长命锁”。
其次就是一些入殓流程,全部汉化,改为更加符合华夏殡葬文化的方式。
老样子,剧本敲出来之后,第一时间先拿给老师王流过目。
“自从你买了《纳棺夫日记》的小说,我可是一直等着你的剧本呢。”王流来了精神,接过陈卿手中的剧本,看完后倒是没有对本子提什么意见,而是问道,“这次还是打算跟学校一起?”
“还是跟学校一起。”陈卿其实先来找王流,就已经表明了态度,他要是甩开学校自己单干,根本不必把本子给王流看。
“那你这次打算怎么谈?”王流又问道。
“也跟上次一样,我全资出资,青影厂提供厂标以及人手、设备。”陈卿觉得上次合作就挺好的,也没打算变。
“上次青影厂抽了5%的国内票房,你这次可以往下再压一下。”王流换了一个舒服些的姿势靠在椅子上。
“老师,你可是北电的人啊!”陈卿就笑,“怎么胳膊肘子往外拐?”
“什么外拐,难道你不是北电人吗?”王流也是笑了起来,“再说了,今时可不同往日,你《狩猎》拿了金棕榈,票房也是一骑绝尘,你也算是大导了。你现在要拍戏,外面一大堆人都等着给你送钱跟你合作呢。青影厂还能跟你合作已经是占了大便宜了,利润方面,该少拿就少拿点。”
“那4%?”陈卿问道,“还是3%?”
“这个你得跟谢厂长谈,问我做什么。”王流挪了挪屁股,“其实跟你合作,青影厂看中的根本不是利润,《狩猎》票房爆炸能带来一笔丰厚的分成只是意外之喜。这次如果你脸皮够厚,让青影厂一分不赚甚至倒贴钱,他们也是乐意的。”
这话陈卿信,青影厂这种性质,注定了它对奖项的渴望远大于票房。
如果自己真的压价,就冲自己能在欧洲三大拿奖的巨大潜力,青影厂也肯定会同意。
不过陈卿并没这么做,还是打算跟上次一样,给青影厂5%的国内票房抽成。
他也不缺这三瓜两枣的。
到了青影厂,不仅仅谢小晶在,还有余建宏。
他正坐谢小晶这儿喝大茶呢,正好赶上陈卿过来,便一起看起《入殓师》的剧本来。
“陈卿,你不愧是王教授的得意门生,写本子真有一手。”看完后,谢小晶是赞不绝口。
“林武打算找谁演?”余建宏问道,他同样被《入殓师》的故事折服。
“林武”便是主角小林大悟,名字改成了林武,取“小林大悟”中的“林”和“悟”二字。
而他的妻子,则改名为胡梓凉,这倒不是从原作女主名改来的,而是从原作女主演员广末凉子改的。
林武是乐团的古琴师,已经工作,结婚了,但是没有孩子,这个年龄不会太大,陈卿设定的是25岁。
原版小林大悟也是一样的情况,但他那张老脸就比较蹉跎,看起来怎么也得30岁往上,那是因为日本那边结婚普遍比较晚。
日版的《入殓师》男主角设定年龄是30岁,而当时日本男性结婚平均年龄为30.2岁,刚好符合日本国情。
而2000年,华夏平均结婚年龄是多少?
24.1岁。
所以陈卿设定陈武25岁,也是符合华夏国情。
这个年龄段还比较年轻,演员普遍演技不达标,不过也是有一些演技扎实的。
比如,隔壁96级的刘叶,99年的时候主演《那人那山那狗》,在金鸡奖拿下最佳故事片大奖。
虽说这个奖跟陈卿的金棕榈是没法比的,但金鸡也是国内首屈一指的电影节了,能够在这上面有所斩获也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而他和胡君主演的《蓝宇》就更牛了,一举让他拿下湾湾金马奖的最佳男主角,同时还入围了戛纳电影节。
不过不是主竞赛单元,而是“一种关注”单元。
第45章 把北电的优良传统贯彻下去!
《蓝宇》要等到2001年才开拍,现在还没问世,可01年的刘叶能拍出来《蓝宇》,00年的他演技肯定不会差到哪里去。
然后就是刘叶的同班同学秦浩。
秦浩出道比刘叶晚一些,要一直等到2004年才主演人生中的第一部电影《青红》,处女作便直接入围戛纳电影节,还是主竞赛单元,不过最终没能获奖罢了。
之后他可谓是深耕文艺片,欧洲三大电影节也入围过多次。
众所周知,文艺片就是实力派才能玩,秦浩能够成为第六代那些文艺片导演的心头好,并屡次征战欧洲三大,足以说明其演技不凡。
这俩都是中戏的,那么北电这方面有没有合适的?
96级肯定没有,四剑客的其他两剑客黄小明和陈,虽然年龄合适,形象也好,但是演技不让人放心。
至于北电其他年龄符合的实力派,比如张颂闻、周一伟,都是00级高职班的,这会儿还不能算北电学生,要等到暑假之后才正式入学呢。
都还没上过表演课呢,这会儿有没有演技真不好说。
02级高职配音班的黄柏倒是天赋流选手,入学之前便演过戏,可以先忽略他没在学校上过表演课一事,但是那形象让人望而却步。
你能想象黄柏在那弹古琴是什么画风吗?
君不见,《疯狂的石头里》黄柏那句“牌子,班尼路”对班尼路的品牌形象造成了多大的伤害?
再往前数,94届表演本科班的富大隆倒是一个实力派,圈内有名的戏疯子,而且人家8岁就开始演电影,表演经验很是丰富。
可他的问题和黄柏一样,形象不过关,古琴师不说一定要多帅,但多少得有那个气质。
富大隆外形粗犷,形象偏阳刚,演警察,演军人都没有问题,但是你说他是玩古琴的,玩艺术的,怎么看都不像。
其实陈卿觉得和古琴最配的是“厂花”陈,而且陈的外形条件也是最好的一个,但可惜,他不争气,演技不行。
这么数来数去,合适的也就两个:刘叶和秦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