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之塌房系大导演 第30节

  这些剧情有好拍的,比如两人的温情日常,一起做饭,一起聊天,刘叶怀念想起以前的音乐梦,晚上偷偷的翻出以前的旧古琴弹奏,而装睡的周公子听见丈夫的古琴声脸上露出微笑等等。

  也有需要考验演技的,比如周公子发现丈夫的高薪职业竟然是入殓师。

  试镜的时候,陈卿给周公子出过这道题了,不过那个时候周公子没看过完全的剧本,台词也是现场自我发挥,和现在的真正拍摄,还是有不少区别的。

  “化妆师,给周讯补个妆!”

  “灯光组,打个5600K冷光!”

  “特写注意给我个分裂焦镜头!”

  “道具组呢?这轨道马上收了,小心一会儿穿帮!”

  现场调度好之后,陈卿重新坐了回去。

  镜头是从周公子坐在那看书开始的。

  “我回来了。”刘叶从一侧走过来,边说边把外套脱下。

  周公子就好像没有听见一样依旧在看书,只不过她翻书的动作微微有所停顿,代表她是听见了的。

  “今天可累死了。”刘叶坐了下来。

  “你没有什么想跟我说的吗?”周公子还在看着书,从刘叶回家到现在,她都没有看刘叶一眼。

  “说,说什么?”刘叶其实猜到妻子应该想让自己说什么,不过他选择装傻。

  “你知道吗,你从来没跟我说过你工作的具体内容,每次提到这个,你总是含含糊糊。”周公子叹口气,转过头来,第一次看着刘叶,“我是你妻子啊,你有什么事情是不能跟我说的。”

第59章 文艺片就是不说人话

  “我是怕……”刘叶吞吞吐吐的,不知道该怎么说。

  “怕我感觉恶心是不是!”周公子把书摔到一旁,“你有手有脚,那么多工作可以做,为什么偏偏要做这个?!”

  “为什么不可以做这个?”刘叶问道。

  “为什么偏偏做这个?”周公子看着刘叶,一开始没说话,但是眼泪已经在眼眶里打转转,她颤抖着声音问道,“为什么?”

  “这只是一份工作,我需要赚钱,养家糊口。”刘叶看见周公子哭,抽了一张纸递过去。

  “别碰我!”周公子条件反射一样后退一步,闪躲开刘叶的手,整个人瘫坐在地板上,嗓音嘶哑的喊道:“别用你那双脏手碰我!”

  “看实力派飚戏果然过瘾。”坐在一旁的陈卿暗暗点头,刘叶也好周公子也好,演技都没的说,驾驭这种戏份完全没问题。

  老实讲,男主这个妻子,真的是温柔贤惠,勤俭持家,知书达礼,处处为男主考虑,谁要是讨到这样的老婆,可以说三生有幸。

  丈夫瞒着她借钱,天价买了一把古琴,即便做出如此荒谬的事情,她也没有苛责。

  丈夫在城市混不下去,说要回老家,她没有丝毫抱怨,跟着就回来了。

  丈夫乐团解散暂时没有工作,她也没有半点不满,自己赚钱养这个家。

  发现丈夫是入殓师是她第一次对丈夫提出要求,希望丈夫可以辞职。

  “我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反对过你吧,你说想弹古琴的时候是,说回老家的时候也是,我只是笑着跟着你而已。其实,我真得很难过的,但是因为你喜欢,我就面带微笑跟着你。只有这一次,听我的,辞职吧。”

  丈夫最初对入殓师这个职业其实也充满排斥,但在亲身参与一次次入殓后,逐渐理解了这份工作的意义。

  他目睹逝者家属通过庄重的仪式获得慰藉,也见证了死亡背后的尊严与温情。

  这种体验让他认识到,入殓师并非“不洁”或“低贱”的职业,而是连接生与死、抚慰生者的重要角色。

  但,丈夫也还是听进去了妻子的话,去找上司辞职。

  辞职戏份的拍摄地点是在东郊殡仪馆附属小楼,80年代这里还曾经是火化工人俱乐部,在殡葬文化方面,也算得上“源远流长”了。

  之所以不在上次的国营殡仪馆里拍,一是因为那边场景不如这附属小楼适合,再者人家也不允许改造。

  原版主角小林大悟来辞职的时候,NK社的社长佐佐木生荣在烤河豚的鱼白,还请小林大悟吃。

  众所周知,文艺片里,处处是隐喻,烤鱼白表面上只是吃饭这样一个生活化的场景,实则堪称导演泷田洋二郎的神来之笔。

  它以食物链的残酷与诗意、感官经验的转化力、日常仪式的哲学性,将抽象的生死观凝练为可见可感的意象。

  鱼白其实是鱼类的繁衍器官,象征生命的起源,而食用“尸体”这一行为,暗喻死亡是维持生命延续的必要环节。这一场景将“生”与“死”辩证统一,揭示自然界生死相依的循环本质。

  日本人认为“死是生的一部分,是生的延续”,鱼白被炙烤的过程,暗示死亡如同食物被转化,成为生命能量的新起点,所以烤鱼白这也是日本生死观的体现。

  这一情节通过看似日常的行为,浓缩了电影对生死的思考死亡如同食物,唯有亲自“咀嚼”,才能理解其真味。

  NK社长以烤鱼白为媒介,让小林大悟领悟入殓师并非与死亡为伍,而是守护生命最后的体面,这份职业与烹饪一样,是充满温度的技艺。

  华夏和日本的生死观不同,肯定不能生搬硬套的再吃鱼白,陈卿设计了另外的午餐:红烧鱼、茶叶蛋、豆腐和白酒。

  在华夏传统文化中,鱼代表“年年有余”,同时在祭祀中也会使用鱼,所以一条普普通通的鱼,却同时关联了生和死。

  红烧鱼是普通家庭的宴客菜,暗示死亡服务者也是普通人,工作虽特殊但本质是“谋生手艺”。

  茶叶蛋蛋壳如躯体,内里孕育过生命,也暗含生死循环,茶叶蛋需长时间浸泡入味,寓意入殓师需耐心与时间沉淀的职业素养。

  茶叶蛋是街头常见的食物,暗示死亡工作与日常生活并没什么界限。

  豆腐象征死亡的洁净,也暗喻入殓师需温柔手法。豆腐比较容易碎,但通过一定手段比如做成冻豆腐却可久存,象征遗体虽然短暂但记忆永恒。

  白酒的“消毒”与“壮胆”则是可以呼应殡葬行业用酒精清洁的细节,也体现从业者借酒对抗心理压力,其入喉的辛辣,则可以象征主角直面死亡的冲击与成长。

  简简单单一顿饭,却这隐喻那象征的塞了一大堆,观众能不能看明白不知道,反正主角是看懂了,原本因为妻子强烈反对来辞职的,一顿饭后这职也不辞了,选择继续干下去。

  牛奔不愧为有口皆碑的老戏骨,刘叶演技已经很好了,但是跟牛奔一比,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这倒也不能苛责刘叶,牛奔毕竟年龄摆在那,拍戏的时间比刘叶活的年头都多。

  年龄高,阅历就丰富,红尘也看得差不多了,生死都经历过,再演殡葬题材,绝对得心应手。

  在这个附属小楼里也有不少戏,刘叶前来辞职虽说是第一场拍的,但按照剧情,其实辞职并不是这里最先发生的事情。

  最先肯定是面试,不来面试哪来入职,哪来辞职?

  刘叶之所以来面试,其实是被骗来的,牛奔在报纸上发了招聘广告,但是广告语却含混不清,让刘叶误以为是旅游公司,这才来应聘的。

  当他得知这份工作竟然是入殓师的时候,其实当时就打退堂鼓了,牛奔这老奸巨猾的家伙选择了最朴素的方式砸钱。

  当场甩给刘叶大把的马内,说这是你今天的工资。

  于是,刘叶就这么稀里糊涂的入了职,开始了他救赎他人最终自我救赎的旅程。

第60章 加钱居士:这个导演很润

  剧组无岁月,一晃,便来到了9月4日。

  这一天,阳光依然灼热。

  北电校门口的老槐树投下斑驳的树影,却遮不住校门口那块巨幅海报散发出的耀眼光芒。

  海报上是一名21岁的年轻人,剑眉朗目,面带微笑,尤其是手中的金棕榈奖杯,更是熠熠生辉。

  “陈卿,北电文学系97级学生,处女作《狩猎》拿下第53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同年上映,票房高达6000万……”人像下面,还写有简单的介绍。

  “这就是陈卿?看起来好年轻啊。”一个拖着行李箱的女生停下脚步,看向海报的目光中满是崇拜。

  “当然年轻了,他才只有21岁。”她旁边的男生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他现在还没毕业,拍摄《狩猎》的时候是大二暑假,结果这处女作就直接拿了金棕榈,戛纳历史上最年轻的金棕榈得主!法国媒体都疯了,称他是'东方的特吕弗'。”

  “我要你科普,难得我不知道啊?”行李箱女生伸手指了指海报上的文字,“而且,这不是写得很清楚吗?”

  这时候校门口已经聚集了不少新生和家长,都在这海报面前驻足,讨论声不绝于耳。

  “听说国内第二个金棕榈大导还是个学生,原来是真的。”

  “这也太让人惊讶了吧,那可是金棕榈啊,陈卿20岁的时候就拿到了。”

  “后生可畏,真的是后生可畏啊。”

  “陈卿比我想象中的还要高大帅气,如果我女儿大学里跟他谈恋爱,我不反对。”

  “实不相瞒,我也是冲着陈卿来的。”

  “我也是因为陈卿才报考的北电,进了北电,我就跟陈卿是校友了!”

  “我妈妈让我报中戏,我偏不,我就要报北电,中戏可没有陈卿。”

  人还在剧组拍戏呢,陈卿便成为了北电的焦点人物。

  家长也好,学生也好,谁来了不在这海报下驻足逗留,震惊一波?

  “传说中的陈卿啊。”董旋站在人群边缘,在斑驳的人影缝隙中窥得海报一角,内心激荡不已。

  海报上那个人还如此年轻,却已经站在了世界电影之巅。

  她想起自己在录像厅里第一次看到《四百击》时的震撼,那种被电影击中心脏的感觉。

  而现在,一个同龄人已经创造了这样的奇迹。

  “他正在拍新电影吧?不知道能不能在学校里碰见他。”车小也嘀嘀咕咕的,“他现在大四了吧?希望他能读研吧,这样看见他的机会还能多一点。”

  “我现在也来到了这片梦的舞台,不知道我以后能走到什么地步。”张颂闻来到海报面前,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不求能像他这样年纪轻轻便取得这样的成绩,我只要能当上主演便好。”

  周一伟这个未来的加钱居士则是双眼盯着海报:“这个导演看起来……很润。”

  只能说当初张会军把陈卿的海报挂出来太正确了,这尊大神一出,即便真身未至,只出个海报,那宣传效果也是杠杠的。

  这一天,北电来了很多新人。

  这一天,剧组也来了个新人。

  其实也没那么“新”,算是旧人。

  “导演哥哥,我饿了,有没有肯德基吃?”一个五六岁的小丫头片子冲陈卿伸出了手。

  “小米呀,你这刚进组,活儿都还没干呢,就开始要吃的,你好意思吗?”陈卿伸手摸了摸小米的脑袋。

  这个敢问导演要东西吃的“胆大包天”的小丫头,正是小米。

  剧中黄小明和曾梨这对夫妻有个女儿,便将《狩猎》的时候合作过的小米给弄了过来。

  “妈妈说,要吃饱了才能更好的干活。”小米昂着脑袋,振振有词的说道,“如果吃不饱肚子,我可是没有力气拍电影哦~”

  “没有力气不要紧。”要说谁跟小米最熟,还是章瀚予,他笑道,“又不是让抗机器,不需要力气的,你只要能站在那,就可以拍。”

  “哇,鱼老师,你现在不当我老师,就开始欺负我了是吧。”小米嘟着嘴,可怜巴巴的:“不理你了。”

  “爸爸给你买,好不好?”黄小明凑了过来。

  “爸爸?”小米看了黄小明一眼,“我才不要你当我爸爸呢。”

  “为什么不要我当你爸爸呀?”黄小明问道。

  “因为你长的太丑了。”小米直言不讳的说道。

  此话一出,剧组顿时一片哄堂大笑来。

  有一说一,小明哥虽然不算那种绝世大帅哥,但颜值也可以的,起码跟“丑”字是不沾边的。

  也不知道小米这话是玩笑,还是真的觉得小明哥丑了。

  “那你觉得谁帅呀?”曾梨憋着笑问道。

  “当然是导演哥哥了。”小米就钻陈卿怀里,“你说是吧,导演哥哥?”

  “当然是了,那必须的。”陈卿也被逗笑了。

首节上一节30/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