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印度电影,《季风晚宴》。”田庄庄说道。
“印度电影拿金狮奖……”陈卿有种怪异之感。
主要是三哥的电影,太“非主流”了,跟全世界其他地方的电影都不一样。
就说歌舞这一点吧,电影放着放着就来一段歌舞,真不是每个人都能欣赏来的。
当然陈卿想吐槽的“非主流”并不是指歌舞,这是人家的文化特色,陈卿是说物理规律在印度的失灵。
人家的电影,打一拳把人打翻在地也就完事了,三哥的电影呢,人和地面一接触,就好像皮球一样再弹起来,在空中翻好几个个后再重新落地。
人家一拳打翻一辆车是需要合理的理由的,比如美国队长,注射了血清的超级战士,但是阿三的电影里,这就是日常,普通人就可以做到这点。
类似这种反物理的场面太多了,比如人拿着手枪对准地面开一枪,人直接就被反冲力冲得飞上天,还带着屁股下面开着的汽车一起飞;比如拿一根香蕉把皮剥了,直接就用这香蕉杀人,一“蕉”捅死一个,比刀子都锋利。
看印度电影的时候将一切物理定律和科学常识忘掉就对了,千万不能较真。
看过的印度电影都是那种反科学反物理的“神片”,所以在威尼斯电影节突然看见一部印度片,还真有些猝不及防的感觉。
陈卿对《季风晚宴》还真起了好奇心,9月6日这部印度电影展映的时候,他专门买了票,过去观看。
章涵予基本上唯陈卿“马首是瞻”,也跟着去看《季风晚宴》了。
在展厅门口的海报上看了下内容简介,这部电影讲述了新德里一个中产家庭筹备婚礼期间暴露的家族秘密与情感纠葛,最终在季风雨中完成和解的故事。
这让陈卿稍稍有些放心,这部电影应该没有那些反物理反科学的部分。
不愧是印度电影,果然演着演着就又开始唱跳起来。
“陈导,你说印度电影为什么会有歌舞?”章涵予也有些看不太习惯。
陈卿还真的查过这个问题,印度电影里的歌舞形成是文化、历史、商业等多方面的原因。
印度很多人都信奉湿婆,而湿婆有舞王之称,其舞蹈象征宇宙的创造与毁灭,印度人将舞蹈视为神圣的表达方式。
而且在印度宗教活动中歌舞是不可或缺的,逐渐演变为民众日常情感宣泄的载体。
再就是印度电影票价非常低廉,观众期待“超值体验”。歌舞场面耗资大、时长足,满足了印度观众对视听盛宴的需求。
以往印度电影的歌舞和剧情是完全割裂的,季风晚宴做出了创新,将歌舞和剧情融合在一起,歌舞为剧情服务,割裂感没那么重。
看完后陈卿对于这部电影为何会是金狮奖大热门也有所了解,它通过印度独特的季风气候、饮食文化展开叙事,探讨家庭矛盾、人性挣扎这种普世议题。
国际评委就爱这种“本土故事、全球情感”的呈现。
电影采用非线性的时间线、虚实交织的手法,打破传统叙事框架,在摄影、音效、剪辑上都做了实验性尝试。
对比陈卿的《活埋》,摄影、剪辑等技巧上要更“实验”,更“先锋”,但是在探讨普世议题这种更重要的内核上就弱了太多。
9月9日,阿方索卡隆的《你妈妈也一样》展映,这位日后哈利波特的导演也算熟人了,陈卿再次过去捧场。
“陈,欢迎!”这位墨西哥导演对陈卿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卡隆,老朋友的大作我怎么能错过呢?”陈卿笑道。
“你的新电影实在太疯狂了,全片竟然只有一个角色!”没聊几句,阿方索卡隆就忍不住说起了《活埋》,“全世界都找不到这么极端和另类的电影了。天啊,你是怎么有这个灵感的?”
“我有一天在看一部战争题材的小说,里面有一段主角被埋进棺材的描写。”陈卿是张嘴就来,“那时候我脑子里就冒出这样一个想法:如果我拍一部棺材里的电影怎么样?”
“陈,说到小说你又提醒了我!你居然还写了一部小说!”阿方索卡隆又是一脸惊诧,“天哪,谁能想到,世界级的大导演,居然还是一名畅销书作家!”
“陈导还出了书?”章涵予听到这儿忍不住插话:“真的假的?”
“千真万确。”阿方索卡隆道,“我一开始还以为是重名,直到我掀开扉页,看见作者简介,才不得不相信畅销书作者陈卿就是大导演陈卿。”
“陈导,你写了什么书,叫什么,我得买两本拜读拜读。”章涵予顿时感兴趣起来。
“只在美利坚出版了,国内暂时还买不到。”陈卿耸耸肩。
“陈导,你拍电影之前唱歌,现在又写小说,你到底还藏着多少我们不知道的技能啊。”章涵予很是佩服地说道。
“什么?陈以前是歌手?”这下轮到阿方索卡隆吃惊了:“一个接连在欧洲三大拿奖的导演,居然是唱歌的?”
“卡隆导演,你没看过陈导的《狩猎》吗?”章瀚予问道。
“《狩猎》倒是看过,陈导也没在《狩猎》里唱歌啊?”
“卡隆导演,看来你的消息太闭塞了,那我就好好好跟你说说《狩猎》诞生的‘前世今生’。”章瀚予当时调油加醋的把陈卿被冤枉退出歌坛然后从影坛崛起一事说了一遍。
“陈,你的人生真是比电影还要精彩。”听完后,阿方索卡隆可以说对陈卿佩服的是五体投地。
9月12日这一天,轮到陈卿的《活埋》展映。
展映安排在下午2:30,陈卿也没什么事,便懒在床上晒太阳。
“陈卿,出大事了!”一大早,田庄庄便急急忙忙的跑过来,“你有没有看新闻?”
“我还没看。”陈卿看田庄庄的样子,狐疑的问道,“田老师,出了什么大事?可是《活埋》有什么不好的消息?”
“昨天,美利坚4架客机被挟持,有两架飞机撞向美利坚世贸中心大楼,还有一架撞向五角大楼……”
“九一一事件!”陈卿立即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了。
对于这起悲剧他自然有印象,只是没想到居然就是在2001年,就在今年!
陈卿不知道的是,就在他在酒店里睡的香的时候,威尼斯的一干评委,却是吵翻了。
而争论的焦点,正是他的《活埋》。
原本对于《活埋》,众评委已经达成了一致,那就是给一个最佳男主角奖,可偏偏,就在颁奖前夕,爆发了九一一。
九一一之前,这一届威尼斯电影节或许有别的ZZ正确,但是九一一发生了,反战才是最大的正确。
《活埋》是所有入围主竞赛单元的电影里唯一一部反战主题的电影!
第111章 斩获威尼斯最佳男演员奖!
第58届威尼斯电影节一共有7名评委,分别是意大利导演、演员南尼莫雷蒂,西班牙导演、编剧、演员、制片人塞西莉亚露芙,印度小说家Amitav Ghosh,波兰导演杰西史柯林摩斯基,法国导演、编剧、演员让娜巴利巴尔,丹麦制片人Vibeke Windel,美利坚导演泰勒海克福德。
其中南尼莫雷蒂是评审团主席。
“你们还想把金狮奖给那部狗屁《季风婚宴》?现在全世界需要的不是婚礼上的彩色纱丽,而是这个……”此刻,泰勒海克福德猛敲着《活埋》胶片盒:“一口他妈的棺材!全人类现在都躺在这个棺材里!”
“典型的美式反应。因为你们被炸了,就要所有艺术都变成反战宣言?”让娜巴利巴尔冷笑:“《活埋》这部拙劣的电影根本不配拿奖!”
“米拉奈尔确实拍得好,但你们敢说今天看完《活埋》后,还会被那些印度歌舞感动?”南尼莫雷蒂用钢笔戳破《季风晚宴》的场刊封面,转手拿起头版是世贸废墟照片的《综艺》杂志摔在桌上,“在死亡面前,那些歌舞是多么空洞无力。”
“我原笔记对《活埋》的评价是'形式大于内容'...”杰西史柯林摩斯基翻看评审笔记,“现在我得加一句,'内容突然吞噬了现实'。现在,《活埋》就是这一届威尼斯电影节最好的电影!”
“《季风晚宴》才配得上金狮奖,你们如果把选票投给《活埋》,那就是在亵渎艺术!”Amitav Ghosh声嘶力竭的吼道。
“我还就亵渎了,你能怎么样?”杰西史柯林摩斯基当场撕掉《季风婚宴》的选票。
“把选票投给《季风晚宴》才是对人性和正义最大的亵渎吧?地球的另一端刚刚发生了如此惨绝人寰的灾难,你们还在载歌载舞,不觉得这很不合适吗?”南尼莫雷蒂把金狮奖座模型塞进《活埋》胶片盒。
下午2:30,《活埋》展映。
因为对这次金狮奖无欲无求,这次电影节陈卿其实压根没有浪费心思搞人际、搞公关,主打一个随性。
但是《活埋》的放映厅来了很多人,几乎座无虚席。
评审团主席南尼莫雷蒂也和泰勒海克福德一起出席,泰勒海克福德看见陈卿的时候还一声冷笑:“其实我一点不喜欢《活埋》,但是现在,它就是最好的电影!”
“???”这搞得陈卿是一头雾水,你不喜欢就不支持呗,这么纠结干什么?
田庄庄是和一个有点谢顶的白毛老外一起来的,看两人那勾肩搭背基情四射的模样,不用猜就知道此人是谁。
“来来来,我介绍下。”田庄庄将白毛老外带到陈卿面前,为其介绍:“这是我多年的好友马可穆勒,不是什么外人,你可以叫他老马。”
然后又对马可穆勒介绍陈卿:“这是陈卿,北电文学系本科生,现在是导演系研究生,他处女作就拿了金棕榈,第二部作品拿了金熊奖,现在的《活埋》,是他第三部作品。”
“老马你好。”陈卿从善如流,“感谢你对《活埋》的支持。”
“陈卿你好,早就听老田多次提起你,如今总算看见真人了。”马可穆勒热情的跟陈卿握手,“北电出了很多优秀的电影人,但是像你这么优秀的,还是第一次见。”
“您客气了。”
“听说你的导师是谢非先生,有段时间没见了,他身体还好吧?”
“老师身体很好,他知道我此行能够见到你,还专门叮嘱我代他向你问好。”
“电影放映前,简单的说一下反战的话题。”寒暄几句,马可穆勒突然压低了声音说道。
陈卿明白马可穆勒的意思,坐在那思考了一会儿发言稿,便拿着话筒走了上去。
“各位晚上好。在你们看到这部电影之前,我想说,这不是一个关于活埋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我们如何活着的拷问。”
说到这,陈卿稍微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观众席。
“当一个人被关进棺材,他只剩下两件事:第一,是谁把他埋了进去;第二,他能不能活着出来。”
“但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被活埋,被埋在战争的废墟里,埋在仇恨的土壤里,埋在偏见的流沙中。”
“《活埋》讲述了一个人被活埋的故事。但我想说的是……”陈卿猛然提高音量:“我们每个人都在亲手埋葬别人!”
“当政客按下导弹发射按钮时,他们在活埋平民;
当军火商签下合同时,他们在活埋士兵;
当媒体煽动仇恨时,他们在活埋理性;
当我们选择沉默时,我们也在活埋良知!”
“这就是战争它让每个人都成为掘墓人,最终却要把全人类都埋进同一个坟墓。”
“现在,请看看这部电影。然后问问自己:我们是要继续做掘墓人,还是试着从里面把棺材板掀开?”
可以发表反战宣言,聚焦人类共情,但是绝对不能关联刚刚发生的惨剧,要不然会被人解读为消费悲剧,弄巧成拙。
哗哗哗~
厅里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来,今天来观影的人,一部分是冲着陈卿的名头来着,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冲着这是一部“反战”电影来的。
因为分寸拿捏的比较好,陈卿的讲话并没有引发反感,还博得了相当多的好感。
电影开始放映,这部超前时代的电影在北电带给一众老师带来震撼之后,再次开始震撼国际友人。
“还得是年轻人,有想法。”虽然不是第一次看了,马可穆勒依旧为《活埋》拍案叫绝。
“的确,我比陈卿多拍了20年电影,但却拍不出这种电影。”田庄庄此刻颇有一种“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的感觉。
就《活埋》这种超脱时代的电影,别说他了,放眼整个第五代导演,有谁能拍的出?
张易某都不行!
“陈简直是华夏最天才的导演了。”阿方索卡隆用力的拍着巴掌,《活埋》可谓是刷新了他对电影的认知。
“我说海报上怎么只有一个演员,原来电影只有一个角色!”
“从头到尾都在一口棺材里,这真的是我看过的最疯狂的电影了。”
“在看见《活埋》之前,我从未想过电影还能这么拍的。”
《活埋》的放映厅里,第一排坐着的是评审团和一些明星,第三排坐着的是专业影评人,第五排是各国的文化参赞,第七排是各地的片商,第九排则是媒体……
不论是哪一类,这些观众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阅片量丰富。
但此刻,所有人都依旧被《活埋》震撼,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另类的电影。
细心的观众可能早就发现威尼斯的展厅比较奇怪,它只有奇数排,没有偶数排。
为何会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