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志异 第491节

  大槐山也在这旗面上可以找到,只不过也只是一个黑点而已,倒是城镇这种后天生成的东西在旗面上看不到,只有山河这类自古以来的地理特征才能找到。

  无论如何,最低目标已经实现了,当然承诺了灵誓,这是陈淮生以自己日后的修行誓约来承诺的,自然也要履约,这也意味着在座的所有人都将在这未来几日里为赵定元效力一战了。

  “我与经天去一趟济郡重阳山,不管事情成不成,三日内我们二人必定返回,这边就请燕宗主和公孙兄都操持一番了。”

  陈淮生内心也有了想法,或许这正好是一个契机,让重华派重获新生的契机。

第910章 己卷 新重华,新机遇

  陈淮生没带宣迟媚和燕赤霞。

  他无意让宣迟媚和燕赤霞去面对早已经作出选择的令狐醉与芈灵君渡果他们。

  强扭的瓜不甜,哪怕真的无法在一起成为同门中人了,也没有必要弄成仇人敌人。

  虽然无论如何商九龄和李煜都难以再和令狐醉他们成为朋友了,但对自己来所,从一个宗门的生存发展来说,就无此必要了。

  而且从内心来说,陈淮生也不认为商九龄是一个合格的掌门人。

  重华派在他手中,前期平平无奇,后期昏招迭出,而且其性格上也暴露出诸多缺陷。

  缺乏坚持,尤其是在撤离河北返回大赵这一点上,轻信令狐醉这些人的游说,过于在意门中弟子的态度,作出返回大赵的决策,可以说这是直接导致当下重华派走到现在这一步的主因。

  李煜是一个合格的谋士,但是缺乏魄力,在朱凤璧死后,铁三角欠缺了最重要的一环,就使得重华派的决策出现了偏差。

  在吸纳九莲宗人入门,培养自身人才,宗门发展思路上都出现了许多混乱,直接导致了重华派在这十年里几乎是原地踏步甚至倒退。

  如果不是同在济郡的烽火宗和清光道之间势同水火,一直缠战不休,陈淮生觉得只怕重华派早就要面临灭门危机了。

  当然这可能也和清光道和烽火宗也看穿了重华派外强中干的本质,没有把它放在眼里的缘故有关。

  到现在陈淮生觉得恐怕商九龄和李煜也已经看清了重华派的现状,只不过他们二人已经无力扭转,令狐醉有了渡果、孙道莲、孟元泰甚至可能还有隐藏的实力做后盾,已经不是商九龄他们能撼动的了,更何况丁宗寿和齐洪奎只怕也未必会支持商九龄,这种情形下,好说好散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所以陈淮生觉得赵定保的提议不妨一试。

  不管怎么说,去试一试总归没有错,但需要考虑的商九龄和李煜的心态,以及能够合作到什么程度。

  李煜好说,陈淮生一直很尊重这一位师叔,最能看清形势,时移势易,没什么不可以接受,现实也证明,自己主持下的大槐山本身也就比重华派发展得更好,李煜应该可以接受。

  商九龄就不好说了,毕竟是自己的师尊,而且又当了这么多年掌门,现在相当于是被令狐醉他们偷家扫地出门,这种滋味肯定不好受。

  这就需要自己去和他们好好谈一谈了。

  另外对老重华派的分割和处置也是一道题,现在的重华派可不比往日,上千名弟子,既有从朗陵就开始跟随的,也有在河北招纳进来的,还有兼并凌云宗进入的,更有九莲宗溃散之后依附而来的,如何厘清区分,任由他们各自选择,也是一道大活儿。

  当然现在想这些还有点儿远了,一切都需要见了商九龄和李煜他们之后才有定论。

  从汴京到济郡重阳山不算太远,以陈淮生和唐经天的驭空飞行速度,一日时间不到就可抵达。

  到了重阳山,陈淮生和唐经天反而要考虑如何与重阳山上众人接触,另外也还涉及到下一步打算。

  这个问题陈淮生也要和唐经天好生商量一番。

  虽然论灵境实力,公孙胜、熊重晖、陆遥这些人都远胜于赵嗣天和唐经天,但是在决定大槐山未来命运的问题上,能够和陈淮生探讨的,除了宣尺媚、方宝旒以及于凤谦外,恐怕也就只有赵嗣天和唐经天二人了。

  这倒不是说陈淮生不信任公孙胜他们,而是长期以来的共同成长使得陈淮生和赵嗣天、唐经天他们有着相对一致的观点和想法,对重华派这种昔日所出的宗门,也有着相同的感情,所以才会陈淮生才更愿意和赵嗣天、唐经天商量探讨。

  “令狐师叔想要重立门户之事我并不看好,不过现在也很难说服他们不走出这一步,如今的重华派其实已经和分崩离析无异了,商掌门根本对令狐师叔他们没有多少约束力,就连丁宗寿和齐洪奎他们现在也是冷眼旁观,坐等着重华派的解体了。”

  唐经天叹了一口气,“商掌门走错了几步棋,一是不该把重阳山定为重华派的山门,这直接导致了整个宗门的重心偏移,而重阳山本来就是玉菡宗的山门所在,使得新进弟子的向心力失衡偏离;二是不该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之前招收弟子太过保守,在朗陵,在滏阳道的前期,都是如此,但到后期又太过放开,新弟子大肆涌入,新弟子本来就没有多少归属感,几年之内数百名弟子,包括在河北招收的和在济郡招收的,加上太过无度地放任老九莲宗弟子进入,导致整个宗门的基本盘彻底倾斜,……”

  陈淮生微微点头,这说到了重华派走到现在这个境地的关键。

  “第三就是最大的失策了,放弃了卧龙岭,让大家内心彻底失去了根基所在,只能系于重阳山,而重阳山却又不是朗山蟠山,你如何比得过玉菡宗的历史渊源?”

  唐经天的分析很精准,但陈淮生不完全认同,“经天,这几点的确在理,但是归根结底还是重华派自身底气不壮的缘故,如果朱凤璧还在,又或者掌门师尊已入紫府巅峰,还会走到这一步么?我觉得未必,现在的情形就是头重脚轻了,原来九莲宗弟子的实力已经超过了老重华派的实力,而丁宗寿和齐洪奎又别有心思,本身九莲宗这些弟子又心怀故宗,对重华派没有多少归属感,所以才会走到这一步,……”

  “淮生,恐怕走到这一步,重华派分裂也是不可避免之事了,任谁都难以挽救。”唐经天看着陈淮生:“你此番来的目的意欲何为?”

  陈淮生沉吟了一下,“既然分裂不可挽回,我觉得也是好事,去的去,留的留,我打算和掌门与李师叔谈一谈,听听他们的想法,令狐醉不可能将重阳山交出来,那老重华派的人何去何从?”

第911章 己卷 下手,游说

  要见商九龄和李煜之前,陈淮生肯定也要先做好准备工作。

  王和徐天峰肯定就是关键人。

  作为商九龄的弟子,也是自己的师兄,从他们这里打探情况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先前在云中山时陈淮生就曾经邀请过徐天峰,徐天峰婉拒了。

  后来来大槐山这边时,也曾经和王、徐天峰说过,当然也知道二人不可能来大槐山,但姿态也是摆足了的。

  后来这几年间,也间或有书信往来,不过都言之不深,说些各自修行进境,并未提及宗门之事。

  陈淮生闭关之后就中断了往来,但几人的感情渊源仍然保存。

  “我先找王师兄和天峰师兄见个面,谈一谈。”陈淮生叮嘱唐经天:“你也可以和原来九莲宗的人见面聊一聊,不必太拘泥,现在形势都趋于明朗了,我估计大家都不至于反目成仇,顶多就是不愉快地分手罢了。”

  “不用我去挖挖墙角?”唐经天笑了起来,“现在重华派人心惶惶,未必所有人都愿意跟着令狐师叔走呢,九莲宗原来就很散乱,玉菡宗之前是小宗,孙道莲和孟元太所在妖莲净芙才是大宗,只不过孙道莲和孟元太现在灵境层级不及令狐醉罢了,但玉菡宗要想驾驭住妖莲净芙以及元荷这些大宗,我觉得也够呛。”

  “你们鬼蓬宗呢?”陈淮生笑着反问:“从不掺和原来九莲宗内部的纷争?”

  “我们鬼蓬宗差不多算是九莲宗内的另类吧,野狐禅,基本不掺和,不过香火渊源还是存着几分的。”唐经天叹了一口气:“看吧,也许还真有一些不太看好令狐师叔这一出的。”

  陈淮生摇摇头:“经天,不必太过于执着要从那边拉人,我的态度是咱们大槐山宁缺毋滥,本身我们根基就不厚实,这方面就更要谨慎,宁肯稳一些,你看我们在燕州这边招纳弟子也一直保持着这种节奏,小步快跑,每年都招,但数量宜少而精,对重华派这边的弟子,说实话,他们在卧龙岭和重阳山辗转多年,心思反而没有那么纯正了,对我们大槐山更不可能一下子就有多少归属感,所以我觉得除非你的确看好,而且本人也愿意的,否则我宁肯不接纳。”

  陈淮生的态度让唐经天也暗自反思。

  他一度想要从多邀约招纳一些九莲弟子进来,毕竟九莲弟子的素质禀赋摆在那里,尤其是那些年轻的炼气中高段弟子,已经证明了自己,纳入大槐山之后可以很快引导入正轨,修行起来进境也要快得多,比起那些从头开始的新弟子来,起码要节约十年以上的时间。

  但是现在陈淮生这么一说,唐经天又觉得不无道理,修行进境时间节约了,但是心思却不纯正了,对大槐山这边没有了归属感和凝聚力,这未必是好事。

  “也罢,我便好生琢磨一番,若是真的那等只希望寻求一个好的环境修行的弟子,禀赋资质又好,我觉得还是可以接纳进来的。”唐经天点点头:“这上千弟子中,我以为还是能寻摸到三五个这等优秀弟子且不愿意重归九莲宗的。”

  陈淮生笑了起来:“经天,这你就自己看着办了,不强求,但也不拘泥。”

  到了重阳山下,陈淮生和唐经天各自行动。

  很快陈淮生便邀约到了王和徐天峰二人。

  对陈淮生的到来,王和徐天峰二人既有些惊讶,但是好像又有些预料之中的感觉。

  对于陈淮生现在的灵境层级,王和徐天峰都只能用叹为观止来形容。

  王现在才筑基三重,正在艰难地向筑基四重冲击,而徐天峰则是筑基二重,希冀能尽快冲击筑基三重。

  想当初还不及自己的陈淮生现在已经是紫府凝魂高境了,这等差距之悬殊,委实让人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了。

  看着二人复杂的脸色,陈淮生也知道这在所难免。

  任谁面对自己这种情形,恐怕都要唏嘘感慨无限,尤其是自己还和他们相处甚久,共同修行,还是师兄弟。

  “二位师兄,一别经年,修行可还顺利?”陈淮生含笑拱手问道。

  “呵呵,淮生,若是别人这般问我们,我们都要说一切都好,但你问,我们就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王还是要洒脱一些,笑着打趣道:“和你比,任谁都不敢说顺利啊,我们都叫顺利,你就只能说原地飞升了。”

  最后这一句话把陈淮生和徐天峰都给逗笑了,这般进境进度,也真的和原地飞升差不多了。

  “小弟就是运气好一些,机缘巧合赶上了。”陈淮生也只能谦虚一句,“想必二位师兄日后赶上这种机缘,也一样能青云直上的。”

  “好了,淮生,你就无需安慰我和天峰了,我和他有自知之明,能走到现在这一步,我们也很满足了,不是人人都能像你一般绝才惊艳的。”王摆摆手,脸色恢复正常,“你也许就未来重阳山了,今日突然来这里,怕也是有事情吧?”

  见王和徐天峰的目光都看着自己,陈淮生也知道其实二人约莫能猜到一些自己的来意,而且王这么说,只怕心里也有些考虑才对,只是不清楚王的思忖是否合乎自己的想法了,另外商九龄和李煜是否也是如此想。

  一时间没有开口,陈淮生也在考虑措辞,若是一味绕圈子说些不沾边的话,反而会坏了这种良好的气氛,陈淮生不愿意那般做,但要直入主题,似乎又显得又些唐突了。

  “二位师兄,山中现在情况怕是有些混乱吧?不知道师尊和李师叔他们二位是如何想的?”陈淮生终于还是开了口。

  不提令狐醉,也不提丁宗寿和齐洪奎,只说商九龄和李煜,其实这也就是暗示和提醒了山中的情况他已经知晓,现在就是要打探山中下一步的走向了。

  王和徐天峰一时间都不好回答这个问题,但他们也听出了陈淮生话语里的意思,只是还不清楚陈淮生的打算。

第912章 己卷 归并,坦诚

  见王和徐天峰都沉默不语,陈淮生也明白二人的难处,点点头:“二位师兄,其实山中情况我大体清楚,令狐醉大概是要重立九莲宗了,这重阳山本就是玉菡宗的山门,有渡果、孟元泰、孙道莲的支持,丁宗寿和齐洪奎态度暧昧,只怕掌门师尊和李师叔都有些进退两难吧?”

  陈淮生的话挑开了重华派现在的伤口,让王和徐天峰脸色都相当难看,但是念及陈淮生本身就是从重华派走出来的老人,又是自己师弟,好像这等事情也就没有那么难受了。

  徐天峰苦笑着道:“淮生,既然你都知道了,又何必来问我们?”

  “天峰师兄,具体详情我并不清楚,但是也能大概猜测出一个情形来,不过看二位师兄的情形,山中还不至于因为这个原因而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吧?”陈淮生看着徐天峰。

  这不可收拾的意思大概就是兵刃相见,观王徐二人现在的状态,应该还没有到那种地步。

  毕竟这上千名弟子中,九莲弟子有几百,老重华弟子也有几百,老凌云宗弟子也有一二百,还有就是合宗之后在河北和济郡这边招收的弟子,如此纷乱驳杂,真要反目成仇白刃相见,那就成了一场天大的悲剧惨剧了,王徐二人也不可能还有如此闲暇来赴自己的约了。

  “还不至于,不至于……”徐天峰脸色苦得让人也能明白虽然没到那种地步,但是肯定也相当难看了。

  王的表情稍好,但嘴角也是苦涩之色难掩,接上话:“淮生,既然你连孙道莲和孟元泰都知道,那这些情况肯定瞒不住你,当下师尊与令狐醉他们势同水火,只是碍于大局而没有彻底撕破脸,但是后势究竟会向什么方向发展,我们也不知道,……”

  “也就是说,重华派终究还是维持不下去了,令狐醉要在重阳山重立山门,老重华弟子向何处去?”陈淮生更反问。

  王和徐天峰都无法回答这个问题,这也是现在山中僵持不下的关键。

  从河北回来,卧龙岭那边就算是荒废了,一个荒废数年的山门要想重新再立起来,耗时耗力不说,而且投入花费也相当巨大,更为关键的是重华派从卧龙岭撤离回到大赵这么一出算什么?

  来到这重阳山就几年,又灰头土脸地离开,惶惶如丧家之犬,这么折腾一遭,落得个如此下场,商九龄和李煜如何向大家交待?

  而且这样狼狈退出,二人声誉扫地,弟子们还愿意不愿意跟随他们?这一点陈淮生都觉得够呛,没准儿很多人就会觉得留在重阳山又或者跟随齐洪奎去更有前途了。

  最后一个问题也是商九龄和李煜无法做出决断的重要因素,失去了人心和威望,重华派还能维持下去么?也许就像无数宗门那样土崩瓦解,进而烟消云散,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了。

  商九龄和李煜都承受不起这样一个责任。

  “二位师兄,你们是距离师尊和师叔最近的,这样僵持下去恐怕也非长久之计,最终要有一个解决的结果,你们考虑过最后的结果会是什么样的么?”陈淮生再进一步问道:“这样拖下去其实对各家都无益,与其这样相互耗着,还不如好说好散,师尊他们难道不明白这个道理么?”

  “淮生,说易行难啊。”王终于接上话:“这等情况下,师尊如何退让?在九莲宗加入我们重华之前的老重华弟子还有两百余人,如果我们被逐出重阳山,我们向何处去?重华派岂非就此泯灭?师尊又如何向重华先辈交待?”

  还有两百多老重华弟子?陈淮生也觉得棘手。

  之前陈淮生也想过,若是几十或者百余名弟子,也许可以考虑由大槐山这边接受,但是说实话他并不太认可这些弟子,许多弟子难以达到目前大槐山招募弟子的标准,资质禀赋都不够,一旦全数加入进来,反而会将大槐山这边良好的修行氛围和体系给冲垮了。

  “那师兄想过没有,拖下去的结果会是怎样?”陈淮生反问。

  王苦涩无言以对。

  都知道结果不会好,甚至越拖到后边越难解决,但谁又能找到更好的应对方略呢?

  陈淮生想了一想之后才缓缓道:“二位师兄,我此番来就是为解决这个僵局而来,但说实话,我也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但我知道令狐醉那边早有定计,师尊这边恐怕没有太好的对策,拖下去无益,所以我原本考虑,老重华弟子退出撤离重阳山,重返河北,与我们大槐山这边一道,以河北为根基所在,迈步重起,……”

  王和徐天峰心中都是一震,虽然早就预料到陈淮生此番来的目的,但是当提出这样一个计划时,还是让他们触动颇深。

  这意味着重华派在经历了数年的艰难徘徊之后,终于走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不得不重新回头,甚至还要依靠和大槐山那边的抱团才能生存下去了,这种结局何其残酷?

  想当初意气风发地从河北南返,觉得能够重返大赵,而且在济郡立足,当时的局面似乎也很促成,星火宗与清光道的对决,使得重华派在接受玉菡宗之后可以没有压力地在济郡发展壮大,那几年的情况看上去也的确不错,可短短几年间形势急转,演变到今天这种情形,真可谓其兴也勃,其亡也忽了。

  王和徐天峰忍不住交换了一下眼神,有些犹豫。

  虽然对陈淮生的提议也很感兴趣,也承认陈淮生所拥有的实力也有资格提出这样的建议,凝魂高境了,掌门师尊都还在凝魂中境,这样悬殊对比的修行进境,在师徒之间产生,怎么都觉得不可思议,但却是真实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

  陈淮生有这个实力底气提出如此建议,但是问题在于商九龄能接受么?

  这种无论是之前率领宗门南返选择上失误带来的失败反差,还是现在要面临昔日亲传弟子带领一帮人的迅猛崛起反差,说实话,都真的很难让人平静面对。

  这也是为什么陈淮生他们一帮人在大槐山这么些年里,明明与重华派有着如此深厚的渊源,但重阳山这边却鲜有与大槐山那边有多少联系,实在是这种尴尬的关系让人不太愿意接受。

  只不过现在重华派已经走到了无法再走下去的地步,要么就是火并对决,以一种两败俱伤的惨烈结局来掩盖这样一场失败,要么就是黯然神伤不知该往何处去的流落游荡,无论是哪一个结果都是让人难以接受的。

首节上一节491/5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