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聊斋开始做狐仙 第219节

  玄霄道长道:“请讲。”

  宫梦弼便将蝗灾之事说了,道:“我远观其气,浩浩荡荡无穷尽,其中邪氛乱舞,必有蝗神在其中。”

  玄霄道长皱起眉头,道:“若是蝗神,只怕难除。若是天命,只怕更难除。”

  宫梦弼幽幽道:“先是天旱,又是蝗灾,国之将亡,此为败相。”

  玄霄道长站起身来,举目四顾,看着偌大的金华山,偌大的大仙庙,道:“若真是国之将亡,那我们又能做什么呢?”

  宫梦弼道:“国之将亡,百姓又有何辜?”

  玄霄道长眉头紧锁,始终没有放松下来。

  玄霜道长已经叫了起来:“婆婆妈妈,蝗神要来,自然将他打回去。”

  他眼睛里露出精光,道:“我还没有同蝗神交过手,倒要试一试他的成色。”

  明灵拉了拉他的衣袖,道:“听掌门真人怎么说吧。”

  玄霜顿时着恼,生气明灵拿掌门压他,又不好发作,只是把背对着明灵,不愿意理他。

  明灵叹了一口气,也没有办法。

  玄霄道长深吸一口气,再呼出去,道:“你说得对。国之将亡,百姓何辜。”

  

  一旦打定主意,玄霄道长道没有再犹豫,问道:”宫道友想拦一拦灾神?“

  宫梦弼道:“有这个打算。蝗神一路从北而来,已经吃得够多了,也不差东阳这一口。别的地方我管不着,但到了东阳,我总要管一管的。”

  江南是粮仓。

  但今年苦旱,又逢蝗灾,只怕粮仓自己都未必能自救。这天下大乱的景象,已经就在眼前了。

  放任蝗神肆虐,宫梦弼实在做不到,只好有一份力尽一份力,至少保下脚下这片土地。

  玄霄道长道:“好,我助你一臂之力。”

  宫梦弼大喜,道:“多谢道长。”

  玄霄道长又道:“要做这事,仅仅凭借你我可不够,还要更多人来。大佛寺就在左近,我去请来。”

  宫梦弼道:“道长高义。”

  宫梦弼又说起金华城隍的事情,问道:“若是能说动城隍,当然最好不过,若是说不动,我们自己来便要多费一些心神了。”

  玄霄道长道:“好办,请大佛寺的大和尚去劝一劝。”

  宫梦弼奇道:“大佛寺的和尚能劝得动?”

  玄霜道长“嘿嘿”一笑,道:“你可知大佛寺里住了谁?”

  玄霜道长也不卖关子,道:“住着吴王的母亲,老王妃。”

  宫梦弼露出讶异来,道:“老王妃不在姑苏,怎么跑到金华来了。”

  玄霄道长接过话头,道:“老王妃早年受大佛寺的高僧点化,一年有大半的时间都要来大佛寺礼佛。”

  宫梦弼忽然想起当初拜访大佛寺吃了闭门羹的事情,一说出来,玄霄道长便道:“那就是了。老王妃在大佛寺礼佛,大佛寺很少会放外人进去,以免冲撞了老王妃,倒生出不必要的麻烦。”

  玄霜道长抠了抠耳朵,道:“有老王妃在,大和尚说话比牛鼻子管用,请大和尚去做说客,金华城隍不会不应。”

  宫梦弼便先拜谢道:“那就有劳玄霄真人了。”

  玄霄真人摇了摇头,道:“无妨。我们是赤松大仙门下,拜赤松大仙为祖师。当年为了避兵祸入山,如今为了人间再下山,学成神仙道,还于百姓间,岂不妙哉。”

  “祖师在上,当不会怪罪我等。”

第342章 开凿大佛 贵人定心

  出世入世,不是脑子一热就能做出来的决定。

  离于世外,远离红尘纠葛,专注于己身修行,这是一种修行。

  道不远人,又是另外一种修行了。

  修行中人往往在二者之间取舍,并不专行一道,而是在入世和出世之间寻找平衡。

  玄霄真人决定了要对抗灾魔,已然免不了把自己卷入世情。是好是坏,现在还看不出来。

  宫梦弼则是一直在红尘中打滚,从来没有真正出世。

  玄霄道长要去大佛寺游说高僧,带上了宫梦弼几个一起。

  玄霜道长不乐意去,咕哝着说了些听不清的话,很是抗拒。

  宫梦弼问道:“玄霜道长是和大佛寺的和尚有仇?”

  明灵小声道:“不是有仇,是大佛寺的和尚向来受戒森严,师叔找不着乐子。”

  玄霜道长已经听见他们说话,抱怨道:“我们家明灵是木头,那些和尚就是石头了。”

  玄霜道长玩性很大,碰到那些和尚,确实有力没处使。

  大佛寺和大仙庙离得不远,同在金华山中。玄霄道长和大佛寺的大和尚自然早就相熟,否则他也不会夸下海口说能把大和尚请来。

  远观大佛寺山门,便可见得一尊尊巨大的石佛或是行走,或是坐卧,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这些石佛开凿于崖壁之上,化作一面大佛壁,但实际上远远比壁画要摄人心魄。

  大佛寺居于崖壁之下,蔓延伸展的崖壁巍峨壮阔,除却已经成群的大佛之外,更有一个个未曾完成的石佛正在开凿中。

  宫梦弼远远看去,能看到每一个正在开凿的石佛上,都有一位僧人。

  明灵说道:“大佛寺的修行便是如此,历代弟子于崖壁上开凿大佛,大佛开凿完成,也代表着修行有所成就。”

  宫梦弼点了点头,“难怪有此神韵。”

  通天法的感知中,这些大佛如同活物,灵性极高,能听到绵延不绝的诵经声从大佛中传出来。

  这诵经声肉耳听不见,但宫梦弼却感知分明。

  行至大佛寺外,守山和尚见是玄霄道长带人来此,彼此商量了一下,去了一个禀报知客僧,另外的则依旧看守在山门前。

  不过片刻,体型消瘦但身材高大的知客僧出得门来,见到玄霄道长便高兴道:“真人法驾光临,蓬荜生辉,这边请。”

  知客僧将众人引入,玄霄真人介绍了宫梦弼,道:“这位是宫狐正,天狐院的弟子,现在兰荫寺修行。”

  两人相互见礼,知客僧感叹道:“兰荫寺宝地终于又重归天日了,宫狐正道法高深,能降服其中的妖魔。”

  宫梦弼道:“不敢说降服,只是借了宝地开办狐子院。”

  知客僧不知内情,宫梦弼便解释一番。

  知客僧道:“传道野狐,施展教化,难得。”

  玄霄真人显然与知客僧相熟,问道:“贵人还在寺中?”

  知客僧点了点头,道:“正在菩提院中修行,最近荷花开得好,方丈正在莲池边为贵人讲经。请在禅堂稍待,我去请方丈。”

  玄霄道长道:“有劳。”

  知客僧去了菩提院,院中绿荫茂密,一株高大的菩提树如同伞盖一般撑开,投下斑驳的树影。

  菩提院由此得名。

  菩提树不远处,是开凿出来的莲池,池中莲花盛开,生机勃勃。

  回廊之中放着低案,一个大和尚和一个老妇对案而坐,老妇身后站着一个中年妇人,领着几个侍女侍奉左右。

  知客僧走到廊下,在大和尚耳边低语几句。

  那面目慈祥的老王妃没有听到他们说话,但见大和尚神色,便问道:“慧明方丈可是有急事,若是有事,方丈且先去料理,改日再为我讲经。”

  慧明方丈温言道:“是大仙庙的玄霄道长来寻我。”

  老王妃笑道:“原来是大仙庙的高人。”

  她笑意盈盈道:“我往来大佛寺,倒还不曾见过大仙庙的有道真修,不妨将他请来一同论道,让我长长见识。”

  慧明方丈脸色不变,道:“我代贵人去问问。”

  老王妃含笑道:“好。”

  知客僧带着方丈来了禅房,这眉目端方的和尚见着玄霄道长,便笑道:“今日倒是难得热闹了,玄霄真人也许久不来了。”

  玄霄道长道:“不是我不来,只是怕冲撞了贵客。”

  慧明方丈暗含深意道:“你怕冲撞了贵人,贵人可还惦记着你呢。方才还同我说,要请你去一同谈经论道。”

  玄霄道长苦笑道:“且饶了我吧。”

  

  慧明方丈便略过此事不提,提醒道:“那匆匆来,还得匆匆去。”

  玄霄道长颔首,同他直说了来意。

  慧明方丈吃了一惊,道:“蝗灾一起,只怕乱象立刻就来了。”

  慧明方丈踱着步,道:“我应下了,城隍那边也由我去说。”

  玄霄道长道:“还需尽快。”

  慧明方丈点了点头。

  玄霄道长没有久留,立刻就带着宫梦弼他们离开。

  知客僧头前引路,慧明方丈则又去了菩提院。

  看着他一个人来的,老王妃不免有些失望。

  慧明方丈解释道:“道长倒是想要来,奈何山外闹了蝗灾,有蝗神作祟,他脱不得身。”

  老王妃心中一惊,道:“蝗灾?蝗神!”

  慧明方丈点了点头,道:“正是,他来是请我一同驱赶蝗神的,我也要动身,这几日就请贵人自己读经了。”

  老王妃连连点头,道:“正事要紧。”

  老王妃回头看向那中年妇人,道:“你去信姑苏问一问,灾情如何了。”

  那中年妇人便躬身应下。

  慧明方丈道:“驱蝗一事非同小可,希望城隍也愿意出手相助,不然仅仅凭借我们两个,只怕力有未逮。”

  老王妃道:“城隍神护佑一方,岂能袖手旁观?”

  慧明方丈含笑道:“正是,有贵人此言,便定了我的心了。”

  老王妃失笑:“我一个老婆子怎么定得了禅师的心?”

  慧明方丈道:“贵人心怀慈悲,已然足以。”

  老王妃不解,但慧明方丈已经不愿再多言,请辞道:“老僧这便去拜访城隍。若得他相助,便可将蝗神拒之郡外了。”

  老王妃便不再留他。

  慧明方丈得了她一句话,再去劝诫城隍,便要好说得多了。

  蝗神自北面而来,若得金华城隍统率诸县城隍、号令乡里社神,千神相助,要应对蝗神就容易得多了。

首节上一节219/49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