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以重利,把他们联合了起来。
如今这些人都派出高手,在王都潜伏已久。
等殷悠宁一声令下,便秘密入宫。
贺明才被蒙在鼓里,还以为父王仍在世。
殷悠宁招他入宫,而后大开杀戒。
好在皇宫禁卫反应极快,闯进来强行护着贺明才边走边退。
但殷悠宁准备多年,进宫的高手不乏武道九境,十境,甚至还有顶尖世家也被说动,派来了十一境的高手。
皇宫禁卫的修为,大多在武道第八境上下,禁卫统领也不过武道第十境。
再加上有些禁卫拿捏不定,选择退让。
此消彼长之下,忠于贺明才的禁卫越来越少。
等退到御书房,已经所剩无几。
看着杀红眼的殷悠宁,贺明才咬牙道:“你敢弑君,难怪父王不愿立你为后!”
“他不立我为后,是心里挂着那个贱人!至于你,你还不是君!现在不是,以后也不会是!”殷悠宁恶狠狠的骂着。
“殿下快逃,找到宋太师,我们拖住这些乱臣贼子!”禁卫统领喊道。
贺明才手持长剑,他也有武道第十境修为。
征战多年,岂是会临阵脱逃的性格。
何况就算想逃,也未必逃的掉。
他知道,如果能找到宋家的人,自己必然会安然无恙。
这世上,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比宋家更安全。
但殷悠宁会给他这个机会吗?
显然不会。
大量的高手围了过来,如同铁桶阵一般。
贺明才知道,今日必死无疑了。
他现在忽然有点明白,为何当年宋家不愿意做皇帝。
是怕出现今日兄弟相残的局面吗?
可是想想宋家那几个兄弟,会是为了争权,对自己人大开杀戒的性格?
绝对不会!
宋家的人光明磊落,堂堂正正,也唯有贺家,才会出这样的烂事!
贺明才忽然狂笑出声:“父王说的对,他确实不如宋伯。”
听到宋伯二字,殷悠宁便不自禁的打了个冷颤。
这次夺权,她也是冒了很大风险,就怕宋家从中作梗。
好在消息封的很死,连贺明才都不知道贺周知归天的消息,别人更不可能知道。
至于事后宋家是否会做什么,殷悠宁不信,也不怕。
宋家的权力再大,也是臣子!
只要贺明言能顺顺利利当上皇帝,一张圣旨,宋家所有的荣华富贵都将烟消云散!
想到宋启山那张比自己还要年轻的脸,殷悠宁心里就无端端升起恨意。
没有宋家,就没有于佩兰,就没有今日的争权!
“都是宋家惹出来的乱子,早晚有一天,把他们家连根拔起!”殷悠宁想着。
随后,她大声尖叫着:“杀光他们!”
面对来势汹汹的叛贼,贺明才丝毫不惧,大喝出声:“今日即便身死当场,也记下诸位之功。下了黄泉,你我再征战沙场!杀!”
禁卫们跟着大喝出声:“杀!”
他们簇拥着贺明才,不退反进,迎向了来敌。
勇气在很多时候,都是有用的。
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可惜的是,贺明才虽然勇,却没有做到这一步的能力。
那名十一境的老者,打死禁卫统领后,飞身而来,一掌打碎了贺明才的长剑。
碎裂剑身尽数穿过他的身体,鲜血飙洒。
贺明才狂喷一口血,倒在了地上。
没有力气翻身,也没有力气说话。
身边有禁卫不断倒地的声响,也有殷悠宁洋洋得意的骂声。
“今日一战定乾坤,我儿当为大周国君!”
贺明才想笑,嘴里却不断涌出鲜血,本能的抽搐着。
视野之中,一片血红,连天上的云彩都看不到了。
耳边模模糊糊,响起了声音。
“我们江家才是固安村最大的地主!”
“早就不叫固安村了,现在叫宋家庄,无知!”
“呸!就叫固安村!就叫固安村!”
“嗓门大没什么了不起,以理服人,以德服人方为正道!还有,我跟你爹一个辈分,再嚷嚷抽你!”
依稀间,看到了那个皮肤黑黝黝的身影,朝着自己走来。
“拓哥儿……”
那道身影来到跟前,沉声道:“好歹是长辈身份,怎可跟晚辈一般见识,自罚。”
贺明才的双腿,下意识蜷缩起来。
但随即又想到,自己已经是太子了,不再是当年固安村里和江正豪打架的孩子。
然而两行血泪,从眼角不由自主的流出来。
“拓哥儿……这次不是晚辈,是长辈欺负我啊……”
“拓哥儿,救我……”
一柄长剑,狠狠刺入他的胸膛。
所有生机,所有一切,都随着剑身迸出的血花彻底消散。
殷悠宁满面凶狠:“早死不死的东西!”
随后,她扔下长剑,快步进入御书房。
找到了国印,让人模仿贺周知的笔迹,写下一份密旨,派太监送去宋家庄。
模仿者临摹贺周知的笔迹,已有数年,完全能够以假乱真。
在殷悠宁看来,宋启山权力再大,也不敢违背圣旨。
她却不知道,自己这点伎俩在宋启山眼里,根本无所遁形。
若没有密旨,可能宋启山还不会察觉到什么。
密旨送来,反倒一眼看出古怪。
在密旨送到宋启山手里的时候,殷悠宁也利用这几天时间把文武百官梳理了一遍。
偏向贺明才的,都被以各种理由临时撤换,或软禁起来。
一切就绪,只等贺明言继位登基!
第132章 捉拿叛贼宋启山
殷悠宁并不是一个蠢材,她选择夺权的时机刚刚好。
以往宋启山每年都会来王都看望贺周知一次,这回还有至少三个月。
贺周知如果没死,殷悠宁会继续隐忍。
因为她很清楚,自己跟贺明言并没有太多真正意义上的支持者。
皇帝活一天,天下人都不会容她乱来。
而现在,她成功了。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来到金銮殿。
没有看到熟悉的贴身太监,也没看到监国太子贺明才。
只有坐在龙椅上,局促不安的贺明言,以及身着凤袍的殷悠宁。
尽管百官有些已经听到风声,但未曾确定,也不敢乱言语。
如今见母子俩一坐一站,心里顿时咯噔一下。
皇帝,恐怕真的登天了。
太子呢?
能站在这座大殿的,都是人精。
他们很快就反应过来,若皇帝真去了,太子不出现,只有一个原因。
那就是太子也死了。
否则的话,怎轮得到贺明言坐上龙椅。
早已被殷悠宁收买的吏部尚书方正则,朗声问道:“依大周国律,后宫不得干政。敢问宁妃娘娘,为何在此?二皇子殿下,又为何坐在龙椅上?”
这话属于明知故问,或者说抛砖引玉。
大臣们都立刻安静下来,齐齐抬头看去。
殷悠宁强忍着心头欢快,尽量不让自己大笑出声,用平静中,又带着几分悲痛的语气道:
“皇帝陛下已于昨日登天,太子心急如焚,竟也跟着一命呜呼。如今不得不让明言登基,以免天下大乱。还望诸位王公大臣多多护佑,保我大周万万年盛世不朽!”
底下一片安静,所有人都猜到了结果,但真亲耳听到,又是另一码事。
皇帝久病卧床,登天是可以预料到的,并不让人意外。
至于太子心急如焚,因此一命呜呼,无人会信。
然而不等这些大臣反应过来,吏部尚书,礼部尚书,户部侍郎,以及数名军中三品,二品武将。
站出来对着贺明言跪下,高呼:“臣等拜见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