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从升级祖宅开始 第76节

  宋念云站在旁边,搂着娘亲的胳膊,低声道:“娘,你的性子温婉,但在这种时候,温婉便是可欺。还是由爹决定吧,莫要再多管了。”

  谢玉婉轻轻嗯了声,她当然明白,自己的性子或许会在短期内受人赞扬。

  但对家族长期发展来说,这样的性子是绝对不合适的。

  宋启山踏出院外,扫视了一圈。

  武道第九境的强大气息,如高山仰止,迅速让周围安静下来。

  他这才开口,洪亮的声音传遍四面八方。

  “十四两一亩良田,租金提一成,绝不更改!”

  村民们顿时又哀嚎起来,更有甚者眼里露出些许怨恨之色。

  蒙爷有蒙爷的错,可宋家未免欺人太甚。

  又不是我们得罪你,何至于这样欺负人!

  宋启山话音顿了顿,又道:“租金一年一期,若勤加劳作不偷懒,一年后这一成自当减去。但若有人好吃懒做,懈怠不堪,便再提两成!”

  这话一出,村民们眼里又有了希望。

  连那些原本有怨恨之色的村民,眼中不忿都淡去许多。

  于是乎,一群人又对着宋启山感恩戴德,叩首道谢。

  “宋老爷菩萨心肠啊!小老儿这把骨头就是烂在地里,也绝不敢偷一锄头的懒!”

  “明儿就让我家二狗去山神庙磕头,求龙王爷保佑您家谷仓堆成山呐!”

  “东家才是真青天!”

  “谢宋老爷开恩!”

  无尽的赞誉声,此起彼伏,络绎不绝。

  所谓恩宜自淡而浓,先浓后淡者,人忘其惠。

  威宜自严而宽,先宽后严者,人怨其酷。

  做生意上,宋启山或许没小儿子宋念守心思机敏。

  但在拿捏人心上,整个宋家,无人可出其右!

第75章 归家

  蒙爷的葬礼,冷冷清清。

  怀安村的人对其不说恨之入骨,起码也是路过骂上几句,主动祭拜的少之又少。

  反倒是宋启山带着家里人,来祭拜了一番。

  一把老骨头了,还要为村里人的利益跑来跑去,结果把自个儿的性命折腾没了。

  偏偏无人念他的好,只觉得是他使坏,让人少得了银子。

  “拓儿,当记得此番劝人种瓜,反成失火之患的道理。”宋启山叮嘱着。

  尚且年幼的宋承拓,看着孤零零躺在木板上的蒙爷尸首,点了点头。

  之后,附近几个村子便把田契交了过来,由宋念守拿去县衙报备,更改为庄契。

  新上任没多久的县令曲景程,对这件事很上心。

  来时其父曾交代过,于临安县任职,有无功绩,无伤大雅。

  但对宋家,要足够客气。

  不管吏部郎中温修文,还是荣安城守备宋念丰,都有资格让那位户部郎中保持尊重。

  曲景程虽是官宦弟子,却很懂的分寸,更晓得拓展人脉的重要性。

  试问朝中官员,哪个不是蛛网连接,盘根错节。

  不过宋家的财力,也着实让曲景程感到吃惊。

  一个村子少说也有七八百亩良田,三个村子加一起,两千多亩还是有的。

  一亩良田十四两银子,两千多亩,便是三万多两白银。

  若是秋谷城的大老爷拿出三万两银子,倒不算太惊人。

  可一个庄主也能拿的出来,让曲景程意识到,宋家远比自己想象中更厉害些。

  当然了,即便这些年在宋念守的操持下,各个产业都赚了不少银子。

  三万多两掏出来,依然很有压力。

  同时兼并三个比自家庄子还要大的村落,知晓这件事的人,都觉得宋家疯了。

  银子倒是小事,朝廷赋税那么重。

  你搞这么多地,劳心费神,未必能多赚几个子。

  如柳家庄那位柳庄主,更对家人坦言,宋家这是没经验。

  摊子铺那么大,早晚要出事的。

  待一系列的流程走完,宋念守拿着还热乎的庄契离开县衙。

  曲景程站在县衙门口,望着神秀少年背影。

  旁边从京都调任来的师爷,低声道:“这宋家倒有点实力,可惜小户人家出身,突然成了暴发户,未必能走多远。”

  曲景程嗯了声,道:“理是这个理,但终归有个五品守备照应着,不至于垮的太厉害。该给的面子还是要给,莫要多事。”

  师爷道:“说起来,赋税年年增加,想卖地的农户到处都是。老爷不是说,今年可能还会再提三成?在下以为,怕会激起民怨沸腾,到时候给大人带来麻烦。”

  曲景程面皮白净,身姿挺拔,哪怕不穿官服,也能看出大户人家的底子。

  他笑了笑,道:“不过一些有饭吃就能安然睡下的贱民罢了,纵然有些民怨又能如何,难不成还敢造反吗。”

  师爷犹豫着,想说也不是没可能。

  历朝历代,都有苛税猛于虎,导致民变起义的例子。

  按理说当朝天子新登基十多年,正是励精图治的时候。

  现在又不打仗,为何这赋税越来越重呢?

  可他只是个师爷,哪怕曾为二甲进士又能如何,还要靠曲家搏一个未来的。

  有些话只能心里想想,却不敢说。

  说了,便是大逆不道。

  回庄途中的宋念守,同样低头看着手里的庄契,心中稍有疑惑。

  都知道父亲爱田,可这爱的也太过火了。

  三万多两银子,宋家积蓄可谓十去七八。

  虽说田产从六百多亩,一下增加到了三千亩左右,算是个大地主了。

  但想要回本,不知何年何月。

  还有三个村子的人口,不是说把地租给他们就完事了。

  既然并入宋家庄,一切都由宋家负责。

  “看来得找些能帮上手的人,或者提拔几个干练的上来了,只靠我一个人,可没那么多精力。”宋念守心里想着。

  第一选择,自然是最先投靠的李家,然后才是许家,马家这些。

  把这几家的人都快速想了一遍,初步拟定了人选,宋念守便想着回了家,和父亲商量商量。

  至此,宋家才算真正有了点家族的样子,而非简单的地主之家。

  来到庄头,宋念守的脚步一顿。

  只见一男二女,另有两名幼儿牵着抱着,正站在那块两米多高的石碑前说些什么。

  其中一男一女气息强大,最少也在武道第八境以上,宋念守下意识警惕起来。

  这么偏远的地方,怎会有如此高手?

  略微靠近些,便听到那男子嘀咕道:“难道走错地方了?不可能啊!”

  旁边身穿白衣的女子道:“夫君出去多年,认错路也是正常。”

  “可这附近何时多出个宋家庄?从未听说过,该不会我爹现在发达了吧?”

  男子声音,听的宋念守一怔,好熟悉啊。

  此时,石碑前三人已经察觉到他的到来,纷纷转头看去。

  看清男子面容,宋念守顿时眼睛发亮,激动的张口喊道:“二哥!”

  来的不是别人,正是阔别已久的宋念顺一家。

  看到这么个俊秀少年,宋念顺也是愣了下。

  仔细辨认一番,才惊奇的喊出声来:“阿守?我的乖乖,长这么高了!”

  此时的宅院中,谢玉婉坐在木凳上,正与王楚玉闲聊。

  两人的话题,自然是以此次村庄兼并为主。

  王楚玉当然是高兴的,夫家兴盛,对她来说有利无弊。

  但对谢玉婉来说,却是半喜半忧。

  喜的是,家里田产增加了好几倍。

  忧的是,要管的人也多了好几倍。

  既然是庄子,自然什么都得听庄主的。

  哪怕两家打起来,也是先找庄主,而非直接去衙门告状。

  这么多人,管起来可不容易。

  宋念云抱着宋承业过来,道:“爹不是说了么,人多有人多的办法,娘就不必担心这些了。倒是拓哥儿,以后怕是不得清闲。那么多地,可有的跑了。”

  “谁说不是呢,小小年纪,便晒的好似炭灰里扒出来一样。”谢玉婉道。

  正说着,宋承拓和贺明才从外面回来。

  贺明才一进门,便大呼小叫的跑到水缸旁,拿起葫芦瓢,舀了满瓢凉水咕噜咕噜喝了下去。

  宋承拓也浑身汗,却不像他这般鲁莽。

  过来先和谢玉婉等人打过招呼,乖巧有礼。

  “热坏了吧,先洗把脸,奶奶去给你们切瓜吃。”谢玉婉满脸心疼道。

  “我去就是。”王楚玉连忙起身。

  贺明才喝痛快了,把葫芦瓢往缸里一扔,便冲宋承拓喊道:“拓哥儿快来,咱俩摔一跤!”

  江正豪被宋念丰带去军中后,村里能跟贺明才打架的几乎就没了。

首节上一节76/2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