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妖妃的赤胆忠臣 第44节

  百姓呼声,加上魏党、御史,部分贵妃党三方共同发力,废掉此人仕途如同探囊取物。

  哪怕是妖妃本人,也不会违逆大势,强行保他。

  只可惜,此番没料到他竟然不避,而且还要登台呼吁,导致戏刚起调,便被打断了。

  不过,事情并非没有转机。

  等本官出手,当着众人面递上折子,谅他也不敢不收!

第53章 登台

  朱良辰看着戏台上侃侃而谈的何书墨,眼神中不免露出许多欣赏。

  这戏台的目的是要将人捧起来。告假在家,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的缓兵之计。

  此事唯一的解法,便是如何书墨那般,登台“澄清”。

  用自己的嘴告诉大家:我不是神,我也是个不爱吃菜的普通人……

  只不过,不是所有人都有当众自污的勇气,更多人面对吹捧,只会飘飘然认不清自己。

  朱良辰心中,对于何书墨的评价,不由得拔高一档。

  让他当勇武营带刀使者果然是对的。

  铁山此人,勇气有余,智谋不足。

  牛奇呢,憨厚有余,进取不足。

  至于高,原本她才是最合适的,聪明,有上进心,查案能力不差,武道水平也不错。

  但她主动选择让位给何书墨,倒也不失为另一种进取之心。

  二十岁的带刀使者,何书墨晋升速度之快,近百年来,只有总院那位“林霜”能与他一比。

  想到林霜,朱良辰心中不由得叹服一声。

  “她应该在准备冲击上三品了吧?如果年内让她突破了,便是二十三岁的上三品。这等天赋,放眼朝堂,仅次于贵妃娘娘。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本官这一把老骨头,只想安稳退休……嗯?”

  朱良辰看着逐渐被何书墨安抚情绪的百姓,本以为大事已定,但他没料到,一位身穿四品獬豸服的中年人,突然出现在戏台之下。

  獬豸乃是神兽,懂人言知人性,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

  楚国官服中,只有御史的官服上绣着獬豸。

  四品御史,年纪不大,难道是御史中丞,周景明!

  他怎么来了?

  ……

  何书墨不是很擅长演讲,但他脸皮厚,会扯淡,讲起话来老母猪带胸罩一套接着一套。

  骗现代人很难说。

  但唬一唬古代人足够了。

  戏台下传来一道声音:“何大人不必妄自菲薄,你年轻有为,刚正不阿,大公无私,为民请命,当得起百姓一句青天大老爷!”

  何书墨听到这句话,微微皱眉。

  这声音听着像是夸人,其实用心十分险恶。

  他好不容摆脱“青天大老爷”这个身份,让戏台下的百姓不许跪,更别捧杀他。结果这声音一上来就要把帽子给他重新戴上,让他刚才的努力付之东流。

  何书墨转头看向声音传出的方向。

  只见一位身着大楚官服的中年男人面带微笑,信步走来。

  四品獬豸服?莫非是御史台的御史?

  难道,这戏台是此人布置的?

  可是御史台和检察院,在小说前期井水不犯河水,要斗也得从林霜代替老院长,执掌检察院开始,而不是现在……

  如此,只剩下一个可能了。

  此人是赵世材推到前台的“打手”。

  赵世材半路送包子,多半也是有刺激我的心思在里面……

  “周大人怎么突然光临御廷司?”

  周景明出场,朱良辰自然不可能袖手旁观。

  他施展轻功,在戏台下方的人群中飞跃,最后如蜻蜓点水般落在戏台之上。

  “下官御廷司朱良辰,拜见御史中丞,周景明周大人。”

  朱良辰行了一个标准的问候礼,随后看了看何书墨。

  何书墨不为所动。

  这周景明摆明了是来砸场子的,就这,还要给他行礼?

  我何书墨腰不好,弯不下去。

  周景明呵呵一笑,也不计较何书墨的态度。

  “偶然路过贵司,听到何使官的英勇事迹,真是令我大为感动啊。没想到贵司,竟有何书墨这样嫉恶如仇,正气凛然的好官,实在是我大楚之福。诸位说是不是啊?”

  临了,周景明还不忘煽动台下百姓。

  不少人跟着应和,让“青天大老爷”之风又吹回来七七八八。

  何书墨心道:这周景明是铁了心要把我往高处架,老子不陪你玩了,我看你还能怎么吹。

  “周大人,你若没有其他的事,我就先告辞了。”

  何书墨说完要走,便立刻被周景明喊住。

  “使官留步,我确实是有一事相求,还请使官出手惩贪。”

  周景明掏出折子,当着御廷司诸多同僚,以及台下无数百姓的面,赤裸裸地递给何书墨。

  “何使官,这折子记录了那位贪官的信息。鉴查院规矩,凡纠必查,此事便交给你了。想来,以何大人手段,定能还我大楚一个朗朗乾坤,是也不是?”

  面对周景明递来的折子,何书墨动也不动。

  朱良辰见此情形,手心冒汗。

  事到如今,戏台上的局势已经很明显了。

  周景明以百姓期望,同僚脸面,鉴查院规矩,三重施压何书墨,逼他接受查贪的要求。

  鉴查院确实有凡纠必查的规矩,但在大庭广众之下用这条规矩,逼带刀使者接受,性质就完全不同了。

  何书墨接了,代表他扛不住压力,被周景明的势力压倒。

  不接,代表他目中无人,无视上官,破坏鉴查院规矩。

  左右不是人。

  朱良辰想了想,决定自己伸手去接这个折子,这样一来,起码避免了周景明和何书墨的正面冲突。

  在众目睽睽之下,周景明想来不至于因此发难。

  朱良辰伸手,但却被何书墨一把抓住。

  “司正大人,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所谓凡纠必查,必须得是御史发起才算数吧?”

  “没错,这位周大人正是御史中丞。朝廷四品大员。”

  何书墨露出笑容:“如果他不是了,还能搞什么凡纠必查吗?”

  周景明面色一变。

  朱良辰更是眼疾手快,把折子拿过来。

  然后,仿佛没听见何书墨的话似的,大声道:“周大人,查贪之责,就交到我们御廷司手上。下官定派一名最好的带刀使者负责此事。”

  周景明哈哈大笑,“最好的带刀使者,不就在这儿吗?诸位说对不对!”

  百姓纷纷道:

  “对!”

  “何大人出手,我等放一万个心!”

  何书墨同样面带笑容:“刘富、吕直二人何在?”

  戏台下的两人当即道:“属下在!”

  “此地人多眼杂,恐有乱党,即刻护送周大人安全回府,不得有误!”

  “是!”

  刘吕二人跳上戏台,一左一右“护住”周景明。

  “请周大人回府!”

  周景明面不改色,道:“何使官,你不想知道折子里参的是谁吗?”

  何书墨转身跳下戏台,留给众人一个背影:“周大人慢走,案子的事,就不劳你费心了。”

  “我直接告诉你吧,参的是翰林院编撰,冯启。何大人可得好好查查此人,莫要放过任何一个贪赃枉法之徒!”

第54章 我只好进宫面圣

  “使官,周御史为何在临走前,把他弹劾的人名念出来啊?这不是纯在得罪人嘛。”

  威武营中,牛奇面露不解,看向自家使官。

  经过戏台上这么一闹,哪怕是他都能看出来,这位周御史不是好人,是来御廷司找事的。

  只是,他不理解,参人就参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念被参者的名字,是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被周御史针对了?

  苗胜楠沉思一会,想到了一种可能性。

  “我朝科举两年一次,这位冯启,貌似是两年前的科举状元。”

  “额,然后呢?”

  “翰林院没什么油水,两年时间,这位冯编撰小错估计有,但是想犯大错可能没有太多机会。”

  “没犯过大错?这能弹劾动吗?”

  “多半不好弹劾。天下没有白送的午餐,既然是魏党送上门的东西,定然是要恶心你的。怎么可能会让你好受,白白捡到便宜。”

  说完,苗胜楠还不忘补充一句:“别小看魏党的人,打了这么多年交道,魏党里真正的蠢货早被咱们抓完了。”

  牛奇有些释然了:“如此看来,何书墨岂不是进退两难了?完蛋了,他刚上任,就办坏了事……带刀使者果然不是一般人能当的。”

  ……

  “好一个冯启!”

  何书墨一瞬间想明白周景明临走前的心思。

  “冯启可是个烫手山芋。他不大喊冯启名字,凡纠必查之事,还能经过司正协调,交给其他带刀使者去办。一旦喊了冯启,此事不会有任何带刀使者想接,只能由我自己硬抗。”

首节上一节44/3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