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后土血裔,轮回诸天 第12节

  后希没动,任由他这么抓着。

  这个世界的内家拳,远没有到神奇玄幻的地步,所以哪怕作为大师级别的李复汉,在很多方面也是比不上觉醒了后土皇血脉的后希,此时还需要通过把脉等手段才能感知后希身体具体状况。

  见状,李帆也很识趣的闭嘴。

  静静的在边上疑惑看着。

  许久后,李复汉才松开手,并且一脸复杂的看着后希道:“真是怪物啊!”

  “老夫一辈子的努力,都比不上你这天赋异禀,本来老夫以为上古年间所谓的霸王之体只是胡诌,没想到还真有先天气血筋骨如此强悍的先天体质。”

  “按理讲这么高的人,气血筋骨不可能还如此完美,真是奇怪。你不仅打破了老夫对武学的认知,也打破了老夫对医学的认知。都进来吧,虽然年纪大了些,但你的天赋实在太惊世骇俗了。

  如此良才美玉,老夫要是还纠结犹豫,恐怕祖师爷都得怪罪,进来吧。”

  刚刚说完,李复汉就转身进屋。

  同时身形还略微有些晃动。

  不能怪他惊讶,光论气血和筋骨强度,这丫头比他这武学宗师都要厉害。

  可是她还没开始修炼呢。

  这要是修炼还得了!

  “我就说小希你天赋异禀,谁看了都不会不收你,快,赶紧进去拜师。”

  “拜师礼我都带来了!”

  很快,一脸兴奋的李帆就带着心情相当不错的后希匆匆进屋,并且将带来的东西奉送上,不过李复汉压根没看。

  因为他也不缺这些个东西。

  “别急,东西放这,李先生,你先歇歇,我有话要跟你闺女稍微说说。”

  安抚好李帆,李复汉才看向后希:

  “虽然你天赋异禀,但本门的规矩和本门的渊源,还是得先跟你说清楚。

  本门是内家拳嫡传,祖师乃明代张松溪,师承孙十三老,孙十三老再往前面追溯,能够追溯到陈州同,王宗,乃至于内家拳祖师张三丰,三丰祖师其余所传弟子皆认为,我派松溪之传为正。

  祖师之徒,又以叶近泉为最。

  后传吴昆山,周云泉……”

  在听李复汉讲古的时候,后希本身其实是有些懵的,因为她觉得张松溪这个名字好耳熟,直到后面听到张三丰。

  才想起来他是小说倚天屠龙记里。

  张三丰的四弟子。

  没想到竟然还真有其人,但并不是张三丰的弟子,而是张三丰不知道几代弟子的弟子。不过也合理,祖师张松溪成名于嘉靖年间,与三丰祖师间隔了很久,确实不可能是三丰祖师亲传弟子。

  三丰祖师出生于宋末元初。

  嘉靖年间起码两百三四十岁了。

  在后希脑海当中想着这么些事情之际,李复汉已经将他们这一派的传承脉络全数说清楚了,从祖师张松溪算起。

  已经传承了四百余年。

  共计十五代。

  李复汉算是第十三代传人。

  他毕竟都这么大年纪了,将近九十岁,后面还有两三代传人很正常,只是那些传人的生死,目前已经不大清楚。

  只在传承谱系上有所记录。

  说完传承就是讲规矩。

  “本来规矩不少,不过如今毕竟时代变了,只要尽量不违法犯罪就行,毕竟真做了错事自有法律管,也不可能再行内部私刑,所以你学学法便是了。”

  “但如若玷污了本门名声,肯定是要除名的,所以莫要仗着武力妄为。”

  不得不说,李复汉挺跟得上时代。

  没有死抱着过往规矩体统不放。

  后希表示明白,一定遵从之后,李复汉便继续道:“既然如此,你们父女俩就先回去吧,三天后过来拜师。我要准备些入门弟子的仪式用具,另外还得去考察询问一下你们家的大概情况。”

  “必须得确定是我汉人,同时不是什么间谍,我才能放心收你为弟子。”

第19章 易中海开始算计了

  后希表示理解后,便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告辞离开,跟她爸先回去了。

  刚出门没几步,李帆就懊恼的一拍大腿:“哎呀,刚刚忘了问李老先生学习时间的事了,你不是还要上学呢吗?

  平常可没多少时间跟他学内家拳。

  也不知道他会不会有意见。”

  “不对,小希啊,我觉得,咱们还是得先紧着复习和高考的事,你们那个班主任上次开学跟我说,你考上大学的机会还是很大的,在这紧要关头,突然加上要练内家拳的事会不会有影响?”

  李帆也是后知后觉的很。

  这时候才开始担心影响学习。

  “爸,能说出时代变了,门派规矩就按法律为准的人,怎么想都不可能是个迂腐之人,肯定能理解我时间不多。

  总不可能让我辍学跟他练内家拳。

  所以啊,您就别操心了,我心里有数,不会因为练武打猎耽误学习的。”

  现如今家里是既没电视,也没有收音机,就连娱乐类的书籍话本都相当罕见,一直学习她也受不了,正好练武和打猎能够充当消遣,权当课外活动了。

  怎么都比放空发呆强。

  因此后希态度还是比较坚决的。

  “希望如此吧,以后家里的家务你就别干了,让你那两个弟弟干,回去我跟他们说一声,你用平常做家务,或者出去玩的时间练武,别占了学习时间。

  其他的,我们也帮不上什么忙。

  就全看你自己了。”

  李帆也没强求什么,只是又提醒了两句,并让她以后别再把时间浪费在做家务上,这是他能做的为数不多的事。

  反正那俩小子闲下来也不学习。

  多做点家务,既避免出去玩疯了惹事,别人见了还能夸两句孩子真懂事。

  “放心,我有信心。”

  ……

  后院,聋老太太家。

  一大爷易中海难得端了碗带点肉沫的杂粮粥过来,递给聋老太太,而聋老太太一看来人不是一大妈,顿时便知道是易中海有事商量,正好粥还滚烫的。

  所以她便将那碗粥先放到一边:

  “中海啊,有什么事你就直说吧。”

  “唉,老太太,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依旧还是老生常谈的事,东旭家的户籍一日不解决,他家粮食就永远没有够吃的时候,孩子越多只会越困难。”

  提到这事,易中海是真的头疼。

  户籍不解决,定量的问题就没办法解决,定量不解决,他这个原本视为养老依靠的弟子贾东旭家就是个无底洞。

  哪怕他如今月薪高达九十九。

  也撑不下去了。

  听到这,聋老太太的眉头已经皱了起来:“我不是说了吗?这事我也没办法,五五年的时候上面就已经开始宣传这件事了,到五八年户籍更是彻底定了下来,没有接收单位就不能迁户口。”

  “那三年时间一直允许迁,定量的事也有提前告知,并且还试执行了一段时间,张翠花那蠢货却始终坚持不迁。

  还真以为什么便宜都能让她沾。

  他们家现在的情况只有一个解决办法,那就是让张翠花跟她儿媳,包括几个孩子回自己户籍所在地,回去干活挣工分,大队怎么都不会让他们饿死,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死皮赖脸待在城里。”

  最开始因为分田到户,户籍在农村就能分到田,不种的话可以租给同村人种,所以贾张氏可以在城里住着,什么活都不用干,每年都能收获一定粮食。

  但后来不是土地收归集体了吗?

  吃大食堂,贾张氏特地跑回去,胡吃海喝了好几个月,直到大食堂解散。

  再然后就是按劳分配了。

  理论上是人七劳三,农村人粮食每年也是有定量的,人七指的是,定量的七成算是基本口粮,不能短,剩下的三成根据工分来,分粮时工分够才能给。

  按照这个理论来算,即便贾张氏什么活不干,也应该能拿到人七的那份。

  但都说了是理论。

  现如今粮食紧缺,她什么都不干就能得到七成的基本口粮,村里其他人怎么可能会同意,而且这么做也容易滋生出懒汉,所以很多大队会有限制条件。

  不劳动者不得食,不分粮。

  就是说不干活的,人七也没有。

  这一条同样还有限制条款,那就是没有劳动能力的不算,也就是五岁以下的孩子和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或者身体有残疾,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放宽。

  只要稍微做点力所能及的,工分不是零,就还按人七的标准给基本口粮。

  而贾张氏和秦淮茹显然不是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至于秦淮茹的两孩子,他们虽然是农村户口,但是小秦大队因为不想将自家大队口粮分给外嫁女的外姓孩子,压根没接纳他们,贾张氏所在大队更不可能接纳,两个大队互相推脱。

  至今都还没有彻底落户。

  自然同样没有人七的那一份。

  这种情况下,最好的解决办法其实就是她们回自己的户籍所在地,下地干活挣工分。把孩子也带着,磨一磨,送送礼,不管落户到哪个大队,只要落好了户,多少能分些粮食,口粮宽裕点。

  但奈何她们不愿意啊!

  “老太太,您又不是不知道,一年前我就跟东旭提过,结果贾张氏哭天抢地的说儿子不孝,要把她给撵回乡下。

  还说我挑拨他们母子关系。

  别人做母亲是千方百计为孩子。

  她,唉,我都不知道说什么……”

  “至于让秦淮茹带孩子回乡下,他们夫妻两个常年分居,总不是回事!”

  易中海只能继续苦笑。

  然后也不再绕弯子,当即直言道:

  “老太太,我的想法是,能不能请李家的李后希帮忙去打些猎物,用那些猎物想办法给秦淮茹换个工作岗位,不管什么工作岗位,只要是个工作就行。

  有工作,她就有了接收单位。

  可以把户口迁过来,连带她两个孩子和肚子里怀着的那个都可以迁过来。

  这么一来东旭压力就小多了。

  只有贾张氏没有定量。”

  “我听说周主任愿意直接给个采购部门的正式工位置给李后希,只是李后希她没要,可见只要有足够猎物,很多条件都是可以谈的,工作也是如此。”

首节上一节12/14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