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证券法都有类似的规定。
关联公司持有同一家公司的股权一旦达到证券法规定的披露要求,就必须披露,否则就是违法。
虽然大家经常违法,但肯定不会明着来。
而且一旦查出来也是麻烦。
送走让福煦后,徐良立即道:“吕慧,你马上给夏长胜、霍岩和楚刚打电话,之前关于维旺迪的计划全部作废。”
“好的。”
“等等。老夏的电话我亲自来打。”
吕慧答应一声后,急匆匆走了出去。
徐良拿出手机给夏长胜打了过去。
“徐总?”
“老夏,现在维旺迪的股权浮涨多少了?”
“自从您收购维旺迪的消息传开后,维旺迪的市值已经浮涨7.9%,目前还在不断上涨。”
夏长胜的言语中透着兴奋。
现在市场上只是流传着徐良收购维旺迪的消息,但还没有实际行动流传出来,所以股价上涨的幅度不算高。
一个星期下来也才涨了不到10%。
如果徐良付诸行动,那肯定是暴涨。
“停止甩卖维旺迪股权的计划。”
“停止?”
“没错,计划有变。”
徐良简单把自己对维旺迪的谋划,已经现在的变局说了一遍。
“只收购canal+集团已经不可能了。”徐良叹道。
“徐总,您现在应该立即联系香江李家和新加坡邱家,收购维旺迪的股权。”
徐良身边现在环绕着诸多家族,但称得上铁杆的只有两个。
一个是香江李家(李四叔),一个是新加坡邱家(邱德拔)。
这两个家族,经常充当他的白手套,在收购康师傅、渣打银行、万代公司等一系列企业并购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所以汉华旗下基金的历次募资,别人都是按照配额,他们是想要多少有多少。
“一会我会给他们打电话。你先替我调查一下,维旺迪现在发行的可转换债券具体有多少?”
“54.4亿欧元。”
“这么清楚?”
“在收购维旺迪股权的时候,我们也收购了一部分维旺迪的债券,所以很清楚。”
“可以啊,都知道举一反三了。”徐良笑道。
当初他可没交代收购维旺迪的债券。
“有优尼科石油这个摆在桌面上的例子,我们当然知道学习。”夏长胜道。
“继续收购。只要是过了宽限期的债券,能买多少买多少。”
他没问具体收购的数额。
他给夏长胜的权限是一亿美元。
也就是说,一亿美元以下的投资,夏长胜有独立的决定权,可以不用向他汇报。
但超过一亿美元,就必须打报告。
既然对方没向他提交报告,就说明收购的数量并不是很多。
“明白。”
这里要说一下可转换债券。
它是债券持有人,可以按照发行时约定的价格,将债券转换成公司普通股票的债券。
如果债券持有人不想转换,则可以继续持有债券,直到偿还期满时收取本金和利息,或者在流通市场出售变现。
如果持有人看好发债公司股票增值潜力,在宽限期后可以行使转换权,按照预定转换价格将债券转换成为股票,发债公司不得拒绝。
这里需要强调一下‘宽限期’。
一般是指债券发行后不允许提前偿还、转换的时间。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你到银行贷款,三年贷款期限,普遍会有半年或者一年时间‘宽限期’。
如果你在宽限期内提前偿还,那么就要缴纳违约金。
过了之后只偿还本金。
大致就是这个意思。
可转换债券想要转换股票,必须要过了‘宽限期’,才允许转换。
挂断夏长胜的电话后,徐良立即给李四叔和邱金山打电话。
如果他们能各自收购4.9%的股权。
那么徐良掌握的维旺迪的股权就能接近40%,胜券在握。
想到这里,徐良心情莫名的轻松了几分。
第898章 现金流
挂了夏长胜的电话后,徐良把汉华的半年报拿了出来。
现在他旗下所有的公司,资产最多的是红岩基金。但现金最多的一定是汉华。
04年的时候汉华拥有606.5亿美元的总资产,其中现金资产236.5亿美元,总负债101.8亿美元。
净资产504.7亿美元。
进入05年后,汉华有几笔巨额收入。
第一就是重新募资的太平洋2号基金,净收益180亿美元。
第二就是05年1月份到期的印度洋1号基金。
孙振平作为忠实的徐良粉丝。
他负责的印度洋1号对冲基金基本就是摸着徐良过河。
徐良投资什么公司的股票,他就投资这家公司的股票和债券。
唯一有所区别的是,他不会使用太高的杠杆。
1号基金募资30亿美元,只用了3倍杠杆。
年均增长率虽然不像徐良那么变态,动辄百分之百,甚至百分之两百。
但也有63%。
总计获得了37.8亿美元的收益。
不过按照汉华的规章制度。
63%的回报率,汉华只能拿到总回报的30%作为服务费和管理费。
也就是11.3亿美元。
再加上扣税。
实际净利润7.35亿美元。
再就是华夏币浮涨。
通过收购德隆金融资产,再加上投资国内各个公司的由头,汉华总计转移了近千亿华夏币进入国内。
今年6月份,上面终于下发政令,华夏币升值。
截止现在,华夏币兑美元的汇率已经从1:8.26,增长到了1:7.56,而且还在不断增长。
直接让汉华这笔资产浮涨8.47%。
还有包括汉华伦敦办公室、汉华京城办公室等机构的投资收益。
以及卖掉南孚电池、卖掉禹王环保等公司的收益。
最后,汉华庞大的现金流,也不是放在账上让它贬值。
基本都投资包括国债、固守以债券等低风险资产。
净收益不高,也就5%左右。
但耐不住基数太大。
两百多亿美元,每年浮涨5%,就是十多亿美元。
完全能覆盖汉华的行政成本。
综上这些,整个汉华集团截止05年6月底,获得净收益221.45亿美元。
这是现金。
至于汉华在美国次贷市场上的收益,基金还没到解封期,所以暂时不计算在内。
当然除了净收益也有支出。
比如收购青岛啤酒,支出了110亿华夏币。
私有化富华地产,支出了73亿美元。
收购昆仑科技、百佳超市、张裕葡萄酒等公司,总计支出40亿美元。
至于给曼联集团的15亿英镑,这是贷款,后面会做成资产支持证券卖掉,把现金收回来。
所以算不上负债。
再加上其它一些杂七杂八的支出,汉华截止05年6月底,总计支出了大约130亿美元的现金。
综合计算下来。
05年半年下来,汉华获得了92亿美元的正向现金流。
让自己的现金储备,成功的攀升到了328.5亿美元的新高度。
除了现金流,汉华的资产也大幅增长。
支出的130亿美元大部分转变成了资产。
再加上汉华持股的奈飞、携程、网易、蒙牛等公司市值上涨,只是这部分就给汉华增加了近40亿美元的权益资产。
再加上客隆超市、昆仑科技、华夏酒业、富华地产四大控股子公司的发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