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99 第1165节

  不过如果仅仅是如此,西武集团也到不了他手里。

  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东瀛,嫡长子继承制同样根深蒂固。

  但长子堤清对父亲暴虐独裁的家庭作风非常不满,更不满老爹浪荡花心的生活作风。

  直接带着老娘离开了家族,放弃了继承权。

  看到这里,徐良有些担忧自己将来。

  二子堤清二也不齿于父亲不择手段,发国难财的经营方式,成了马哲的信徒。

  虽然后来被撞得满头包后,不得不向老爹屈服。

  但大势已去。

  两个嫡子的出走,没有其它选择的提康次郎只能培养三儿子。

  也就是堤义明。

  从中学时起,堤康次郎便开始着力培养堤义明,最有特色的便是教习他‘帝王学’。

  想做继承人就不能把自己等同于一般人。

  要性格坚强,学会忍受孤独,独立思考。

  但不要交任何朋友,因为没有什么人是可信的,一旦对他人形成依赖,就会被无情地算计。

  感觉华夏历史上经常提到的‘帝王心术’一毛一样。

  父亲的耳提面命,影响了堤义明一生。

  等堤义明考入早稻田大学后,堤康次郎开始对他进行了更务实的训练:安排他到西武集团负责地产业务的国土计划公司实习。

  为了看看儿子到底有多大本事,堤康次郎还在长野县轻井泽购下大量廉价土地,并给堤义明出了一题。

  要他思考应该发展什么项目,并且在冬天将游客吸引到那里。

  老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绝大多数情况下,这句话还是正确的。

  堤义明确实是个眼光独到的商业天才。

  当时正值东瀛经济腾起前夕,滑雪、冰球等休闲体育成为时尚。

  堤义明很早就对观光业有关注,又有父亲‘通过开发提高地价’的绝学,很快就有了主意。

  他先是在轻井泽建了大型溜冰场、多功能游泳池和高山滑雪场,将那里打造成冬天滑雪的娱乐城,交给父亲满意的答卷。

  然后还进一步挑战,修建了非滑雪季节也可滑雪游乐的室内项目,让生意常年火爆。

  灵活的商业头脑,让堤义明逐渐获得父亲的认可,并开始掌管集团的地产业务。

  1965年,堤康次郎因病逝世,彼时堤义明只有29岁,便接过了父亲一手创立的西武集团,成为了最高掌权者。

  堤义明貌不惊人,又十分年轻,上面还有一个资历更深的兄长堤清二,且集团中不乏资历深厚的职工,他的掌权在当时实在让人难以信服。

  表面平静的西武集团,实际已是暗潮涌动。

  换做旁人,或许会急不可待地做出一番大事业证明自己。

  但稳如老狗的堤义明却出人意料地沉稳了下来,并开始了长达十年的蛰伏。

  与堤义明持相反意见的堤清二远不如他深沉有耐心,出于极强的扩张欲,堤清二主动提出将西武集团一分为二。

  不跟你玩了,俺要分家!

  堤义明也没拒绝。

  1970年,他将西武集团一分为二,并将西武百货三分之一的产业分给兄长堤清二,解决了兄弟间争夺遗产的问题。

  从这里看,堤义明还是非常精明果断。

  宁愿分家,也要保证自己的绝对领导。

  但仅仅是安抚了老二,不,是堤清二还不行。

  集团内部还有那么多跟着父亲打拼了一辈子,权力巨大的老臣子。

  他们也需要安抚。

  为了稳定‘朝纲’。

  他将父亲手下8名爱将安排在集团重要岗位,让他们帮自己把守集团大大小小上百种生意。

  其中4人安排在负责地产业务的国土计划公司,担任要职。

  没有人不喜欢大方的‘皇帝’。

  拿到了好处的‘臣子’们,也不再反对堤义明的决策。

  但就在大家都以为,西武集团将大手笔投资房地产时,堤义明却做出一个重要决定:撤出东京房地产。

  这个决定震惊了全东瀛的企业家,并在集团内部引发巨大争议。

  当时东瀛经济正处于1964东京奥运会后的全盛时期,其国内工商业和房地产市场迎来大爆发。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投资东京房地产就等于印钞票,而西武集团在东京拥有的土地是最多的。

  这时候不进去抢肉吃,还把肉让给别人。

  你脑子有坑?

  堤义明当然是聪明人,他之所以撤退,源于一个重要情报。

  在与当时政坛大佬田中角荣的一次交往中,他得知东瀛政府将改革税制,防止地价暴涨。

  嗅觉敏锐的堤义明立刻意识到,不动产的好日子到头了。

  果然。

  随着政策的收紧,东瀛房地产市场开始风声鹤唳。

  1973年的石油危机更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令东瀛房价从高位狂泻而下,无数投资者血本无归,提前撤退的西武集团却毫发无伤。

  堤义明也一战成名,享誉全球。

  松下幸之助夸他是东瀛最了不起的企业家。

  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感慨:既生瑜,何生亮。

  这时候的堤老板,在东瀛国内的地位;相当于次贷危机前的柳老板,人设没崩塌前的马爸爸,一亿小目标王老板。

  总之就两个字‘牛逼’。

  1975年,堤老板与父亲的10年之约到期。

  堤义明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将自己谋划已久的不动产业务付诸实践。

第992章 宁用奴才不用人才

  在堤康次郎时代,炒地皮是一项很赚钱的生意。

  但后来东瀛政府为了禁止土地倒买倒卖,着手制定《国土法》,炒地皮的时代逐渐谢幕。

  堤义明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市场信号,果断将西武的业务重心从囤地买卖转向地区开发,并且发挥过去的擅长,重点布局休闲观光和酒店业。

  多年的经验告诉他,搞休闲观光,孤立的项目是很难吸引大众眼光的,必须有完整的配套设施,便利的交通、舒适的酒店和丰富的娱乐项目。

  这个决定跟环球旅游集团搞景区开发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然,提老板是先行者。

  徐良也是踩着人家的路运营自家的企业。

  不过管它什么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

  瞄准方向后,西武集团大举借债,专门选择大城市的远郊山区大量买地,修铁路,建休闲别墅、游乐区、高尔夫球场、滑雪场、观光饭店及度假村。

  东京品川地区是堤义明的第一个试验田。

  西武先在那里建了个王子大饭店,但效益一般。

  后来,它不断扩大业态,增建了溜冰场、滑雪场、网球场等娱乐设施,饭店的效益开始显著提升。

  这个酒店后来成了品川的地标性建筑。

  盛田昭夫每次出国谈生意回国后,都要先住进品川王子大饭店,在那里放松一下紧张的情绪后才回府。

  品川地区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堤老板的信心。

  他大胆地将这一模式推广复制到全国,相继在北海道富良野、岩手县霞石等地大搞地区开发,使之成为旅游观光胜地。

  堤义明眼光独到,所选的这些地方,多是自然条件好,但交通不便、不出名的偏僻之地,或者是过去曾经有名但已经衰落的地方。

  不仅如此,西武集团还大手笔改善了市内交通,修建火车站、汽车站,提供饭店、超市、图书馆、剧场、学校等配套。

  一个落后的农业市镇迅速成为拥有8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

  一时间,所泽模式在东瀛国内掀起巨大波澜。

  大量地方官员跑来拜会堤义明,邀请他去当地开发。

  这种由堤义明首创的地区开发模式,也为西武集团带来滚滚不尽的财源。

  松下幸之助都再次对他赞不绝口,说堤义明不仅继承了父亲的事业,还增加了新的创意,创造了西武集团的辉煌业绩,是“中兴之祖”。

  撤离土地生意的西武集团,因此将休闲娱乐业推进至东瀛各大中小城市和集镇,并将西武百货、西友百货开遍全东瀛。

  西武真正的辉煌,还在80年代中后期。

  1985年,面对不断增长的东瀛经济,倍感威胁的老美逼东瀛签下“广场协议”。

  此后日元持续升值,致使东瀛出口遭受重创。

  为了应对不利影响,东瀛央行连续5次降息,将基准利率从5%降至2.5%。

  大量热钱开始涌入了楼市。

  各大企业在东京等地大兴土木,普通国民也踊跃买房,甚至有不少人辞去工作专职炒楼。

  在此带动下,东瀛的不动产价格一飞冲天,东京房价每年翻一倍,其他中小城市每两年翻一番。

  到1990年,东京、大阪、名古屋、京都、横滨和神户六大城市中心的地价指数比1985年上涨近90%,全东瀛的土地资产总额可以买下4个美国!

  整个东瀛楼市都仿佛次贷危机前的老美,烈火烹油,繁花似锦。

  这一次,堤义明没能抓住时代的脉搏。

  在东瀛布局众多的西武集团,也趁机加大休闲娱乐和饭店投资,并从金融机构大量贷款。

  陶醉在所泽模式的巨大成功,沉浸在众人赞誉中堤义明,早把父亲当年的告诫忘得一干二净。

  在他的带领下,西武集团的事业攀上了巅峰。

  整个西武集团在全东瀛修建了数十处滑雪场、上百个高尔夫球场;遍布全国的王子酒店客房总数超过2万间,成为东瀛排名第一的连锁品牌。

  不仅如此,西武集团还跻身东瀛零售业巨头,拥有西武百货、无印良品、吉野家等人们耳熟能详的品牌。

  最辉煌时,西武集团控制了全东瀛六分之一的经营性地产,员工总数超过10万人,总资产1650亿美元,是当时松下集团的10倍。

  堤义明也因此在1987年荣登《福布斯》世界首富,其巅峰时的个人财富达到200亿美元。

首节上一节1165/176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