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升目露追忆。
“当时,日韩企业在TNF-LCD上技术相对成熟,已经进入到大规模量产阶段,我们落后数年时间,进军这个领域将面临巨大的技术封锁。
而显示行业本身就需要重资投入,自己从头做研发,速度和成本上都不划算。
其实当剧变来临的时候,很多企业不是没有洞察到风向,而是已经不具备追风而行的勇气和能力了。
京东方运气不错,正好赶上了亚洲金融危机或者说韩国金融危机,我们连拼带凑拿出来3.8亿美元,约合当时的32亿人民币,整体收购了现代集团的液晶显示器业务。
我们当时一年营收只有8亿,净利润只有7000万,相当于破釜沉舟一战了。
还好赌对了,不然京东方现在都有可能不存在了。”
说起这件事,黄东升嘴角含笑,难掩心中的得意与自豪,因为这件事称得上是他人生中做过最正确的几件事了,仅次于同意接手京东方。
徐良称赞道:“黄总很有决断。
这种全面落后的行业,想突破技术封锁,不冒险不行。
想成事,智慧、勇气、能力缺一不可。”
“徐总过奖,我也只是不甘于原地等死罢了。”
徐良微笑道:“从这件事也能看出来,面板行业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的产业,光有勇气,没有弹药,如何上战场打仗呢?
押宝新技术、收购或新建生产线、冲击产能、硬扛行业周期……哪样不需要钱?”
黄东升低头沉思,徐良说的都是实话,京东方非常非常需要钱!
按照常理,他是没理由拒绝百亿投资的。
“徐总,你如果成为了京东方大股东,你会怎么运作?”
黄东升直接道。
如果能让京东方变得更好,他也不介意让出公司。
“重要的不是我想怎么做,而是黄总要怎么做?”
看着他惊愕的眼神,徐良笑着继续道。
“我投资京东方,最大的原因就是黄总。”
“我?”
“我们华夏人都说蛇无头不行,一家企业想要成功,就必须拥有一位优秀的职业经理人。
黄总是我见过的,无论是决断力还是责任感,都非常优秀的职业经理人。
正因为有你在京东方,我才愿意砸下巨资。
如果少了你,我不会多看京东方一眼。”
肯定的语气,欣赏的眼神,让黄东升备受鼓舞。
一股巨大的暖流包裹着五脏六腑,暖烘烘的,眼角也不禁多了些湿意。
自从京东方不断开始亏损,他遭受了太多的非议。
不管走到哪里,听到的都是讽刺和挖苦。
像徐良这位福布斯榜眼,华夏首富,世界级商业领袖和金融投资家的赞誉,仿佛一道甘泉滋润了他枯竭的心底。
一股‘士为知己者死’的念头徘徊在脑海。
深深的吸了口气,平复激动的心情后。
“徐总愿意信任我,是我的荣幸。但京东方……”
徐良挥手打断。
“京东方的发展是你的事,我只负责拿钱。”
京东方在黄东升的带领下发展的很好,他不想画蛇添足。
“黄总应该知道‘晶体会议’?”
徐良转移了话题。
黄东升肯定的点了点头。
任何一家面板企业都知道。
2001年至2006年的6年时间里,三星、LG、奇美、友达、中华映管、瀚宇彩晶等六家企业,在韩国和湾湾地区共计召开53次“晶体会议”。
会议基本每月一次,主要内容是交换信息、协商价格。
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条,就是在中国大陆境内销售液晶面板时,几家一起调价,联合操纵市场。
这些操作,直接导致国内彩电的价格居高不下,液晶面板一度占据电视机总成本的三分之二,乃至百分之八九十。
发达国家的这个成本比例只有百分之五十。
“晶体会议就是缠在华夏所有消费电子产业上的一把绞索。”
黄东升语气沉重。
“我希望黄总能早日带领京东方打破这条绞索。”
“我一定竭尽全力!而且,打碎‘晶体协议’,成为世界第一的面板厂商也是我的梦想。”
“这也是我欣赏黄总的地方。
不过京东方想要崛起,百亿投资虽多,但还远远不够。”
现在100亿华夏币都无法建一条6代生产线。
“饭要一步步吃,有您这一百亿,我们就能从资本市场融到一倍的钱。直接让京东方的产能增长一倍。”
“所以说,黄总接受我的融资了?”
“这件事太过重大,我需要和董事、股东沟通一番,会尽快给徐总一个答复。”
虽然激动,但黄东升还没昏头。
“应有之义!”
本来想聊几句题外话,中午一起吃顿便饭交流一下感情。
但黄东升是个急性子,很快便告辞离开了。
第1014章 我们要‘倒霉’一点
目送黄东升离开后不久姜晓阳推门走了进来。
“人走了?”
“嗯。”
招呼她坐下来。
“不出意外,汉华旗下很快就会多一家叫‘京东方’的控股子公司。”
佳人眉头一皱。
“控股?”
她以为徐良只是投资一点钱,没想到他居然直接控股了。
而且她刚刚把客隆超市、昆仑科技、富华地产卖掉,为的就是节省时间陪孩子,结果徐良又给她弄来了一个大麻烦。
“黄东升是个很有能力的人,京东方交给他管理不需要操心,汉华只要派一个非执行董事就够了。”
“你真的这么看好京东方?”
“我看好的企业有很多,但能让我们安心只做一个财务股东,而且还让我们控股的公司不多。”
徐良给她倒了杯茶递过去。
“不过除了我说的原因,最重要的一点是汉华需要这样一家企业。”
“为什么?”
“今年汉华的总收入,尤其是从美国证券市场拿到的总收入接近400亿美元。
这么一大笔钱,要交35%的资本利得税。
交的我太肉疼了。
所以,我们需要负债来平衡财务。
京东方是最合适的对象。”
姜晓阳恍然。
“原来你是这么打算,不过一个京东方一年下来能给我们增加多少负债?以它现在的体量,撑死也就是三四百亿华夏币。”
相比汉华今年已经确定的近400亿美元的营收,这点负债太少了。
“如果再加一个中芯国际呢?”徐良微笑道。
芯片厂的投资可一点也不比面板厂少。
汉华曾经投资20亿美元跟海力士联手投资了无##锡工厂,很清楚一家大型芯片厂的投资有多烧钱。
“你准备砸多少钱到两家公司?”
“最少100亿美元,如果更多的话那就再好不过。”
徐良道。
“京东方和中芯国际的体量能承接住这么大的资金量吗?”
“面板厂和芯片厂从立项到建成,最少需要两年的时间,这段时间足够他们培养出足够的合格工人。”
“市场呢?光有产能,没有市场也不行。而且汉华战略投资部,还有你的红岩,都预测美国次债会在未来一到两年内崩溃,引发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京东方和中芯国际现在扩产,将来建成后正好赶上经济危机。
到时候这些产能怎么释放?”姜晓阳道。
徐良当然知道次贷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衰退。
但他还知道华夏为了振兴内需,弄了一个家电下乡,直接拉动了近万亿的消费。
也就是说只凭借华夏内需市场,京东方和中芯国际就能过的不错。
但这种没发生的事,他也没办法跟姜晓阳说。
“晓阳,我做企业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最好的那个。
京东方和中芯国际,虽然在国内算是最大的显示面板厂和芯片代工厂,但放到全球,他们连前五都进不去。
跟三星、台积电、格罗方德等巨头更是差的太远。
想要赶上他们,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拿钱砸。
他们每年投入100亿美元,我们就砸150亿美元。
他们砸150亿美元,我们就砸200亿美元。
只有坚定不移的投入,才能成为世界级的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