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99 第1211节

  电话里乔玉会阴阳怪气道。

  徐良明白她为什么会生气。

  她生了二胎后,自己还没去看过。

  “你别听那个郎忽悠瞎吹,丰收农业现在的营收算上双汇也才七百多亿。”

  郎显平为了制造新闻效果刻意夸大了丰收的营收。

  别的不说。

  丰收油脂公司根本没有那么高的收入。

  600亿华夏币的总营收是根据摆在超市货架上桶装油零售价得出来的数据。

  事实上。

  丰收油脂公司卖的更多的还是散装油,主要客户是大型食品公司,以及一些以农村市场为主的超市和便利店。

  现在可不是二十年后,很多农民都喜欢去超市打散装的豆油或者玉米油。

  他们都是以批发价进货,价格肯定便宜。

  所以,丰收油脂05年的总收入只有230亿华夏币左右。

  还有巴西Amaggi公司,丰收农业经过去年的增持,到现在才只有41.2%,还没拿到控股权。

  连财务报表都没办法合并。

  所以那500亿华夏币的营收,根本不应该计入丰收农业。

  徐良没有解释太多,他知道乔玉会对丰收农业不感兴趣。

  “好了,别生气了。我人已经在魔都了,过几天就去香江看你们。”

  “真的?”

  “当然。”

  “这可是你说的,要是敢不来,我就给你戴绿帽子。”

  “你这也太狠了。”

  “都是你逼的。”

  就在两人玩闹着打嘴仗的时候,李金玲拿着手机走了过来。

  看她的神色,徐良明白过来。

  “好了,先不跟你聊了。我还要处理工作,早点忙完,早点过去跟你团聚。”

  安慰了几句后,徐良挂断了手机。

  “怎么了?”

  “火炬集团彭总电话,给您没打通就打到我这了,看样子比较急。”

  徐良接过来。

  “喂。”

  “徐总,是我,彭志宇。”

  “老彭,这么着急,有事吗?”

  “非常重要的事。彭城这边知道了您收购双汇的条件后,特意找到我,说只要您答应把一条京东方7代线放到彭城,徐工不迁走,他们就愿意把徐工卖给我们。”

  “他们倒是会有样学样。”

  “我们要答应吗?”

  徐良心里叹了口气。

  他原本的打算是等凯雷收购徐工失败后,再以趁机抄底。

  现在彭城方面这么积极,自己不把京东方一条七代线掏出来,恐怕他们死都不愿意把徐工卖给火炬。

  “老彭,你怎么想。”

  “我认为应该答应,否则我们就彻底跟徐工说再见了。”

  “那就答应吧。”

  彭志宇瞬间兴奋起来,“我马上给彭城方面去电话。”

  “嗯。”

  徐良挂断了电话。

  “李姐,一会给黄东升去个电话,让他忙完漯#河那边就去彭城。”

  李金玲点头后笑道:“黄总这次高兴坏了。京城和益都两条六代线才刚落实,您又给投了两条七代线。”

  “他倒是高兴了,我可要发愁喽。”

  国内的顶层圈子就这么大,漯#河、彭城吃肉,哪个不羡慕?尤其是那些资源不多的地级市。

  拿到一条线,GDP就能直接起飞。

  谁不想要?

  李金玲直接递了一叠纸过来。

  “徐总,这是我们收到的来自全国各地,希望您去投资考察的邀请函。”

  “这么多?”

  六七页纸,一百多个了。

  “这还是总裁办筛选的结果,如果把那些打算空手套白狼的也算上,您手里这份资料还要厚上七八倍。”

  “事关升职加薪,大家的热情度都很高啊。”

  徐良笑着翻了翻手里的资料。

  主要是关注后面的资产列表。

  里面契合徐氏旗下企业的有很多。

  但规模有限,没有双汇、徐工这种能带来质变的顶尖公司。

  也是。

  一开始接触,大家肯定不会把底牌打出来。

  “先等等吧。”

  他答应黄东升的三条七代线,已经甩出去两条,这最有一条当然要慎重。

  扔下资料。

  “什么时候有好公司的时候再告诉我。”

  “好的。”

  ……

  铃铃……

  徐良的手机响了起来。

  看了眼来电显示,按下了接听键。

  兴奋的声音传了过来。

  “徐总,谢谢,太谢谢了。你简直就是我们京东方的活菩萨。”

  黄东升兴奋的语无伦次。

  “李姐跟你说了?”

  “说了,彭城一条月产10万液晶面板片的七代线。”

  “老黄,当初我答应你的条件可都一件件实现了,你答应我的可别出差错。”

  “您放心,最多年底,不,十月份我们就能突破7代线的生产技术。”

  “十月份?你可别吹牛。”

  “不,当然不。有了您给的研发资金,我这段时间招了不少能人,技术突破肯定更快。”

  黄东升自信道。

  “这样啊。”

  徐良摸着已经长出些许胡茬的下巴,略作沉吟后。

  “既然这样的话,京城和益干脆就不建六代线,直接升级七代线你觉得怎么样?”

  两条生产线的厂房建设就需要大量时间,如果三四个月就能突破七代线的技术标准,那确实没必要建六代线。

  毕竟设备折旧的时间越长,对公司越有利。

  高世代生产线也更有成本优势。

  黄东升:“升级七代线当然没问题,但投资就翻了一大截。

  而且五条七代线是不是太多了?

  技术在快速迭代,现在还是高世代的七代线,也许在十年,或者十五年后就成了淘汰技术。

  我们一下子淘汰五条线,影响太大了。”

  “投资的事你不需要担心。”

  再有半年汉华好几只基金解封,盈利丰厚,所以他现在要的就是负债。

  黄东升心里也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巨佬。

  有钱,牛叉。

  “关于生产线……,你看这样行不行,京东方现在的主要精力和时间都放在京城和益都两条线上,漯河、彭城,以及第三条线,暂时先做项目规划。

  等年底的时候再正式开工。

  这三条线,我们按照7.5代去建。”

  “徐总,还是您聪明。”

  “不是我聪明,是你狡猾。”徐良笑道。

  这么简单的方法,他不信黄东升想不到。

  他不说只是不想在自己面前表现得太急切,太贪婪罢了。

  “徐总,您绝对误会我了,我是真心实意的赞美。”

  “就算你是吧。

  记住你的承诺,我可时刻关注着。”

  “您放心。我比您更关注,更上心。”

首节上一节1211/1764下一节尾节目录